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年蒿

鎖定
萬年蒿,中藥名。為菊科蒿屬植物鐵桿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的乾燥全草。植物鐵桿蒿,廣佈於全國各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陰虛潮熱,小兒驚風,肝炎,闌尾炎,創傷出血。
別    名
白蓮蒿《全國中草藥彙編》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菊科
蒿屬
鐵桿蒿
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
中文學名
萬年蒿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內服:9-12g外用:適量
貯    藏
陰乾置於乾燥通風處

萬年蒿入藥部位

乾燥全草。

萬年蒿性味

味苦、辛,性平。

萬年蒿歸經

入肝、腎經。

萬年蒿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萬年蒿主治

陰虛潮熱,小兒驚風,肝炎,闌尾炎,創傷出血。

萬年蒿相關配伍

1、治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取鮮白蓮蒿1500g,鮮益母草500g,加水煎煮,過濾,濃縮成膏。一次服9g,一日2次。(《病毒性肝炎藥物手冊》)
2、治慢性胃炎,萬年蒿10斤,連翹4斤,益母草5斤,水煎2-3次,去渣,濃縮成膏,加澱粉,為黃豆粒大丸,每服10丸,日2次。(《中醫學講義 上》)

萬年蒿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
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幹品研粉撒患處。

萬年蒿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
2、保肝利膽作用。

萬年蒿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陰乾。

萬年蒿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半灌木狀,高50-100釐米。莖直立,具條稜,暗紫紅色,下部無毛,中上部沿稜微被柔毛。基生葉花期枯萎;莖生葉柄具翼,基部具托葉狀小葉片,分裂或不分裂;葉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7-14釐米,二回羽狀深裂,裂片長橢圓形,斜上,互相接近,先端鈍,羽狀全裂或具缺刻狀鋸齒,小裂片長圓形或廣披針形,寬2.5-4.0毫米,全緣或具鋸齒,短尖頭,兩面初被蛛絲狀毛,表面綠色,具腺點,背面蒼綠色,多少被灰白色綿毛或無毛,葉軸櫛齒狀。頭狀花序球形或圓筒狀半球形,具短梗,下垂,多數,排列成直立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卵狀長圓形,內層廣橢圓形,邊緣寬膜質,邊花5-8,雌性,狹管狀;中央花16-21,兩性,花冠具腺點;花柱分枝先端截形,具畫筆狀毛,花全部結實;花托突起,裸露。瘦果長圓形,具縱肋,無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萬年蒿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濕地或草坡。

萬年蒿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性寒。有清濕熱、利尿、止血的功能。用於黃疸、流感。”
[1-3]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
  • 2.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