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善寺,俗稱“大寺”“大佛寺”,坐落於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舊城址的東北角,是一座保留有遼代建築風格的佛寺。
[1]
開善寺佔地約9500平方米,
[3]
存有建於遼代的大雄寶殿和後代修繕的天王殿、金剛殿。大雄寶殿是寺內主體建築,遼代遺構,為四阿式虎殿頂結構。
[2]
面闊五間25.8米,進深三間14.5米,高12.08米,單檐廡殿頂。
[3]
開善寺大殿構造嚴謹、實用,整體外觀樸素、穩重,表現出早期木構建築的風格特點。大殿自建立以後,未經過大的維修,較好保存了始建時的原始狀態,對研究早期木構建築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2]
1996年11月20日,開善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 中文名
- 開善寺
- 地理位置
-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舊城址的東北角
- 所處時代
- 遼代
- 佔地面積
- 9500 m²
- 保護級別
-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
- 全年:週一至週日 00:00-24:00
- 文物編號
- 4-0096-3-018
開善寺歷史沿革
編輯傳説先有大佛寺(開善寺),後有新城縣。
明永樂、宣德、嘉靖年間,開善寺修葺、擴建。
清順治年間,開善寺重修。幾次修繕均沒有大動作,柱架基本保持原狀。
民國時期,開善寺已荒廢,曾用作學校、國民黨軍隊的槍械修理所、軍需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善寺被縣糧食局用作糧食倉庫,並在寺院內新建房舍多處。
開善寺建築特色
編輯開善寺佈局
開善寺特點
開善寺大殿構造嚴謹、實用,整體外觀樸素、穩重,表現出早期木構建築的風格特點。大木樑架為廳堂結構,其形式和做法簡潔、精練,用材規範、講究,將中國古代建築在準確把握力學原理和審美價值的前提下,靈活處理結構的特點,運用、發揮到較高水平。大殿自建立以後,未經過大的維修,較好保存了始建時的原始狀態,對研究早期木構建築有較高的價值。
[2]
開善寺主要建築
編輯- 大雄寶殿
開善寺(6張)
- 結構形式
大雄寶殿台基平面為長方形,正面有略小於台基的月台。柱網減柱、移柱並用。柱網布局為樑架形式提供了條件,樑架形式又制約了柱網的分佈,雙方互為前提,互為因果。檐柱常規排列,柱徑54~56釐米,柱高481釐米;內柱柱徑62釐米,數量減去兩棵,僅留四棵,開心間兩棵留後內柱,兩次間兩棵移至前後金柱中間位置。柱子的減少和移位,為樑架結構的構成奠定了基礎,又是結構和功能的需要,使室內空間開闊、敞亮,便於使用。
[3]
- 斗栱
大雄寶殿檐柱周圈施斗栱,共30朵,其中柱頭鋪作12朵,補間鋪作14朵,轉角鋪作4朵。斗栱體量碩大,單材22x16釐米,總高141釐米,與柱高比為1:3.41。柱頭鋪作、補間鋪作、轉角鋪作做法有所差異。柱頭鋪作“五鋪作雙杪單栱計心造”,前後檐與山面做法略有不同。前後檐斗栱,外出兩跳華栱,兩跳分別出50釐米和35.7釐米;正心出泥道拱,再上三層柱頭枝,下、中層分別隱刻出泥道慢栱和廂栱。裏出兩跳華拱,偷心,承託六椽栿或乳獻。山面柱頭鋪作,外跳同前後檐,兩跳華拱出跳分別為49釐米和38釐米;裏出三跳華拱,偷心,託於丁栿下。補間鋪作,每間用一朵,無護鬥,於普柏松上立蜀柱,上置大斗承第一跳華栱(相當柱頭第二跳華栱位置)與隱刻泥道慢栱相交,二跳華栱裏轉大耍頭交異形栱,再上出挑斡至下平槫,下斜撐於第三層柱頭榜裏側,第二跳華栱與挑斡間用彈楔填實。轉角鋪作平面“米”字型,正、側面出跳均與柱頭鋪作相同45°。兩個方向均出華栱,抹角方向出兩跳斜華栱,外出三跳角華栱,上置磚寶瓶承託大角梁;內角華栱出四跳,第四跳內華栱置斜散鬥承託乳栿。
[3]
- 屋頂
大雄寶殿屋頂形式為單檐布瓦廡殿(四阿)頂。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劉敦楨先生調查時拍攝的照片顯示大殿瓦頂還相對完整,但已非原做法,正脊兩端均有大吻,從風格看明顯非同一時期之物;岔脊、戧脊分別有岔獸和跑獸。維修時,正脊兩端清理出用清灰封抹的殘毀嚴重兩大吻底部,東為陶製、西為琉璃制;跑獸則已無存,正脊、岔脊均為用陡磚砌出的脊筒形狀;勾頭、滴水式樣很繁雜,滴水紋樣有4~5種之多,但均為盆唇式,表明歷史上的多次維修也是儘可能按原樣補配構件。
[3]
開善寺文物遺存
編輯開善寺歷史文化
編輯- 年代考證
2、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開善寺重修記》碑載“按舊碑寺創於宋重慶二年”,但同時又指出“宋史無重慶紀元,蓋相傳之誤也。”新城時為宋遼邊界,屬遼轄範圍,民間宋、遼年號混用、誤用的現象並非偶然。河北唐山豐潤一處省保單位車軸山無樑殿、塔也出現此類情況,明代重修碑和清康熙三十一年《豐潤縣誌》均記載藥師靈塔(磚制華塔)的建築年代為“宋崇熙年建”,但當時豐潤屬遼國領地,宋亦未有“崇熙”年號,從塔的建築形制、做法分析,具明顯的遼塔特徵,因此,推斷當為遼“重熙”之誤。
[3]
4、1955年,祁英濤先生率隊對開善寺大殿進行詳細勘測。在對大殿用材比例、細部做法以及時代背景做了認真、嚴謹的分析、研究後,祁英濤先生推斷開善寺大殿的建築年代為遼代(1004~1123年)之間所建。
[3]
開善寺文物價值
編輯開善寺大殿建築價值和歷史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柱網移柱、減柱並用的做法,是建築結構原理和實用功能的結合。中國古代建築平面是以“間”為基本單位,間即為四柱構成的一個空間單元,規範的建築柱網是由若干縱列栿行的柱子排列組合構成。開善寺大殿樑架堪稱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經典之作,柱網移柱、減柱並用的做法,成就了其特殊的柱網,不同的梁栿組合和大叉手的成功使用,成為這一形式的基礎和條件。
[3]
2、大叉手、大託腳的做法是“唐制之遺”。中國建築歷史上,有“遼承唐制”之説,開善寺大殿在用材、比例、斗栱、樑架做法都體現了這一説法,開善寺大叉手、大託腳的做法體現得比較詳盡。中國現存唐代遺構南禪寺大殿、佛光寺東大殿樑架中,脊槫僅用叉手、各平槫用託腳的做法已成為叉手、託腳做法的出處和唐代建築構架的重要特徵。開善寺大殿叉手未有梁作支撐,而是自上平槫內側向上斜出,上部懸交支撐脊槫盡端,如此設置較通常做法比較大膽、巧妙、神奇。
[3]
3、補間鋪作裏轉用挑斡的做法,改變了以往宋以前的斗栱都用真昂的説法。斗栱真昂做法一直是鑑定中國古代建築年代的一個重要因素,所謂真昂(下昂)是指昂後尾貫穿斗栱,並向上延伸成挑斡,與裏華栱一樣起到傳遞、承託下平槫荷載的作用。開善寺大殿補間鋪作未用真昂,外出兩跳華栱,第二跳華栱裏轉大耍頭,其上出挑斡(斜撐在第三層柱頭枝裏側)至下平槫下,第二跳華栱與挑斡間用棒楔填實。
[3]
4、科學、實用的用材比例,嚴謹、巧妙的結構處理,表現了中國早期建築結構技術的成熟。大殿用材接近於《營造法式》的三等材(廣7寸5分,厚5寸),單材22×16釐米。樑架用材也用同一個標準,基本遵循“以材為祖”,同時又按照不同部位的不同結構受力狀況,準確調整構件用材尺寸。如樑架大梁、乳秋均落在斗栱第二跳上,因此為增強其承載力,將泥道慢栱和二跳華栱截面尺寸加大為26×18釐米。為增強脊部的承載力,將脊槫攀間松設為足材,其餘各平槫攀間依“隔間上下相閃”的做法。另外,樑架“徹上露明造”特徵明顯,對於樑架內足材構件和攀間枝等通長構件,依然在相應位置隱刻出栱、鬥等輪廓或造型,加工處理均極為細膩,使龐大繁雜的大木樑架具備了較髙的觀賞性和藝術性。
[3]
開善寺文物保護
編輯開善寺旅遊信息
編輯- 地址
開善寺坐落於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舊城址的東北角。
- 交通
從高碑店市自駕經X755、祥勝路可到開善寺。
- 參考資料
-
- 1. 高碑店市隸屬河北保定市 地處環首都京津經濟圈 .網易[引用日期2018-03-05]
- 2. 開善寺[J].國家人文歷史,2017(20):92.
- 3. 劉智敏.開善寺大雄寶殿修繕工程設計深化與現場實施[J].古建園林技術,2005(03):37-42.
- 4.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2-20]
- 5. 劉智敏.新城開善寺大雄寶殿修繕原則及工程做法[J].文物春秋,2004(05):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