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絼,古漢字,現不常用。音:朕,意:古同“紖”。 [1] 
中文名
拼    音
zhèn
部    首
五    筆
XEET
筆    順
5544443443533
注    音
ㄓㄣˋ
編    碼
CJK 統一漢字
部首筆畫
6
總筆畫
13
繁    部

字源演變

楷體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
香港 香港
台灣 台灣
韓國 韓國
舊字形 舊字形
中國漢字影響深遠,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國家,出現了不同的變化。

漢字——絼

基本字義
[1] 
◎ 古同“紖”。
方言集匯
◎ 粵語:zam2 zi6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丈忍切,音朕。《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置其絼。《注》鄭司農雲:絼,著牛鼻繩,所以牽牛者。今時謂之雉,與古者名同。鄭康成雲:絼字當以豸為聲。《釋文》亦作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