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四維

鎖定
韓四維(1610.9.2 [14]  ~1658 [12]  ),字張甫,號芹城 [1] 河南河南府嵩縣(今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人,直隸順天府昌平州(今北京市昌平區)籍。 [2]  少有文名 [3] 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選庶吉士 [4]  在翰林前後十四年,累遷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講學士 [5] 於崇禎十三年(1640年)與十六年(1643年)兩次擔任會試同考官梁清標王崇簡等名士皆出於其門下。 [6] 
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輸銀兩萬求為大順國子監司業不得,僅授弘文館修撰,為詞臣中最無恥者。 [7]  山海關之戰後,李自成西遁,四維趁機南歸,復原官。 [8]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南下,四維隱觀音山,改名延祺,字煦堂。 [9]  清召之,不應。 [10]  寓居期間,驕橫跋扈 [11] 永曆十二年(1658年)秋,山僧座主某因故誣陷 [13]  四維牽連李之椿反清事,論死。 [12] 
全    名
韓四維
別    名
韓延祺
張甫,更字煦堂
芹城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河南河南府嵩縣
出生日期
1610年9月2日
逝世日期
1658年(秋)
最高官職
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講學士

韓四維人物生平

韓四維少年英才

韓四維,字張甫,號芹城 [1] 萬曆三十八年七月十五日(1610年9月2日) [14]  生於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嵩縣(今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祖籍直隸順天府昌平州(今北京市昌平區)。 [2]  名字源於《管子·牧民》:“四維張則君令行。” [15]  幼時即喪父,由母親司氏撫育訓誨,鄉里人認為他是千里馬一樣的賢才。 [16]  崇禎三年(1630年)順天鄉試第11名,四年(1631年)會試第161名,殿試三甲120名,賜同進士出身。 [17]  鄉試主考姚希孟看見他的文章,大為讚賞。 [18]  着工部觀政,改庶吉士 [46]  四維已經為姚希孟所賞識,又與閣臣文震孟交好,有人勸説他應當保持中立,四維遂作《辨正論》以表明心志。 [23] 

韓四維兩任同考

崇禎六年(1633年),丁母憂。十二年(1639年),授翰林院簡討,加徵仕郎,經筵日講官 [20]  十三年(1640年),擔任會試同考官。 [19]  同年,升國子監司業。 [21]  十六年(1643年),左中允職位 [22]  再次擔任會試同考官。梁清標王崇簡等名士都出於其門下。 [6]  十二月十三日(1644年1月21日),與楊士聰一起升為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講學士 [22]  十七年正月十九日(2月26日),疏請儲存穀物,上納之。 [22] 

韓四維重金獻媚

韓四維先前出使吳地時,看見姑蘇山水明麗秀美,十分開心。買了數頃地和一棟房子,搬家到了這裏。開玩笑對客人説:“自梁鴻去世後幾百年來沒有定居此地的人,我之後退休後便要來在這裏種田,讓梁鴻也有個伴”,在座的客人都笑了。 [24]  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四維請求捐贈銀兩兩萬擔任國子監司業。但當時國子監司業的位置已經有何大佳,所以四維應當是藉口向大順獻殷勤。大順官員因此鄙視他,所以只是授予了弘文院修撰,比原先官位還低。 [7]  山海關之戰後,李自成西遁,四維趁機南歸,復原官左諭德 [8]  是年七月十八日(8月19日),清左庶子李若琳啓薦故明詞臣韓四維等六人。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下令護衞到京錄用。不應。 [25] 

韓四維隱居支硎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南下,南明弘光王朝滅亡。四維逃亡吳地,在東晉支道林曾隱居的支硎山(即觀音山)山麓,蓋茅草屋隱居,起名“糝花”。同時改名為韓延祺,更字煦堂,穿僧服 [43]  ,足跡不入吳市。 [9]  是年十二月十三日(1646年1月29日),清廷再次命令故明左諭德韓四維赴京朝見。不應。 [27] 

韓四維自食其果

四維隱居期間,驕橫跋扈,山中僧人無不因為他的原因受苦。一日山僧座主某,因為有大事前往四維家,四維不想見他。家童索要了一點錢,告訴他四維在觀音山。座主某遂前往觀音山拜訪四維,家童又推辭説四維在家裏。被戲耍的座主某大怒説:“我拼了命也要把他扳倒!” [13]  永曆十二年(1658年)秋,暗中組織義軍的李之椿因被家童告發,與子李旦等一起被清江南總督郎廷佐逮捕。 [12]  座主趁機誣陷四維參與此事,四維被逮至南京下獄。獄卒用九根鏈條拴住他的脖子,地面都鋪着青石。四維沒有錢繳納,又冷又餓,去世於某天晚上。 [26] 

韓四維個人作品

《辨證論》一篇。另有著作數百卷,皆佚。 [28] 

韓四維軼事典故

韓四維主考賞識

主司姚希孟見面其文,嘆曰:婁江犀象,彭蠡珠璣,謂東南之寶空天下矣。何意夜光尺璧乃在燕山。 [29] 

韓四維重視人才

四維知交遍天下,權貴人慾引以為重,一切謝卻。布衣有投一詩一文求見者,歡然汲引無倦色,抗直不阿,謙恭下士,其天性也。 [30] 

韓四維無恥詞臣

願輸銀二萬,求為國子監司業不得,止授偽宏文院修撰。按司業有何大佳處,而費多金,不過借題媚賊耳。賊亦鄙之,降為修撰,不亦恥乎?此詞林中最無行者。 [7] 

韓四維史料記載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 [31]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三 從逆諸臣 韓四維》 [32] 
錢海嶽南明史·卷八十 列傳第五十六 李之椿附韓四維》 [44] 
《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履歷便覽·韓四維》 [33] 

韓四維親屬成員

韓四維曾祖

韓鎧 [34] 字德威 [35] 號介山。 [36]  隆慶五年(1571年)進士。 [35]  壽光知縣。 [34] 

韓四維

韓惟誠。 [37] 

韓四維父母

韓文寀。在韓四維幼年時去世。 [38] 
司氏。撫養韓四維長大。 [16] 

韓四維

韓四端。 [39] 
韓四科。 [40]  崇禎十五年(1642年)舉人。 [41]  宜都知縣。 [40] 

韓四維

韓星火。與父同死。 [42] 

韓四維人物評價

於是博覽經史,下逮諸子百家,靡不抽繹妙理,探索強記,文藻日盛。雄辯奧詞,淵泓渤湧,海內知者,吒為昌黎再世。——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光緒十八年版) [45] 
此詞林中最無行者。——計六奇《明季北略》 [7] 
參考資料
  • 1.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韓四維,字張甫,別號芹城。
  • 2.    李周望 輯《國朝歷科題名碑錄初集·卷十八 明崇禎四年進士題名碑錄》:韓四維,順天府昌平州籍,河南嵩縣人。
  • 3.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雄辯奧詞,淵泓渤湧,海內知者,吒為昌黎再世。
  • 4.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辛未成進士……既廷對,授庶吉士。
  • 5.    附錄 痛史本崇禎長編 崇禎十六年 十二月 十三日 段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2-04]
  • 6.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庚辰、癸未兩校士南宮,所得皆海內名宿,梁清標、王崇簡皆門下士也。
  • 7.    計六奇《明季北略·從逆諸臣 韓四維》:願輸銀二萬,求為國子監司業不得,止授偽宏文院修撰。按司業有何大佳處,而費多金,不過借題媚賊耳。賊亦鄙之,降為修撰,不亦恥乎?此詞林中最無行者。
  • 8.    張廷玉 等《明史·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解學龍》:時方治從賊之獄,仿唐制六等定罪。學龍議定,以十二月上之:……其已奉旨錄用者:……諭德衞胤文、韓四維……等十人也。
  • 9.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時王師未入,城邑空虛,百姓若鳥獸散。昌平新毀於賊,又家已南遷,遂奔入吳……乃築室支硎之麓,晉支道林所隱山也。結茅庵,額曰糝花。易名曰延祺,字煦堂。
  • 10.    世祖章皇帝實錄 卷之二十二 順治二年 十二月 十三日 段5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2-04]
  • 11.    計六奇《明季北略·從逆諸臣 韓四維》:庚辰十月觀音山僧語予雲:大清朝時,四維寓蘇之觀音山,恣甚,山中各靜室僧,莫不詐害。
  • 12.    錢海嶽《南明史·卷八十 列傳第五十六 李之椿》:(永曆)十二年秋,家童謝廷蘭訐之椿事於北京。與子旦及項禹揆執至南京,見郎廷佐曰……旦,字元旦……逮至嘉興玄妙觀,及子女一門死。牽連死者:……韓四維。
  • 13.    計六奇《明季北略·從逆諸臣 韓四維》:俄而座主某,因有大事詣其家,欲避之,且乞銀少許,韓僕辭雲,在觀音山,及往山訪之,又辭在家,座主大怒曰:吾拚一身扳他罷。因詞連四維,拘至南京下獄。
  • 14.    《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履歷便覽·韓四維》:庚戌七月十五日生(注:可能存在官年現象,僅供參考。但據縣誌推出韓四維中進士年二十一,甚至小了一歲,因而私以為此記載可信程度較高)
  • 15.    吉常宏、吉發涵《古人名字解詁·黃維之》:黃維之宋人。叔張。《管子·牧民》:“四維張則君令行。”“叔”錶行第在第三。
  • 16.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四維幼失怙,母司氏撫育訓誨,里人稱千里駒。
  • 17.    《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履歷便覽·韓四維》:庚午一十一,會一百六十一,三甲一百二十名。
  • 18.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主司姚希孟見面其文,嘆曰:婁江犀象,彭蠡珠璣,謂東南之寶空天下矣。何意夜光尺璧乃在燕山。
  • 19.    《崇禎十三年庚戌科進士三代履歷·考官 韓四維》:書一房,翰林院簡討、徵仕郎,張甫,順天昌平人,辛未
  • 20.    《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履歷便覽·韓四維》:癸酉,丁憂。己卯,簡討。己卯,□簡討經筵講官。
  • 21.    《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履歷便覽·韓四維》:庚午,升國子監司業。
  • 22.    附錄 痛史本崇禎長編 崇禎十六年 十二月 十三日 段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2-05]
  • 23.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初在秘閣時,黨議方熾,四維既受知姚相國,又與文相國震夢交好。有勸以中立者不答,作《辨正論》以見志。
  • 24.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先是使於吳,見姑蘇山水明秀,樂之。買地數頃,屋一椽,徙家焉。戲謂客曰:自梁伯鸞沒後數百年來無問津者,吾他日掛冠當耕穫此地。毋使伯鸞寂寂無伴。坐客皆笑。
  • 25.    世祖章皇帝實錄 卷之六 順治元年 七月 十八日 段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2-05]
  • 26.    計六奇《明季北略·從逆諸臣 韓四維》:因詞連四維,拘至南京下獄。獄卒以九鏈系其頸,地俱青石,四維無銀使用,凍餒甚,一夕而死。
  • 27.    世祖章皇帝實錄 卷之二十二 順治二年 十二月 十三日 段5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2-05]
  • 28.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有勸以中立者不答,作《辨正論》以見志。論曰:(略)。其他著作不下數百卷,皆佚。
  • 29.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主司姚希孟見面其文,嘆曰:婁江犀象,彭蠡珠璣,謂東南之寶空天下矣。何意夜光尺璧乃在燕山。
  • 30.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四維知交遍天下,權貴人慾引以為重,一切謝卻。布衣有投一詩一文求見者,歡然汲引無倦色,抗直不阿,謙恭下士,其天性也。
  • 31.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
  • 32.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三 從逆諸臣 韓四維》
  • 33.    《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履歷便覽·韓四維》
  • 34.    《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履歷便覽·韓四維》:曾祖鎧,壽光知縣,進士。
  • 35.    龔延明 主編《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 點校本 下 韓鎧》
  • 36.    《隆慶五年辛未科進士履歷便覽·韓鎧》
  • 37.    《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履歷便覽·韓四維》:祖,惟誠。
  • 38.    《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履歷便覽·韓四維》:父,文寀。
  • 39.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次弟四端。
  • 40.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次弟四科,官宜都令。
  • 41.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八 選舉表 舉人 韓四科》(光緒十八年版):崇禎十五年,韓四科。
  • 42.    錢海嶽《南明史·卷八十 列傳第五十六 李之椿附韓四維》:與子星火死。
  • 43.    錢海嶽《南明史·卷八十 列傳第五十六 李之椿附韓四維》:南京亡,為室蘇州支硎山,僧服。
  • 44.    錢海嶽《南明史·卷八十 列傳第五十六 李之椿附韓四維》
  • 45.    吳履福 等《光緒昌平州志·卷十四 列士傳 韓四維》(光緒十八年版):於是博覽經史,下逮諸子百家,靡不抽繹妙理,探索強記,文藻日盛。雄辯奧詞,淵泓渤湧,海內知者,吒為昌黎再世。
  • 46.    《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履歷便覽·韓四維》:工部政,改庶吉士。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