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巖寺

(廣東省大埔縣靈巖寺)

鎖定
靈巖寺,位於廣東大埔縣洲瑞鎮南村靈巖山麓,坐西向東。靈巖山原名麒麟山,因山腰有靈巖古剎而得名。據《民國大埔縣誌》記載,靈巖寺始建於唐代,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曾重修,為土木結構建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大埔縣頗為出名的古剎之一。
靈巖寺,內供奉慚愧祖師和文曲星君,向為文人墨客敬奉。靈巖寺周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奇石異峯突其間,並有許多石刻,其中清代嘉應才子宋湘手書的“回頭是岸”最為出名,另的有軼名石刻“玉筍峯”、“玉洞珠涯”、“試劍石”等等。
靈巖寺,石洞巖泉亦不少 [1] 
中文名
靈巖寺
地    址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洲瑞鎮南村
原    名
麒麟山
重    修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隸    屬
寺廟
佔地面積
137.8平方米 [2] 

靈巖寺寺廟簡介

靈巖寺
靈巖寺(2張)
靈巖寺,位於廣東大埔縣洲瑞鎮南村靈巖山腰,始建於唐代,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高僧清照法師募化重修。
靈巖寺,坐西北向東南,二進院落,硬山頂,磚木結構,抬梁式構架,牆體承檁,蓋陰陽瓦面,總面寬9.2米,總進深14.9米,佔地面積137.8平方米,殿內祀奉木雕漆彩的潘了拳坐像。
靈巖寺左側,有一天然巨石兀立其間,上鐫刻“回頭是岸”四個大字,相傳為清朝嘉應州“廣東才子”宋湘所書。

靈巖寺文物保護

1994年6月,大埔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