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面部燒傷

鎖定
面部燒傷(burn of face)是一種常見外傷
中文名
面部燒傷
外文名
Facial burn
所屬部位
面部
所屬科室
急診科,燒傷科,整形美容科
疾病編碼
ICD-9:941.019 ICD-10:T20.002

面部燒傷疾病簡介

面部燒傷(burn of face)為常見外傷,其的特點如下:①面部血液循環豐富,組織疏鬆,水腫較劇,發生休克機會增多;②由於面部焦痂,水腫易轉向頸部軟組織,致呼吸困難,或壓迫頸靜脈誘發腦水腫;③常合併呼吸道燒傷;④五官分泌增多,創面易感染。面部燒傷多為突發事件,加之面部又是身體的特殊部位,瞬間意外即改變了患者日常生活形態,傷後給患者帶來很大的思想負擔和心理壓力,其主要思想演變過程為痛苦、緊張、恐懼、焦慮、孤獨、悲觀、絕望等,對治療極為不利。因而早日治療及時消除疤痕並進行適當的心理治療,使患者儘快恢復。

面部燒傷疾病分類

化學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面部燒傷臨牀表現

1症狀:頭面部水腫,眼、耳、鼻、口腔,或有吸入性損傷
2 檢查:詳細檢查眼、耳、鼻、口腔,特別注意有無吸入性損傷。剃除頭髮,進行暴露療法。休克期過後應取頭部高位,以利水腫消退,保持呼吸道通暢。

面部燒傷診斷鑑別

1 有火焰燒傷或高温液體燙傷史。
2 燒傷深度的判斷
2.1 Ⅰ度燒傷:傷處皮面紅、腫、痛、熱,無水皰,感覺稍過敏,皮面乾燥,無感染。局部温度較創周皮面高。
2.2 淺Ⅱ度燒傷:傷處皮面起水皰,去水皰皮後顯露濕潤創面,創底甚紅、水腫,創面過敏、劇痛。局部温度增高。
2.3 深Ⅱ度燒傷:有水皰但較小,水皰去皮後創面微濕、發白,有時可見有多個紅色小點或細小血管支,水腫較明顯,有疼痛,但創面感覺較遲鈍。局部温度略低,拔毛試驗陽性。
2.4 Ⅲ度燒傷:傷部皮面蒼白或焦黃、炭化,表面乾燥,有皮革樣感,可見有栓塞的大靜脈支。疼痛消失,傷面感覺遲鈍。傷部發涼。拔毛試驗陰性。

面部燒傷疾病治療

1 眼燒傷
1.1 現場即用大量清水持續沖洗,或將面部浸入水中,不斷睜、閉眼睛(化學燒傷沖洗時間不得少於15分鐘),抵達醫院後,應用等滲鹽水沖洗。
1.2 如有異物,應予清除。
1.3 用0.25%氯黴素液或1%慶大黴素液滴眼,1/4小時,同時塗布抗生素眼膏。綠膿桿菌感染時,除塗用多黏菌素B眼膏外,可於結膜下注射慶大黴素、多粘菌素B丁胺卡那黴素等。
1.4 角膜燒傷後,用1%阿托品液、1%~3%鹽酸乙基嗎啡(狄奧寧)滴眼,每天3~4,以防併發虹膜睫狀體炎角膜潰瘍癒合後,可滴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減輕炎症及防治瘢痕增生。
1.5 結膜深度燒傷,要防止瞼球粘連,用玻璃棒分離粘連處每天2~3。損傷廣泛時,可剪除壞死結膜行黏膜移植。
1.6 用維生素A、D乳劑或妥拉唑啉液滴眼,以改善角膜營養及結膜血循環,減輕組織壞死
1.7 結膜下注射抑肽酶500~1000 U/天,可減輕炎症及組織壞死,促進上皮癒合。
1.8 眼瞼深度燒傷,應儘早移植中厚或全厚皮片。
1.9 眼瞼閉合不全時,應以抗生素眼膏及眼墊保護角膜,以免發生暴露性角膜炎。俯卧時應避免眼部受壓。必要時應行瞼緣粘合術。
1.10 核爆炸光輻射或電弧引起視網膜燒傷時,可給予激素、血管擴張劑、高滲葡萄糖,0.5%地卡因或1%利多卡因液滴眼,以增進水腫和出血的吸收,控制炎症,促進癒合,減少瘢痕形成。
2 鼻燒傷
2.1 剪除鼻毛,用2%過氧化氫溶液浸濕棉球清洗鼻孔,保持鼻腔清潔。鼻腔乾燥分泌物凝結時,可滴少量無菌液狀石蠟。鼻黏膜水腫時,滴1%麻黃素。
2.2 鼻孔周圍深度燒傷開始癒合時,鼻孔內可放一粗細適宜的橡皮管,以防鼻孔縮窄,但不能太緊,以免壓迫鼻黏膜壞死。
3 耳燒傷
3.1 保持乾燥,可外用抗菌藥物。防止耳廓受壓(側卧時可用棉圈墊),以免發生耳軟骨膜炎。
3.2 併發耳軟骨膜炎時,應儘早切開引流,切口要大,徹底切除壞死軟骨後填塞碘仿紗條,待感染控制後,使耳廓皮片黏合。
3.3 外耳道口經常用幹棉球填塞和生理鹽水清洗,以防分泌物流入耳道。
3.4 耳道深度燒傷癒合後,應注意擴張或留置塑料管,以防耳道縮窄。
4 治癒標準:創面癒合,無明顯的眼瞼外翻、鼻孔缺損或口小畸形等。
5 好轉標準:創面基本癒合,有較明顯畸形。

面部燒傷疾病預防

避免燒傷,如果被燒傷,積極治療。

面部燒傷疾病護理

1 頭面部創面水腫,影響張口和咀嚼時,可用吸管吸入流質飲食,待水腫減輕後,逐漸改為半流、軟食。
2 保證營養供給,以促使創面癒合。①保持呼吸道通暢。②注意保護創面,每次進食後,清除嘴唇周圍的食物殘渣。及時清除五官分泌物及創面膿液,防止創面感染。
3 保護眼睛:眼部燒傷時,可造成眼瞼嚴重水腫、外翻,不能閉眼。應隨時清除創面分泌物,雙眼滴眼藥水,每日3次,晚上塗眼膏,避免強光直接照射,防止發生暴露性角膜炎。
4 預防口腔炎。
5 防止耳部感染:隨時清除耳部膿液、分泌物,防止其流入耳內引起中耳炎;側卧時,以棉圈懸空耳廓,防止耳軟骨炎發生。病人宜在室温28~30℃的清潔環境中,室內空氣要新鮮,每日用紫外線照射消毒兩次,每次1小時單子及墊子用高壓蒸汽滅菌以減少感染機會。由於頭面部燒傷後水腫和滲出液較其它部位嚴重,所以首先要徹底處置好創面,用新潔爾滅清洗創面,水泡破潰處應先剪去腐皮。淺Ⅱ度外塗燒傷Ⅲ號,成分有磺胺嘧啶銀粉、黃連素粉、冰片、2%新潔爾滅調成糊狀塗於創面,該藥有收斂、消炎止痛、保痂作用,可防止細菌侵入。 [1] 

面部燒傷併發症

可導致頭面部的組織壞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