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大喜

(清末捻軍首領之一)

鎖定
陳大喜(1832年—1865年),字泰和,今平輿縣清河街道老圍子村(時為陳家寨)人,清末的捻軍首領之一。陳大喜幼讀私塾,11歲拜江湖藝人“老泰山”為師,學武賣藝於豫皖結合地帶。師傅病逝後,乃回鄉務農。早年在家鄉當過團練小頭目。由於不堪於壓迫,1860年在家鄉結捻起義。之後,起義隊伍不斷壯大,到1861年2月,已發展到數萬人,以平輿縣為基地,在汝寧、新蔡、上蔡、沈邱、項城等地活動。他把所率領的起義軍編為白、黃、藍、黑、紅五大旗,他也成為河南捻軍的主要領袖。1862年,他率領的起義軍遭受挫敗,從此也開始了起義軍的流動作戰時期。後來他又與張宗禹、賴文光聯合。1864年,西北太平軍東下救援南京時,他亦隨同南下,他的部隊正式併入賴、張所共同領導的捻軍。後不知所終。一説1865年與僧格林沁在山東菏澤大戰後,在曹州就義。
中文名
陳大喜
國    籍
出生日期
1832年
逝世日期
1865年
職    業
捻軍首領
主要成就
高樓寨之戰參與誅殺僧格林沁
出生地
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清河街道老圍子村
生平
咸豐初年,陳大喜曾怒趕土豪馮天傑指派到佃户五王某家催租的家丁,並對王某解囊相助,受到羣眾交口稱讚。
其後盛傳陳大喜與太平軍有聯繫的説法,陳夫婦被迫離家去了阜陽重操舊業。與皖捻首領張樂行結義後,陳任皖捻各棚拳場總教練。張樂行率皖捻起義後,陳夫婦便回鄉“拉棚子”。此間,為報鹽販李某被和店鹽巡打死之仇,陳率30餘眾,扮為鹽販,引出鹽卡人員打死打傷數人。此舉引起各行商販的羣起響應,成立了以陳大喜為首的商幫。陳等因勢利導,加快捻、串、棚組織的建立。一時間平輿地拳場林立,習武成風。每遇災荒年景,陳大喜等打富濟貧,籌集糧款,賑濟災民。使棚子迅速發展壯大。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京城,河南清兵北上援救,軍力削弱,皖捻入豫作戰,陳乘機在家鄉結捻聚義,與在正陽同時起義的張鳳林部捻軍相呼應,共舉豫南反清大旗,聲勢浩大。
咸豐十一年所部捻軍已達數萬,分編為五大旗,他與其弟陳文同領白旗,張鳳林領黃旗,工典書領藍旗,商保泰領黑旗,史廣佈領紅旗,以白旗力量最強。陳部攻佔汝寧城後又被清軍張曜部擊敗,其後即以平輿為基地,據有汝寧、新蔡、上蔡沈丘確山息縣等地,“袤延幾及千里”,活動範圍達三府一州,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有力地配合了太平軍和皖捻的反清鬥爭,在中國近代農民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同治元年(1862年)陳部與清軍激戰受挫,平輿失守,家屬多被慘殺。他率部出走,與張宗禹捻軍、賴文光太平軍聯合作戰,成為捻軍中的重要首領之一。太平天國失敗後,陳與賴、張等首領收驀太平軍餘部,迅速整編了一支新捻軍,聚眾30餘萬,轉戰等省數十府縣。
同治四年(1865年)陳大喜會同賴文光、張宗禹部在山東曹州(今菏澤)設伏,殺死號稱常勝將軍的清親王僧格林沁,全殲僧部1萬多名蒙古馬隊,給清軍以沉重打擊。曹州一戰,舉國震驚,清廷急命曾國藩督軍圍剿捻軍。陳大喜率部轉戰豫鄂兩省,後被清政府重兵鎮壓,陳大喜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