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

鎖定
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是長安大學重點建設學院,由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球物理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等四大學科羣組成,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兼備、學科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學院。
學院獲批“西部地質災害與地質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同時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質環境災害減災教席項目國際協作單位,現已成為西部地區乃至國家培養高層次地質工程、岩土工程、應用地球物理、測繪工程以及安全工程人才的重要基地。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進入陝西省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地質工程為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等為省部級重點學科。學院有本科專業7個,其中地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物理學、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科學6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安全工程專業入選陝西省一流專業建設點;5個工科專業全部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1] 
中文名
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Geomatics, Chang’an University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長安大學
現任領導
王樹瑩(黨委書記)
現任領導
李振洪(院長)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本科專業
7個
地    址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路126號
知名校友
彭建兵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
雙聘院士數
雙聘院士3人

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專業設置

學院有本科專業7個,其中地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物理學、測繪工程5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安全工程專業入選陝西省一流專業建設點;5個工科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 [8] 
學科發展 學科發展 [8]
學院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3個碩士點,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進入陝西省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地質工程為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等為省部級重點學科,形成本-碩-博-博士後流動站全階段培養體系。 [3]  [8] 

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且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工199人,其中全職專任教師160人(教授40人,副教授63人,講師57人),工程和管理人員39人;博導49人,碩導108人。有全職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3人;國家級人才15人次,省部級人才10人次,院士工作站2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已形成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在校本科生近2000人,博碩士研究生超1000人。七十多年來,各學科已經培養出不同層次畢業生20000餘人。 [8] 
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建兵(全職)、崔鵬(雙聘) [4] 楊元喜(雙聘) [5] 陳曉非(雙聘) [6-7] 

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科研平台

學院擁有西部礦產資源與地質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黃土高原水循環與地質環境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海洋油氣勘探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油氣勘探重磁數據分析分中心、自然資源部生態地質與災害防控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礦山地質災害成災機理與防控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陝西西安地裂縫與地面沉降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自然資源部地裂縫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岩土工程開放研究實驗室、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地質災害研究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地球物理場多參數綜合模擬重點實驗室、陝西省黃河科學研究院等省部級重點科研平台以及綜合物探實驗室、信息實驗室、測量與遙感實驗室、安全工程實驗室等。 [1]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 [8]

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辦學成果

學院科學研究特色明顯,擁有13個研究所和1個工程設計勘察分院,有10位國家註冊岩土工程師。學院先後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攻關專項、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國家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教育部國際合作計劃、國家水電工程的重大工程項目、能源與災害地球物理探測和城市地質災害監測的研究工作。發表科技論文400餘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30餘篇,出版專著及教材20餘部。
學院承擔了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攻關專項、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國家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教育部國際合作計劃、國家水電工程的重大工程項目、能源與災害地球物理探測和城市地質災害監測等研究工作。 [1] 
學院獲2010年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西安地裂縫地面沉降成因與防治研究”;2011年測繪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地質災害中GPS與InSAR高精度監測關鍵技術與應用”;201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西安地裂縫成因與減災關鍵技術”;2012年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基於網絡和信息技術的GPS新技術及其在西部工程建設和防災中的應用”;2015年衞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高精度GPS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研究及系統構建”;2016年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汾渭盆地地裂縫分佈規律、成因機理與減災技術”;2017年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InSAR毫米級地表形變監測的關鍵技術及應用”;2018年衞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北斗/GNSS衞星鐘在軌性能評估方法和鐘差模型研究”;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InSAR毫米級地表形變監測的關鍵技術及應用”;2019年陝西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黃土災變力學及地震地質災害評價關鍵技術”; 2022年中國測繪學會測繪科學技術一等獎:“InSAR地質災害形變高精度動態監測技術創新及應用”。 [1] 
學院先後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基金項目3項:“黃土高原重大工程災變機理與防控”、“川藏鐵路重大災害風險識別與預測”、“黃河流域地質地表過程與重大災害效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特大滑坡實時監測預警與技術裝備研發”、“大範圍自然災害交通網信息全息感知與智能控制及安全誘導技術裝備研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1項:“無人機精準投放式北斗滑坡災害智能監測預警系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項:“人類活動的黃土滑坡響應機理與災害預警”、“環境影響下黃土邊坡災變力學機制的微-細-宏觀多尺度研究”、“基於空天地技術的滑坡識別與智能檢測預警”、“多輻射源、多分辨地空瞬變電磁深部探測偏移成像理論與方法研究”、“灌溉活動的黃土潛蝕環境水-氣聯合響應機理及其地質災害效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工程地質與地質災害”;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3項:“東非裂谷區地裂縫災害機理與防控”(重點國際合作研究項目)、“陸地交通走廊建設與生態地質環境的互饋作用機制” (重點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水致地質災害與城市可持續發展”;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2項:“先進InSAR技術用於中美滑坡關鍵問題聯合研究”、“星空地InSAR技術用於中美滑坡監測預警聯合研究”;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1項:“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地質環境與災害綜合防控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重大項目、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4項、專題24項等。 [1] 

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合作交流

學院注重國內外間的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瑞士、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等地區的著名大學、科研機構進行科研合作與交流,互派專家學者講學。學院主辦或承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多場,先後邀請院士等專家學者數十人開展學術交流,促進了學院整體水平的提高。
國際化合作培養模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好的合作模式,與英、美、法、德等十幾個國家保持良好合作,達成聯合培養(雙博士學位)協議;有相關留學項目的支撐,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每年資助12人赴國外合作院校開展學生聯合培養與科研合作;還有強大的師生力量,學院出國深造80餘人,來華留學生40餘人,獲批3名國外博士研究生導師。未來,學院將加強建設,爭取5年內實現與歐美高校建立起“4+0”或者“3+1”的聯合辦學模式。 [8] 

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現任領導

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王樹瑩
院長
紀委書記、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荊 琳
黨委副書記
潘 迎
副院長
副院長
副院長
參考資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