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禪寺大殿

鎖定
南禪寺大殿,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莊。始建年代不詳,重建於唐建中三年(782年)。 [2] 
南禪寺寺院坐北向南,為四合院形式。南禪寺大殿,大殿面闊、進深各3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頂。屋頂鴟尾秀拔,舉折平緩,出檐深遠。 [2]  殿內無柱,以通長的兩根四椽袱橫架於前後檐柱之上,貫穿大殿南北。 [5]  南禪寺大殿唐代作風明顯,形制壯麗,結構簡練,用材斷面合理,縱橫連貫牢固,手法古樸,力學與美學有機結合,展現了中唐時期的建築藝術。 [2] 
1961年3月4日,南禪寺大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中文名
南禪寺大殿
地理位置
山西省五台縣城西南李家莊
所處年代
建中三年
建築面積
115.04 m²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物編號
1-0079-3-032

南禪寺大殿歷史沿革

南禪寺的創建年代不詳,重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 [2]  南禪寺大殿為保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木構大殿。 [1] 
宋元祐元年(1086年),南禪寺大殿落架大修,大殿內明間兩根大梁底皮都留有墨書題記。
20世紀50年代舊照 20世紀50年代舊照
元至正三年(1343年),南禪寺大殿修補大殿的塑像。
明隆慶元年(1567年),南禪寺建龍王殿。
20世紀50年代舊照
20世紀50年代舊照(1張)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和同治十二年(1873年),南禪寺經過兩次普遍的維修,主要維修大殿前檐的磚券門、彩畫等。 [6] 
1953年,山西省文管會派員對南禪寺進行前期勘察。同年10月,國家文化部社管局會同山西省文管會組成勘察團,再次對南禪寺進行詳細勘察。 [4] 
1966年,邢台地震後,南禪寺大殿東次間磚券坍塌,整體樑架明顯地向東南方向傾斜,構件脱榫、劈裂嚴重保管所及時作了搶救處理。
1972年,國務院第下達了《關於雲岡石窟等三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急需搶修保護問題的批覆》的73號文件,其中確定並批覆了對南禪寺大殿進行修復。
1973年8月,國家文物局再次組織對南禪寺實地考察,商討最終保護方案。
1974年,南禪寺大殿保護工程開工。
1975年8月,南禪寺大殿保護工程全部完工。 [2]  [4] 
建築圖片

南禪寺大殿建築特色

結構圖
結構圖(5張)
南禪寺寺院坐北向南,有山門、龍王殿、菩薩殿和大殿等主要建築,圍成一個四合院形式。
南禪寺大殿為單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頂,頂有九脊。面闊、進深均為三間,橫向寬11.62米,縱深9.9米。內部為一大間,呈平面約為方形。基座方整寬廣,約佔了整個院落的一半,屋脊兩側裝飾有鴟吻,正面設板門和直欞窗,殿內沒有天花板。大殿周圍由12根結實的大柱支撐殿頂,牆身並不負重,只起到間隔內外和防禦風雨侵襲的作用。四周檐柱粗壯結實,柱頭微微內傾,與橫樑構成斜角;四個角柱稍高,與迭架、斗拱構成翹起,使梁、柱、枋的結合緊湊,增加了建築物的穩固力。斗拱用材碩大,拱頭券剎都為五瓣,每瓣僅用兩根叉手承託脊,簡潔有力,樑架舉折相當平緩,保持了漢唐之際固有的建築特點,是中國現存建築中屋頂最為平緩的一座。殿內的一根大平梁上面。
南禪寺大殿12根檐柱柱頭均直接承託斗栱,帶有明顯的唐風。大殿斗栱用料較大,栱枋斷面尺寸多為26釐米,栱高多為37釐米,均超出宋《營造法式》規定,而寬度多為17釐米,則小於規定,其餘斗栱構件與規定基本一致。各栱栱頭卷剎每瓣都微向內傾,常見於齊隋時期石構件。整個大殿有收有放,有抑有揚,體現了中唐大型木構建築的特色。 [8] 
南禪寺大殿 南禪寺大殿

南禪寺大殿文物遺存

  • 綜述
南禪寺唐代塑像
南禪寺唐代塑像(2張)
南禪寺大殿文物遺存有唐代塑像,壁畫等 。
  • 唐代塑像
南禪寺大殿佛殿塑像共17尊,塑於寬6.3米,高0.7米的佛壇上。正中釋迦牟尼佛,頭部呈螺旋髮髻,臉形方圓,面額豐滿,身披袈裟,衣褶流暢,神態嚴肅慈祥。左右文殊菩薩、菩賢菩薩,肌膚純潤,豐滿細膩,容貌端莊,神態自若,衣紋自然和諧,軀體比例適度。釋迦牟尼弟子阿難、迦葉凝神注目,虔誠恭謹,姿態自然,表情逼真。壇前脅侍菩薩,腰部彎曲,上身袒露,赤腳站立,鍥而不捨。獠蠻、拂菻性格頗異,服飾鮮明。兩尊護法金剛,形體高大魁武,身穿鎧甲,威嚴雄壯。
南禪寺佛殿塑像彩繪深厚古樸,色彩大方,並應用對比法、暈染法,為南禪寺雕塑藝術增添了獨特光彩,反映出唐代雕塑藝術的成就。 [2]  [3] 
  • 壁畫
1975年,南禪寺大殿維修施工中,拆除大殿檐牆時,在西牆裏皮的抹灰底層,發現了殘存璧畫15.46平方米,內容為“地獄變”,繪畫水平不高。 [6] 
  • 石獅石塔
南禪寺還保存有角石2塊,石獅3軀,小石塔1座,為唐代遺物。

南禪寺大殿文物價值

南禪寺大殿佛像雕塑反映了唐代雕塑藝術的成就。 [3] 
南禪寺大殿在木結構樑架上已經有用“材”(栱高)作為木構用料標準的現象,説明中國唐代建築技術已有較高水平。 [6]  南禪寺大殿唐代作風明顯,形制壯麗,結構簡練,用材斷面合理,縱橫連貫牢固,手法古樸,力學與美學有機結合,展現了中唐時期的建築藝術。 [2] 

南禪寺大殿文物保護

南禪寺大殿
南禪寺大殿(2張)
1961年3月4日,南禪寺大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1974年,南禪寺大殿保護工程開工。依據“恢復原狀”作為基本原則,對南禪寺大殿採取了“全面復原”的保護修繕方式。其中復原部分主要包括台明、月台、檐出、椽徑、殿頂、脊獸、門窗幾個方面。
1、台明:依據發掘結果恢復原有台明尺寸。
2、檐出:原有椽頭和角梁外端有明顯鋸痕存在,出檐尺寸明顯較短。參照台明發掘尺寸以及對比其它早期五鋪作鬥棋建築實例中出檐與柱高比例和宋《營造法式》規定,將檐出總長恢復到234釐米。
3、椽徑:實物尺寸較大者與宋《營造法式》規定“徑九分至十分”相符。依照實物進行復原。
4、殿頂、脊獸:屋脊參照佛光寺東大殿19層瓦條規制,採用15層瓦條。鴟尾參照渤海國唐代鴟尾、西安大雁塔門楣線刻佛殿、晉城青蓮寺碑首唐代線刻佛殿、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和敦煌壁畫中唐代殿宇鴟尾樣式製作安裝。懸魚、博風照宋《營造法式》復原。殿頂瓦件規格有兩種樣式。尺寸較大的與《營造法式》規定大體相符,原樣使用,殘缺照舊補齊。
5、門窗:拆除後砌磚券,依據殘留榫卯結構並參照周邊早期建築實例以及敦煌唐宋時期窟檐形制恢復。 [4] 

南禪寺大殿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南禪寺大殿,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莊。
開放時間
南禪寺大殿
南禪寺大殿(3張)
全年7:30~18:00。
門票價格
免費。
交通信息
自駕經滄榆高速至台忻線,至殿東線到李家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