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方時空

鎖定
《東方時空》是中央電視台的一檔新聞資訊欄目 [1] 
節目於1993年5月1日在原中央電視台一套開播,初始定位為綜合雜誌類節目。節目一經播出就產生了廣泛影響,改變了中國大陸觀眾早間不收看電視節目的習慣,被譽為“開創了中國電視改革的先河”。1996年,節目定位調整為電視新聞雜誌節目。
2009年,伴隨央視新聞頻道的改版,《東方時空》轉型為圍繞當天或近期新聞熱點全景式、多維度報道的晚間時段新聞資訊節目,致力打造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晚間時段的封面文章 [1] 
新版《東方時空》於2009年8月3日起每日20:00在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播出。
中文名
東方時空
外文名
Oriental Horizon
類    型
新聞資訊及深度報道欄目
主持人
沙晨
王寧
勞春燕
柴璐
主要嘉賓
楊禹
蘇曉暉
節目口號
用新聞記錄時代
製作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出品方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新聞節目中心
首播時間
1993年5月1日
播出頻道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
網絡播放平台
央視網
央視頻
央視新聞
央視影音
播出狀態
播出中
每集時長
60 分鐘(特殊情況下會縮短時間)
播出方式
直播
語    種
漢語普通話
現演播室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復興路辦公區N07演播室
開播頻道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首    播
每天20:00(特殊情況下會延遲播出)
原演播室
總枱新聞中心150演播室 [82]  、總枱新聞中心250演播室 [81] 
備用演播室
總枱新聞中心N11演播室

東方時空節目背景

東方時空 東方時空
1993年初,在分析論證了國內外電視發展總趨勢的基礎上,央視制定了新的發展戰略,明確提出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建設世界級大台”的奮鬥目標。《東方時空》的創辦,給央視新聞領域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拉開了中國電視新聞深化改革的大幕。
當時,美國的CNN是24小時播出,ABCCBS的早間直播節目都是從早上6:00開始。而當時的中央電視台沒有早間節目,第一套節目每天的開播時間是早8:00,這與一個國家電視台的形象和地位很不相稱。
《東方時空》歷年片頭
《東方時空》歷年片頭(17張)
經過幾個月籌備,全新節目樣態的《東方時空》於1993年5月1日正式開播。該欄目以精緻的片頭、新穎的結構、生動的紀實採訪、深刻的熱門話題,以及主持人話語的親切和傳播方式的鮮活,迅速贏得了觀眾的喜愛,“讓中國的電視觀眾每天早晨一起來,就想打開電視機”。從此,中國電視從內容到形式都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2] 

東方時空欄目歷程

  • 1993-1996年 綜合性電視雜誌欄目
1993年3月1日,央視一套提前至7:00開台,開播7:00《整點新聞》。 [17] 
1993年5月1日,為配合央視一套提前至7:00開台,《東方時空》開播,下屬欄目有《東方之子》、《東方時空·金曲榜》、《生活空間》、《焦點時刻》等,節目時長一小時,去掉廣告後約40分鐘,並在CCTV-2重播。
1993年8月8日,欄目在播出第100期節目時推出《東方時空 百期奉獻》特別節目。
1993年9月24日,CCTV-1《東方時空》推出《9.24特輯》特別節目,對北京申辦2001年奧運會失敗作總結。
1993年12月2日,以《東方時空》節目組成員為基礎,新聞評論部成立。
1994年4月1日,作為《焦點時刻》的晚間版,晚間新聞深度報道節目《焦點訪談》正式開播,於每日19:38播出。
1995年,《東方時空》增加早7點《早間新聞》欄目,約15分鐘,與其他主要時段《整點新聞》時長基本相同,由播音部製作,《東方時空》其他欄目在7:20開始播出。5月1日,《東方時空》在CCTV-4增設重播。
  • 1996-2008年 電視新聞雜誌欄目
1996年1月20日,《東方時空》在第1000期節目之際進行首次大改版,這次改版有明確的目標:將《東方時空》打造成為中國的電視新聞雜誌。
在這一目標下,《東方時空·金曲榜》被撤銷,演變為《中國音樂電視》在CCTV-3播出(2010年9月1日起隨着央視三套的改版,《中國音樂電視》轉入音樂頻道播出),增加人物專訪節目《面對面》。為區別於《焦點訪談》,《焦點時刻》更名為《時空報道》。改版後,《東方時空》調整為7:00在綜合頻道首播,取消在綜合頻道的重播。片頭在此次改版中更換,除《早間新聞》外,各欄目的小片頭均被取消,統一使用主片頭或片花。
1996年3月16日,《東方時空》歷史上第一個週末版節目《實話實説》試播,於每週日7:20播出,4月28日正式開播。這是中國電視第一個談話節目。 [103] 
1996年5月17日,深度新聞調查及評論欄目《新聞調查》正式開播。 [104] 
1996年7月1日,《東方時空》(含《實話實説》)在CCTV-3增設重播。
1997年5月5日,央視一套提前至5:50開台並改版,《東方時空》的《早間新聞》欄目分離,成為一檔獨立的欄目,《東方時空》由原來的60分鐘縮短到40分鐘。
1999年8月30日,《東方時空》取消在CCTV-3的播出。 [11] 
2000年10月,為籌備節目改版,《東方時空》從新聞評論部分離,成立《東方時空》工作室 [21]  。11月27日,《東方時空》進行重大改版。
在本次的改版中,為滿足早間觀眾對新聞實效性和多樣性的需求,《東方時空》將首播時間調整為6:00,節目總時長擴充至150分鐘,各欄目實現直播。為配合此次改版,新聞中心對250平方米演播室進行改造,創新節目形式,以演播室為調度中心,各欄目主持人分坐在不同位置並互動交流,形式靈活。
  • 央視一套的《早間新聞》及8:00《整點新聞》併入《東方時空》,並更名為《東方時空·早新聞》,在6:00、7:00、8:00每個整點播出。
  • 增設摘錄傳媒報道的欄目《傳媒鏈接》;增設播報氣象交通旅遊類和文化藝術解讀類資訊的《時空資訊》;《時空報道》改為《直通現場》,強調對新聞事件的現場目擊採訪分析。
  • 週末版增加國際焦點深度報道欄目《世界》、新聞紀實欄目《紀事》、展現我國豐富歷史和人文景觀的外景直播欄目《直播中國》及回顧歷史風雲人物的欄目《記憶》。
  • 欄目更加貼近生活,《東方之子》併入《東方時空·面對面》,降低訪談人物門檻,聚焦熱點事件的當事人;
  • 《生活空間》改名為《百姓故事》,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傳遞正能量。
  • 作為原《東方時空》週日版的《實話實説》改為每週日21:15獨立播出。
此次改版,片頭、節目標誌片頭音樂均重新制作且更富現代感。同時子片頭採用以主片頭動畫為基礎增加欄目名並改用新音樂。新版片頭僅使用兩天,於11月29日恢復原片頭和節目標誌 [3]  ,但片頭曲繼續使用重製版。子片頭亦恢復為96版並保留新音樂,部分欄目使用獨立子片頭或不用子片頭。
此次改版後欄目恢復重播,重播為精編版且無“早新聞”欄目,時長為40分鐘,一套為下午13:00(週日重播時長為90分鐘),CCTV-2為星期一至五17:30,星期六至日18:20,CCTV-4為星期一至六15:30(不重播週日版)。
2001年3月,《直播中國》更名為《直播時刻》,《東方之子》欄目恢復播出。
2001年11月5日,《東方時空》再次改版,播出時間由150分鐘縮短為40分鐘(週日版為60分鐘),首播時間調整為央視一套週一至週六7:15,週日7:00
節目播出畫面(國慶節期間)
節目播出畫面(國慶節期間)(98張)
本次改版將新聞資訊類節目分離,在保留原有的《東方之子》《百姓故事》和週日版欄目《世界》《紀事》等子欄目的基礎上,將《直通現場》欄目升級為《時空連線》。《時空連線》選取熱點事件,以多視窗的連線的方式訪問事件當事人,在訪問中解讀、分析事件。此次改版進一步突出了《東方時空》在新聞深度分析方面的特徵。
2002年9月2日起,《東方時空》在CCTV-4的重播時間調整為16:10和次日0:05。 [85-86] 
2003年1月11日,《面對面》作為《東方時空》週六版播出。
電視播出畫面(2001-2008年)
電視播出畫面(2001-2008年)(10張)
2003年5月1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試播,《東方時空》首播時間調整為央視一套7:15,時長統一為45分鐘。重播時間調整為央視一套週一至週六16:00、週日14:50,新聞頻道14:10、次日3:10 [4]  。同日,開播由新聞評論部製作的《社會記錄 [96] 數字觀察》《聲音》《新聞會客廳》《中國週刊》(《新聞週刊》前身)等節目。5月8日,《東方時空》取消在CCTV-2的播出,在CCTV-4的重播時間調整為15:15。 [87-88]  7月5日,由新聞評論部製作的《小崔説事》在新聞頻道開播(2009年8月17日以後《小崔説事》改在綜合頻道播出 [98]  [97]  [99] 
2004年1月3日,《東方時空》週日版《世界》改版為《高端訪問》,成為專訪政府首腦、各界知名人士的節目。《紀事》欄目也在當日成為獨立節目在新聞頻道播出。 [100]  [102]  4月3日,週六版《東方時空》開始播出全新欄目《電影傳奇》。 [101] 
2004年9月1日,因早間播出新聞雜誌類節目在難以迎合觀眾快節奏的需求,《東方時空》再次改版,並轉變為一檔晚間黃金時段新聞節目。欄目首播時間調整為央視綜合頻道每日18:14,重播時間調整為新聞頻道次日3:10、7:15,CCTV-4國際頻道次日15:15,取消綜合頻道的重播。調整後,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並機直播6:30《媒體廣場》、6:52《天氣·資訊》、7:00《整點新聞》和7:52《天氣·資訊》。9月1日-5日,綜合頻道於7:30播出《媒體廣場》,6日起《媒體廣場》改為7:15播出。 [15] 
此次改版新增《時空看點》《時空調查》和《媒體觀點》欄目。
  • 《時空看點》對事件評論分析;
  • 《時空調查》用網民調查數據解讀事件;
  • 《媒體觀點》匯聚不同見解。
本次改版將2001版片頭微調,加上“電視新聞雜誌”字樣。除週末版外,各欄目子片頭取消,改用導視及片花。
2005年,《東方時空》推出《巖松看台灣》系列節目,此後又陸續推出《巖松看日本》《巖松看香港》《巖松看美國》等系列節目。8月,推出《人物秀》(《人物新週刊》前身)特別節目。9月12日,欄目首播時間調整為綜合頻道18:13。10月12日,《東方時空》與台灣東森電視台聯合推出《兩岸看神舟》特別節目。 [131]  12月12日,由於頻道編排變動,《東方時空》取消在CCTV-4的播出。 [12]  [13] 
特別板塊(2019年至今)
特別板塊(2019年至今)(207張)
2006年1月,《東方時空》與台灣東森電視台聯合推出《兩岸看熊貓》特別節目。 [132]  4月12日,《東方時空》在新聞頻道的凌晨重播時間調整為3:15。4月17日至21日,《東方時空》推出《泉靈遊台灣》系列節目。 [125]  5月21日至6月7日,《東方時空》聯合台灣東森電視台、台灣中天電視台、台灣TVBS電視台、香港亞洲電視台以及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推出(兩岸四地)“千里走青藏”大型系列採訪活動。 [133]  6月5日,因《朝聞天下》開播,《東方時空》在綜合頻道的首播時間調整為18:11 [89]  ,並取消新聞頻道次日7:15的重播 [90]  。同日開播由評論部製作的《360度》《人物新週刊》等節目。
2007年6月1日,《東方時空》重播時間調整為新聞頻道3:15、9:10,6月18日後《時空調查》欄目取消,《時空看點》和《媒體觀點》欄目逐步融合。7月16日,《東方時空》在綜合頻道的首播時間調整為週一至週五16:54、週六至週日17:27 [94]  。12月4日至7日,《東方時空》推出《泉靈説澎湖》系列節目。 [126-130] 
  • 2008-2009年 深度連線評論欄目
2008年起,《東方時空》再度改版。2月18日,《時空連線》改名為《東方時空》。2月25日,《東方之子》併入《面對面》,《東方時空》恢復2001版片頭,演播室景區由東方時空景區更換為演播桌景區。3月24日,《東方時空》進行改版。《百姓故事》在原《紀事》的基礎上合併更名為《百姓故事》,脱離《東方時空》,改在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獨立播出。同日開播時事新聞評論直播欄目《新聞1+1》,於新聞頻道週一至週五22:00首播。原兩檔週末版節目《高端訪問》和《電影傳奇》也從中分離,成為獨立節目。其中《高端訪問》改為央視新聞頻道每週六18:10播出,綜合頻道每週一16:53重播,《電影傳奇》改為央視綜合頻道每週日17:27播出(2009年9月27日以後停播 [95]  )。
2008年改版後的《東方時空》在節目構架上取消了原有的《東方之子》《百姓故事》《時空連線》三個子欄目,使之成為一個相對通透和完整的板塊。解決了原先三個板塊風格不統一,在定位和受眾羣體上兼容性較差的問題,更加突出了《東方時空》的新聞專題特質。 [19]  此次改版後,《東方時空》節目時長由原來的45分鐘縮短為30分鐘,播出時間調整為新聞頻道週一至週五22:30首播,新聞頻道次日1:30、9:30,綜合頻道週二至週五17:05、週六17:39重播。片頭同步更換,配色改為同時期新聞頻道的黃黑風格,片頭片尾曲保持不變。此次改版標誌着《東方時空》由雜誌到專題的形態轉變,並開始向資訊化過渡,節目運作機制也從原來的編委會中心制改為頻道中心制 [19]  2008年9月1日起首播時間調整為新聞頻道週一至週五21:30,並取消新聞頻道在9:30時段的重播。
  • 《百姓故事》於2009年8月17日後改在綜合頻道播出,2010年7月12日停播。
  • 《高端訪問》於2008年10月12日調整為央視新聞頻道每週日20:15首播,2009年8月2日後停播。
  • 2009年至今 新聞資訊及深度報道欄目
電視直播畫面(2009-2019年)
電視直播畫面(2009-2019年)(67張)
2009年8月3日,為順應新聞頻道的資訊化改版大潮,《東方時空》轉型為一檔梳理解讀當日資訊的新聞節目,仍由新聞評論部承製。原片頭、片尾曲取消,節目包裝和片頭片尾與新聞頻道大部分節目一致,結尾不再顯示製作人員名單,演播室更換為150演播室。播出時間調整為央視新聞頻道每日20:00直播,8月11日起欄目安排在次日1:00、週二至週六3:45時段重播 [56]  [107-108]  ,央視綜合頻道於8月1日起除特殊情況外不再播出
改版早期的《東方時空》每期會就一兩個熱點事件進行分析和評論,對事件的分析由多段相關片段組成,評論環節除了有多位特約評論員進行之外,主播也會在直播中評論。除此之外,還有人物特寫的環節,形式較為靈活,而剩餘時間則以簡訊和類似《新聞直播間》的滾動信息進行填充。
2009年8月24日,為迎接建國60週年,《東方時空》推出《共和國部長訪談錄》系列節目,在當天的節目播出中因播出信號問題,於20:14後臨時更換至250演播室直播,節目包裝也有所變化。《共和國部長訪談錄》第一集節目也因此受到影響而改在20:38重新播出。 [84] 
2010年2月1日,《東方時空》啓用高清改造後的250演播室直播,節目包裝微調。
2010年3月5日-3月12日,由於《小崔説事》兩會特別節目《小崔會客》於20:30在新聞頻道播出,在此期間欄目時長為半小時。 [134-136] 
改版過去半年,主播參與評論頻率降低。人物特寫、記者調查等環節形同虛設,與其他新聞相比差別不大。此時《東方時空》主要針對個別事件進行較大篇幅的報道並邀請特約評論員做時評。
2011年3月11日,日本“3·11地震”後,新聞頻道推出特別節目,當晚《東方時空》邀請專家參與評論。3月13日推出日本大地震特別報道,以站立形式播報有關地震新聞,其他消息仍為坐播。
2011年3月19日,利比亞局勢升温,《東方時空》再次進行站立播報 [73]  。隨後11天,節目均以站播方式播報利比亞戰況,站播時間逐漸延長,邀請的軍事專家在大屏幕前站立分析。25日播報緬甸地震及利比亞戰況 [74]  時主播站立播報,時長超過四十分鐘。3月28日,節目增加“今晚關注”欄目,次日更名為“時空看點”。3月31日至4月4日,在“時空看點”欄目中用上了新聞評論部的LOGO [76]  。11月5日“時空看點”更名為“時空視點” [79] 
2011年7月4日,伴隨着凌晨1-5點檔《新聞直播間》開播, [57-58]  《東方時空》取消在凌晨時段的重播 [22]  [59] 
2012年1月21日(農曆臘月二十八),《東方時空》啓用高清改造後的150演播室 [113]  。此後至2018年,每年除夕前一天《東方時空》均使用150演播室播出。
2012年5月7日,“時空視點”欄目更名為“今日時空”。5月31日,《東方時空》在節目全程正式使用站立播報若無特殊情況,除時政新聞以外的新聞均站播 [77-78] 
2013年4月20日,因四川省雅安市發生7.0級地震,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及時調整節目編排,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全程並機直播,跟蹤報道反映抗震救災最新情況。 [68-69]  4月20日至21日,綜合頻道與新聞頻道並機直播《東方時空》 [75] 
2017年4月10日,《東方時空》臨時在150演播室坐播播出 [83] 
2018年9月10日,《24小時》常駐主播張曉楠首次代班主持 [24]  ,9月12日,徐卓陽首次代班主持 [25] 
2018年9月15日,原“視點”欄目更名為“時空觀察”。
電視直播圖片(2019年至今)
電視直播圖片(2019年至今)(556張)
2019年6月起,《東方時空》及新聞評論部其他欄目由總枱新聞節目中心管理2019年10月16日,響應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在9月啓動的高質量改版,央視新聞頻道再次改版。 [5]  《東方時空》片頭更換為高清重製版,片頭曲和片尾曲不變,演播室更換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復興路辦公區N07演播室,初期節目形式為坐播 [71]  ,21日該欄目首次啓用冰雪地球背景, [105]  23日恢復站播 [72]  (遇重要時政新聞時依舊坐播播報)。11月2日欄目恢復“今日時空”環節 [110]  。此後欄目多次使用不同的開場方式, [109]  12月5日起欄目以在N07演播室二樓的鏡頭緩慢下移至主播畫面為開場。 [111] 
《東方時空》首次運用虛擬植入
《東方時空》首次運用虛擬植入(15張)
2020年1月12日,《東方時空》在“時空觀察”欄目首次使用AR增強現實效果,回溯了美伊衝突的發生經過。此舉被稱為《東方時空》開播27年的創新與突破。
2020年1月31日,《東方時空》、央視新聞與新浪微博聯合徵集《武漢日記》影像志 [53]  ,記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值得銘記的時刻 [54-55] 
2020年2月2日,節目開場增設“你説呢”板塊 [26]  ,3月8日後取消 [27] 
2020年4月4日,為表達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詳見“4·4全國哀悼日”) [23]  ,總枱央視綜合頻道、新聞頻道 [60]  、財經頻道、國防軍事頻道、科教頻道、社會與法頻道、少兒頻道、農業農村頻道等央視頻道,中央宣傳部電影衞星頻道及全國各主要頻道並機直播《東方時空》。
2020年5月29日,《24小時》常駐主播王春瀟首次代班主持。 [52] 
2021年1月21日,在無特殊編排的情況下《東方時空》臨時全程坐播。 [51] 
2021年3月29日,《東方時空》在節目開場加入“時評”板塊 [28]  ,選取與當日節目播出內容相關的話題,8月31日後 [29-30]  取消。
2021年5月15日,因“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火星,《東方時空》首次使用N07演播室側面長屏進行報道,邀請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鄭永春,以錄播形式通過大屏演示進行講解 [32]  。之後連線白巖松,在北京航天城航天飛控大廳專訪張榮橋 [33]  。其他新聞也使用側面長屏播報。 [31] 
2021年5月20日起,“今日時空”提要方式更換。20日改為全程播放新聞片段,加入背景音樂並進行播報。 [35]  21日調整為每條提要先播放演播室畫面,後播放新聞片段。 [34]  22日重新調整為全程播放新聞片段並播報, [37]  23日加入間場過渡動畫。 [36] 
2021年6月17日,因直播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進駐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當日《東方時空》首次由《共同關注》常駐主播朱廣權主持。 [10] 
2021年7月23日,因東京奧運會開幕,當日《東方時空》首次由《環球視線》常駐主持人李曈曈主持。
2021年10月1日-7日,《東方時空》推出專題報道“時空國慶特稿·中國故事”。 [61]  [65]  10月14日,主播姚軼濱首次代班主持。 [62] 
2021年11月12日-14日,《東方時空》在“時空訪問”欄目中邀請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謝春濤 [38]  ,以雙人坐播形式對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進行解讀。 [39-40] 
2021年12月26日,因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進行第二次出艙活動,《東方時空》長時段直播報道且全程坐播。 [63] 
2021年12月28日-31日,欄目推出年終特稿《時空記憶 2021》。 [122-124] 
2022年2月1日-3日,因播出專題片《冰雪之約》,《東方時空》縮短時長,鄒韻首次代班。 [18] 
2022年2月24日-28日,因俄烏衝突爆發,《東方時空》進行特殊編排。24日臨時全程坐播,邀請國際問題專家進行點評,分析俄對烏髮動“特別軍事行動”情況及如何發展 [45]  。25日-28日, [46]  邀請軍事專家曹衞東 [49]  分析烏克蘭有關局勢如何發展 [47]  及何時降温 [48-49]  ,主播與嘉賓均站立在大屏幕前進行分析。
2022年3月31日,因播出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受控再入大氣層,《東方時空》再次使用側面長屏。 [50] 
2022年8月4日,《東方時空》邀請國防大學教授孟祥青解讀解放軍在台島周邊開展的重要軍事行動(詳見詞條“2022年南希·佩洛西竄訪台灣事件”),主播與嘉賓均站在大屏幕前進行分析。 [41]  [70] 
2022年9月15日-17日,因播出外訪新聞 [42-43] 神舟十四號乘組第二次出艙(9月17日),《東方時空》連續三天全程坐播。 [44] 
2022年10月1日-7日 [64]  ,《東方時空》推出專題板塊“時空國慶特稿·中國故事”。 [66-67] 
2023年7月19日,《東方時空》首次在N11演播室直播。 [91] 
2023年12月18日-22日,《東方時空》推出特別策劃《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之路》。 [112]  [114] 
2023年12月25日-12月30日,欄目推出年終特稿編排《中國故事2023》。 [115-119] 

東方時空欄目板塊

東方時空已撤銷的節目/板塊

新聞評論部製作的節目
新聞會客廳》、《小崔説事》、《央視論壇》、《聲音》(後在《24小時》出現)、《人物新週刊》(原《人物秀》)、《360度》(原《現在播報》《今天》)、《國際觀察》、《數字觀察》、《社會記錄
原東方時空環節
在08年改版前的環節
《直播中國》(《直播時刻》)
《焦點時刻》(現作為晚間版的《焦點訪談》)
《時空連線》(原《焦點時刻》、《時空報道》、《直通現場》、《視點》,現《時空觀察》)
《媒體觀點》(現《媒體觀察》)
《時空看點》(原《時空視點》、《今晚關注》,現《今日時空》)
《時空調查》《時空資訊》《傳媒鏈接》《文化地圖》《天氣預報》《記憶》
特別節目(系列報道)
《巖松看台灣》、《巖松看日本》、《巖松看香港》、《巖松看美國》、《兩岸看神舟》、《兩岸看熊貓》、《兩岸四地·千里走青藏》、《泉靈遊台灣》、《泉靈説澎湖》、《人物秀》、《武漢日記》、《你説呢》、《戰汛前線》、《兩會觀察》、《進博會觀察》、《疫情觀察》
在1996年至2008年前後獨立出《東方時空》的
《東方時空·金曲榜》(現《中國音樂電視》)
《東方之子》(後合併至《面對面》)
《人物專訪》(《新聞會客廳》)
《紀事》(後合併為《百姓故事》)、《生活空間》(《百姓故事》)、《百姓故事》
《世界》(後更名為《高端訪問》,曾合併到《環球視線》)
《東方時空·早間新聞》(《早間新聞》)、《東方時空·早新聞》(後分裂出《早新聞》和《新聞早8點》,2006年6月5日合併為《朝聞天下》)

東方時空新聞評論部現有保留的環節/節目

東方時空環節
《今日時空》 《今日時空》
《時評》 《時評》
《時空觀察》 《時空觀察》
《時空訪問》 《時空訪問》
《時空紀實》 《時空紀實》
《直播連線》 《直播連線》
《記者調查》 《記者調查》
《時空故事》 《時空故事》
《時空特稿》系列
千年一脈 古韻新風 千年一脈 古韻新風
時空中秋特輯 時空中秋特輯
-
特別板塊
《東方時空·兩會觀察》 《東方時空·兩會觀察》
-
評論部製作節目
焦點訪談》、《新聞週刊》、《世界週刊》、《面對面》、《新聞調查》、《新聞1+1》、《24小時》、《環球視線》、《年輪》(跨年特別節目)、《世界新聞年鑑》(世界週刊新年特別節目)

東方時空製作團隊

現任主持人
代班主持人
侯豐王春瀟朱廣權姚軼濱李曈曈 [16] 鄒韻 [18] 白巖松(以記者身份出席) [80] 
曾任及在《東方時空》其他環節/評論部製作的其他節目主持人
已辭職
柏楊、柴靜崔永元和晶王志王利芬翟樹傑張泉靈李小萌楊柳楊晨桑朝暉、陳大惠、張羽、康平、武卿、再軍、尹莉、於洪、肖豔、迪雅、周憶軍阿憶)、邱啓明張曉楠
轉幕後/退休
已故
現或曾在東方時空其他環節/評論部製作其他節目
改在其他頻道
姚雪松(原《新聞調查》 記者,現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主持人)
張澤羣(原《東方之子》主持人,現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主持人)
其他
·邱孟煌阿丘(被封殺)、方宏進(涉嫌詐騙)、沈冰(涉案被調查)
·梁建增(現任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總編室負責人) [106] 
·李挺(現任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新聞節目中心主任、總枱編務會議成員)
·海霞(現任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總編室播音員主持人管理中心副主任) [121] 
·莊殿君(現任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總監製)
歷任製作人
陳虻孫玉勝(現任鳳凰新媒體董事長、董事,鳳凰衞視常務副總裁)
參考資料: [92] 

東方時空精品推薦

編導手記
正如雅典奧運會上賈佔波意外被金牌擊中,躲都無法躲開,大約20天前,在早上經營了11年的《東方時空》意外地收穫了夢寐以求的晚間黃金時段,於是變化又開始了……
換一種活法
《東方時空》——守望變化中的中國 《東方時空》——守望變化中的中國
聽説《東方時空》要進入晚間,第一感覺是熬夜可能要一去不復返了!當已經習慣於上午9點抑或更晚的時間睜開眼睛,深夜兩點或者更晚的時候閉上眼睛之後,我們早已異化為了一羣夜行動物。如今,我們或許可以迴歸本原,像鄉下的農民叔叔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2004年8月26日早上,第一天演練,7點多鐘就睜開了眼睛。在經過了數年之後,第一次在經過睡眠階段之後看到了八點鐘之前的太陽。上班路上看着滿街滾滾的人流和車流,那種久違了的感覺實在是新鮮。8點半開會,該到的人遲到了三分之一。一邊打着哈欠,一邊掃視着周圍惺忪的睡眼,不由得想起達爾文,想起趙老師解説“人與自然”時悦耳的嗓音:從夜行動物到晝行動物,物種的演變總是需要一些時間的……
換一種死法
“此時離播出還有一個小時,盯着演播室監視器上突然出現的錯別字,任濤手捂胸口艱難的吐出一個‘改’字,而後倒下”——9月1日,在我迎來自己的第一個值班日之前,《時空連線》有好事者為心臟脆弱的本人設計了這樣一種倒下的方式。雖然上述事實在9月2日最終沒有發生,但這個段子還是形象地描述了《東方時空》在進入晚間之後,節目以及做節目的人所面臨的“死亡”方式的變化——從慢性“死亡”到突然“死亡”,從熬夜做節目累死到當天節目做不出來急死! 其實,不管是慢性“死亡”還是突然“死亡”,無論是累死還是急死,只是方式的不同,結果並沒有兩樣。對於新《東方時空》而言,做當天的感覺是刺激的,雖然時時要冒猝死的危險。如果説過去避免“死亡”的方式更多的是合理分配體力的話,今後的生存之道則是更好地運用你的智力。
生存或者死亡
有人説,《時空連線》這塊地兒風水有些問題。11年間,從《焦點時刻》、《時空報道》、《直通現場》、《時空連線》到進入晚間後的《時空連線+時空看點+時空調查》,幾乎是一年一小變,兩年一大變。如果説《東方時空》是中國電視試驗田的話,《時空連線》就是其中更換品種最多的一塊自留地。過多的變化帶來了不穩定性,總會讓人有種種擔憂。但變化也讓人充滿了對不可知未來的新鮮感和期待感,從這個角度講,變化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事實上,從《焦點時刻》到《焦點訪談》,從《時空連線》到《新聞會客廳》和《中國週刊》,從《生活空間》到《百姓故事》再到《紀事》和《社會記錄》,評論部的哪一個欄目不是這種變化收穫的結果呢?對於過去的變化,生存或者死亡早已有了答案。對於全新的變化而言,生存或者死亡又是一個新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我們,更取決於觀眾,取決於一羣做早點的廚子在改做晚飯之後,食客們品嚐到的是否一頓更加可口的大餐。期待回答是肯定的!
《東方時空》的晨鐘暮鼓
11年前的一個早晨,《東方時空》的一聲清脆的晨鐘喚醒了沉睡的中國人。一個改變人們生活習慣的電視節目誕生了。很顯然,對於當時貧瘠的中國電視來説,《東方時空》開啓了一個新的時代。11年後的一個傍晚,也就是2004年9月1日的18點14分,和太陽一起升起了11年的《東方時空》在落日的餘輝中輕輕地敲響了暮鼓,終於迴歸了屬於自己的晚間。
一個晚間形態的欄目改變了中國人早晨不看電視的習慣,那麼,迴歸了晚間的東方時空還能夠再次改變中國人天擦黑不看電視的習慣嗎?也許,在這個視聽繁雜,娛樂多樣,人心浮躁的時代,它很難再創造一個神話。理智的電視人也不應該再有改變別人生活習慣的幻想,也許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在適合它的土壤、温度裏繼承它的品質,延續它的血脈。
老《東方時空》是靠貼近羣眾贏得人心的,是從改變電視語態開始的,它通俗白話似的表達就像當時的港台歌曲一樣熨貼好聽。《東方時空》是和當時的流行歌曲--鄭智化的《星星點燈》、《水手》和楊玉瑩的《我不想説》一塊火起來的,他們都用最通俗的表達打動了當時中國人那顆脆弱的需要人文關懷的心。
到了1997年,也就是我大學畢業的前一年,網絡迅猛興起,這種更加快捷時尚自由的媒體給電視帶來了不小衝擊,有人甚至把它叫做電視的掘墓者。它的表達更多、更快、更自由,而這些恰恰都是中國電視很難改變的弱點。於是,《焦點訪談》、《新聞調查》、《實話實説》相繼成為《東方時空》下的蛋,分別用輿論監督,深度調查和脱口秀的獨特表達開疆拓土引領電視之先,而母體《東方時空》此時卻鮮有變化,通俗貼近的表達方式也被眾多媒體欄目引進效仿,不再是唯一。
新聞評論部的logo 新聞評論部的logo
前不久,結識一位80年代的新一輩,他竟然根本不知道《東方時空》,也沒聽説過什麼白巖松、水均益,完全是網絡的一代,而他只是中國億萬網民中的一位。作為一個電視人,我們不得不承認網絡正在代替電視在更大程度上改變着人們的生活。而電視要想延續強勢媒體的影響必須通過分眾形成合力,企圖靠一個頻道,一個欄目,一個節目甚至一種表達方式一網打盡的時代早就過去了。進入晚間的東方時空要輕裝前進,不要再幻想改變別人的生活習慣,而要認真的研究六七十年生人的這批屬於自己的受眾,放棄報道態追求評論屬性,在觀點和態度的表達方面獨樹一幟,給人們每天都被海量信息刷新一次的大腦開闢一個沉靜思考的空間。
總結
也許《東方時空》還要改變,但它求實、公正、平等、前衞的態度也許永遠不會變,對於學新聞的我來説它曾經是心目中的麥加,《東方時空》沉着有力的暮鼓已經敲響。能成為其中一員,跟它一起進入思考的晚間,足矣。
開播日記
我從來不寫日記,但2004年9月1日《東方時空》進入晚間播出確實值得我記錄一下,一來那天我是值班的執行主編,二來我在東方時空工作了九年,真是有很深的感情了。
  • 早七點:這個在以前我經常下班回家睡覺的時間我在辦公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首先是在電腦上瀏覽當天的最新新聞。
  • 八點:邊吃一點早餐邊看一下當天的報紙,再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 八點半:編前會召開,所有人員報題,新聞會商。
  • 九點:劉愛民、白巖松相繼到場。
  • 九點半:白巖松提出操作俄羅斯地鐵爆炸事件,張恆、陳真等編委到會,梁建增主任親臨會場指導。
  • 十點:根據梁主任的指示及各位編委的意見,確定最後節目方案,各工種按既定計劃落實。
  • 十點半:向李挺主任報題。
  • 十一點至下午一點:對三個時空看點,一個時空調查,一個媒體觀點,還有時空連線的短片和談話等形式和內容最後敲定。
  • 一點:邊吃方便麪邊整理所有的文稿,最後核實串聯單的內容。
  • 兩點:與白巖松溝通內容順便聊了一會兒天。
  • 兩點半:在機房眼睜睜的看着連線的製作。
  • 三點:到二樓演播室進入實錄前的倒計時。
  • 三點半:新東方時空準時錄製,我拿着串聯單的手有些出汗。
  • 四點一刻:節目順利完成,有兩處錯字要修改。
  • 五點半:忐忑不安地完成了修改。
  • 六點:赴宴慶祝,席間觀看播出,掌聲之後舉杯歡慶,之後......
著名主持
張羽,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主持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進入央視工作,現參與主持《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1+1》、《面對面》、《24小時》等多檔重點新聞節目。從事新聞工作近二十年來,一直活躍在重大新聞的直播間和採編一線。
央視著名主持人,祖籍浙江寧波,199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系,1997年考入央視國際部。在校期間主持了北大與央視共同製作的《中華文明之光》。進入央視,先後任《中國報道》記者、編導、主持人,2000年新版《東方時空》總主持人《人物週刊》《焦點訪談》《新聞會客廳》等。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張泉靈赴地震災區採訪。大量現場視頻報道,層次鮮明,邏輯清晰,既有外景主持的勇敢,又不乏職業新聞人的幹練。2010年獲得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李長春同志稱讚她“廣大新聞工作者的優秀代表”。
李小萌,央視主持人,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主播:《24小時》、《新聞1+1》,其自然大方,親和機智的主播風格,得到觀眾一致認可。2008年深入四川地震災區路遇大難面前仍不忘記感恩的“朱大爺”“淚灑北川”一幕,更是家喻户曉,感動中國。也被著名學者時統宇評論為“哭得驚天動地但無懈可擊”。
中央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主持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中國法制報道》和《大家看法週末版》欄目。復旦大學新聞學學士、經濟學碩士。曾先後擔任上海電視台《今日報道》主播、《新聞透視》主持人、記者兼責任編輯。
1996年開始在遼寧電視台新聞評論部工作,主持多檔直播時評節目同時兼做調查記者。2002年起進入中央電視台,先後在西部頻道和社會與法頻道擔任主持人和製片人。現為新聞評論部主持人,主持《焦點訪談》和《24小時》欄目。2001年獲第五屆“金話筒”獎。 [6] 
2003年,擔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新聞主播,主持財經直播《財經在線》,創辦並主持90分鐘新聞訪談節目《直播中國》,主創並主持“中國之聲”重大新聞報道直播,2009年,加盟北京電視台,主持訪談類節目《養生堂》,創造北京地區收視黑馬。特約主持紀錄片節目《傳奇》。2010年,進入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主持文化訪談節目《文化正午》、《文化視點》。2011年,榮獲第六屆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金獎。2012年,進入中央電視台新聞評論部。擔任新聞人物訪談節目《面對面》主持人,並主持晚間新聞直播節目《24小時》。 [20] 
北川:不能忘卻的記憶
在5.12四川大地震中,距離震中100公里左右的北川縣遭受的破壞是毀滅性的,我們的記者在北川採訪時偶然發現了一盤DV帶,裏面真實地記錄了震後北川縣城裏發生的事情。雖然我們無意再次打開那些經歷過地震夢魘的北川人的痛苦經歷,但是當我們觀看完這盤影像後,感到有責任告訴更多的人,因為它讓我們感受到大災大難面前,一種堅不可摧的巨大力量。
縣委禮堂300多名與會者全部脱險
這是一段極其珍貴的影像,它記錄了從地震發生那一刻起到外援進入之前九小時裏,北川縣城內一幕幕真實的場景。鏡頭裏首先記錄的地點是位於北川老縣城的縣委大院,地震發生時,有300多人正在縣委大禮堂參加五四青年創業表彰大會, 其中包括200多名中小學生、來自全縣各地的青年代表和北川縣的主要領導。
縣委組織部部長王理效:我當時問主持人,我們準備開會了,話還沒説完,就發現有地震的跡象,當時我跟我們縣的經縣長在一起,我跟他説了這個情況。
北川縣縣長經大忠:當時沒有反應,在想這個怎麼辦,大概也就是一兩秒鐘的時間,我就用這個手勢向這邊招手,跟主席台下面的意思就是要垮掉了,同時跟我們主席台同志招手不要動。這時,這些人也都意識到地震了。
王理效:我當時在大聲地喊,老師帶學生快往處走,主席台一共有七、八個人,我們當時都站起來了,都沒走,因為我們出去的門只有兩個,我們主席台上有個在後面。
經大忠:在這個撤離的過程中,這些青年人基本上就沒有動,大家就讓學生有序地向外撤離,這個地震來得很快,我們一逃,肯定下面就會亂掉了,一亂掉了這些孩子肯定要被大量地踩死。基本上到了大概還剩了有100多個人的時候,我們主席台的人才開始撤離。就在此時,縣委禮堂主席台上方的頂棚轟然倒塌。
王理效:當時我就摔倒在一個桌子下面,學生這個時候大部分轉移了,一個大的柱子就倒在我身邊,一些磚頭和一些木板就壓在了我的腿上和身上。我當時心裏很清楚,我旁邊還躺了一個人,政協副主席總工會主席張印芳同志,我就把我的手搭在他的背上,腿搭在他的腿上,我給張主席説,不緊張,我們在一起,張主席説,好,好,我們在一起。
王理效:這個時候就一塊板子,可能是裝飾板,和着磚頭一起就下來了,我只聽到一聲巨大的響聲,就砸在我背上。當時有一種暈眩,大概過了一分鐘過後,我就醒了,那個時候地震基本結束,劇烈的地震基本停頓下來了我就爬出來了。
經大忠:當時我們主席台旁邊有一個窟窿,地震後形成的,然後我們就從那個窟窿裏面爬出去,基本上就全部轉移出去。
由於疏散及時有序,當天在縣委禮堂參加會議的300多名與會者奇蹟般地全部脱險。人們彙集在縣委大院空場地上,此時餘震還在不斷髮生,剛剛劫後餘生的人們驚恐萬分。
老城區已成一片廢墟
王發明:當時出來過後,就在喊了,大家不要慌,蹲下、穩定,已經有人在禮堂外面喊叫了。
記者:他喊的有效果嗎?
王發明:有效果,因為當時大家都很危險,在操場裏面相對安全一些,如果是亂跑的話,或者是一沒有秩序,有可能會發生人踩人、人擠人,再造成傷亡。當焦躁的人們逐漸安靜下來後看到,眼前縣委的兩棟辦公樓,一棟居民樓已經全部倒塌,災情重大、超乎尋常。
經大忠:當時想,肯定大部分幹部已經遇難,被壓在裏邊了,沒有辦法這個事情。
王理效:我是爬出來過後第一時間打電話,要向上面報信,但是所有的通訊全部中斷。
經大忠:當時一個想法,就是叫人向市委市府,向省委省人民政府,然後向軍隊報信,申請救援,當時我們從老城這一段路就分派了三批。此時,整個北川縣交通、通訊、水電全部中斷,這裏成了一座孤島。災情無法立即通報出去 ,老城區內劫後餘生的領導幹部們迅速彙集起來商量對策。
王理效: 當時我們簡短的時間做了商量,必須馬上把縣城的情況控制下來,把能救的人組織大家救, 因為餘震還在不斷髮生,當時縣裏在現場的領導就聚在了一起。有經縣長,有我們的一個副書記蒲方方,有我,有一個副縣長杜勇,政協副主席張印芳當時在疏散羣眾,應該説也在場。這個時候從人大那邊又過來一個李春壽,人大的一個副主任。
經大忠:然後我們就分了一下工,一個就是給春壽同志説,你就在這個點,負責周邊的羣眾安全的撤離逃生,儘量地從危險建築廢墟里面把他們集中在這個位置。在現場黨員幹部的引導下,老城區內的羣眾紛紛被疏散到縣委大院裏面的空場地上,我們從鏡頭裏看到,縣長經大忠和組織部長王理效此時卻匆匆跑出了縣委大院。
王理效:當時我們第一個事情就是必須要察看災情,特別是學校、醫院、機關大院和人員集中比較多的一些地方,我們主要想看這些地方情況怎麼樣,要把災情的情況瞭解清楚。
經大忠:我們出了縣委這個大門的時間,看到老城區基本上就變為一片廢墟了,而且上面還壓着泥石流,當時就意味着這絕對是一次很大的地震。
老城區內,街道兩邊的房屋全部被泥石流損毀,搖搖欲墜,一些剛剛逃出來的羣眾不知所措。在查看災情的同時,縣長經大忠不斷引導羣眾遠離危房,向安全地方疏散。
經大忠:一邊跑一邊呼叫,然後一邊組織人員,開始的第一個階段的工作是撤離逃生。
經大忠:因為這些建築還有倒塌的可能,而且餘震不斷,如果再有大的餘震,可能就會造成嚴重的傷害,這種傷害可能就是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傷害。
北川縣委組織部電教中心王發明:一些羣眾想找自己的親人,有些不一定那麼聽話。但是,當他看到領導在這麼危難的情況下,來到羣眾跟前,雖然説是大災的面前,大家的心情還是比較穩定的。
兩個人的臨時指揮部
安排好老城區的救援,摸清了老城區的災情,縣長經大忠和組織部長王理效馬不停蹄地趕往一水之隔的新縣城。
王理效:新縣城一個初中叫茅壩初中,有一個小學叫曲山小學,有一所醫院叫中醫院,都是人員聚集最多的地方,主要看他們的受傷情況。
王發明:我們打算從縣委出來,通過小路到新城,但是當時路中間的廢墟已經堆七八米高了,沒有辦法走了,就返到河溝裏面。
王理效:因為當時在地震的時候,確實不可選擇,也無法選擇,看災情這個階段,真正是一個最危險的階段,因為當時很多房屋還在垮塌中間,很多建築還在搖搖欲墜,二就是餘震不斷,特別是從我們老縣城到新縣城這一段路,可以説是一個死亡地帶,因為它很多山體滑坡,把那條路全部都堵死了,因為滑坡還在繼續進行,很大的聲音,很多的巨石還在從山上滾。
王發明:在跑那個路的途中,有兩個倖存者從廢墟里面爬出來,有兩個女的,有一個女的抱着一個小孩兒。王部長幫着把小孩兒接下來,把他抱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交給她母親。因為當時那個女的出來連鞋都沒有穿,光腳在廢墟里面走。
那麼地震發生之後北川縣新城區的情況又如何呢?從鏡頭裏,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
韓貴鈞:請所有同志在現場不要隨意走動,因為還有好多傷員……
正在對羣眾喊話的是北川縣委宣傳部長韓貴鈞,地震發生後,他和同樣在新城區的副縣長兼公安局長譚家敏從倒塌的廢墟中死裏逃生,不約而同地把周圍羣眾疏散到縣政府和北川大酒店前面的空地上,並第一時間組織幹部羣眾展開救援。
韓貴鈞:當時我到現場一看,公安局有個局長兼副縣長,姓譚,譚佳敏,我馬上就宣佈,就説我自任組長,因為我當時看那個現場就是沒有比我更高的官。所以在這種時候,根本不用你考慮,我馬上跟譚縣長講,我們必須馬上組織起來,我是組長,你是副組長,我來宣佈。
韓貴鈞現場喊話:現場正在組織救援,那麼在這種時候,我們的幹部,我們的黨員,我們的領導同志一定要聽從指揮部的統一指揮……
譚佳敏:當時我們兩個人就果斷地決定,在這個關鍵的時候,韓部長説我們兩個就成立臨時指揮部,我們兩個來承擔這個責任,把學生必須轉移出去。
韓貴鈞:所有的黨員、所有的國家公務員、黨的幹部,聽到喊話以後,馬上往警車附近集結。然後我又進行調整,下面又成立了幾個組,現場搜救組、醫療救治組、秩序維護組、物資儲備組、災情報告組,基本是這樣子的。
韓貴鈞:當時一出來,羣眾滿臉的無助,滿臉的驚恐,處於極度的恐懼當中,當時我們這麼一宣佈,話筒這麼一喊,大家情緒基本穩定。
譚佳敏:地震過後大概五六分鐘。當時餘震不斷,五六分鐘,我們就把三個組分出去了。我們側重在小學這一塊的學生進行救助。
譚佳敏:喊的是,叔叔,叔叔,你來救救我嘛,救救我嘛,就是這些聲音。還有的學生説,你救救我嘛,我出來給你買糖吃,聽到這種聲音我當時都哭了,難受得很。
韓貴鈞:怎麼施救,現場還有那麼多人,雖然我們有個現場秩序維護組,後來還必須要對大家進行培訓,如果繼續發生餘震怎麼辦。在這個時候,我就三步並作兩步跑出去大聲地喊了一句,是警察的就站在我身邊來。因為我逃出來,手機也沒帶,幾分鐘過後,我身邊來了四十多個警察,他們都是臉上有血、身上有血、手上有血,眼睛有些是腫的,有血流出來那種。
譚佳敏:我們倆當時從我們消防上拿了電鋸,要把一些旗杆,把它鋸斷,讓學生從旗杆上一個一個的順下來。把籃球欄板的架子,裏面的大石頭搬掉,然後抬過去,讓他從欄板那個地方,一個一個的下來。這個也沒有成功。我就叫我們的幹警,沒有辦法,你們就上去背,背也得把他們背下來,把這些學生全部背下來,沒有任何工具,就靠我們的幹警,就靠我們的羣眾,組織起來的羣眾。那個時候,在和時間爭生命,心裏想能多救出來一個就多救出來一個,就是這種想法。
譚佳敏:持續了大概兩個多小時,三個小時。連救助學生和轉移學生疏大概四個小時。疏散學生,大概是200多,救出來的學生大概有60 70個。兩個人的臨時指揮部在地震後十分鐘內成立並迅速開展工作,為穩定羣眾情緒、 組織及時有效的疏散和搶險救援工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下午三點多鐘,縣長經大忠冒險穿越老城區來到了新縣城,看到新縣城內已經有數千名羣眾被集中疏散到了相對空曠的地帶。
舍小家顧大家
經縣長現場喊話:建築下面如果是能夠救得出來的,我們就在有組織的情況下可以施救,如果沒有條件救的我們就緩一下,不要亂跑……
此時,經幹部羣眾搶救出來的傷員源源不斷地被送來,經過簡單包紮急需進一步救治,還有很多羣眾在廢墟中等待救援,而派出去報信的6組人員依然杳無音訊。
經大忠:這個時間就下一步又怎麼做,四周不停地垮山石,落石不停地往城裏面衝,地震的餘震不斷,羣眾實際上到這幾個點是很恐慌的,不知道四周的山還能不能垮下來,不知道還有沒有地震,不知道我們下一步又該怎麼辦,這個時間羣眾就還是穩不住。
經大忠:我看見大家都要逃生,穩不住的,非常重要的就是在短時間做一個非常正確的判斷,朝哪一個方向逃,然後也宣佈政府要求大家向哪一個地方去逃生,肯定它就去了,所以在做事情這個時間就來不及了,又沒有統一性,就沒有辦法,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當時我們怎麼做呢?那麼我考慮一下,東南方向就是綿陽方向這塊,這是唯一一條路,必須走這邊,所以當時我們就明確宣佈,政府要求大家統一向綿陽這個方向撤離,而且是老城區捱着近的第一批撤,新城區大家暫行這個位置,一定不要動。因為這個撤離線路是很窄的,如果是新城老城統一的撤,那樣一般都是肯定要發生大量的死傷。
王理效:由幹部黨員帶隊,五個人一組,大量向上轉移,根本沒路走,五個人一組,從縣城開始爬山,向縣城以外撤離,沒有路怎麼辦,這些人走出來一個路,平時的一個山坡,平時都沒有路的,陡峭一個山坡,我們真正的就走出了一個路。
經大忠:基層幹部,居委會的組織,共產黨員,青年人團員民兵這些人都自動會發揮作用,相互的扶老攙幼。從圍石,巖角,牆角,水溝裏面走,有老人,有小孩,有婦女還有傷者,有的一家人相互攙扶着朝處走,很困難的,所以當時我們還是想了千方百計就把新城區這一部分老百姓固定下來,老城區把它撤上去,當天下午我們撤離了大概接近6000人的樣子。
就在老縣城的羣眾逐漸向城外轉移的過程中,天逐漸暗了下來,堅守在新縣城的黨員幹部不得不考慮更長久的問題。
現場韓貴鈞喊話:凡是傷員不管輕重統一集中在縣政府壩子裏面,便於救治,馬上行動。請王院長現場點十個公務員或者幹部或者黨員, 馬上開始。現場韓貴鈞喊話:天即將黑了,所以我們發動和動員,凡是有電筒的,都把它捐獻出來。
韓貴鈞:我馬上考慮到,有家也是不能回的,已經是危房了,晚上怎麼過,大家還要吃飯,還要喝水,還有一些重傷病人晚上怎麼過,又沒有帳篷,晚上下雨怎麼辦,那邊有幾個超市,所以我馬上派人去把物資給控制起來。
很難想象,從地震發生到第一支救援部隊進入北川9到10個小時之間,北川縣倖存的領導幹部組織轉移羣眾6000多名,搶救傷員近兩千名,並及時組成了6支報信隊,爭分奪秒趕赴綿陽報告災情,為迅速打通通往外地的道路,運進救援物資,搶救埋在瓦礫深處的重傷員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而在這期間,在場的黨員幹部沒有一個撤出火線,他們甚至沒有時間去打聽一下親人的下落。
譚家敏:我們的常委副縣長痛失親人十多個,他還是到第一現場,當然這也是我們全縣領導幹部的一個縮影,挺殘忍的,真的,他們心裏的創傷肯定是很深的。
王理效:很多幹部,他們的親人在地震的最初的一分鐘、兩分鐘時間裏,被掩埋了,或者死亡了,但是他們,我最感動的是我安排他們,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並且絕對地服從安排。很多羣眾是自發的,主動地參與。
經大忠:作為我們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在這種情況之下只能把大部分的羣眾的生命財產放在第一位,這是毋庸置疑的,要説每一個幹部都考慮自己的家庭,帶着隊伍去救自己家裏的人,整個救災工作就難以實施,黨和政府的形象也會受到嚴重的傷害的。
四天之後,縣長經大忠才得知家裏有5位親人在地震中遇難。
12號天黑之前,6千名羣眾被陸續轉移到距離縣城2公里遠的北川中學,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地震發生前一刻前往省城開會的縣委書記宋明已經返回北川,正在北川中學組織救援。
一個縣委書記,一個縣長,相隔數公里雖聯繫不上,卻如同中流砥柱,都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黨和政府的存在。
縣委書記宋明:實際上我們的救援力量是非常微薄的,我們覺得我們所做的行動,給我們羣眾是一種強大的精神的力量,精神的鼓舞,他們就有了一種精神,就有了一種信心,就有了一種主心骨。
如今,地震的陰霾在逐漸散去,一個新北川的規劃正逐步顯現,對於將來,北川人信心十足。
韓貴鈞:基本上公路也不通了,縣城也沒有了,好像北川完了,其實並沒有完,我們四大班子,領導,一把手,領導班子都在。
經大忠:我們跟山東省結了對子,山東省這次對我們的援助非常非常到位,我深深地感受到博愛的深刻含義,我深深地感覺到祖國大家庭的温暖,感覺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感覺到共產黨領導的正確。我相信這一次地震災害之後,給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羣眾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要自強不息、奮發努力,把這樣一種精神狀態用到重建當中去。
韓貴鈞:我始終堅信北川和北川人民,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而且肯定會實現的,肯定會實現的。
據初步統計
北川縣1931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幹部
23%遇難
80%不同程度受傷
在巨大的災難面前
他們從廢墟里爬出來
再也沒有倒下過
地震不僅給北川人留下了痛苦的記憶,但,也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自強不息、奮發努力”。有了這樣的精神財富,加上全國人民的支援,重建一個美麗的新北川指日可待。 [7-8] 
1993年版製作人員
《東方時空》 《東方時空》
總製片人:孫玉勝、羅明、童寧、梁曉濤
《東方之子》
製片人:時間
編導:時間
攝像:趙布虹
錄音:張文華
《東方時空金曲榜》 [14] 
製片人:王堅平
編導:吳越、郭葳
《東方時空》 《東方時空》
策劃:王堅平、張雅娟、金兆鈞
《生活空間》
製片人:梁曉濤
編導:陳曉萊、盧望平、習亞起
攝像:陳剛、郭悦、葛永莉
《焦點時刻》
製片人:張海潮
編導:黃瑛
攝像:張予北、金東、楊波
回顧歲月
崔永元 崔永元
1993年的時候,我還是《東方時空》的一個觀眾,我在屏幕上認識了小白(白巖松)、小水(水均益),我是看着他們的節目長大的,我特別喜歡《東方時空》的那句廣告語——“真誠面對觀眾”。我希望我們熟練了有技巧了,還能保留着創業時的那份真誠。
這些年來我經常到世界各地去採訪,去過波黑、阿富汗、伊拉克。《東方時空》是我的起點。至我的頭髮已經有些白了,但我希望當我滿頭白髮的時候,《東方時空》依然是我的起點。
當年的《東方時空》真的是很年輕呀,那個時候白巖松有句話説“渴望年老”,而我呢,是因為渴望年輕才到這兒來的,當然我説的年輕不光是指年齡上的,更是指狀態上的。在這樣一個團隊裏,人的心都變得年輕了。真希望《東方時空》永遠年輕。
我估計我兒子,如果看到當初我在《東方時空》出鏡的畫面不會認為那就是他爸爸。估計也有很多觀眾朋友,如果看到那時的節目,不會認為那就是《東方時空》。對我來説,無論是孩子還是《東方時空》,我更看重的是未來。
“平等、公正、求實、前衞”,是我們的工作準則,但我最喜歡“平等”這兩個字。因為“平等”,我才得以用同樣的態度走進不同的採訪對象,因為“平等”,不同的採訪對象才以同樣的坦誠來面對我的訪問。“平等”造就我們的過去,“平等”引領我們的未來。
紀錄片
2013年5月1日,為紀念《東方時空》開播20年,八集紀錄片:《點燃理想的日子——傳奇》在中國網絡電視台傾情上線。
開播二十週年,一次跨越時空的相聚。
第一集:《創欄目》
第二集:《招人馬》
第三集:《找焦點》
第四集:《説真話》(上)
第五集:《説真話》(下)
第六集:《講故事》(上)
第七集:《講故事》(下)
第八集:《拍MTV》
中秋報道
《東方時空》中秋特別報道
《東方時空》中秋特別報道(4張)
2017年10月4日,為迎接中秋節,《東方時空》和23:00的《24小時》聯合播出短暫的明月短片。 [9] 

東方時空播出消息

播出頻道
播出時間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CCTV-13)
每天20:00
注:
1.正常情況下每日20:00,如遇特殊情況(包括播出特別新聞報道、每年農曆除夕的一年又一年特別節目),節目將延時播出並縮短播出時間或停播一期節目。
2.在全國哀悼日期間,除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和CGTN下屬各外語國際頻道等外宣頻道外,其他頻道全部並機直播。
參考資料: [9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