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劍化龍

鎖定
雙劍化龍的傳説出自《晉書·張華傳》,指干將莫邪 [2]  一對寶劍化龍而去。 [2]  雙劍化龍的雕塑是閩江0公里的標誌,該雕塑位於福建南平,這雕塑已成為南平市的地標
中文名
雙劍化龍
外文名
英語:Double dragon阿拉伯語: السيوف التنين 俄語: Мечи управляют 西班牙語: Мечи управляют
別    名
雙劍潭
所在地
南平市延平區閩江上
類    別
雕塑
作    用
南平市標

目錄

雙劍化龍簡介

雙劍化龍雕塑 雙劍化龍雕塑
雙劍化龍的雕塑矗立在福建母親河閩江的起點,建溪與西溪匯合處,是南平的標誌。南平因此就有劍津、劍浦、劍洲這些別名,南平市標的位置又稱“雙劍潭”。

雙劍化龍來歷

“雙劍化龍”的傳説出自《晉書·張華傳》。據説西晉初建時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沖霄而起。張華通曉易理,心知其異,他邀請善觀天象的雷煥共卜吉兇,最後得出結論是:紫氣源於豫章豐城,其實是寶劍之精。當時張華是晉朝重臣,他幫助雷煥補得了豐城縣令一職。雷煥到任以後,在監獄地基底下掘出一個石函。石函出土後霞光四射,打開之後果然發現有雙劍並列。雷煥當即送其中一支劍給張華,而留一支自佩。張華收到劍後發現此二劍是寶劍龍淵和和太阿但細觀銘文發現是干將莫邪二劍 [2]  ,於是致書雷煥二劍終當複合。後來,張華被殺,干將劍從此下落不明。而雷煥死後將他所佩莫邪劍傳給了其子雷華。雷華任建安郡從事,持劍路經延平津,腰間佩劍忽然躍出劍鞘掉到河裏。雷華請人入水取劍,入水者不見寶劍,但見兩龍盤繞水底,轉眼間,江水碧波燦爛,浪濤洶湧。時人以為這是雙劍複合在此化龍。 [2] 
從此以後延平就有了“劍津”、“劍浦”、“鐔川”、“龍津”之稱。由於這一則傳説直接與古延平的山川地理相聯繫,以後又屢屢被《八閩通志》、《福建通志》、《延平府志》、《南平縣誌》等地方誌所引用、傳載,成為了南平地方歷史的一部分,以至到今化龍雙劍甚至被當作南平的市標,具有了特殊的地方象徵的意義。 [1] 
參考資料
  • 1.    南平市標的傳説--雙劍化龍  .新浪福建.2012-11-09[引用日期2015-03-22]
  • 2.    《晉書·卷三十六·列傳第六》: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道術者皆以吳方強盛,未可圖也,惟華以為不然。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緯象,乃要煥宿,屏人曰:“可共尋天文,知將來吉凶。”因登樓仰觀,煥曰:“僕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頗有異氣。”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天耳。”華曰:“君言得之。吾少時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當得寶劍佩之。斯言豈效與!”因問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華曰:“欲屈君為宰,密共尋之,可乎?”煥許之。華大喜,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鬥牛間氣不復見焉。煥以南昌西山北巖下土以拭劍,光芒豔發。大盆盛水,置劍其上,視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劍並土與華,留一自佩。或謂煥曰:“得兩送一,張公豈可欺乎?”煥曰:“本朝將亂,張公當受其禍。此劍當系徐君墓樹耳。靈異之物,終當化去,不永為人服也。”華得劍,寶愛之,常置坐側。華以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報煥書曰:“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耳。”因以華陰土一斤致煥。煥更以拭劍,倍益精明。華誅,失劍所在。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延平津,劍忽於腰間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丈,蟠縈有文章,沒者懼而反。須臾光彩照水,波浪驚沸,於是失劍。華嘆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終合之論,此其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