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雉(拼音:zhì)是漢語二級通用漢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隹,矢聲,一説表示箭射中的野雞。雉本義是鳥名,即雉雞,又稱山雞、野雞。雉又借用來計算城牆面積。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漢典網 [3] 
中文名
拼    音
zhì
部    首
矢、隹
五    筆
TDWY(86、98)
字    級
二級(5490) [1] 
注音字母
ㄓˋ
平水韻部
上聲四紙 [4] 
總筆畫
5+8、8+5
倉頡碼
OKOG
鄭    碼
MANI
統一碼
U+96C9
四角號碼
8081₅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鴙、鶨、𨿘、𪁰、𪁩、𪅊、𥏷、𨾤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雉”在甲骨文(圖1-7)中就已出現。有人認為它是形聲字,字形用“”作形旁,“隹”就是鳥,説明這個字的本義與鳥有關;“”在字中作聲旁,其古字形像箭,在此指示這個字的讀音。“雉”本義是一種鳥,俗稱“野雞”。甲骨文字構型並不固定,“矢”在“隹”左、右、下者皆有。春秋時“矢”就固定在“隹”左部了。金文形體缺失。小篆與甲骨文相似,部件一致,左邊為“矢”,右邊為“隹”。隸書在小篆的基礎上進行了筆畫的規整,部件未變。戰國時“矢”又變作“弟”,弟與雉聲韻並同(並舌音、脂部),隸定作“𨿘”,《説文解字》古文(圖9)由此演變而來。 [2] 
也有人認為甲骨文“雉”字是一個會意字。左邊的“矢”表示箭,右邊的“隹”即禽類,整個字表示以箭射鳥。在上古所獵取的禽類以野雞為主,所以用一個表示射殺鳥類的動作代指飛禽類的“雉”。野雞受到驚嚇,奮起飛走,在空中被箭射中,掉在地上,所以甲骨文又作圖6,從隹,從。這一字形在甲骨卜辭中用為傷亡義。如《甲骨文合集》35347片:“中不雉眾。王佔曰:弘吉。(左)不雉眾。王佔曰:弘吉。”大概是講中路和左路參加征戰的眾雉不會傷亡。雉字的甲骨文又作圖7,左部像用絲繩系矢。表示捕野雞時用絲繩繫着箭射獲得。
“雉”在古代又表示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大概因野雞不善飛,所以後人就用這一飛行能力所佔的空間,表示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高一丈寬三丈為一雉。 [5]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ì
名詞
鳥名。通稱野雞。雄者羽色美麗,尾長。雌者尾較短,灰褐色。
pheasant
《周易·旅卦》:“六五:射雉一矢亡。”
韓愈《送區弘南歸》詩:“蜃瀋海底氣升霏,彩雉野伏朝扇翬。”
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二·雉》:“雉,南北皆有之,形大如雞,而斑色繡異。雄者文采而尾長,雌者文暗而尾短。”
古代博戲中的採名。

《晉書·劉毅傳》:“毅次擲得雉,大喜,褰衣繞牀,叫謂同坐曰:‘非不能盧,不事此耳。’”
蒲松齡《聊齋志異·賭符》:“明明梟色,呵之,皆成盧雉:計前所輸,頃刻盡覆。”

指城牆。
wall
《陳書·高祖紀上》:“緣淮作城,自石頭迄青溪十餘里中,樓雉相接。”
通“”。牛鼻繩。

《周禮·地官·封人》“置其絼”鄭玄注引漢鄭司農曰:“絼,着牛鼻繩,所以牽牛者。今時謂之雉,與古者名同。”

量詞
古代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禮記·坊記》:“古制國不過千乘,都城不過百雉。”
《左傳·隱公元年》:“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kǎi

矲雉】(bàkǎi)古桂林人稱人矮為矲雉。



名詞
通“”。 古代指犀牛一類的獸。

劉向《説苑·立節》:“楚莊王獵於雲夢,射科雉,得之。”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四】【隹部】直幾切(zhì)
雉,有十四種:盧諸雉,喬雉,鳪雉,鷩雉,秩秩海雉,翟山雉,翰雉,卓雉,伊洛而南曰翬,江淮而南曰搖,南方曰𢏚,東方曰甾,北方曰稀,西方曰蹲。從隹矢聲。
𨿘,古文雉從弟。
〖註釋〗①盧諸雉:《爾雅·釋烏》郭璞注:“或雲即今雉。”按:盧指黑色。②喬雉:《爾雅》郭注:“即鷮雞也。長尾,走且嗚。”③鳪(bú)雉:《爾雅》郭注:“黃色,鳴自呼。”④鷩雉:《爾雅》郭注:“似山雞而小冠,背毛黃,腹下赤,項綠,色鮮明。”⑤秩秩海難:《爾雅》郭注:“如雉而黑,在海中山上。”⑥翟(dí)山雉:《爾雅》郭注:“長尾者。”⑦翰雉:王筠《説文解字句讀》:“翰似翠之五采而卓。”⑧卓雉:《爾雅》郭注:“今白鵫也。”“亦名白雉。”⑨翬(huī):《爾雅·釋鳥》:“伊洛而南,素質,五采皆備,成章,曰翬。”⑩搖:《爾雅·釋烏》:“江淮而南,青質,五采皆備,成章,曰鷂。”郭注:“即鷂雉也。”⑪𢏚(chóu)、甾(zī)、稀、蹲:《爾雅·釋鳥》作𠷎、鶅、鵗、鷷(zūn)。 [8] 

説文解字注

雉,有十四穜。
段注:目下文。
盧諸雉,
段注:張揖《上林賦注》曰:盧,白雉也。按上林自謂水鳥,然張語必《爾雅》古説。
鷮雉,
段注:各本作喬,誤。【鳥部】曰:鷮,走鳴長尾雉也。
卜雉,
段注:各本作鳪,誤。鳥部無鳪。《釋鳥》作鳪。郭雲:黃色,鳴自呼。
鷩雉,
段注:【鳥部】曰:鷩,赤雉也。又曰:鵔鸃,鷩也。
秩秩海雉。
段注:郭雲:如雉而黑,在海中山上。陸曰:秩秩本又作失失。
翟山雉,
段注:見【羽部】。
雗雉,
段注:郭與鵫雉為一,許為二。陸雲:雗字又作翰。
卓雉,
段注:卓今《爾雅》作鵫。郭雲:今白鵫也。江東呼白雗,亦名白雉。
伊雒而南,曰翬,
段注:雒,各本作洛,誤。《釋鳥》曰:伊洛而南,素質,五彩皆備成章曰翬。見【羽部】。
江淮而南曰搖,
段注:《釋鳥》:江淮而南,青質,五彩皆備成章曰鷂。夫人揄狄。鄭雲:謂衣畫搖者。揄,【衣部】作䄖,雲翟羽飾衣也。義同毛傳。
南方曰𢏚,
段注:賈逵、杜預注《左傳》:𢏚作翟,按𢏚與翟韻部相近,但上文已有翟,則作𢏚為得也。今《爾雅》作𠷎。
東方曰甾,
段注:今《爾雅》作鶅。
北方曰稀,
段注:今《爾雅》作鵗。
西方曰蹲,
段注:今《爾雅》作鷷。已上十四雉皆見《釋鳥》。
從隹,矢聲。
段注:直幾切,十五部,按雉古音同夷。《周禮·雉氏》:掌殺艸。故書作夷氏。大鄭從夷,後鄭從雉,而讀如鬀。今本《周禮》作薙者,俗制也。《左傳》:五雉為五工正。夷民者也。楊雄賦辛雉即辛夷。漢《地理志》:南陽雉縣,舊音弋爾反。江夏下雉縣,如淳音羊氏反。皆古音也。
𨿘,古文雉,從弟。
段注:弟聲。 [9] 

廣韻

直幾切,上旨定 ‖矢聲脂2部(zhì)
雉,《爾雅》曰:“雉,絕有力,奮。”謂最健鬥也。又陳也。度也。王肅雲:“城髙一丈曰堵,三堵曰雉。”直幾切。三。 [10] 

康熙字典

【戌集中】【隹部】雉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5
古文:𨿘、𪁩
(zhì)《唐韻》《集韻》直幾切。《韻會》《正韻》丈幾切,竝音薙。《説文》:雉有十四種。《爾雅·釋鳥》:鷂雉、鷮雉、鳪雉、鷩雉、秩秩海雉、鸐山雉、雗雉、鵫雉。雉絕有力奮。伊洛而南,素質五彩皆備成章曰翬。江淮而南,靑質五彩皆備成章曰鷂。南方曰𠷎,東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疏:別諸雉之名也。《易·説卦》:離為雉。《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士執雉。《公羊傳·襄二十七年》:昧雉彼視。
又《爾雅·釋鳥》:鵽鳩,𡨥雉。注:𡨥雉,一名鵽鳩。
又《晏子·問篇》:鄒滕雉犇而出其地,猶稱公侯。
又《晉語》:雉經於新城之廟。注:雉經,頭搶而懸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注:雉,長三丈,高一丈。《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徑三百雉,故其大都不過百雉。《管子·海王篇》:吾欲藉於台雉。
又《春秋·定二年》:雉門及兩觀災。注:雉,公宮之南門。
又揚雄《甘泉賦》:列新雉於林薄。注:服虔曰:新雉,香草也。
又《爾雅·釋詁》:雉,𨻰也。注:義未詳。
又揚子《方言》:雉,理也。
又《韻會》:姓也。殷後有雉氏。
又《前漢·高後紀》注:荀悦曰:諱雉之字曰野雞。師古曰:呂后名雉,故臣下諱雉也。《韻會》:漢人諱之,謂雉為野雞。
(sì)又《集韻》序𡛷切,音䒨。本作𤉡。詳𤉡字注。
(yǐ)又《集韻》演爾切,音酏。縣名。《前漢·地理志》:江夏郡下雉縣。注:雉,羊氏反。又:南陽郡雉縣。注:弋爾反。
(kǎi)又《集韻》口駭切,音鍇。桂林人謂人短為矲雉,或作𥏪𥩤。
(zhì)又直利切,音稚。野雞也。 [11]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廣韻》書影 《廣韻》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ər
王力系統
d
ǐei
董同龢系統
jed
周法高系統
d
ier
李方桂系統
d
rjidx
西漢



東漢





jiəi


jiə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əi
北魏後期北齊

jiei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ȡʰ
i
擬音/王力系統

ȡ
i
擬音/董同龢系統

ȡʰ
jei
擬音/周法高系統

ɖ
iɪi
擬音/李方桂系統

ji
擬音/陳新雄系統

ȡʰ
ǐe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五旨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直幾切
ȡʰjei
集韻

上聲
四紙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演爾切
0iɛ

上聲
五旨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序姊切
ziɪ

上聲
五旨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文(丈)幾切
ȡiɪ

上聲
十三駭

開口呼
二等
次清
口駭切
kʰɪɐi

去聲
六至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直利切
ȡiɪ
韻略


上聲





丈幾切

增韻


上聲





丈幾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tʂi
中州音韻


去聲
齊微





長世切

洪武正韻

上聲
二紙


全濁
丈幾切
dʒ‘ie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三幾紀記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04]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303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6-11-30]
  • 4.    平水韻 四紙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04]
  • 5.    殷傑 編著.漢字春秋 品物流形[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3:163-164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682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下[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2147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494
  • 9.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5-04]
  • 10.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249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354-1355
  • 12.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