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潤勇

鎖定
馬潤勇,男,漢族,1961年出生。2003年畢業於長安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教授,碩士導師。主要從主要從事工程地質、地質災害及岩土工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中文名
馬潤勇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1年
畢業院校
長安大學
性    別
學位/學歷
博士 [2] 

馬潤勇教學情況

近年來先後主講《地基處理》、《環境工程地質》、《工程地質學》、《遙感地質》、《區域穩定工程地質》、《斷裂力學與損傷力學》、《相似理論與模型試驗》、《系統工程理論與方法》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並指導本科生教學實習與畢業設計。

馬潤勇學術研究

近些年來先後承擔、參加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在內科研項目10餘項,其中科研成果《區域穩定動力學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壹等獎(排名第二)。學術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首次提出在印度板塊推擠作用下,青藏高原具有由南至北遞進式隆升特徵的新觀點,並建立了地殼層遞進式拆離滑脱、失穩彎曲隆升的數學力學模型。利用數值模擬,再現了地殼層遞進式擠壓彎曲隆升的過程,同時表明青藏高原的階段性隆升是高原內部自身的變形調整所致。在此基礎上,對青藏高原隆升的構造變形力學機理與動力學特徵、高原變形隆升與活動構造的發育與分佈的關係、斷裂活動強度與幾何運動特徵的分區分帶性、青藏高原及其周緣區地質災害發育特徵等以及區域穩定動力學特徵提出了新的認識;
馬潤勇教授 馬潤勇教授 [1]
2、建立了岩石破裂擴展四種主要數學力學模式,即基於斷裂力學最大周嚮應力理論為準則的擴展模式、應變能密度理論為準則的擴展模式,基於材料力學庫侖準則的擴展模式以及首次提出了逆衝破裂擴展模式。同時還總結、概化出理論計算法、統計法與數值模擬法定量估算斷層相對錯動量的三種方法,尤其是建立了針對複雜斷裂系統的工程錯斷斷效應的定量評價方法;
3、建立了用以定量估算大陸區地震破裂帶長度的地表破裂長度與震級、震源深度的關係式。不僅可以較好地估計地震地表破裂規模,同事可研究估算古地震強度;
4、建立了青藏高原區震級(Ms)、破裂長度(L)與垂直位錯(H)的關係式;提出了地震地表破裂的分帶性和青藏高原區7級以上地震地表破裂帶影響寬度的一些基本特徵與建築物安全避讓距離。
5、以材料力學與線彈性斷裂力學理論相結合,建立了更接近實際的介質體表面附近I型非對稱裂紋擴展路徑(軌跡)的數學力學關係式。
6、提出了黃土高原抬升及其構造變形是青藏高原隆升的遠程效應,建立了青藏高原階段性隆升的氣候環境效應、地質災害效應與黃土高原構造變形及其構造侵蝕災害效應的關係;
7、對鄂爾多斯盆地地殼結構、斷裂構造格局與深部流體活動特徵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鄂爾多斯盆地存在深部流體以及新生代以來存在基底斷裂活化與現代活動的新觀點。

馬潤勇專著論文

近年來在《工程地質學報》、《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水土保持通報》、《大地構造與成礦學》、《地學前緣》、《地球科學進展》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代表性論文與著作主要有:
(一)出版專著
1、《區域穩定動力學的應用實踐研究》,北京:地質出版社,2006,副主編;
2、《鄂爾多斯盆地深部流體地球化學研究》,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副主編.
(二)主要論文
1、馬潤勇,等.逆衝斷層發育的力學機制研究,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3(2);
2、馬潤勇,等.青藏高原遞進式隆升的力學模式,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05, 29(4);
3、馬潤勇,等.青藏高原隆升的氣候環境效應與黃土高原構造侵蝕,水土保持通報,2005,25(5);
4、馬潤勇,等.西安金盆水庫放水塔附近滑坡特徵及成因分析,工程地質學報,2006,14(4);
5、馬潤勇,等.確定地震破裂帶長度的新方法,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5(3);
6、馬潤勇,等.蘭臨高速公路西果園滑坡復活變形因素分析,公路交通科技,2005,22(6);
7、馬潤勇,等.表面附近I型非對稱裂紋擴展路徑的評價,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38(1);
8、馬潤勇,等.震級與破裂尺度及位錯量關係的討論,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6(5);
9、馬潤勇,等.黃河大柳樹壩址區F201斷層工程錯斷可能性及其效應分析,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8,35(3);
10、馬潤勇,等.區域非穩定動力學環境下的巖體鬆動效應,工程地質學報,2007,15(4);
11、馬潤勇,等.大柳樹壩址工程錯斷效應分析,工程地質學報,2008,16(2);
12、馬潤勇,等.地震災害預測基本思維模式探討,西北地質,2003,36(2);
13、馬潤勇,等.青藏高原隆升的黃土高原構造侵蝕效應,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07,29(3);
14、馬潤勇,等.黑山峽大柳樹壩址區斷裂構造格局與工程抗斷問題研究,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 2002,13(4);
15、馬潤勇,等.青藏高原的遞進式隆升機制,地球科學進展,2004,19(增刊);
16、彭建兵,馬潤勇,等.構造地質與工程地質的基本關係,地學前緣,2004,11(4);
17、彭建兵,馬潤勇,等.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質災害效應, 地球科學進展, 2004,19(3);
18、彭建兵,馬潤勇,等.汶川大震的科學思考,,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09,31(1);
19、周立新,馬潤勇,等. 巖體卸荷鬆動模式及其離散元模擬,長安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3,25(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