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鐵

(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原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鎖定
陳鐵(1898—1982),貴州遵義人,原名永禎,號誌堅。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任排長,1925年調任教導連長、營長,同年7月參加北伐,後升任團長。1927年任中央軍校軍官團團長。1928年入陸軍大學特別班深造。1932年畢業後復任中央軍校軍官團團長,旋調任第十四軍第八十三師第二四九旅旅長。1933年升任第八十三師副師長。1935年4月授陸軍少將,同年10月任第十四集團軍第八十五師師長。1937年10月率部參加忻口戰役,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1938年1月率部移防晉南聞喜、侯馬等縣,在太行山和中條山地區進行抗日遊擊戰。1938年5月晉授陸軍中將。同年6月升任第十四軍軍長,與八路軍總部取得聯繫,曾會見朱德總司令。1939年底蔣介石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時,保持中立。1940年5月率部擊退進攻陽城的日軍。1941年3月率部參加上高戰役。1942年11月任第三十六集團軍副總司令。1945年4月改任第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抗日戰爭勝利後,任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東北“剿總”副總司令,第八編練司令部司令,貴州綏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11月通電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西南軍政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貴州省副省長、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82年病逝。 [1-2] 
別    名
陳永貞
志堅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貴州遵義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82年
本    名
陳鐵
畢業學校
黃埔軍校第一期

陳鐵早年經歷

陳鐵,系貴州遵義縣團溪區西坪鎮(現改為鄉)窩園人,生於1898年12月。其父陳秉忠,小地主兼碾房老闆,善於經營,收入不錯,家境比較寬裕。母親趙氏,生有二男四女,陳鐵居長。
陳鐵九歲時入團溪小學讀書(當時的學制是初小六年,高小三年)。1917年,考進遵義中學。從小學到中學,成績一直保持在前幾名。在中學畢業後,由家鄉蒙紳晏醒泉推薦,擔任團溪女校校長兼教員。但其心性較高,不安於教學工作。幾個月後,與其堂弟陳德明商量,決定去武漢報考軍校。可是到達貴州鎮遠縣城時,聽説前面路上土匪猖钁,就住了下來。
1922年,從貴州往湖北路途的情況稍好,陳鐵和黃憲模趕快起程到了湖南常德。這時,他們知道武漢軍校已停止招生,身上帶的錢又花光了,感到進退失據。幸好家裏寄來一百元錢,並附信要其返回故里。但陳鐵覺得回鄉出息不大,經與黃憲模商量,前往長沙,投入唐生智的部隊當兵。不久,因其是中學畢業生,被提拔為連裏的文書。1923年下半年,熊克武率十萬靖川軍經貴州、湖南到廣東,投奔孫中山先生。陳鐵見勢即離開湘軍,加入川軍,仍任上士文書,隨部到達廣州。 [3] 

陳鐵追隨國民黨

陳鐵黃埔1期學生通訊錄照 陳鐵黃埔1期學生通訊錄照
黃埔軍校創辦後,陳鐵脱離川軍,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 [5]  。1924年10月畢業後,先在教導第一團任排長。次年,調到教導第二團任連長,參加第一次東征。7月,國民政府把統轄的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陳鐵仍在新編的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裏任連長。10月,參加第二次東征,由於戰績突出,於第二年初升任第三師第九團的營長,與團長衞立煌相處密切。
1926年7月,陳鐵參加北伐戰爭,隨東路軍經廣東、福建,向上海進發,攻擊盤踞長江下游地區的孫傳芳部。經過鬆口戰役,與衞立煌一起聲名大噪。年冬,升任團長,與所在第三師師長顧祝同不甚融洽。次年夏間,因雙方矛盾加劇,被迫離開第三師,閒了兩個多月。
不久,蔣介石成立中央軍校。陳鐵被調到該校任軍官團團長。1928年下半年,與衞立煌一起,為解決學歷之困擾,考入陸軍大學特別班深造。三年同窗,交情更加深厚。兩人常在一起發牢騷,認為蔣介石在用人方面私心太重,只重用江浙人,對沒有關係的人不能量才使用。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感到高級指揮人才緊缺,電召陳鐵等到南京,要其提前離開陸大特別班,仍到南京中央軍校擔任軍官團團長。陳鐵考慮還有兩個月就要畢業,請求繼續學習,得到蔣介石的同意。
1932年,陳鐵從陸大特別班畢業,仍回中央軍校任軍官團團長。不久,調任衞立煌的第十四軍第八十三師二四九旅旅長。次年,升遷為第八十三師副師長。奉命率部隨第十四軍,從浙江到安徽,向鄂豫皖根據地進犯。在黃安一帶與紅軍激戰兩日,為紅四方面軍擊敗。隨後,所部又作為第十四軍主力,進犯士裏坪,經過三天激戰,雙方陷入僵持狀態。10月,紅四方面軍因張國燾等堅持執行“左”傾機會主義路線,逐漸喪失制勝權,被迫西進川陝地區。
11月,“福建事變”發生。陳鐵所在的第八十三師,隨第五路總指揮衞立煌,於1934年元月中旬到達順昌,在沙縣附近集結待命,參與鎮壓十九路軍的作戰。2月中旬,十九路軍被迫沿公路向泉州方面撤退,第八十三師奉衞立煌之命進行截擊。其第二四九旅在仙遊南面與十九路軍的側衞部隊張君嵩師遭遇,被打得落花流水,紛紛向後撤退,幸師的主力趕到,加上空軍協同作戰,才穩住陣腳。後尾追十九路軍到達惠安縣以南的洛陽橋,形成隔河對峙。這時,衞立煌擬乘虛襲擊福州。陳鐵深恐第八十三師孤軍深入,會被十九路軍吃掉,乃建議循閩江右岸出仙遊、塗嶺截擊,得衞立煌的贊同。
“福建事變”平息後,第八十三師暫駐福建待命。不久,被調到安徽整訓。
1935年8月,陳鐵被蔣介石委任為第八十五師師長。這個師是由黔軍第四十三軍殘部改編的,官兵多系貴州銅仁、松桃人。在鄂西板栗園隘道遭到紅軍伏擊後,師長陣亡,內部權力爭奪甚烈,蔣介石命令該師移駐四川萬縣整頓。陳鐵一上任,一心想當師長的參謀長劉竹銘十分惱火,派出一個營駐守在師部周圍,安排副官和勤務兵進行監視,並威脅説:“我們鋪好的牀,誰要來睡是不行的。”同時,又以“銅松系”相號召,令各營營長集合,進行發難,揚言説:“如陳鐵繼任師長,就要將部隊拖走。”陳鐵見處境艱難,即據情電報蔣介石。蔣命令宜昌行轅主任陳誠將劉竹銘逮捕,押送宜昌軍法會審。因劉還私帶毒品之罪遂被槍斃。
將劉竹銘處理後,陳鐵即採取果斷措施,除一個秘密揭發鬧事內幕的營長外,其他參與策劃的營長、團附一律關進萬縣監獄。經報請軍事委員會批准,槍斃兩個營長,其餘的均判處徒刑。對那些跟隨劉竹銘起鬨的,也全部免職。通過三個多月的整訓,該師編為三個團,其中級軍官全部由黃埔學生擔任,成了蔣介石的一支基本部隊。
1936年春,陳鐵率第八十五師移駐浦鎮,奉命將原部隊縮編為第二五三旅,以副師長陳弦秋任旅長;另增加皖軍劉震清旅的第二五五旅,擴大成為擁有兩旅四團的整編師。不久,進駐安徽蚌埠整訓。 [3] 

陳鐵抗戰救國

“七·七事變”爆發後,陳鐵奉命率第八十五師經徐州進駐德州。經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兼第十四軍軍長衞立煌向軍委會請求,第八十五師調駐保定,歸入第十四軍建制。這時,衞立煌率第九軍和第十四軍去北京南口增援湯恩伯的第十三軍,留在門頭溝西側千軍台防備日軍截擊後路的第八十三師一個團,傷亡甚大。陳鐵聞訊後,立即率部前往接防,與日軍接連幾天激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不久,陳鐵率領第八十五師,隨衞立煌調防山西,參加忻口戰役。10月13日,日軍以板垣第五師團和關東軍第一、十二師團等部為主力,從大同南犯,企圖進佔太原。陳鐵所部防守主陣地忻口,陳鐵深知此戰的險惡。部隊進入陣地前,他號召全體將士拿出為國捐軀的精神,與日軍決一死戰。但李服膺所率第六十一軍節節潰退,使第九軍受到摧毀性打擊後,日軍徑向忻口陣地猛攻。這時,陳鐵奉衞立煌命令,將第八十五師的兩個旅四個團建成核心防守陣地,左與晉軍傅作義部隊,右與第十四軍的第十師、八十三師連成一氣,共同防守。在戰況緊迫時,陳親自督戰,鼓舞士氣,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這時,由正太鐵路向山西進犯的日軍,突破娘子關,直趨榆次,威脅太原側後。忻口守軍為避免遭受敵人前後夾擊之厄運奉命後撤,第八十五師經文水、交城向晉西北轉移。
這次戰役,陳鐵的第八十五師與板垣師團激戰了十天,致敵重大傷亡,而該師的兵員也損失三分之二,營、連、排長傷亡過半,代理團長劉眉生亦陣亡。戰事結束時,陳鐵抱着名冊,清點全師兵員,見損失這麼多官兵,部隊戰鬥力在短期內難已復原,不禁痛哭起來。同時,又想起以往蔣介石對自己疑忌之事,遂申請辭職,不料蔣即覆電嘉慰,另令在二線部隊中抽調兩個主力團補充第八十五師。
11月初,太原失守。陳鐵率第八十五師在晉西蒲城、汾西等地區防備。12月,由晉西開到晉南平陸縣、茅津渡補充整訓。1938年1月,移防晉東南的聞喜、侯馬等縣。這些縣介於太行山中條山之間,與後方的交通聯繫很不方便。陳鐵帶領部隊與敵人展開游擊戰。2月,配合第八十三師北上,對聞喜、侯馬之敵發動襲擊,奪回了縣城,因無險可守,仍退入聞喜、垣曲山區,與日軍進行遊擊戰。
1938年6月,陳鐵升任第十四軍軍長,率部駐防晉東南垣曲縣、陽城縣同的董封、上登坂山區。衞立煌的第十四集團軍及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部也駐在垣曲城郊。當時,八路軍總部駐在太行山西面的長治地區,與第十四軍總部建立了密碼通訊。朱總司令派秘書與陳鐵取得聯繫。早在這年初,陳鐵經衞立煌介紹,得與朱德總司令相識。這時,他與八路軍總部進一步保持往來。
1939年的一天,衞立煌電召陳鐵到澠池,介紹其與劉少奇會面。衞對陳説:“劉是化裝去華北,帶有延安的介紹信,要我們派人護送他通過太行山南面駐軍龐炳勳的防地,這個任務委託於你。”並説:“若龐要為難,你就親自去説服龐。”兩人同去拜望劉少奇後,陳鐵即同劉少奇一道渡過黃河,一直護送到河北。
年底,蔣介石掀起反共高潮。衞立煌接到有關命令後。趕到晉城召集軍長陳鐵、範漢傑劉戡等開秘密會議,傳達蔣介石的電話:“八路軍超越規定的活動範圍,要撤回上黨地區。如不服從,衞即到晉城指揮部隊威迫撤回。”傳達後,命各軍長作好準備待命。但當天夜晚,衞卻私下對陳鐵説:“團結抗戰重要,不能同八路軍公開磨擦,我已寫信派人送給朱、彭總司令,要他們暫時撤回去。”並説:“這件事對範漢傑、劉戡要保密。”陳鐵表示支持衞的行動。
衞立煌、陳鐵與中共接觸頻繁,引起了蔣介石的疑忌,命令胡宗南密察此事。次年,胡給衞寫信,提出兩戰區師級將領共建一個團結抗日小組織的建議。衞約陳鐵商談後,請其作為第一戰區的代表,到西安與胡宗南面商。陳鐵到西安後,接連幾天被胡約去談話。他見胡想從談話中瞭解衞去延安的情況,就反擊説:·“兩黨合作抗戰,衞立煌兼有指揮和補給十八集團軍的任務。為了合作得好,順路走訪延安,是表達兩軍的團結合作,互相協同作戰,這是衞奉命指揮八路軍的貴任,也是公開的秘密。據衞説:他也詳函呈報委員長備案的。”胡雖然一時語塞,但終不能解疑,隨後又問:“朱德幾次到洛陽,幾次同衞立煌密淡,你知道嗎?”陳反問道:“既是密談,我不知道,請問你是怎麼知道的?”還説:“但我認為,如果真有,也是很平常的事。八路軍是屬於第二戰區的部隊,衞是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又兼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負責指揮晉東南的一切抗戰部隊,而十八集團軍的經費和軍用物資由洛陽戰區長官部轉發,需要接洽嘛!兩黨合作抗日是前提,怎能不會商呢?”使胡宗南很不愉快,在商談兩戰區共建小組織問題時,胡堅持限於黃埔同學中的正式師長以上人員參加,但對衞立煌例外(衞不是黃埔學生)。陳鐵則代表衞提出:“凡是屬於兩戰區的少將軍銜以上的都參加,不論是何學籍。”雙方堅持己見,沒有達成協議。
在這期間,陳鐵指揮第八十五師在蒲掌一帶,與侵佔河南濟源的日軍激戰七八天,粉碎了敵人打通垣曲與晉南運城日軍聯絡淺的戰役企圖。接着,又命第八十五師進駐翼城以東地區佈防,攔截企圖竄犯陽城之敵。
1940年5月,翼城和晉城之敵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陽城。他指揮八十三師和八十五師協同作戰,與來犯之敵相持十餘日,最後將敵擊退。年底,率第十四軍渡過黃河,進駐臨汝縣境,防備日軍進犯洛陽。
1941年初,其第八十五師調到澠池,以一部守備河防;第九十四師仍駐守垣曲地區。這年5月,日罕五萬餘人分三路向中條山進犯,其中路由晉南縣東次垣曲,攻勢猛烈。陳鐵即命第八十五師派第二五三團、二五四團北渡黃河,增援垣曲以北的第十四軍九十四師和劉茂恩的第十五軍。但未等第二五三團渡河完畢,前線部隊已潰退下來,結果兩個團被日軍包圍在黃河北岸,孤立無援,苦戰一晝夜。第二五四團團長歐陽鵬、副團長陳新民和第二五三團副團長張祖農陣亡,僅第二五三團團長陳德明率少數部隊突圍返回南岸駐地。 [3] 

陳鐵投奔光明

抗戰勝利後,何應欽電召陳鐵去重慶,委他為孫渡的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1946年夏,陳鐵隨第一集團軍到東北,參加內戰。1948年1月,蔣介石正式成立東北“剿總”司令部,陳任副總司令。1949年1月,陳鐵奉令到貴州遵義成立第八編練司令部。同年11月通電率部起義。
新中國成立後,陳鐵任西南軍政委員、農林部長、國防委員公委員等職、並當選為第二、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和貴州省第一、二、三、五屆人大代表。先後擔任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和第一、二、三屆省政協副主席、貴州省林業廳廳長。1980年,他再次當選為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1982年2月19日,陳鐵因病在貴陽逝世。 [4] 
參考資料
  • 1.    劉景泉.中國抗日戰爭人物大詞典.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
  • 2.    尚海.民國史大辭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889
  • 3.    王成斌等.民國高級將領列傳 第5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0:165-176
  • 4.    陳予歡.黃埔軍校將帥錄.廣州:廣州出版社,1998:533-534
  • 5.    黃埔軍校同學通訊錄  .廣東省檔案館網站[引用日期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