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頤

鎖定
雷頤(1956年- ),男,祖籍湖南長沙,出生於湖北武漢;中學畢業後,下鄉數年,然後當兵,復員當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學歷史系,1982年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吉林大學研究生院歷史系中國近代史專業, 1985 畢業, 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5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現研究員。其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近代知識分子與當代中國史。著作:帝國的覆沒》、中國切片,1900》、取靜集》、《時空遊走:歷史與現實的對話》、《雷頤自選集》、《經典與人文》、《圖中日月》、《薩特》、《被延誤的現代化》、《歷史的進退》、《歷史的裂縫》等。 [9] 
中文名
雷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湖南長沙
出生日期
1956年
畢業院校
吉林大學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湖北武漢
代表作品
《取靜集》《經典與人文》《被延誤的現代化》
《薩特》等
性    別
職    稱
教授

雷頤人物簡介

雷頤 雷頤
雷頤,男,1956年出生,湖南長沙人,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著名歷史學者。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近代知識分子與當代中國史。主講《中國近代史講析》、《法西斯主義理論剖析》、《辛亥百年的變與不變》等課程。
中學畢業後,下鄉數年,然後當兵,復員當工人。
1978年,考入吉林大學歷史系。
1982年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吉林大學研究生院歷史系中國近代史專業。
1985年畢業, 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1985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現研究員。
與多數歷史學家靜守書齋不同,雷頤開博客、寫隨筆、在報刊上撰寫評論文章,甚至開設大眾歷史講座,就差上“百家講壇”了。
在雷頤看來,把歷史説給大眾聽,也是歷史研究者的一種使命。“白壽彝先生寫過一篇文章,《司馬遷寓論斷於序事》,他號召大家向司馬遷學習,‘要使我們的作品能吸引人,能讓人愛看,才能發生更大的效果。’其實從古希臘起,歷史都是以敍事為主,你把事情敍述清楚了,根本不需要你去下結論,讀者自然就能體會。”

雷頤個人生活

夫人:畢苑,研究民國教育史和教科書的專家,出版有建造常識:教科書與近代中國文化轉型》。 [7-8] 

雷頤代表著作

雷頤著作

《帝國的覆沒》 《帝國的覆沒》
帝國的覆沒:近代中國社會轉型困局》、中國切片,1900》、《孤寂百年: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十二論》、《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取靜集》、《時空遊走:歷史與現實的對話》、《雷頤自選集》、《經典與人文》、《圖中日月》、《薩特》、《被延誤的現代化》、《歷史的進退》、《歷史的裂縫》。 [1]  [4-5] 

雷頤譯著

《中國現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胡適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選擇》。

雷頤講學動態

純公益大型思想類講座 湘江大講堂 第七期主講嘉賓 [2-3] 
主題:《晚清變局——改良與革命》
時間:2012年10月27日
地點:湖南株洲
發起人:株洲晚報

雷頤學術觀點

為何日本近代屢侵華
近代東亞的格局的變化是朝貢體系崩潰之後,日本在這個過程中國力迅速上升,中國的國力在下降。在這個過程中軍國主義又在日本佔了上風,日本就一次一次的侵略中國。從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九一八、七七,一步一步走向全面戰爭。也是日本一步一步走向災難。日本走向戰爭的教訓之一是,對極端觀點、思潮不能鼓勵,任其發展,將把整個國家引向災難。 [6] 
研究歷史重視細節
如今搞歷史研究,雷頤越來越重視細節的力量。他向很多人推薦一本《紅旗照相館》,作者晉永權是《中國青年報》攝影部主任。書中披露了大量五六十年代的老新聞照片是如何“擺拍”、“修片”加工而成。其中一張“畝產萬斤”的照片,就是四個小孩站在稻田裏,看似站在密密的稻穗上,實則後面有凳子或石頭支撐的假新聞照。 [7] 

雷頤讀書與寫作

撰文要慎重;讀《約翰·克里斯多夫》;秘密讀書;讀“灰皮書”。
寫文章要很慎重
雷頤的書架上有一套《胡適思想批判》,還有幾本“文化大革命”中大批判文章的合集。雷頤發現,很多人在“文革”中寫了很多大批判文章,等到晚年編自己的文集時,都不收錄這些批判文章。“所以寫文章一定要很慎重,要寫自己以後編集子不會臉紅的文章。”雷頤説,當然可以理解那個時代是沒有沉默的自由,必須寫。但如果在這個時代還寫假的、違心的東西,就不是時代的悲劇“是個人的悲劇了。”

雷頤人物評價

雷頤老師是國內晚清民國史研究的“第一人”。(吳曉波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