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聖俞

鎖定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稱宛陵先生。畢生致力於詩歌創作,題材廣泛,詩風平淡,追求“意新語工”,與蘇舜欽並稱“蘇梅”,是宋詩風格的開創者。

目錄

梅聖俞梅聖俞

歐陽修全集
卷一三四·集古錄
【集古錄目序〈此序已載本集卷四十二,今存目刪文。〉】
【集古錄目序題記】
昔在洛陽,與餘遊者皆一時豪雋之士也,而陳郡謝希深善評文章,河南尹師魯辯論精博。餘每有所作,二人者必申紙疾讀,便得餘深意,以示他人,亦或時有所稱,皆非餘所自得者也。宛陵梅聖俞,善人君子也,與餘共處窮約,每見餘小有可喜事,歡然若在諸己。自三君之亡,餘亦老且病矣。此敍之作,既無謝、尹之知音,而《集錄》成書,恨聖俞之不見也。悲夫!嘉祐八年歲在癸卯,七月二十四日書。
蘇軾與梅聖俞——青青説史
蘇軾與梅聖俞——青青説史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蘇軾參加禮部考試,寫成《刑賞忠厚之至論》,副主考梅聖俞認為蘇文‘有孟軻之風’,主張取為第一,主考歐陽修也認為蘇文不錯,但因為科舉的“糊名制”歐陽修不知道是誰寫的,還以為是其高足曾鞏所寫,為了避嫌,所以將那邊文章定為第二名。
事後,蘇軾給梅聖俞寫了一封信——《上梅直講書》。
其文曰‘今年春,天下之士羣至禮部,執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軾不自意,取在第二。既而聞之,執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而向之十餘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己。
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願與聞焉
——這必定是對聖人之道有很深的愛好,我希望能聽到先生的教導’
哭梅聖俞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詩行於世先春秋,國風變衰始柏舟。
文辭感激多所憂,律呂尚可諧鳴球。
王澤竭士已偷,紛紛作者始可羞,其聲與節急以浮。
真人當天施再流,篤生梅公應時求。
頌歌文武功業優,經奇緯麗散九州
眾皆少鋭老則不,翁獨辛苦不能休,惜無採者人名遒。
貴人憐公青兩眸,吹噓可使高岑樓,坐令隱約不見收。
空能乞錢助饋餾,疑此有物可諸幽。
棲棲孔孟葬魯鄒,後始卓犖稱軻丘。
聖賢與命相楯矛,勢欲強達誠無由。
詩人況又多窮愁,李杜亦不為公侯。
公窺窮厄以身投,坎軻坐老當誰尤。
吁嗟豈即非善謀,虎豹雖死皮終留。
飄然載喪下陰溝,粉書軸幅懸無旒。
高堂萬里哀白頭,東望使我商聲謳。
書懷感事寄梅聖俞
作者:歐陽修 年代:宋
相別始一歲,幽憂有百端。
乃知一世中,少樂多悲患。
每憶少年日,未知人事艱。
顛狂無所閡,落魄去◇牽。
三月入洛陽,春深花未殘。
龍門翠鬱郁,伊水清潺潺。
逢君伊水畔,一見已開顏。
不暇謁大尹,相攜步香山。
自茲愜所適,便若投山猿。
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賢。
希深好風骨,迥出風塵間。
師魯心磊落,高談羲與軒。
子漸口若訥,誦書坐千言。
彥國善飲酒,百盞顏未丹。
幾道事閒遠,風流如謝安
子聰作參軍,常跨跛虎韉。
子野乃禿翁,戲弄時脱冠。
次公才曠奇,王霸馳筆端。
聖俞善吟哦,共嘲為閬仙。
惟予號達老,醉必如張顛。
洛陽古郡邑,萬户美風煙。
荒涼見宮闕,表裏壯河山。
相將日無事,上馬若鴻翩。
出門盡垂柳,信步即名園。
嫩籜筠粉暗,淥池萍錦翻。
殘花落酒面,飛絮拂歸鞍。
尋盡水與竹,忽去嵩峯巔。
青蒼綠萬仞,杳藹望三川。
花草窺澗竇,崎嶇尋石泉
君吟倚樹立,我醉欹雲眠。
子聰疑日近,謂若手可攀。
共題三醉石,留在八仙壇。
水雲心已倦,歸坐正杯盤。
飛瓊始十八,妖妙猶雙環。
寒篁暖鳳嘴,銀甲調鴈弦。
自制白雲曲,始送黃金船。
珠簾卷明月,夜氣如春煙。
燈花弄粉色,酒紅生臉蓮。
東堂榴花好,點綴裙腰鮮。
插花雲髻上,展簟綠陰前。
樂事不可極,酣歌變為嘆。
詔書走東下,丞相忽南遷。
送之伊水頭,相顧淚潸潸。
臘月相公去,君隨赴春官。
送君白馬寺,獨入東上門。
故府誰同在,新年獨未還。
當時作此語,聞者已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