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雞(拼音:jī)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其古字形像一隻公雞的形狀,後加聲旁“奚”,成為形聲字。雞本義指一種家禽,品種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飛,雄性能報曉,雌性能生蛋;引申為十二生肖之一,與十二地支的酉相配;還可用於地名、人名等。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繁    體
部    首
又、鳥
字    碼
CJK統一漢字 U+9E21
五    筆
CQYG(86);CQGG(98)
倉    頡
EPYM
字    級
一級 [1] 
平水韻
上平 八齊 [4] 
注音字母
ㄐㄧ
總筆畫
2+5、5+2
四角碼
7742 7
造字法
象形字或形聲字
異體字
*雞、䳶、鳮

字源演變

象形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在商代就發展為形聲字。形旁鳥像禽鳥形,表示雞的本義與禽鳥有關。聲旁奚為從爪、從大、從“糹”,糸亦聲之會意兼形聲字,本義是奴隸,於雞表音,雞與奚併為牙音、支部。象形的雞是形聲字雞的一個源頭,形聲雞的另一個遠源、聲首是糸(mì),近源、準聲首是奚,“糹”與奚並見於甲骨文。糸是束絲之形,其與構件大(人形)、爪(手形)結合而為奚(會以手持繩牽奴隸意),奚與象形的雞結合而為形聲字(也不排除先以奚為雞,後為造專字,天星觀遣策即以奚為雞)。商代形聲字雞的偏旁尚不固定,聲旁或在左,或在右,有的還省去了構件“糹”。《説文》籀文作“從鳥,奚聲”,戰國文字草率,但基本結構與《説文》同。楷書作“鷄”。唐代碑刻或作“鶏”,俗體。現代整理漢字時,以“鷄”為正體字 [15] 
本義是報曉家禽。《後編》上14.10:“王田……只狐十……馬三、雞六。”《荀子·儒效》:“曾不如好相雞狗之可以為名也。” [2] 

雞(異體字)

形聲字。從隹,奚聲。為“鷄”的異體。《説文》以“雞”為字頭正體,以“鷄”為重文。現代漢字以“鷄”為正體,淘汰了“雞”。漢魏到隋唐碑刻中,尚出現過以下俗體:圖A、B、C、D。漢魏到隋唐碑刻中,俗體較多。“雞”的產生晚於“鷄”。“鷄”字產生於商代,而“雞”到戰國時才出現。二字的區別,僅在於形旁是從鳥還是從隹。而隹與鳥,古初形、音(同為舌音)、義俱近,或説是一字之分化。以往文獻中“雞”字也是經常出現的。如《詩·齊風·雞鳴》:“雞既鳴矣,朝既盈矣。”雲夢秦簡《秦律十八種·倉》:“雞豬之息子不用者,買(賣)之。” [2] 

鳮→雞

簡化字的“雞”,源自正體字“鷄”的另一個異體字“鳮” [16]  ,該異體字“鳮”是由“鷄”的部件“奚”省作“又”而來的。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家禽之一種。品種極多。也叫家雞。肉、卵可食。
chicken
《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雙雞。”一本作“雞”。
唐·韓愈柳州羅池廟碑》:“豬牛鴨雞,肥大藩息。”
雞男;雞坊;雞膚;雞鶩
十二生肖之一,與十二地支的酉相配。
chicken

屬雞
用作地名。

《合集》37472:“戊寅卜,貞:王田雞,往來亡災?”

用作人名。

《前編》7.23.1:“乙丑卜,允貞:令彗眔(及)雞以朿尹,從㐭蜀協事?”

姓氏用字。參看“雞(Jī)姓”。



動詞
通“”,分離。
separate
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148:“恆德不雞。”

名詞
通“谿”,峪。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雞。”
[2]  [5]  [3]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四】【隹部】雞(雞)(字形演變1圖G)古兮切(jī)
知時畜也。從隹奚聲。
鷄(雞)(字形演變1圖H),籀文雞(雞),從鳥。古兮切。 [3]  [7] 

説文解字注

雞(雞)(字形演變1圖G),知時畜也。從隹,奚聲。古兮切。十六部。
鷄(雞)(字形演變1圖H),籀文雞(雞)從鳥。 [3]  [8] 

康熙字典

【戌集中】【隹部】雞(雞)(字形演變1圖G)·康熙筆畫:18·部外筆畫:10
《唐韻》古兮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並音稽。《説文》:知時畜也。《玉篇》:司晨鳥。《爾雅·釋畜》:雞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雞僆,絕有力奮。疏:此別雞屬也。《春秋説·題辭》曰: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易·説卦》:巽為雞。《書·泰誓》:牝雞無晨。《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工商執雞。《禮·曲禮》:雞曰翰音。
又《爾雅·釋鳥》:鶾,天雞注:鶾雞赤羽。《逸周書》:文鶾若彩雞,成王時蜀人獻之。
又《爾雅·釋蟲》:螒,天雞。注: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雞。《詩·豳風》:六月莎雞振羽。《爾雅翼》:一名梭雞。一名酸雞。
又雞人,官名。《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
又《禮·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雞彝。
又地名。《春秋·襄三年》:同盟於雞澤。注:在廣平曲梁縣西南。又《昭二十三年》:吳敗頓胡、沈蔡、𨻰許之師於雞父。注:雞父,楚地。《戰國策》:負雞次之典。《前漢·地理志》:鬱林郡雍雞縣。
又姓。《正字通》:明正統陝西苑馬寺監正雞鳴時。
《説文》:籀文作鷄(雞)(字形演變1圖H)。互詳鳥部雞字注。 [9]  [17] 
【亥集中】【鳥部】鷄(雞)(字形演變1圖H)·康熙筆畫:21·部外筆畫:10
《廣韻》古奚切。《集韻》堅奚切,並音稽。《説文》:知時畜也。徐鉉曰:雞者,稽也。能稽時也。《易·説卦》:巽為雞。《詩·鄭風》:女曰雞鳴。《禮·曲禮》:雞曰翰音。《韓詩外傳》:雞有五德:首帶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敵在前敢鬭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爾雅·釋畜》:雞大者蜀,蜀子雓。郭注:今蜀雞也。魯雞又其大者。或曰雞為積陽,又名燭夜。春秋運鬥樞曰:玉樞星精散為雞。李時珍曰:雞類甚多。朝鮮一種長尾雞,尾長三四尺。遼陽一種食雞,一種角雞。南越一種長鳴雞,晝夜啼叫。南海一種石雞,潮至即鳴。蜀中一種鶤雞,楚中一種傖雞,𠀤高三四尺。江南一種矮雞,腳才二寸許也。廣志雲:大者曰蜀,小者曰荊,其雛曰𪅏。
又火雞。《洞冥記》:滿剌伽國有火雞,食火吐氣,島𡗝以其卵為飲器。
又竹雞似鷓鴣,居竹林閒,性好啼,蜀人呼為雞頭鵠。
又杉雞。陳藏器雲:出澤州有石英處,常食碎石英,腹下毛赤,不能遠翔。
又秧雞,白頰長觜短尾,背有白斑。夏至後夜鳴達旦,秋後即止。
又《拾遺記》:漢武帝大初二年,月氏國貢雙頭雞,四足一翼,鳴則俱鳴。
又《洞冥記》:遠飛雞,曉飛四海外,夕還依人。
又天雞,星名。《北齊書》:武成即位,大赦,殿門外建金雞,不詳其義。問於司馬膺之,對曰:海中日佔雲:天雞星動,當有赦,帝王以為𠋫。
又《前漢·天文志》:野雞一星,在軍市中。
又山名。《史記·五帝紀》:黃帝西至於空桐,登雞頭。注:索隱曰:雞頭,山名。又《山海經》:雞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
又寶雞,縣名。
又雞人,官名。《周禮·春官》:雞人掌雞牲,辨其物,又夜嘑旦,以嘂百官。
又神名。《史記》:漢宣帝神爵元年,遣諫大夫王褒,求金馬碧雞之神於益州,褒作聖主得賢臣頌以諷。
又雞鳴,歌名。《前漢·高帝紀》: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應劭曰:《雞鳴》,歌也。
又蟲名。《爾雅·釋蟲》:螒,天雞。郭注:水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雞。《詩·豳風》:六月莎雞振羽。朱傳:蟋蟀也。
又醯雞。《莊子》注:蠛蠓也。
又樹雞,菌也。王建詩:雁門天花不復憶,況乃桑鵝與樹雞。
又雞毒。高誘曰:烏頭也。
又雞頭,芡也。
又雞蘇伏,雞子,並草名。
又闢雞。《禮·內則》:麕為闢雞。注:葅類,聶而切之也。
又《風俗通》:雞本朱氏翁所化,故呼朱朱。祝雞翁善養雞,故呼祝祝。 [3]  [10]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方言音韻

◎ 贛語 gai1;jii1
◎ 粵語 gai1
◎ 潮州話 goi1 [11]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十二齊

開口呼
全清
古奚切
kiɛi
集韻
平聲
上平十二齊

開口呼
全清
堅奚切
k••iɛi
韻略


平聲





堅奚切

增韻


平聲





堅奚切

中原音韻

陰平
齊微



全清

ki
中州音韻


平聲
齊微





經侈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三齊


全清
堅溪切
ki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二威偉畏





[12]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k
ie
周法高系統
k
兩漢
西漢




iei


ie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iəi
北魏後期北齊

iəi
齊梁陳北周隋

iæ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k
iei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iɛi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iɛi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iei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iei [13-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