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及時

(見義勇為大學生)

鎖定
陳及時,19歲,湖北通山縣人,長江大學城建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大一學生。 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時15分許,在長江荊州段寶塔灣,為救兩名落水少年,長江大學十多名大學生手拉手結成人梯撲進江中營救,兩名男孩獲救,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名大學生不幸被江水吞沒,英勇獻身。2009年10月29日,長江大學決定對陳及時、方招、何東旭這三位捨己救人的大學生家庭給予獎勵,每家50萬元。
中文名
陳及時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北通山縣九宮山鎮
出生日期
1990年2月20日
逝世日期
2009年10月24日
職    業
大學生
主要成就
全國捨己救人優秀大學生
主要事蹟
為救兩名落水兒童而不幸遇難。

陳及時簡介及事蹟

陳及時 陳及時
陳及時,長江大學土木工程0901班學生,通山一中06級學生。2009年10月24日,陳及時等15名同學在荊州江邊遊玩時,發現兩名少年落水,迅速結成人梯下水營救,兩名少年獲救了,陳及時、方招何東旭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陳及時各方評價

陳及時同學評價

遇難英雄陳及時來自湖北省通山縣,他特別勤快,寢室裏的髒活累活他都搶着幹。他的上鋪同學熊蔣説:“陳及時曾説,縣城沒有多少有風格有特點的建築,希望自己將來成為一名建築工程師,為家鄉建造更多漂亮建築。他還表示,汶川地震中許多房子倒塌,許多同胞遇難,希望能建造地震震不倒的房子。”
“陳及時平時就樂於助人。”室友鍾學成説,“有時晚上被子掉了,他都會撿起來幫我再蓋好。一次打籃球腳崴了,是他揹着我到醫務室。生病感冒時,也是陳及時主動幫忙買藥。他真的就像兄長一樣。”
好男兒誓當工程師

陳及時親人評價

他單純可愛衝動
在賓館,從廣東趕回的陳及時的姐姐陳玉竹眼睛哭腫了。陳玉竹哭着回憶,弟弟高三下半學期,她就在弟弟學校邊租房陪讀。她和弟弟最後一次見面是6月27日,那天,她出發去廣東打工。弟弟為她送行,臨行前,弟弟立誓上大學後要考研,將來要做工程師,報答僅大他一歲半的姐姐。後來陳及時以530分的好成績被長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錄取。誰料,這一別竟成永別。
在姐姐眼中,弟弟特單純,很活潑,很可愛,有時有點小衝動。姐姐説,正是弟弟的這些性格特點,當他看到別人有危難時,就會義無返顧地捨身救人。
陳母涂月姬聲淚俱下地説,國慶長假結束時兒子返校,她去送兒子,兒子一步一回頭,戀戀不捨地讓母親回家,不想這一走就再也回不去了。

陳及時室友評價

新聞聯播 新聞聯播
他熱心勤快善良
事發後,陳及時在通山的高中同學吳麗莎在第一時間趕到了荊州。她告訴記者,他倆關係要好。談及未來理想,陳及時曾説,要好好學習專業,將來做個工程師。
此間,陳及時的大學室友們向本報記者介紹,跟陳及時在一起的日子裏,他們很開心。陳及時給室友們的印象就是熱心、勤快、善良。只要有陳及時在,寢室的地板始終都是乾淨的。衞生間裏如果有水流的嘩嘩聲,那就是陳及時在清掃。陳及時也喜歡打籃球,更喜歡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快樂。然而,同伴們再也聽不到陳及時那爽朗的笑聲,看不見他拿着拖把忙碌的身影。大家都為失去這樣一個好兄弟傷心難過……

陳及時榮譽

追悼會 追悼會
寒江結梯捨己救人,英勇學生感動荊楚,震撼神州。團省委追授陳及時、方招何東旭“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並給他們家屬送去了慰問金;授予來自長江大學和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的15名大學生“見義勇為先進集體”稱號。
團省委在表彰決定中説,陳及時等同學是新時期大學生的優秀代表,是當代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優秀典型,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是全省廣大團員青年學習的榜樣。
新聞聯播東方時空焦點訪談人民日報等全國各大媒體對陳及時等人的英雄壯舉進行了多日追蹤報道,是90後大學生的優秀代表。
新華社電 教育部日前決定授予長江大學徐彬程等15名同學“全國見義勇為捨己救人大學生英雄集體”榮譽稱號,追授陳及時、何東旭方招同學“全國捨己救人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
決定指出,陳及時等同學在人民羣眾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不怕犧牲、挺身而出的先進事蹟,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臨危不懼、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在高校和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示了當代大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風貌,是當代大學生的優秀代表。廣大青年學生要學習他們奮不顧身、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學習他們心繫社會、關愛他人的廣闊胸懷,學習他們自強自立、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學習他們不為名利、樂於奉獻的優秀品質。

陳及時葬禮

悼念陳及時 悼念陳及時
2009年10月28日上午10點,荊州市第二殯儀館內人山人海,“10·24”三位救人英雄的追悼會在這裏隆重舉行。三位英雄的親屬和荊州數萬名幹部羣眾來到這裏,送英雄最後一程。
上午9點10分左右,殯儀館大門到追悼大廳的大片空地上已經站滿了人羣,有列隊走來的學生,工人,軍人,也有三三兩兩結伴而來的普通市民。人們或抬着花圈,或手持菊花,深情莊重,眼噙淚水。
殯儀館內被救少年張志鵬、陳天亮,他們在家長的陪同下,手持菊花,默默走向追悼大廳。
9點半左右,主持人大聲宣佈:“英雄的家屬來了,請大家給他們讓條道!”大家一邊後退,一邊把目光投向了英雄親屬走來的方向。“嗚,嗚……”隨着撕心裂肺的哭喊聲,英雄的父母親眷被人攙扶着走了進來。幾位母親因為連日悲傷過度,已經顯得疲弱不堪。他們的悲傷也立刻感染了眾人,有的大媽立刻抹起了眼淚,有的長江大學同學忍不住痛哭失聲。
在淚的海洋中,人越聚越多,但羣眾還是大廳外在自覺維持着“隊形”。
大廳內,三位大學生的遺像高高掛起,彷彿還在向人們微笑告別。他們的遺體並排安放在菊花叢中,身上覆蓋着鮮豔的紅旗。
上午10點,追悼大會正式開始。追悼大會由湖北省荊州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傅立民主持。傅立民追述了他們的英雄事蹟,他説:“他們是父母的驕傲,是時代的楷模,是荊州人民的光榮!”
他宣佈,發來唁電、送來花圈的單位有國家教育部、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湖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湖北省教育廳,共青團湖北省委,荊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荊州區委及長江大學等。
前來慰問或送來花圈的領導同志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省委副書記、省長李鴻忠等前來慰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