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烏賦

(北宋范仲淹作品)

鎖定
《靈烏賦》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作品。兩篇《靈烏賦》,一為梅堯臣勸范仲淹少説為佳的勸慰賦;一為范仲淹寫於饒州告知梅堯臣他將“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迴應賦。頗有感觸,引而思考。 [2] 
作品名稱
靈烏賦
作    者
范仲淹
創作年代
北宋 [1] 

靈烏賦作品原文

梅君聖俞作是賦,曾不我鄙,而寄以為好。因勉而和之,庶幾感物之意同歸而殊塗矣。“靈烏靈烏,爾之為禽兮,何不高翔而遠翥?何為號呼於人兮,告吉凶而逢怒?方將折爾翅而烹爾軀,徒悔焉而亡路。”
彼啞啞兮如訴,請臆對而心諭:“我有生兮,累陰陽之含育;我有質兮,處天地之覆露。長慈母之危巢,託主人之佳樹。斤不我伐,彈不我僕。母之鞠兮孔艱,主之仁兮則安。度春風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盤桓。思報之意,厥聲或異。警於未形,恐於未熾。知我者謂吉之先,不知我者謂兇之類。故告之則反災於身,不告之者則稔禍於人。主恩或忘,我懷靡臧。雖死而告,為兇之防。亦由桑妖於庭,懼而修德,俾王之興;雉怪於鼎,懼而修德,俾王之盛。天聽甚遜,人言曷病。彼希聲之鳳皇,亦見譏於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見傷於魯人。鳳豈以譏而不靈,麟豈以傷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為神兵;焚而可變,孰為英瓊。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胡不學太倉之鼠兮,何必仁為,豐食而肥。倉苟竭兮,吾將安歸?又不學荒城之狐兮,何必義為,深穴而威。城苟圮兮,吾將疇依?寧驥子之困於馳騖兮,駑駘泰於芻養。寧鵷鵮之飢於雲霄兮,鴟鳶飫乎草莽。君不見仲尼之雲兮,予欲無言。累累四方,曾不得而已焉。又不見孟軻之志兮,養其浩然。皇皇三月,曾何敢以休焉。此小者優優,而大者乾乾。我烏也勤於母兮自天,愛於主兮自天;人有言兮是然,人無言兮是然。” [1] 

靈烏賦註釋譯文

靈烏賦詞語註釋

(1)梅君聖俞:即梅堯臣
(2)鄙:看不起。
(3)臆對:以胸臆為對。
(4)芻養:飼養。
(5)鴟鳶:鴟鳥。 [1] 

靈烏賦白話譯文

梅君聖俞(對梅聖俞的尊稱)所作《靈烏賦》,是因對我沒有成見沒有鄙視,因而做賦給我為勸慰我,我也因此篇文章而勉強回作一片作為應和吧,我們倆對這個因物而發的感慨還是有不同的地方的。靈烏(有靈性的烏鴉,簡稱烏鴉吧)靈烏,你就是一個飛禽而已,為什麼不高高的遠遠的飛走?為什麼對眾人叫來叫去,告訴大家吉凶,卻惹人憤怒,進而把你的翅膀折斷,把你烹煮?直到死才徒自後悔?
你的啞啞的聲音如同在講訴,妄加對你的心意揣測:我之所以有生命有這幅身體,是仰賴天地陰陽的滋養。我生長在慈母所築的巢穴,依託主人家所栽種的樹木,在母親艱辛的照顧和主人家寬仁的對待下。一年過去,我羽翼豐滿,可以遠飛了,但是想要離開,卻又眷戀生我養我的地方,想起主人家的寬仁,想對主人有所報答,雖然我的叫聲不好聽,但是能警示於無形,防範於未然,瞭解我的人説看到我會帶來好運,不瞭解我的説看到我會帶來厄運。所以我告訴大家反而會被大家加害誤解。但不告訴大家災難的到來會害大家陷於災禍。主人的恩典不敢忘,我雖然被大家説好説壞,為了防止災禍的降臨,即便是因此而死,也要奔走呼告。任由桑妖,稚怪在朝堂招搖賣弄,大家都因為害怕而不敢説不好,讓王者誤認為是興邦興國的好事,王者得到真實的消息越來越少,如果有人説出這個真實情況反而會覺得這個人有問題。比如神鳥鳳凰和瑞獸麒麟,也被楚人所譏諷,被魯人所中傷。但鳳凰和麒麟難道會因為楚人的譏諷和魯人的中傷而不靈驗而不給大家帶來祥瑞嗎?所以説,一旦切割東西就會捲刃的刀劍怎麼可以成為神兵利器,一旦被焚燒就會變化的石頭,怎麼可以稱作是寶玉?寧可大聲告訴世人並因此被誤解而死,也不能沉默偷生。為什麼不學倉鼠,幹嘛要仁慈,只管自己豐衣足食就是了?但是想想,如果糧倉都吃光吃淨沒有了,還能去哪裏呢?為什麼不學荒城的狐狸,幹嘛要講仁義,深挖洞穴居住就是了,可是城牆倒塌,又能以什麼作為依附呢?寧可像千里馬因一直到處奔馳而疲累,也不要像一匹被圈養安逸而變成廢物的無用的馬。寧可像鵷鵮鳥一樣飛翔於雲霄卻為吃不飽發愁,也不要像鴟鳶一樣因為小利而只在草一樣高的地方徘徊。你難道沒有看到孔子話嗎?雖然沒有多少,但是四海沒有達不到的,你難道沒有看到孟子的志向嗎,浩然的志向,誰敢説不行呢?這就是從自己私利的角度考慮事情,和從大局的角度考慮事情的不同。我烏鴉孝敬母親是天性,愛護我的主人也是天性,人對我有沒有評論我還是要那樣去做。 [1] 

靈烏賦創作背景

范仲淹生性耿直,看到朝政過失就要理直氣壯地批評。尤其是他連上四章論斥宰相呂夷簡,將其培植黨羽、任用親信以及一些無能要員晉升情況繪製成《百官圖》上呈仁宗,被呂夷簡蠱惑君主將他貶為饒州知州。得知范仲淹因“嘴硬”被貶,好友梅堯臣寫了一篇《靈烏賦》寄給范仲淹,勸他不要像烏鴉那樣報凶訊,希望他從此拴緊舌頭,鎖住嘴唇,不要多事。范仲淹立即回寫同題《靈烏賦》給梅堯臣,斬釘截鐵地表白:“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2] 

靈烏賦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