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集羣效應

鎖定
集羣效應指的是集中於一定區域內特定產業的眾多具有分工合作關係的不同規模等級的企業與其發展有關的各種機構。
中文名
集羣效應
定    義
集中於一定區域內特定產業的眾多具有分工合作關係的不同規模等級的企業與其發展有關的各種機構
解    釋
同種生物活在一起產生有利作用
集羣發展
世界範圍的一種重要經濟現象
所屬領域
經濟學

集羣效應基本定義

產業集羣效應(cluster)是指集中於一定區域內特定產業的眾多具有分工合作關係的不同規模等級的企業與其發展有關的各種機構,組織等行為主體,通過縱橫交錯的網絡關係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空間積聚體,代表着介於市場和等級制之間的一種新的空間經濟組織形式。 是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是區域創新系統的一種重要實現方式,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集羣效應主要意義

中小企業的集羣發展是世界範圍的一種重要經濟現象,我國的中小企業集羣在20世紀90年代也取得了較快發展,中小企業集羣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社會效益日益明顯。深入分析研究中小企業集羣存在這一經濟現象,對於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有着重大意義。
中小企業集羣是指以一個主導產業為核心的相關產業或某特定領域內大量相互聯繫的中小企業及其支持機構在該區域空間內的集合。美國硅谷的繁榮、意大利經濟的振興、東部沿海鄉鎮的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歸結於當地企業集羣的發展。隨着市場競爭全球化,經濟發展也凸現出區域集中化趨勢,特別是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的地方企業集羣化。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企業集羣,由於其能夠快速適應市場變化、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而日益得到迅速發展。
按照企業集羣的產業性質,可以將產業集羣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傳統產業集羣,它以傳統的手工業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工業部門為主,如發展紡織、服裝、製鞋、傢俱、五金製品等行業,大量的中小企業在空間上相互集中,形成一個有機聯繫的市場組織網絡,在這種產業集羣內,勞動分工比較精細,專業化程度較高,市場組織網絡發達。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的特色產業區和浙江的“塊狀經濟”區。二是高新技術產業集羣,它主要依託當地的科研力量,如著名大學科研機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企業間相互密切合作,具有強烈的創新氣氛,美國的硅谷和北京的中關村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三是資本與技術結合型產業集羣,如日本的大田、德國南部的巴登-符藤堡等。
透析中外中小企業集羣,我們發現中小企業集羣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1、集羣內各企業彼此獨立。表現在各企業依然是獨立的法人,保持各自的所有制隸屬關係投資渠道,實行獨立核算,按市場原則進行平等交易等方面。
2、集羣內企業間聯繫密切。集羣內企業間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已從工廠聯繫延伸到產業聯繫,包括實體的物質和非實體的信息聯繫,而且這種聯繫日益成為企業間聯繫的核心內容。
3、集羣內企業間存在多種特定關係。表現在企業間通過專業化分工與協作以獲取外部經濟。這種特定的關係表現使得集羣內的中小企業從以往零散、雜亂狀態走向系統化和有序化。
4、集羣呈現動態化。由於進入或退出集羣的障礙較小,集羣總是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因此,集羣才能保持長久的活力。
5、集羣運行機制的基礎是“信任和承諾”等人文因素。這種人文因素是維持集羣內企業所形成的長期關係的紐帶,並使集羣在面對外來競爭者時,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二、中小企業集羣的發展現狀
作為羣體眾多的微觀經濟主體——中小企業,在現實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它們都數量龐大作用顯明,受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在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現有中小企業近2300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7%,它們創造了4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提供了2/3的新增就業崗位,僱傭了全國53%以上的勞動力,生產的出口產品佔出口產品總類的96%。意大利中小企業數量佔全部企業的99.8%,員工佔就業人員的78.2%,在國民生產總值增量中的比重超過60%,撐起意大利經濟的半壁江山。目前我國在工商註冊登記的中小企業已超過1000萬家,佔全國工商註冊登記總數的99%,在全國工業總產值實現利税中分別佔60%和40%左右,同時創造了75%的就業機會和60%的出口創匯額,中小企業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生力軍
縱觀各國成功的中小企業可以發現,凡是發展快、效益好、生命力強的中小企業,它們大都不是零星存在,而是以集羣的方式相聚而生,顯示強大的集羣效應並在集羣效應中受益匪淺。如意大利北部的紡織業,美國加州的葡萄酒業,美國硅谷的IT產業,日本汽車業;我國温州的皮革與製鞋業,東莞的電腦資訊產業,佛山的紡織業,等等。近年來膾炙人口的“浙江現象”,更是以企業集羣為主要內容。中小企業集羣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
三、中小企業集羣產生的效應
地域性中小企業集羣,能夠釋放出一種集羣效應。這種集羣效應既是中小企業集羣存在的合理基礎,也是中小企業集羣不斷完善的推動力。它是通過集體效率而表現出來的,體現在三個方面:
l、外部經濟性。當一項經濟活動社會收益大於私人收益時,就存在着外部經濟性中小企業集羣中的外部經濟性就是德國經濟學家所稱的“集聚經濟效應”,即因企業在地域上的集中而導致社會分工深化、企業聯繫加強和區域資源利用提高所產生的成本節約。集聚經濟效應以便利性而體現在四個方面,即接近的便利性,企業新生的便利性,創新的便刻性和社會資本形成與積累的便利性。
2、聯合行動。聯合行動是指中小企業集羣中廠商間為了某些共同的目標而進行有意識的合作。集羣中的聯合行動可用廠商間合作的數量與合作的方向兩個維度來衡量。合作的廠商數量是指企業集羣中進行各類合作的廠商數量之和,廠商之間既可是兩兩之間的雙邊合作,也可是多個廠商之間的多邊合作。廠商間合作的方向是根據廠商間的合作關係建立的基礎而定,在同類產品廠商之間的合作為橫向合作,沿着產業鏈分工的廠商之間的合作為縱向合作。
中小企業集羣中的聯合行動能提高合作廠商的技術能力生產能力創新能力與市場能力,能夠有效地促進企業集羣的成長與競爭力的提高。與中小企業集羣的外部經濟性相比,它是集羣中行動主體之間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是一種動態的、主動性的集羣效應。
3、制度效應。從整體來説,中小企業集羣是介於企業與市場之間的一種新型的空間組織形態。作為一種組織形態,企業集羣是處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之中。制度背景分微觀層面與宏觀層面,前者有合約、產權等,後者有政治、社會與文化因素。集羣中社會資本逐步形成與積累,集羣中盛行着誠信與合作的文化氛圍;它們可以統一市場、規範產品標準、推行共同商標和專項技術,各廠商之間的合約簽定與執行的交易費用較小。另外,政府在集羣中作為一個重要的行動主體,它通過政策制訂,選擇合適的廠商進駐集羣、維護集羣秩序,並通過特定的集羣政策、形成適合有利的制度等來促進集羣的發展。
四、發展中小企業集羣的啓示
中小企業集羣促進了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給了我們許多啓示。
l、中小企業集羣是培育與提升產業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企業集羣是若干廠商在某一地域內集中於某一產業,通過多類行動主體的共向努力,利用集羣效應而獲得1+1>2的競爭優勢。因此,針對一些地方而言,尤其是那些產業鏈比較長或迂迴生產方式比較突出的產業,利用集羣化發展可以迅速提升該產業在區域、國內或國際的競爭優勢。
2、中小企業集羣是推動地方經濟增長,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方式。一般來説,由於縣域經濟的產生開始都在低水平層面上,缺乏同大城市在高水平層面產業上的競爭能力,各地在發展產業選擇上,無不都是圍繞當地特色逐步發展起來的。特色產業的發展更需要利用產業集羣的方式,充分發揮集羣效應,並通過集羣效應帶來的比較優勢,做大規模、做強產業,推動當地經濟快速增長。
3、中小企業集羣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式。中小企業發展的先天不足是企業規模小,市場接近難,市場競爭力弱,融資渠道少,人才儲備不足,信息資源欠缺等。而企業通過“扎堆”,聚集在一起,可以形成整體優勢和規模效應,建立和擴大共同的知名度和“品牌”效應,達成內部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從而有效地解決中小企業的先天不足問題。
4、中小企業集羣是推動城鎮化進程的有效途徑。就目前中國的發展階段來説,工業化仍然是城鎮化的基礎,推動城鎮化要以工業化為支撐。工業化的重要內容是農村工業化,實現農村工業化一個重要途徑是發動農民就地創辦中小企業,促使農民就地轉化為產業員工。集羣能夠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帶動新創企業的不斷產生。發展壯大的企業羣體將不斷產生新的更高的城市化需要,政府為滿足這一需要也將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優化企業發展環境,這些良性互補無異會大大推動當地的城鎮化進程。
5、中小企業集羣為工業園區的發展提供成功出路。近幾年來,我國各地都設立了工業園區一類產業集中發展區。然而,從目前情況看,除少數發展較好,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外,眾多的工業園區前景不容樂觀。其原因有多種,一個重要原因是園區內的企業(或其它主體)之間缺乏一定的產業聯繫,工業園區成為各類企業的簡單“扎堆”,其結果是,一些入住的企業利用工業園區提供的優惠條件和政策,獲得了或多或少的發展,但園區本身並沒有隨着入住企業的增加而產生某種集聚效應,並因此來形成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產業集聚則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中小企業集羣多數是以產業集羣的方式存在,而縱觀國內外,一些成功的工業園區都是專業化的園區,這就為工業園區的發展指明瞭成功的道路,眾多工業園區都應該藉助集羣戰略予以調整,從而獲得較快的發展,或者新建開發區就要以產業集羣為目標,推動工業園區、開發區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