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喪服

鎖定
喪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sāng fú,是指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裝。
中文名
喪服
拼    音
sāng fú
注    音
ㄙㄤ ㄈㄨˊ
出    處
周禮·天官·閽人》

喪服基本解釋

1. [mourning apparel]∶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裝。漢族舊時習俗用本色的粗布或麻布做成。
2. [sable]∶為表示哀悼而穿的白色或黑色衣服。

喪服引證解釋

1.居喪所穿的衣服。
《周禮·天官·閽人》:“喪服、兇器不入宮。” 宋高承《事物紀原·吉凶典制·喪服》:“三王乃制喪服,則衰絰之起,自 三代 始也。”陳白塵大風歌》第一幕:“鳴玉,取喪服來!讓我先為皇上服喪。”
儀禮》喪服第十一:喪服:斬衰裳,苴、杖、絞帶,冠繩纓,菅屨者。譯文:喪服:把粗麻布斬裁做成上衰下裳,用粗麻做成麻帶,用黑色子做成孝杖,用黑麻編成絞帶。用六升布做喪冠,用麻做冠帶,用菅草編成草鞋
2. 指服喪或服喪的期限。
潘岳楊仲武誄》:“喪服同次,綢繆累月。”巴金《秋》一:“他們説再過幾個月我的喪服就滿了。”

喪服五等喪服

我國傳統的喪服有五等喪服,分別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下面以明代的五等喪服大體介紹一下五等喪服的樣式。
斬衰 斬衰
大功 大功
小功 小功
緦麻 緦麻
齊衰 齊衰

喪服基本概念

馬王堆喪服圖 馬王堆喪服圖
對死者表示哀悼而穿用的禮服。晚輩為長者服喪穿用的喪服稱孝服。由於民族風俗宗教信仰等因素,喪服十分複雜。
漢民族的喪服自周代已用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均取白色。 [1]  在中國古代的五方説中,西方為白虎,西方
喪服
是刑天殺神,主蕭殺之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義、處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無血色、無生命的表現,象徵死亡、凶兆。五服制度﹐即按服喪重輕﹑做工粗細﹑週期長短﹐分為5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其中斬衰最上﹐用於重喪﹐取最粗的生麻布製作﹐不緝邊縫﹐出殯時披在胸前﹔男子還須加用喪髻(髻系喪帶)﹐俗稱披麻戴孝。五服以外的遠親喪服﹐只需袒免﹐即袒露左臂﹑免冠括髮。五服制度歷代延續並有所變化﹐至今已不多見。
現代喪服不用陳規舊俗﹐只要求衣着整潔樸素﹐以顯肅穆﹔臂戴黑紗或胸前別以白花﹐以示悼念。
歐洲喪服通常為黑色﹐居喪期後半年加穿白﹑灰﹑紫或淡紫色(稱半喪服)。伊朗喪服用表示凋謝的黃色。敍利亞也門的喪服用藍色。日本用於喪禮的和服一般為白色或黑色。
一服,斬衰三年。是至親。為母親、姊妹、女親服斬衰。
二服,齊衰三年。是至親。為王母(姥姥)、從母(姨母)、從母姊妹(姨姊妹)、從女甥女)、孫女。兄弟、男親服齊衰。
三服,大功九月。為曾王母(太姥姥)、從王母(姨姥姥)、再從母(從母姨母)、再從母姊妹(姨姨姊妹)、再從女(從母甥女)、從孫女(甥孫女)、曾孫女。舅父、從母兄弟(姨兄弟)、從男(甥男)、孫男服大功。
亖服,小功五月。為高王母(老太姥姥)、從曾王母(姨太姥姥)、再從王母(從母姨王母)、三從母(再從母姨母)、三從母姊妹(姨姨姨姊妹)、三從女(再從母甥女)、再從孫女(從母甥孫女)、從曾孫女(甥曾孫女)、玄孫女。舅王父舅姥爺)、從母舅父(姨舅父)、再從母兄弟(姨姨兄弟)、再從男(從母甥男)、從孫男(甥孫男)、曾孫男服小功。
五服,緦麻三月。為天王母(太老太姥)、從高王母(姨老太姥)、再從曾王母(從母姨曾王母)、三從王母(再從母姨王母)、亖從母(三從母姨母)、亖從母姊妹(姨姨姨姨姊妹)、亖從女(三從母甥女)、三從孫女(再從母甥孫女)、再從曾孫女(從母甥曾孫女)、從玄孫女(甥玄孫女)、來孫女。舅曾王父(舅太姥爺)、從母舅王父(姨舅姥爺)、再從母舅父(姨姨舅父)、三從母兄弟(姨姨姨兄弟)、三從男(再從母甥男)、再從孫男(從母甥孫男)、從曾孫男(甥曾孫男)、玄孫男服緦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