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娘子關

(萬里長城第九關)

鎖定
娘子關 [1]  最早為唐太宗李世民胞姐平陽昭公主 [6]  所築。現存的關城則是築建於明代時期,娘子關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
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匾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台城堡,似為檢閲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
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台點將台洗臉盆、避暑樓等十多處景點,傳説為唐代平陽公主駐防時所建。
娘子關為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山西陽泉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朝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
中文名
娘子關、直隸娘子關
外文名
Niang Zi Guan
類    別
自然景觀、旅遊勝地
開放時間
09:00~19:00
門票價格
27.00元
地    點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綿山
館藏精品
點將台,妒女祠,避暑樓、烽火台等
始建時間
1542年
原    名
葦澤關
習    俗
娘子關鎮社火河燈
別    名
萬里長城第九關
著名景點
承天寨
老君洞
烽火台
點將台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山西省平定縣

娘子關名稱來歷

娘子關歷史悠久,據今記載,隋開皇時曾在此設置葦澤縣
唐高祖的三女兒、唐太宗的姐姐——平陽公主,曾率娘子軍在此設防、駐守,故名娘子關。
娘子關舊照 娘子關舊照
娘子關之名,最早見於金人元好問遊承天懸泉》詩,該詩有“娘子關頭更奇崛”之句。乾隆二十九年(1764)編修的《大清一統志》是首次收入娘子關這一名稱的官修文獻。
關於娘子關這個名稱的來源,有不少傳説。明代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説,凡“婦人服靚妝”經過妒女祠時,“必興雷電”,大發嫉妒,故為妒女,娘子關因此得名。《元和郡縣誌》則説,春秋時晉國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焚死綿山,後人為之築妒女祠。另一個傳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陽公主曾率娘子軍在此鎮守,並創建關城,因而把此關稱作娘子關。然而這些説法皆無信史可據。
近代時期,鐵路(即石太鐵路)建成通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相繼修通了經過娘子關的陽井公路和娘子關至舊關的葦舊公路,並完成了石太鐵路的複線工程和電氣化工程,這些交通設施在經濟建設方面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們眼前這座娘子關,是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2年)所築。有東、南關門兩座和長約650米的城牆。東城門磚券門洞,又稱外城門,雄偉堅固,門洞上方鐫刻“直隸娘子關”五個字。
上為平台,是為檢閲士兵、瞭望敵情而築。現已修起城樓,蔚為壯觀,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十分險要。關外古道,蜿蜒起伏,為著名的燕趙古道。
娘子關 娘子關
南城門,也稱內城門,下為磚券,上為門樓,復檐懸有“天下第九關”匾額,雄偉高大,蔚為壯觀。門洞上方額書“京畿藩屏”四個大字。
城樓建於門洞之上。關城內還有關帝廟真武閣等古蹟。
街道、民宅仍保持着唐代風貌。居民多為明清時期的“軍户”後裔。娘子關東門裏,桃河岸邊,有處磚砌石台,傳説是平陽公主的點將台。據説,平陽公主在娘子關任帥期間,常常身不離鞍,手不離刀,表現異常勇敢,就在她與柴紹將軍結婚以後,仍不忘軍中生活。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中英傑,娘子關與她的英名共存,一直延續到今天。
娘子關,一稱葦澤關。它位於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是萬里長城的一個險要關口。關上有對聯雲:“雄關百二誰為最?要塞三千此關名。”它有“三晉門户”和“天下第九關”的稱號。

娘子關歷史沿革

娘子關 娘子關
娘子關為戰國時期中山國所建長城的關口之一,唐朝設立承天軍戍守處,唐大曆年間(767—779)修建“承天軍城”。宋代建“承天寨”。娘子關之名最早見於金朝元好問的《遊承天懸泉》詩句中“娘子關頭更奇崛”之句。
明代為“承天鎮”。由於明朝時期因邊患頻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城堡,專設守備把守,今為當時原貌。清代增建“固關營”,分設把總駐守。因關城處於萬里長城內邊的“內三關長城”南端,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

娘子關建築結構

娘子關 娘子關
關城分上關、下關,東為上關,鐫有“娘子關”橫額;西為下關,上有閣樓,題“唐平陽公主駐兵處”,門額書“秦晉屏蔽”。
嘉靖時重修。關城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台城垛;南門為石灰岩砌券,額題”京畿藩屏”,上建“宿將樓”。
石柱鐫刻有兩副著名楹聯:“雄關百二誰為最,要路三千此併名”;“樓頭古戍樓邊寨,城外青山城下河”。關城東南側,關門前僅有一條四十五度的石坡古道可通過。

娘子關地理優勢

娘子關 娘子關
娘子關在河北、山西兩省交界處,是晉冀的咽喉要地,是長城的著名關隘,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存關城為明嘉靖二十年(1542)所建。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台城保,似為檢閲兵士和了望敵情之用。南門危樓高聳,氣宇軒昂,堅厚固實,青石築砌。
城門上“宿將樓”巍然屹立,相傳為平陽公主聚將禦敵之所。門洞上額書“京畿藩屏”四字,展示了娘子關的重要性。關城東南側長城依綿山蜿蜒,巍峨挺拔。
城西有桃河水環繞,終年不息。險山、河谷、長城為晉冀間築起一道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烽火台、點將台洗臉盆、避暑樓等十多處景點,傳説為當年平陽公主駐防時所建。
娘子關 娘子關
娘子關還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聞名遐邇,“娘子關瀑布”懸流百尺,順懸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絢麗的“水簾瀑布”,如噴珠散玉直瀉谷底。瀑布旁又有水簾洞、趵突泉等景點,景色極為優美。這裏家家流水,處處湧泉,組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天然畫卷。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紛至沓來,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有聯曰:“雄關百二誰為最,要路三千此併名。”“樓頭古戍樓邊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充分描繪出這座古關名隘的獨特風貌和秀麗天成的優美景物。
娘子關村,位於陽泉平定縣城東北45公里處,原名葦澤關,因唐高祖李淵之女李世民之姐平陽公主統領娘子軍在此設防而得名。

娘子關軍事意義

娘子關 娘子關
娘子關同井陘關隔山相對,同為軍事重地,扼太行山井陘口,為山西和河北之間為數不多的通道之一,不論是要保障山西,還是要保障河北的安全,娘子關都起着重要作用。
現今石太鐵路和晉冀公路均從此關口經過,為交通要道。

娘子關經歷戰役

娘子關 娘子關
唐長慶元年(821年),成德節度使王庭湊叛唐,宰相裴度親自督師出娘子關討伐。
光化二年(899年),朱温部將葛從周從井陘關攻河東,攻破承天軍。五代後晉末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晉陽稱帝,不久,契丹兵滅後晉從開封北歸,到恆州後襲擊承天軍,燒了承天軍市邑,後來劉知遠把它收復。
明代,北方蒙古騎兵屢次侵入山西向東叩明京畿大門。
明末崇禎17年(1644年),李自成軍的一部分,自長安入山西后,經太原攻佔了此關,然後出井陘關與主力會合。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瓦德西組織了四十六起“討伐隊”(其中三十三起為德軍),按當時教徒的記載,“南至正定,北至張家口,東至山海關,均在聯軍勢力圈內,往來逡巡,足跡踏遍。
凡拳匪巢穴,無論官衙民居,遇則焚燬,往往全村遭劫。”
娘子關
娘子關(18張)
在張家口保衞戰中,義和團首領大阿吾曾率眾設伏於城北煙筒山處,殺死德軍指揮官約克上校,導致了德軍搶劫明陵計劃破產。
但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山西娘子關一線,清軍將領劉光才、李永欽指揮忠毅軍及武功、晉威各營,自光緒二十六年十月至光緒二十七年二月,連續擊敗上萬德軍,法軍的多次進攻,並殲滅其一部。
抗日戰爭時期,娘子關曾再度發揮防守的作用。
1937年10月,日軍急於從平型關侵入山西佔領太原,受到八路軍阻擊而失敗。後來日軍便沿正太鐵路線西犯,把娘子關作為一時的爭奪目標。
當時中國軍隊以包括八路軍一部在內的數萬兵力在娘子關設防,阻敵西進,但是最終不敵日軍,娘子關迅速被日軍佔領。不久日軍從北、東兩路進入山西,太原失陷。
1940年8月,八路軍進行的百團大戰中,娘子關也曾成為戰場。
當時,晉察冀軍區派10個團兵力擊破日軍佔領的正太線,破壞重點為娘子關至平定路段。8月20日夜,八路軍主力一度攻入娘子關。 [2] 

娘子關主要景觀

娘子關風光
娘子關風光(8張)
娘子關有多處飛泉,西北側的“懸泉”最為出名,又稱為娘子關瀑布水簾洞瀑布。瀑布寬6.5米,落差40米。明代王世貞有詩讚:“噴玉高從西極下,擘崖雄自巨靈來。”郭沫若於1965年遊娘子關時有詩《過娘子關》道:“娘子關頭懸瀑布,飛騰入谷化潛龍。茫茫大野銀鋤陣,疊疊崇山鐵軌通。回顧陡驚溶碧玉,倒流將見吸長虹。坡地二十六萬畝,跨過長江待望中。”娘子關城前後還留有多處與平陽公主相關的歷史遺蹟,如公主洗臉潭、“點將台”和綿山頂上的“避暑亭”等。
娘子關瀑布
娘子關瀑布也名飛泉,位於娘子關城堡東門附近約300米的妒女祠下,瀑布寬6.5米,落差40米。因臨娘子關而得名。它是澤發水的源頭,人稱水簾洞,山坡谷中泉眼累累,形成懸泉。
水簾洞瀑布
位於娘子關城東門東南方向的500米處。飛瀑奔瀉,懸流百尺,散縷似珠,山城溝谷中泉眼累累。
當地人稱為“海眼”的懸泉,是眾泉眼中最大的一個。
瀑布落差30餘米,寬約10多米,“海眼”泉水翻滾,激起層層白色浪花,響聲震耳。平地湧出的泉水,從“海眼”旁邊的峭壁上直瀉而下,匯入桃河,形成水簾洞瀑布。 [3] 

娘子關發展歷程

2022年,山西出台龍頭景區建設工作方案,實施“9+13”梯次打造計劃,培育包括娘子關-固關在內的13家重點景區。 [5] 

娘子關交通狀況

娘子關。
娘子關。(5張)
河北石家莊市太原均有到達娘子關站的火車,石家莊到娘子關車次6031、6033(均由石家莊北站發車),太原到娘子關車次6032、6034次陽泉到娘子關中巴車程約40分鐘,太原到娘子關中巴車程約需1個半小時。自駕車高速路過石家莊46公里處。沿公路下山,40多公里處即是娘子關,水上人家即在此。

娘子關當地特色

娘子關 娘子關
習俗
1、娘子關鎮社火:自古在娘子關鎮諸多村莊每年正月十六都要表演,是村民歡度新春佳節的形式:有武打、耍叉等其內容多為模擬古戰場故事。在正月十六上午村民自發組織帶上長矛、大刀、鋼鞭、劍、戰旗等道具上街,鑼鼓擂起社火便開始,圍觀人羣越聚越多,形式很熱鬧的場面。
2、娘子關鎮河燈:是流傳於娘子關的一種古老習俗。每年農曆六月六日是河神的節日,俗語有“六月六,大河大水斗一斗”之説,是日,為祈求河神的護佑,村民在晚上成羣結隊將燈放於河中,河燈隨水漂流,燈光與水色互相映輝,構成了一道美妙水鄉夜景。
據民間傳説,此俗最早參與者為開河磨的人家和水邊居住的人家,後來參與者逐步擴大,演變為村民的一種祭典行為。最初的河燈是用木板作為底座,四周彩紙糊貼,中間放麻油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資料:價值特色·核心區生活延續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燈,今日用泡沫塑料作底座,糊紙、點臘,製作也比較講究。
美食
娘子關 娘子關
娘子關的水磨面有玉米麪豆麪、小麥面以及各種雜麪,以味道香甜,享譽三晉。成為娘子關的一大特產;石榴柿子遍佈娘子關的村村落落,味美價廉;羅非魚也是當地的特色,每位來到娘子關的遊客都會點一道“紅燒羅非魚”;“娘子脆餅”也是娘子關近幾年剛推出的特產,餅子薄而脆,口味眾多,是遊客們的最愛。
特產
上水石是一種表面粗糙、造型奇異而且能吸水的石頭,是製做盆景和假山的上好材料。這種神奇的石塊產於娘子關本地,五顏六色,形狀奇特,經愛好石刻者精心雕刻,更顯其神奇的魅力,如今已成為當地的旅遊特產。
上水石天然洞穴很多,有的互相穿連通氣,小的洞穴如氣孔,這就是吸水性強的主要原因。
在上水石上的洞穴中,填上泥土可植花草,大的洞穴可栽樹木,由於石體吸水性強,植物生長茂盛,開花鮮豔。上水石可以散發濕氣,用它造假山或盆景,都有濕潤環境的作用。

娘子關相關索引

娘子關 娘子關
郭蘭英的《人説山西好風光》中有唱:“人説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這首歌就是唱出山西的壯美景觀。 [4]  坐落在太行山的娘子關,曾與相對應的坐落在呂梁山西麓的柳林孟門關齊名,有“東有娘子關,西有孟門關”之説。
孟門關位於山西呂梁市柳林縣孟門鎮,它東依寨東烽台,西為天塹黃河,南靠軍渡要塞,北鄰黃河“二磧”,居於秦晉通衢,地理險要,是控山帶河的重要關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戰國時期為趙國藺邑,秦國多次攻打。趙武靈王十三年(前313)是,秦軍才“拔我藺”。據傳秦莊襄王曾在此安營紮寨。隋唐時期則是河西綏州與河東石州的交通要衝。孟門關之地龍堡,建於宋初,曾由楊家將把守。清同治年間,武將劉山大鎮守黃河時也住此堡。
娘子關
娘子關(22張)
憑藉地利,孟門戰國時設“藺”,為當時全國性大都市;西漢時漢武帝封其代共王子熹為藺侯;北周大象元年置定胡郡(縣);元朝至元八年初改置孟門縣,歷為縣治駐地,其間也曾為州郡治駐地,前後長達1500多年。歷史上的孟門縣,地跨今柳林和中陽部分村鎮、臨縣三交以南、陝西吳堡縣全境以及今天的孟門鎮全境,是陝北晉中一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北方少數民族中原漢民族來往的必經之地。
明清時期的孟門逐漸由軍事重地轉變為商業重鎮。今天的孟門鎮又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而大開旅遊業,這一切都是孟門關之功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