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芒草

鎖定
長芒草(Stipa bungeana Trin.),是一種禾本科針茅屬植物。 [5]  稈叢生,基部膝曲;葉鞘光滑無毛或邊緣具纖毛,基生者有隱藏小穗;基生葉舌鈍圓形,先端具短柔毛,稈生者披針形,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結合,先端常兩裂;葉片縱卷似針狀,圓錐花序為頂生葉鞘所包,成熟後漸抽出,細弱分枝小穗灰綠色或紫色;背部沿脈密生短毛,其下有微刺毛,基盤尖鋭,密生柔毛,芒兩回膝曲扭轉,有光澤,邊緣微粗糙,芒針稍彎曲;內稃與外稃等長;穎果長圓柱形,但在隱藏小穗中者則為卵圓形,被無芒且無毛之稃體緊密包裹;花果期6-8月。 [4]  [6] 
長芒草主產中國西部,從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向東南延伸到江蘇、安徽。長芒草常生於海拔500-4000米的石質山坡,黃土丘陵,河谷階地或路旁;在蒙古、日本也有分佈。 [6]  長芒草,秋季,在葉鞘基部生有珠芽,珠芽脱離母體能形成新的植株,這是長芒草的一種特殊繁殖方式。 [7] 
長芒草為下繁禾草,耐踐踏,是温帶、暖温帶山地家畜重要的放牧型野生牧草,為山、綿羊喜食,牛次之。春季萌發甚早,是山地早期放牧的一種重要牧草,這在其他草尚未大量生長而家畜多在春乏情況下,有其重要的生產價值與飼用價值。 [8] 
中文名
長芒草
拉丁學名
Stipa bungeana Trin.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針茅屬
長芒草
命名者及年代
Trin.,1835

長芒草形態特徵

禾本科針茅屬植物。 [1]  [5]  稈叢生,基部膝曲,高20-60釐米,有2-5節;葉鞘光滑無毛或邊緣具纖毛,基生者有隱藏小穗;基生葉舌鈍圓形,長約1毫米,先端具短柔毛,稈生者披針形,長3-5毫米,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結合,先端常兩裂;葉片縱卷似針狀,莖生者長3-15釐米,基生者長可達17釐米。
長芒草
長芒草(7張)
圓錐花序為頂生葉鞘所包,成熟後漸抽出,長約20釐米,每節有2-4細弱分枝小穗灰綠色或紫色;兩穎近等長,有膜質邊緣,長9-15毫米,有3-5脈,先端延伸成細芒;外稃長4.5-6毫米,有5脈,背部沿脈密生短毛,先端的關節有1圈短毛,其下有微刺毛,基盤尖鋭,長約1毫米,密生柔毛,芒兩回膝曲扭轉,有光澤,邊緣微粗糙,第一芒柱長1-1.5釐米,第二芒柱長0.5-1釐米,芒針長3-5釐米,稍彎曲;內稃與外稃等長,具2脈;穎果長圓柱形,但在隱藏小穗中者則為卵圓形,長約3毫米,被無芒且無毛之稃體緊密包裹;花果期6-8月。 [4]  [6]  [9] 

長芒草產地生境

長芒草 長芒草
長芒草主產中國西部,從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向東南延伸到江蘇、安徽。長芒草常生於海拔500-4000米的石質山坡,黃土丘陵,河谷階地或路旁;在蒙古、日本也有分佈。 [1]  [6] 
長芒草的分佈區主要處於北方農區或農牧區交錯地區。原始的草原植被已大量被開墾,天然植被只能在山地陽坡、半陽坡、路邊及老撂荒地中可見片狀鑲嵌分佈。在寧夏南部一些中低山地還見到局部保留較好的長芒草於草原植被。長芒草分佈區內年平均氣温5-10℃,≥10℃積温2300-40000℃,年降水量300-650米米,處於暖温帶、温帶的半於旱、半濕潤區。優勢土為黑壚土或淡黑壚土,有時也見於碳酸鹽褐士,但向北可伸入350-250米米降雨量的淡灰鈣土荒漠草原地帶,在這裏常以偶見種出現,在水分條件稍好的山地或山麓地帶,多度增加且生長良好。耐旱性方面,它次於短花針茅沙生針茅戈壁針茅等,實為一種典型早生至廣早生草種 [2] 

長芒草分佈範圍

長芒草廣佈於中國暖温和温帶地區。東起華北平原,西達青海、甘肅祁連山、川西和西藏拉薩地區,北至冀北山地以北的黃土丘陵,陰山山脈分水嶺以南,南到河南伏牛山、黃河中游的晉西北、晉中陝北、關中塬上、甘肅中南部、寧夏及內蒙古南部鄂爾多斯、黃土高原、為石質乾燥坡地和黃土丘陵最為常見的草種。它的生態幅度比較廣,並形成不同植物羣落的優勢和建羣種,在晉西、陝北、寧南、隴東黃土丘陵溝壑地,海拔1100-1700米的陽坡、半陽坡、半陰坡、老撂荒地與茭蒿混生組成羣落的建羣種。晉西、陝北黃土高原的梁茆頂部及內蒙古伊克、烏蘭察布盟等地較高的石質坡地常與興安胡核於、萬年蒿共為優勢種組成羣落。在陝北則常於1700-1850米的梁茆地和百里香組成乾草原類型。恆山以北的雁北山地及內蒙古伊克昭盟南部黃土高原最多見的是與短花針茅牛枝子組成的羣落。其他還有在陝北、晉西山地的中生落葉灌叢中如虎榛子灌叢、沙棘灌叢成為羣落次優勢種伴生種。甘肅隴東黃土高原1200-1400米陽坡、半陽坡及陝北、晉西、隴東黃土高原暖温帶丘陵陽坡、半陽坡等地的乾草原中也有出現。甚至內蒙古鄂爾多斯冷蒿乾草原和温帶南部,以及暖温帶夏綠林破壞後的次生鐵稈蒿、菱蒿羣落中,長芒草為羣落的次優勢成分。 [2] 

長芒草繁殖方法

長芒草,秋季,在葉鞘基部生有珠芽,珠芽脱離母體能形成新的植株,這是長芒草的一種特殊繁殖方式。 [7] 
長芒草適宜採取分株方式繁殖。分株的最佳時機為3月中旬萌芽前後,其次為6月下旬花序枯黃後,夏季亦可。分株以15-20個分櫱為宜,可以獲得最大的繁殖率,而且經過一個生長季後可以達到最好的景觀效果。地栽有利於快速增殖。 [3] 

長芒草栽培技術

長芒草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廣,黏土、壤土、輕質沙土都可正常生長,耐貧瘠土壤。栽植深度以8釐米為宜,移栽後需澆透水以保成活。長芒草耐旱性強,在中國北京地區依靠自然降水可保持正常生長。為了春季萌芽良好,最好冬前、春前各充分灌溉一次。花期不宜移栽。 [3] 

長芒草主要價值

長芒草返青早,是草原或森林草原地區夏季草場主要牧草。 [1] 
長芒草
長芒草(4張)
長芒草為下繁禾草,耐踐踏,是温帶、暖流帶家畜重要的放牧型野生牧草。為山、綿羊喜食,牛次之、春季萌發甚早,是山地早期放牧的一種重要牧草,這在其他草尚術大量生長而家畜多在春乏情況下,有其重要的生產價值。春季的適口性夏季抽穗後適口性和飼用價值均降低,夏末雨季來臨果後營養階段,大量新的分櫱枝形成,適口性又天然草山中,常與質量和適口性均優的糙隱子草冰草興安胡枝子黃芪(等草類組成羣落,因此,整個草芒草本身含水量低、失水較快,除容易凋制乾草外家畜食後比較耐飢餓、耐飢餓、容易上膘。羣眾稱為“硬草”比水分含量高的“水草”“軟草”為好。一般長芒草草地的產草量,據測定缺畝於單產量為40--800kg。葉量較少,低於莖的重量。從化學成分看芒草含有較多無氟浸出物,粗纖維中等,而粗蛋白質較低。 [2]  [8] 
參考資料
  • 1.    針茅屬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中國飼用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飼用植物誌 第二卷[M]. 中國農業出版社。1989:124-126
  • 3.    袁小環,趙秀琴.春花觀賞草_長芒草[J].中國花卉園藝,2008年,第C1期:76
  • 4.    長芒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
  • 5.    長芒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1]
  • 6.    長芒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1]
  • 7.    中國飼用植物誌編輯委員會編,中國飼用植物誌 第2卷,農業出版社,1989.05,第125頁
  • 8.    中國飼用植物誌編輯委員會編,中國飼用植物誌 第2卷,農業出版社,1989.05,第128頁
  • 9.    長芒草|Stipa bungean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