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

鎖定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是學校管理全校地質調查項目的職能部門,是國家地質調查工作的重要支撐力量,是我校與國家地調局和各省地勘單位開展地質調查合作的主要平台。
中文名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
成立時間
2001年
主管部門
長安大學
組織性質
學校二級直屬單位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發展歷史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始建於2001年(長大黨發【2001】16號),其前身為西安地質學院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所。業務範圍主要從事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等生產和研究。2011年(長大黨發【2011】57號)將地質調查研究院設置為學校二級直屬單位。 [1]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主要職責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
地質調查研究院主要職責是負責制定並組織落實學校地質調查工作發展規劃和管理政策;負責國土資源大調查地質調查項目和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項目的立項論證、申報以及實施方案、野外驗收、成果報告審查前的內部審查和資料匯交工作,按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管理制度的要求進行管理;負責與地質勘查資質相關項目的管理工作。負責地質勘查資質認證申請、年度複審及資質的管理使用;建立學校的地質調查項目質量管理體系,並進行項目實施,對地質調查項目進行質量監控。
作為校內具有管理職能的部門,地調院以服務為宗旨,與科技處緊密配合和協調,加強地質調查項目的組織和管理,緊密圍繞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密切結合國家需求,組織協調地測學院、資源學院、環工學院的多學科優勢,在基礎地質、礦產資源、地質災害、地質環境、地球物理、地下水資源、地學信息、測繪工程等研究領域形成特色鮮明的研究團隊,在國家地質調查領域形成一支具有重要影響的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真正成為我校與國家地調局和各省地勘單位地質調查合作的主要平台。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是長安大學對外承擔國土資源部及相關部委、各省國土資源廳、各相關地勘局、企事業地勘單位等委託或招標的地質勘查和研究項目的實體科研機構。院領導設院長1人,副院長4人,總工程師1人,副總工程師1人;管理機構設院長辦公室(簡稱院辦)、總工程師辦公室(簡稱總工辦)、質量管理委員會、安全生產管理委員會和財務管理委員會;業務機構分設區域地質調查項目部、固體礦產勘查項目部、地球物理勘查項目部、工程地質調查項目部、水文地質環境地質項目部、地質調查信息化項目部、地質調查測試分析中心。
當前,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在編人員包含我校所有從事地學教育、科研的在校專業技術人員,以資源學院、地測學院和環工學院的專業教師和實驗教師為主,總人數350人左右。據不完全統計,近20年來共計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300多項,已完成 259項。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三等獎20餘項。 [1]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工作領域

1.區域地質調查;2.固體礦產勘查;3.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4.地球物理勘查;5.地球化學勘查;6.遙感地質調查等。 [1]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區域地質調查

我院先後在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和黑龍江等省承擔完成區域地質調查(含礦產調查)項目53項。其中1:5萬區域地質調查(含礦產調查)51項90幅, 1:25萬區域地質調查2項2幅,驗收結果優良率達100%。在東秦嶺完成的5幅1:5萬區調聯測項目中,有3幅1:5萬區調圖幅獲得部特優圖幅,2幅獲部優秀圖幅。3個特優圖幅均獲部勘查成果二等獎。當前正在進行的1:5萬區域地質調查項目有新疆莫音託浪等7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有新疆三道嶺幅等。 [1]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固體礦產勘查

從“七五”到“十一五”之間,主持和參加了國家科技攻關305項目、國家973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大調查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專項課題等,確立了新疆東天山康古爾塔格金銅礦帶,建立了東天山地區地質構造格架和造山帶碰撞構造演化模式,對該區找礦勘查評價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上世紀90年代,在原地礦部定向基金資助下,我院在東崑崙造山帶開展了金多金屬礦產的區域成礦規律與找礦研究,建立了古特提斯活動陸緣成礦系統,相關成果為該區以後的地質找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先後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三等獎12項。當前正在進行的礦產勘查研究項目有3項。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
2001年以來,我校在西部地區重要成礦區帶找礦關鍵問題的理論與勘查技術研究中,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湯中立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主持完成了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大調查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土資源部地質找礦項目等重大項目的研究,為我國西部特別是西北地區尋找銅鎳岩漿硫化物礦牀提供了理論支撐,為找礦勘查部署提供了依據,並創立了“小巖體成礦理論體系和找礦方法”,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
圍繞西部重要成礦區帶和典型礦田地質礦產調查與找礦預測,主持完成了國家科技攻關“305”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大調查項目等二十餘項科研項目,研究確立了新疆東天山康古爾塔格金銅礦帶,建立了秦嶺造山帶鉛鋅金銀多金屬礦田熱水噴流沉積-改造成礦模式、東天山地區地質構造格架和構造演化模式,對太行山地區中生代岩漿活動與成礦作用關係進行深入研究。
圍繞西部地區鉛鋅等有色金屬及貴金屬成礦基礎地質問題與找礦方法,主持或參與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等二十餘項有關鉛鋅、金等有色金屬及貴金屬成礦基礎地質問題與多元綜合信息找礦方法項目。這些項目研究成果不僅深化了礦牀學的基礎理論,也為西北地區地質找礦勘查部署提供了依據。 [1]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水工環地質勘查

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麪上項目、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國土資源大調查、國家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100餘項,總經費超過1億元。驗收結果優良率達100%。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發表科技論文800餘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100餘篇,出版專著及教材40餘部。
現已擁有一大批學術骨幹和中青年中堅力量,根據西北地區地質構造複雜、地質災害頻繁和黃土的特殊工程特性等地域性特點,密切結合西部大開發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在長期的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中,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及學科優勢:區域穩定工程地質與區域穩定動力學研究、黃土高原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研究、汾渭盆地及華北地區地裂縫地面沉降研究、西部山區崩滑流地質災害研究、高精度資源環境與地質災害監測理論與技術、資源環境災害評價預測、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地下水資源評價與開發利用、地下水與生態環境的關係研究、數字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等。 [1]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地球物理勘查

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海上多波地震勘探技術”和863計劃前沿課題“複雜地區地震波傳播與轉換波成像”及“金屬礦多波多分量地震處理解釋新方法新技術”等地球物理勘查研究項目50多項,驗收結果優良率達100%。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在上述領域中,我院在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和儀器設備等方面都具有甲級資質的能力。長期以來,我院為國家和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服務,精心組織項目,優質地完成各項勘查任務,同時一貫遵紀守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
地質調查研究院目前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等4個甲級地質勘查資質(證書編號:0120121112272)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勘查單位”(國土資地災勘資字第2008272001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設計單位”(國土資地災設資字第2008273001)、“甲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國土資地災評資字第2008271001)3個地質災害資質。 [1] 

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組織結構

分管校領導:陳建勳
院 長:史春安
總工程師:裴先治(兼)
副 院 長:劉會濤
副總工程師:郭俊鋒(兼)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技術負責人:鄧亞虹(兼)
管理機構
院辦公室主任:趙洋洋
資質管理辦公室主任:劉會濤(兼)
地質調查研究院質量監督檢查組
組 長:裴先治
副組長:劉會濤
檢查組秘書:郭俊鋒 [2] 
1.基礎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質量監督檢查小組成員
組長:錢壯志
成員:李榮西裴先治、劉雲華、李永軍、魏剛鋒、楊興科蘇春乾潘愛芳、孔金玲、梁 婷、樊雙虎、康 明閆海卿趙 欣
秘書:郭俊鋒 [2] 
2.地質災害調查與地球物理勘查質量監督檢查小組成員
組長:李慶春
秘書:鄧亞虹 [2] 
3.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質量監督檢查小組成員
組長:錢 會
成員:王文科、易 秀、李雲峯、馬致遠、盧玉東、楊勝科、周維博、郭建青
秘書:王 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