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力丹

(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

鎖定
陳力丹,男,1951年2月生,漢族,籍貫江蘇省通州市。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校務委員。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新聞學研究室主任;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責任教授、傳播學方向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流動站站長、《國際新聞界》月刊主編、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聞傳播所所長、新聞史教研室主任。其它主要兼職: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職稱評定委員(1994年起);北京市社會科學學位委員會委員(1998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教授、系學位評定委員(1994年起);博士生導師(1998年起)。主要研究方向是新聞理論、中外新聞史、傳播學、輿論學 [2] 
中文名
陳力丹
出生日期
1951年2月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稱
教授

陳力丹學術經歷

陳力丹教授近照
陳力丹教授近照(2張)
1968年至1973年,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團,當過農工、汽車學員、團報道組組員和組長、統計員等。
1973年至1976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工農兵學員”。
1976年至1978年,《光明日報》編輯。
1978年至198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研究生,師從温濟澤教授,獲文學碩士學位。
1981年至200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工作。
1982年起為助理研究員
1985年至1988年為新聞理論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1987年起為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8年起為新聞理論研究室主任(1995年該室與報刊史室合併,調整為"新聞學研究室"),
1993年晉升為研究員,
1994年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職稱評定委員,
1998年擔任博士生導師,後任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新聞學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新聞系學位委員。
2003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工作,主要兼職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市社會科學學位委員,鄭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兼職教授等。
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理論、中外新聞史、傳播學、輿論學等,講授課程有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講座、世界新聞史專業基礎課、馬克思恩格斯新聞法思想專題、規範新聞寫作、通訊習作評點、新聞理論、傳播理論、中外新聞史、新聞史論、碩士論文寫作等。
1998年起為博士生開設專題課,主要專題有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演變、輿論學、傳播學批判學派新聞傳播學研究前沿等。
主要學術成果:1979年以來發表各類新聞傳播學的研究成果800多萬字,包括獨著、第一署名著作和獨編著41本,論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900多篇等。代表作《精神交往論》(1993年)、《輿論學》(1999年)、《世界新聞傳播史》(第二版,2007年)、《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思想體系》(2006年)、《新聞理論十講》(2008年)、《中國新聞職業規範藍本》(2012年)等。根據CNKI中國期刊網)1989-2011年的數據統計,23年來陳力丹在大陸新聞傳播學界發文數、被引證次數均居第一位(分別為1000、3321)。

陳力丹研究方向

新聞理論、傳播學理論、中外新聞史、輿論學 [1] 

陳力丹學術成果

1979年以來發表各類新聞傳播學的研究成果800多萬字,其中獨著、第一署名著作、獨編著41本(獨著26本,第一署名論著8本,獨編著6本,獨編1本),論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900多篇。
根據中國期刊網CNKI)的統計,陳力丹發文被引證次數、被外學科引證次數,均居中國大陸新聞傳播學科第一位。具體情況如下:
截止2011年5月17日,陳力丹在CNKI的發文1000篇,其中448篇被引證,引證次數為3321次。
根據《現代傳播》2010年7期肖燕雄、彭凌燕的論文《中國新聞傳播學被其他學科引證狀況及其分析——基於CNKI數據庫的20年(1989-2008)分析》,陳力丹CNKI的文章被外學科引證184次,此數據也為本學科第一。 [1] 

陳力丹代表著作

《精神交往論》(1993年初版/2002年二版/2008年三版/2016年5月第四版, 2011年轉讓韓文版權,英文版翻譯2015年入選“學術精品海外推廣項目”,46萬字),
獲中國大學出版社優秀專著一等獎(2011年);
吳玉章人文社科一等獎(2012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013年);
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優秀著作一等獎(2017年)。
《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1999年初版/2012年再版,共九次印刷,25萬字);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15年)
《世界新聞傳播史》(2002年初版37萬字,2007年再版53萬字,累計印刷17次 [5]  ;2016年1月第三版56萬字)。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思想體系》(2006年版,兩次印刷,69萬字);獲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2003年初版,2010年再版,40萬字);獲北京市精品教材、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新聞理論十講》(2008年版,五次印刷,32萬字);
《不能忘卻的1978—1985年我國新聞傳播學過刊》(2009年版,35萬字);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程》(2011年版/2015年再版,20萬字);獲教育部高校精品教材獎、列入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
《中國新聞職業規範藍本》(2012年版,41萬字),與周俊等合作;
《新聞理論教程》(2013年10月版,33萬字);獲中國大學出版社優秀教材二等獎。
《傳播學綱要》(2008年初版/2014年重寫再版,四次印刷,再版34.9萬字),先後與閆伊默、陳俊妮合作;北京市精品教材。
外國新聞傳播史綱要》(2007年初版/2014年再版,四次印刷,再版33.4萬字),與王辰瑤合作;列入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
《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2006年起每年出版一本,至2017年已出版12本)。 [3] 

陳力丹代表論文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的新聞學》,《文化戰略與管理》2013年第2期,2.8萬字。
《黨性和人民性的提出、爭論和歸結》,《安徽大學學報》2016年第6期,3.9萬字。
《論孔子的傳播思想》,《新聞與傳播研究》1995年第1期,1.2萬字。
《大眾傳播理論如何面對網絡傳播》,1998年《國際新聞界》第5-6期合刊,1.2萬字。
《論網絡傳播的自由與控制》,《新聞與傳播研究》1999年第3期,1萬字。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信息流障礙分析》(與陳俊妮合作),《新聞界》2005年第6期,1萬字。

陳力丹獲獎情況

1984年11月被全國記協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一級)”;
199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信息三等獎
2000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信息二等獎(兩項)。
1997年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2000年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2005年和2009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獎各一項(《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傳播學綱要》)。
2006年獲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
2009年獲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思想體系》)。
2009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2011年教育部高校精品教材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程》)。
2011年第二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優秀專著一等獎(《精神交往論》)
2012年《外國新聞傳播史綱要》列入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
2012年獲吳玉章人文社科一等獎(《精神交往論》)。
2013年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精神交往論》)。
2014年《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程》列入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
2014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提名獎。
2015年獲第十一屆“北京市高校名師”稱號。
2015年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輿論學》)
2015年獲第四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優秀教材二等獎(《新聞理論教程》)
2017年獲第三屆中國新聞史學會和中國新聞傳播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優秀學術獎一等獎(《黨性和人民性的提出、爭論和歸結》)(唯一) [1-2] 
2017年獲第五屆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優秀著作一等獎(《精神交往論》)。 [4] 

陳力丹社會兼職

陳力丹 陳力丹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秘書。
在12所大學兼職教授,在2個教育部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
未參加任何社會學術團體。

陳力丹課題

微博微信與社會情緒共振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歐洲五國新聞史研究,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
黨性人民性關係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