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生瑞

鎖定
蘇生瑞,男,漢族,1963年出生於甘肅省慶陽縣,中共黨員。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中文名
蘇生瑞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甘肅慶陽
出生日期
1963年
畢業院校
長安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地質工程

蘇生瑞人物經歷

蘇生瑞教育經歷

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西安地質學院(現長安大學)學習,專業為地質礦產調查;
1984年9月-1987年7月:在西安地質學院(現長安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專業為構造地質;
1996年9月-2001年6月:在成都理工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9年1月-2000年1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派遣,在瑞典皇家工學院作訪問學者;
2001年7月至2003年12月:在同濟大學地下工程系土木工程學科進行博士後研究。 [1] 

蘇生瑞工作經歷

1987年8月-1989年7月在唐山工程技術學院(現河北理工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並於1988年12月晉升為講師;1989年7月-1996年12月年在西安地質學院地質系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並於1994年12月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地質礦產部);1997年1月至今在長安大學(原西安工程學院、西安地質學院)地質工程系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002年11月晉升為教授(陝西省人事廳),2003年獲得國家註冊土木(岩土)工程師資格,2004年3月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1] 

蘇生瑞研究方向

地質災害科學與工程、地質環境、岩土體穩定性、區域工程地質、構造地質學理論與應用。 [1] 

蘇生瑞科研項目

蘇生瑞國家省部級項目

1. 柴達木盆地地質環境調查(2001年,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子題主持人);
2. 探測濕陷性黃土暗穴技術研究(2002—2004年,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專題負責人);
3. 連拱隧道建設關鍵技術研究(2003—2005年,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主要參加人);
4. 汾渭盆地地裂縫災害成因機理與大陸動力學(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40534021,專題負責人);
5. 龍門山地區構造應力場及災害效應數值模擬(2009年1月-2009年12月,中國地質調查局“龍門山及鄰近構造帶地震工程地質調查評價-1212010914025”專題之一,負責人);
6. 鮮水河構造帶及鄰區構造應力場與斷裂災害效應數值模擬(2010年1月-2010年12月,中國地質調查局“龍門山及鄰近構造帶地震工程地質調查評價-1212010914025”專題之二,負責人);
7. 震後公路邊坡崩塌災害評估與對策研究(2009-2011年,交通運輸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2009318000095,專題負責人);
8. 青藏高原東緣高儲能巖體工程開挖卸荷變形破壞成因及其工程環境效應研究(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41030749,第二負責人);
9. 疊瓦狀逆斷層間新生斷裂形成的力學機理及其災害效應研究(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072223,負責人,49萬元);
10. 武當-桐柏-大別成礦帶區域地層對比、構造演化與成礦作用研究(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項目-1212011220515,負責人);
11. 安寧河構造帶及鄰區構造應力場數值模擬(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中國地質調查局“龍門山及鄰近構造帶地震工程地質調查評價-1212010914025”專題之三,負責人)
12. 秦嶺北緣中段花崗岩山崩羣發機制研究(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672285)
13. 高地應力軟巖隧道大變形災變機理及預測評價與控制方法(2019年1月—2023年1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1831286,主要參加人) [1] 

蘇生瑞廳局級項目

1. 元磨高速公路隧道圍巖分類及應用研究(2002-2004年,雲南省交通科技項目,專題負責人);
2. 山區高速公路典型滑坡剖析(2002—2004年,雲南省交通科技項目,負責人);
3. 連拱隧道超前地質預報與施工控制技術研究(2003—2006年,雲南省交通科技項目,負責人);
4. 元磨高速公路隧道動態反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研究(TST[2003]811214A)(2003—2006年,雲南省交通科技項目,主要參加人);
5. 秦嶺山區變質岩地區公路邊坡穩定性評價與防護技術研究(2004—2006年,陝西省交通科技項目,負責人);
6. 毛烏素沙漠邊緣鹽漬土及濕軟地基加固處理方法的研究和應用(2003—2005年,陝西省交通科技項目,專題負責人);
7. 元磨高速公路隧道動態反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研究(2002—2004年,雲南省交通科技項目,主要參加人);
8. 諸永高速公路諸暨段隧道地質超前預報及施工監測(2005年12月—2008年2月,浙江省交通廳項目,項目負責人);
9. 安楚高速公路大紅田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及監控量測研究(2005年10月—2006年6月,雲南省交通廳項目,項目第二負責人);
10. 快速勘探技術在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應用研究(TST(2004)967214B)(2007年1月—2007年12月,雲南省交通廳項目,負責人);
11. 雲南地質環境下的公路建設技術對策研究(2005年7月—2007年6月,雲南省交通廳項目,負責人);
12. 雲南山嶺公路隧道斷面標準化設計研究(TST(2005)526105B)(2007年3月—2009年5月,雲南省交通廳項目,負責人);
13. 山區高速公路地質病害處治技術研究(TST(2005)764Z01B),(2008年3月—2010年5月,雲南省交通廳項目,負責人);
14. 山區高速公路安全保障技術(TST(2006)812Z02B),(2009年12月—2011年3月,雲南省交通廳項目,負責人);
15. 陝南山洪地質災害受災地區安康市嵐皋縣地質災害詳細調查(2011年3月-2012年3月,陝西省國土資源廳項目,負責人);
16. 陝西省定邊縣地質災害詳細調查(2014年4月-2015年3月,陝西省國土資源廳項目,負責人);
17. 公路隧道建養理論與技術創新團隊(2014年7月-2018年12月,陝西省科學技術廳項目,專題負責人);
18. 板裂千枚巖邊坡破壞特徵及災害控制技術研究,2015年8月-2018年12月,四川省交通廳項目,負責人 [1] 

蘇生瑞社會服務項目

1、地方政府項目
1. 榆林市榆陽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5年8月—2005年10月);
2. 西安市灞橋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5年10月—2006年4月);
3. 陝西省嵐皋中學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2007年2月—2007年4月);
4. 嵐皋中學新校址滑坡治理工程設計(2007年11月—2008年1月);
5. 嵐皋縣曉道河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2008年4月—2008年8月);
6. 户縣牡丹苑滑坡勘察與治理設計(2008年1月—2008年6月);
7. 嵐皋縣祖師廟滑坡治理工程設計(2008年3月—2008年8月);
8. 西安市雁塔區餘王扁村崩塌應急治理工程勘查(2008年12月—2009年3月);
9. 西安市雁塔區餘王扁村崩塌應急治理工程設計(2009年4月—2009年5月);
10. 嵐皋縣西坡滑坡、泥石流應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2010年5月—2010年8月);
11. 嵐皋縣西坡滑坡羣治理工程勘察(2010年10月—2011年1月)。
12. 嵐皋縣西坡滑坡羣應急治理工程設計(2011年10月—2011年3月)。
13. 府谷縣高家堡崩塌治理工程設計(2011年7月—2011年9月)。
14. 府谷縣鹽溝崩塌治理工程設計(2011年7月—2011年9月)。
15. 嵐皋縣縣城西坡祖師廟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6. 嵐皋縣縣城西坡陳家溝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7. 嵐皋縣民主鎮集鎮滑坡羣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2012年2月—2012年3月)。
18. 西安市雁塔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12年3月—2012年8月)。
19. 高陵縣張卜鄉賈蔡村崩塌災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2012年3月—2012年8月)。
20. 安康市嵐皋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12年6月—2012年10月)。
21. 西安曲江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辦公室辛辛家園項目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22. 陝西省潼關金礦區地質環境治理示範工程(一標段)地質環境治理工程勘察設計(2012年10月—2013年12月)。
23. 高陵縣張卜鄉賈蔡村崩塌災害應急治理工程勘查設計(2013年3月—2013年4月)。
24. 嵐皋縣民主鎮集鎮滑坡羣治理工程勘察(2013年5月—2013年8月)。
25. 嵐皋縣民主鎮集鎮滑坡羣治理工程初步設計(2013年5月—2013年8月)。
26. 西安曲江新區2012-2013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2012年8月—2013年10月,)
27. 西安市曲江新區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2013年8月—2013年10月)
28. 嵐皋縣城關鎮東新村二組滑坡治理工程勘察設計(2013年8月—2013年12月)。
29. 嵐皋縣城關鎮白虎巖(火石廟)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2013年9月—2013年12月)。
30. 嵐皋縣移民安置點邊坡防護工程勘察設計(2013年度)(2014年2月—2014年12月)。
31. 西安市曲江新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2014年2月—2015年10月)
32. 西安市曲江新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2014年2月—2015年10月)
33. 嵐皋縣鐵爐鎮三鬥梁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2014年8月—2014年12月)。
34. 嵐皋縣城關鎮張家溝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2014年8月—2014年12月)。
35. 嵐皋縣城關鎮東新村二組白虎巖滑坡治理工程勘查設計(2014年8月—2015年7月)。
36. 嵐皋縣城關鎮東新村二組白虎巖滑坡治理工程(二期)勘察(2014年8月—2015年7月)。
37. 嵐皋縣城關鎮東新村二組白虎巖滑坡治理工程(二期)設計(2014年8月—2015年7月)。
38. 嵐皋縣民主鎮廟樑子滑坡應急治理工程設計(2014年8月—2014年12月)。
39. 長安區趙家灣崩塌隱患治理工程勘查設計(2015年4月—2015年12月)
40. 嵐皋縣民主鎮集鎮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圖階段工程地質勘查(2015年6月—2016年12月)。
41. 嵐皋縣民主鎮集鎮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設計(2015年6月—2016年12月)。
42. 嵐皋縣民主鎮集鎮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圖設計(2015年6月—2016年12月)。
43. 嵐皋縣移民安置點邊坡防護工程勘察設計(2015年度)(2015年3月—2015年12月)。
44. 陝西省潼關金礦區地質環境治理示範工程項目2013年度勘查設計(III標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45. 嵐皋縣平溪河竹園灣建築石料用玄武岩礦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2015年6月—2016年12月)。
46. 嵐皋縣東嶺瓦板岩礦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2015年6月—2016年12月)。
47. 嵐皋縣“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15年6月—2016年12月)。
48. 西安市雁塔區“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16年3月—2016年12月)。
49. 西安市長安區大兆街道七處崩塌治理設計(2016年7月—2017年12月)。
50. 嵐皋縣城關鎮魏家院子滑坡工程地質勘查(2016年9月—2016年12月)。
51. 嵐皋縣城關鎮魏家院子滑坡治理工程設計(2016年9月—2017年12月)。
52. 西安市藍田縣厚鎮移民(脱貧)搬遷安置小區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6年9月—2016年12月)。
53. 西安市藍田縣湯峪鎮移民(脱貧)搬遷安置小區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6年9月—2016年12月)。
54. 西安市曲江新區“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17年3月—2017年12月)。
55. 西安市長安區秦溝村一組崩塌勘查設計(2017年5月—2018年6月)。
56. 延安市安塞區易地扶貧搬遷白坪安置社區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7年7月—2018年9月)。
57. 嵐皋縣縣城唐家梁移民(脱貧)搬遷安置小區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7年8月—2017年12月)。
58. 嵐皋縣城關鎮六口村二組泥石流險情治理工程設計(2017年8月—2017年12月)。
59. 西安市長安區王曲街辦中甘村崩塌治理工程勘查設計(2017年9月—2018年3月)。
60. 西安市長安區引鎮街辦黃土坡崩塌治理工程勘查設計(2017年9月—2018年3月)。
61. 嵐皋縣縣城羅景坪移民(脱貧)搬遷安置小區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7年8月—2018年3月)。.
62. 嵐皋縣縣城西窯移民(脱貧)搬遷安置小區(二期)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7年10月—2018年5月)。
63. 嵐皋縣城關鎮一口印移民搬遷集中安置小區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7年8月—2018年3月)。
64. 西安市曲江新區龔呂村呂家組滑坡等4處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2012年2月—2019年12月)。 [1] 
2、企業項目
1. 西部石油管道工程黃土區地質災害遙感圖像分析研究;
2. 山西王家嶺煤礦平洞工程地質研究;
3. 四川寶興河蜂桶寨水電站水庫大壩橋壩址劇衝式巖質滑坡工程地質研究;
4. 金沙江溪落渡水電站巖體結構模型及其工程應用研究;
5. 連雲港核電廠高邊坡穩定性評價與設計;
6. 黑河水庫大壩右壩肩高邊坡變形體穩定性研究;
7. 黑河水庫溢洪洞進口段邊坡工程地質研究;
8. 官地水電站壩區玄武岩承壓水及其對建壩影響的研究;
9. 官地水電站庫首左岸單薄分水嶺岩溶滲漏研究;
10. 遼河油田曙一區杜84塊興隆台油層構造應力場研究;
11. 川黔公路(國道321線)納溪—敍永段高速公路遙感工程地質解譯分析;
12. 靖鹹輸油管線耀縣—咸陽段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研究;
13. 國道主幹線GZ40待補至昭通(新民)高速公路遙感工程地質解譯分析(2001年);
14. 國道主幹線GZ40西安至户縣段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00年)
15. 西安高架快速幹道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01年);
16. 雲南元—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監測(2001—2003年);
17. 河南古城油田BQ10塊Ⅳ油層構造應力場研究(2001年);
18. 陝西省公路職工療養院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05年4月—2005年9月);
19. ±500kV寧東—天津直流輸電線路工程地質遙感解譯(2005年4月—2005年5月);
20. 750kV蘭州東—寧東輸電線路工程地質遙感解譯(2005年4月—2005年5月,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
21. 750kV官亭—西寧輸電線路工程地質遙感解譯(2005年9月—2005年10月,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
22. 襄渝二線蛇皮溝隧道施工對相鄰既有鐵路隧道的影響監測研究(2005年10月—2006年3月,中鐵電氣化局襄渝二線胡安段工程指揮部);
23.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馬俄水電站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壓覆礦產資源/儲量評估(2005年12月—2006年2月,怒江浙滇水能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項目);
24. 彬縣水簾煤礦工業場地高邊坡穩定性評價(2006年6月—2006年12月,西安中安岩土工程技術開發公司項目);
25. 榆林—濮陽—濟南輸氣管道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陝西段)(2006年8月—2006年9月,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26. 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中衞—靖邊聯絡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07年3月—2007年8月,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27. 嵐皋縣祖師廟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2007年10月—2007年11月,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陝西總隊);
28. 藍田縣豐茂採石廠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07年12月—2008年2月,藍田縣豐茂採石廠);
29. 藍田縣灞源石英砂廠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08年3月—2008年4月,藍田縣灞源石英砂廠);
30. 山西華晉焦煤公司王家嶺煤礦碟子溝風井滑坡勘察(2008年8月—2009年10月,西安中安岩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31. 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內蒙—陝西段)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08年10月—2008年12月,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32. 省道309線勉縣至略陽段災後修復重建工程芋家埡隧道地震損壞檢測及加固設計(2009年1月—2009年4月,西安公路研究所);
33. 藍田縣天盛採石廠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09年2月—2009年3月,藍田縣天盛採石廠);
34. 750kV渭延輸電線路工程壓覆區(採空區、未來採空區)塔位整體穩定性評價(2010年3月—2010年8月,陝西省電力設計院);
35. 四川省簡陽市三岔湖旅遊快速通道丹景山隧道施工地質預報(2009年5月—2010年6月,中鐵十八局集團);
36. 常樂堡煤礦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編制(2010年6月—2012年6月,榆林市常樂堡礦業有限公司)
37. 孝義市大勝村礦段礦排土場和堆礦場邊坡應急處治方案設計(2011年6月—2010年8月,山西華誼森輝能源有限公司);
38. 韓家灣社區建設(怡景·沁城)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1年12月—2012年1月,西安楊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39. 西安達寶投資有限公司西部電子廣場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2年4月—2012年5月,西安達寶投資有限公司);
40. 西安市未央區草灘街辦杜家堡村城中村改造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2年6月—2012年7月,陝西聚安實業有限公司);
41. 陝西華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尚城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2年7月—2012年8月,陝西華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42. 山西鄉寧焦煤集團延申嶺煤業有限公司邊坡防治工程勘察及設計(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山西鄉寧焦煤集團延申嶺煤業有限公司);
43. 山西鄉寧焦煤集團東溝煤業有限公司邊坡防治工程勘察及設計(2013年4月—2013年9月,山西鄉寧焦煤集團東溝煤業有限公司);
44. 山西鄉寧焦煤集團申南凹煤業有限公司邊坡防治工程設計(2013年6月—2013年12月,山西鄉寧焦煤集團申南凹煤業有限公司);
45. 西安石油專用管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3年6月—2013年7月,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西安石油專用管分公司);
46. 山西鄉寧焦煤集團通合煤業有限公司邊坡防治工程設計(2013年6月—2013年12月,山西鄉寧焦煤集團通合煤業有限公司);
47. 韓家灣新型農村社區(隆源國際城)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3年11月—2013年12月,西安楊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48. 蘭州—成都原油管道工程BF123~BF125滑坡勘察設計(2013年11月—2014年3月,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49. 蘭州-成都原油管道工程火燒溝伴行道路流域治理岩土工程勘察(2013年12月—2014年6月,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50. 蘭州-定西輸氣管道工程和平站、定西末站、1#閥室、馬圈溝定向鑽穿越補充岩土工程勘察(2014年3月—2014年12月,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51. 嵐皋縣城文化廣場項目邊坡防治工程設計(2014年5月—2014年12月,四川省昌投資有限公司嵐皋分公司);
52. 構造單面山硅質岩殼破壞機理及控制對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53. 山西鄉寧焦煤集團富康源煤業有限公司35KV變電站北滑坡治理工程設計(2015年6月—2016年12月,山西鄉寧焦煤集團富康源煤業有限公司);
54. 陝西多利隆人造草坪有限公司多利隆車間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5年10月—2015年11月,陝西多利隆人造草坪有限公司);
55. 陝西鐵建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東八里地區綜合改造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5年11月—2015年12月,陝西鐵建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56. 藍田縣藍田印象公路滑坡治理工程勘察設計(2016年6月—2016年12月,西安市公路勘察設計院);
57. 太平生態谷景區遊客中心入口橋樑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6年12月—2017年6月,陝西太平深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58. 堯柏水泥旬陽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不穩定斜坡治理勘查設計(2018年4月—2018年12月,陝西日升礦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59. 陝西悠然山玉觀音寺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8年5月—2018年12月,陝西銀達置業有限公司);
60. 嵐皋縣縣城西窯移民(脱貧)搬遷安置小區(二期)邊坡防護工程勘察設計(2018年7月—2018年12月,陝西浩天鼎盛建工有限公司嵐皋縣分公司);
61. 靈州-紹興±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0193#塔基斜坡穩定性評價(2018年8月—2018年12月,中國能源建設集團陝西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62. 神木變—榆橫變Ⅱ回750kV線路工程ZG32#塔基斜坡穩定性評價(2018年8月—2018年12月,中國能源建設集團陝西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63. 國網陝西檢修公司±800kV靈紹線193#杆塔周邊滑坡治理工程增改塔位斜坡穩定性評價(2018年8月—2018年12月,中國能源建設集團陝西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64. 柞水縣洞天福地景區崩塌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程勘查設計(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柞水縣旅遊公司、柞水縣古道嶺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65. 西安優內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臨建廠房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9年1月—2019年3月,西安優內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66. 西安嘉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臨建廠房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2019年1月—2019年3月,西安嘉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1] 

蘇生瑞論文論著

蘇生瑞論文

1. 宮同倫,蘇生瑞,程謙恭,陝西淳化聖人橋平緩蓋層中複雜褶皺的成因,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87,Vol.3,No.3,8-18
2. 蘇生瑞,新構造運動對關中西部滑坡的控制,唐山工程技術學院學報,1988,No.3,86-91
3. 宮同倫,蘇生瑞,考古法在現代構造研究上的應用,東北地震研究,1989,Vol.5,No.2,41-47
4. 蘇生瑞,渭河盆地的地裂縫及其與現代構造的關係,青年科學文集,西北大學出版社,1990,135-140
5. 蘇生瑞,渭河盆地的滑坡及其和現代構造活動的關係,唐山工程技術學院學報,1990,No.1,28-33
6. 蘇生瑞,渭河盆地的水系與現代構造活動,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89,Vol.13,No.1,23-29
7. Peng Jianbing and Su Shengrui,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e faults and geological hazards, Geological Hazards –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logical Hazards,1991, 87-91
8. 蘇生瑞,劉吉慶,遙感技術在賀蘭山北段1:5萬區域地質調查中的應用,西北地質,1993,Vol.14,No.4,25-29
9. 劉吉慶,蘇生瑞,賀蘭山北段的伸展構造,西北地質,1993,Vol.14,No.4,4-7
10. 彭建兵,蘇生瑞,渭河盆地活動斷裂與地質災害的分維特徵,西北大學學報,1993,Vol.23,No.6,555-561
11. 蘇生瑞,關中地區斜坡穩定性的模糊綜合評判,西北地質,1994,Vol.15,No.3,74-79
12. 蘇生瑞,彭建兵,地質災害的羣發性與地質思維的整體性,地學的哲理,1994,西北大學出版社,83-87
13. 蘇生瑞,曲永新,王玉洲,西部石油管道工程黃土區沖溝、滑坡遙感圖像解譯,勘查科學技術,1995,1:7-11
14. 蘇生瑞,張駿,盧玉東,黃土沖溝,滑坡航空圖像解譯分析及防災對策,災害學,1995,Vol.10,No.1,32-35
15. Yang Zhihua and Su Shengrui, A new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of Qinling orogen and the Choula-thrust tectonics, Tectonics of China,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63-76
16. 蘇生瑞,王士天,論區域穩定性工程地質評價中的系統論方法,工程地質-面向21世紀,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7,25-28
17. 蘇生瑞,分形理論在滑坡研究中的應用,地質工程與水資源新進展,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1-54
18. 蘇生瑞,楊興科,秋格明塔什-黃山韌性剪切帶構造變形序列,成都理工學院學報,1997,4:102-107(EI收錄)
19. 蘇生瑞,彭建兵,王家嶺煤礦平洞工程地質研究,地質環境研究,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210-215
20. 蘇生瑞,楊志華,秦嶺—巴山地區線性構造解譯分析及對地質構造的新認識,第十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山東青島,1997,289-291
21. 蘇生瑞,姜常義,論丹鳳羣東段之建造,西安工程學院學報,1997,4:33-37
22. Su Shengrui,The effect of tectonic stress on slope stability,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Geophysics for the 21st century, Sichuan Publishing Ho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7,552-555(ISTP收錄)
23. 蘇生瑞,岩石工程系統方法及其在斜坡穩定性評價中的應用,地學工程進展,1998,Vol.20,No.1,5-8
24. 張駿,蘇生瑞,渭河盆地斜坡帶穩定性兩組模糊綜合評判,勘察科學技術,1998,No.4,25-30
25. Su Shengrui,Mechanism and assessment of interstratal and intrastratal fractures, Mechanics of Jointed and Faulted Rock, Rothmanith (ed.), Balkema, Rotterdam, 1998, 191-196
26. 蘇生瑞,周志東,金沙江溪落度水電站壩基岩體質量綜合分類,人民長江,1998,12:29-30
27. 周志東,蘇生瑞,玄武岩中石英綠簾石型層內錯動帶成因初探,四川水力發電,1999,No.1
28. 蘇生瑞,地下工程建築對環境的影響,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1999,Vol.10,No.4,12-17
29. 蘇生瑞,李同錄等,連雲港核電廠高邊坡穩定性評價與設計,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0,Vol.19,No.1,101-106
30. Su Shengrui. and Stephansson Ove., The effect of a fault on in situ stresses studied by the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1999, Vol.36, No.8, 1051-1056(Sci收錄)
31. Su Shengrui.,Stephansson Ove. and Peng Jianbing, The effect of fracture pattern on in situ stresses studied by the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Proceedings of GeoEng2000, Technomic Publishing Co. Inc. USA, 2000
32. 彭建兵,蘇生瑞,西部大開發面臨的十大工程地質問題,中國科協2000會議論文摘要,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33. 高凌霞,蘇生瑞,賈韻潔,西安地區黃土濕陷性統計分析,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0,增刊,75-78
34. 蘇生瑞,張靖宇,毛彥龍,遼河油田曙一區杜84塊興隆台油層構造應力場研究,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1,Vol.23,N0.1,11-16
35. 蘇生瑞,Stephansson Ove,王士天,瑞典愛斯潑硬巖實驗場地應力研究,工程地質學報,2001,Vol.9,No.1,100-106
36. 陶連金,蘇生瑞,張倬元,節理巖體邊坡的穩定性分析,工程地質學報,2001,Vol.9,No.1,32-38
37. 楊志華,蘇生瑞等,中國大地構造幾個重大問題的探討,地學前緣,2001,Vol.8,No.2,395-406
38. 楊志華,蘇生瑞等,關於治理黃河的建議,地學前緣,2001,Vol.8,No.1
39. 楊志華,蘇生瑞,李勇等,中國大地構造的動力學新理論礦物岩石,礦物岩石,2001,Vol.21,No.3,160-164
40. 楊志華,李勇,蘇生瑞等,論陸內造山作用和陸內造山帶,礦物岩石,2001,Vol.21,No.3,169-172(EI收錄,收錄號2001526780016)
41. 楊志華,周義,蘇生瑞等,抽拉構造——岩石圈板塊重要的運動方式,礦物岩石,2001,Vol.21,No.3,165-168(EI收錄,收錄號2001526780017)
42. 蘇生瑞,李慧榮,發震斷裂上覆土層破壞機制及破裂擴展規律的試驗研究,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2,Vol.13,No.1,48-53
43. 李慧榮,蘇生瑞,滇東北地區地質災害及其對公路工程影響因素研究,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2,Vol.24,No.1,54-58
44. 蘇生瑞,斷裂構造對地應力場的影響及其工程意義,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Vol.21,No.2,296
45. Su Shengrui, Zhu Hehua,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index synthetic evaluation method in the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 Proceedings of 9th IAEG, 2002, Durban
46. 蘇生瑞,朱合華等,斷裂端部應力場的數值模擬分析,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Vol.21,增刊,2110-2114
47. 蘇生瑞,王士天,朱合華,斷裂對地應力場的影響,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649-654
48. 蘇生瑞,朱合華等,斷裂物理力學性質對其附近地應力場的影響,西北大學學報,2002,Vol.32,No.6,655-658
49. 蘇生瑞,劉紅星等,柴達木盆地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工程地質學報,2002,Vol.10,增刊,181-185
50. 楊志華,蘇生瑞等,從新全球動力學理論探討青藏的構造活動及地質環境的形成原因,工程地質學報,2002,Vol.10,增刊,25-29
51. 楊志華、郭俊峯、蘇生瑞等,秦嶺造山帶基礎地質研究新進展,中國地質,2002,Vol.29,No. 3,243-256
52. 蘇生瑞,朱合華等,岩石物理力學性質對斷裂附近地應力場的影響的研究(EI收錄,收錄號03247507010),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Vol.22,No.3,370-377
53. 蘇生瑞,彭建兵,中國西北部地區重大工程地質問題研究,工程地質學報,2003,Vol.11,No.1,105-110
54. 蘇生瑞,朱合華,陳建峯,雲南元-磨公路大風埡口隧道施工地質災害分析,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3,No.2,44-49
55. 蘇生瑞,朱合華等,連拱隧道襯砌病害及其處治,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Vol.22,Sul.,2510-2515(EI收錄,收錄號03247507010)
56. 李忠良,蘇生瑞,高等級公路建設中的環境問題,西安聯合大學學報,2003,Vol.6,No.3,51-55
57. Su Shengrui., The effect of fracture pattern on in situ stresses studied by the distinct element meth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2004, Vol.41, No.1, 159-164(EI和Sci收錄,EI:04037818420,Sci:760QG)
58. 蘇生瑞,王運生,王士天,麗江地震區應力場研究,地質論評,2004,Vol.50,No.1,57-64
59. 李忠良,蘇生瑞,西部大開發的地質災害問題研究,西安聯合大學學報,2003,Vol.6,No.4,41-44
60. 蘇生瑞,彭建兵,宋彥輝,黃土洞穴對公路的危害研究,公路,2004,11:211-217
61. 懷超,蘇生瑞,朱儁偉,淺埋偏壓段連拱隧道施工,研究生科技論壇——長安大學研究生學術年會論文集(2004),呂彭民主編,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475-479
62. 劉雪嶺,蘇生瑞,周新民,山區公路軟基病害研究,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05,Vol.27,No.1,65-69
63. 蘇生瑞,孫芳強,姜海波,毛烏素沙漠邊緣濕軟地基工程地質性質的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5,Vol.21,No.6,6-9
64. 呂遠強,蘇生瑞等,雲南思小高速公路白花山隧道圍巖穩定性研究,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05,Vol.27,No.2,86-89
65. 劉紅衞,蘇生瑞,孫方強,山區公路滑坡與環境關係的探討,公路,2005,No.7,106-112
66. 蘇生瑞,孫芳強,吳華金,劉汝明,劉紅衞,山區公路滑坡災害問題及對策分析—以雲南元(江)磨(黑)高速公路為例,工程地質學報,2005,Vol.13,No.3,340-345
67. 胡建剛,張亮,苟睿,蘇生瑞,公路水毀的破壞型式、成因及防治對策初步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5,Vol.22,No.6,26-29
68. 黃強兵,蘇生瑞,魏政理,吳輝,採用不同方案處理山區高速公路軟基的效果分析,公路交通科技,2005,Vol.21,No.9,81-84
69. 劉紅衞,蘇生瑞等,雲南山區公路滑坡治理及統計分析,交通部科技教育司、交通部公路司編,公路邊坡及其環境工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1-17
70. 彭琴,蘇生瑞,朱仁鵬,程莉娜,黃帝陵景區旅遊可持續發展初探,四川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Vol.28,Suppl.1,94-97
71. 朱仁鵬,蘇生瑞,彭琴,周永梅,關於發展海南生態旅遊的思考,四川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Vol.28,Suppl.1,98-101
72. 楊小永,伍法全,蘇生瑞,公路隧道圍巖模糊信息分類的專家系統,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EI收錄,EI:2006169831044),2006,Vol.25,No.1,100-105
73. 劉紅衞,蘇生瑞,劉汝明,吳華金,基於範例推理的山區公路滑坡治理方案決策模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6,Vol.33,No.2,63-66
74. 黃強兵,劉悦,彭建兵,蘇生瑞,孔內深層強夯擠密法在山區公路軟基處理中的應用,工程勘察,2006,No.2,37-40
75. 楊小永,蘇生瑞,伍法全,隧道危巖塊體穩定性的地質—幾何簡明分析法(EI收錄,EI:20063110043398),岩土力學,2006,Vol.27,No.6,890-894
76. 楊小永,伍法全,蘇生瑞,穿越古滑坡的淺埋偏壓連拱隧道動態施工響應規律,工程地質學報,2006,Vol.14,No.3,314-319
77. 姜海波,蘇生瑞,倪萬魁,陝北地區黃土節理對公路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工程地質學報,2006,Vol.14,No.3,360-364
78. Shengrui Su,Fangqiang Sun,Zhongyang Liu,Influence of excavation of new tunnel on adjacent existing tunnel,New Frontiers in Computational Geotechnics,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ew frontiers in computational geotechnics-Xi’an,China, October 19-20,2006,171-176
79. 趙婷婷,馬偉,蘇生瑞,黃全義,基於ArcGIS的煙花爆竹消防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地理信息與空間科學,2007,Vol.3,No.2,80-81
80. 蘇生瑞,賀匯文,黃土洞穴對公路危害的地質模式及致災機理,工程地質學報,2007,Vol.15,No.4,483-489
81. 王愛民,劉文東,蘇生瑞,諸永高速公路諸暨段後頭山隧道圍巖巖爆預測,建築技術,2007,Vol.38,增刊,87-88
82. 朱鵬,蘇生瑞,王吉亮,烏竹嶺隧道監控量測技術研究及評價,東華理工學院學報,2007,Vol.30,No.3, 272-278
83. 彭建兵,李喜安,範 文,陳志新,蘇生瑞等,黃土高原地區黃土洞穴的分類及發育規律,地學前緣,2007,Vol.11,No. 6,234-244
84. 賀匯文,龍建輝,蘇生瑞等,某高速公路滑坡的數值模擬及後緣坡體穩定性分析,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08,Vol.30,No.2,183-187
85. 賀匯文,蘇生瑞,G316陝西段地質災害及對策分析,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8,Vol.19,No. 3,109-112
86. 王吉亮,陳劍平,蘇生瑞,節理巖體隧道塌方機理離散元研究(EI收錄,EI:20082611337018),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8,Vol.37,No.3,316-319(EI收錄,EI:20082611337018)
87. 董軍,蘇生瑞,有限元強度折減法在滑坡治理穩定性評價中的應用,岩土工程界,2008,No.10,49-51
88. Sheng-Rui Su and Fang-Qiang Su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tured Clay Foundation at the Southern edge of Mu Us Desert in China,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s--Proc. Of Int. Synp. On Geoenvironmental Eng., ISE2009, September 8-10, Hangshou, China,Springer,907-910
89. 蘇生瑞,包乾宗,劉平錄,馬雙科,芋家埡隧道地震受損調查分析與修復加固,2009全國公路隧道學術會議論文集,2009,重慶大學出版社
90. Shengrui Su and Hehua Zhu, Diseases in the Liners of a Twin-Tunnel and Their Treatment,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Asian Regional Conference of IAEG, Chengdu, China, 2009, 719-724
91. 蘇生瑞,梅海,留壩縣5.12地震引發的地質災害調查及啓示,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09, Vol.20,No.4,16-19
92. 孫芳強,蘇生瑞,彭建兵,西安地區活動斷裂活動性的Fuzzy Grey模式評價,工程地質學報,2010,Vol.18,No.2,183-188
93. 蘇生瑞,張永雙,李松,郝莉莉,王凱,汶川地震引發高速遠程滑坡運動機理數值模擬研究,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10,Vol.32,No.3,277-287
94. 苟睿,蘇生瑞,賀匯文,小康高速公路K169+520邊坡穩定性數值模擬研究,南水北調與水利工程,2010,Vol.8,No. 5,95-98
95. Su Shengrui and Mei Hai,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far-field geological hazards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large earthquake, Geologically Active—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AEG Congress, New Zealand, 5-10 September, 2010, edted by: A.L.Williams, G.M.,Pinches, C.Y.Chin, TJ.McMorran & C.I.Massey, CRC Press, 2010, 709-714
96. 王宇,蘇生瑞,餘宏明,基於穩定性耦合分析法的餘王扁邊坡穩定性分析,煤田地質與勘探,2010,No.5,50-54
97. 蘇生瑞,成良霞,李松,張寧博,山區強震災害的環境效應分析,2011,科技導報,Vol.29,No.09,36-41
98. 蘇生瑞,李松,郝莉莉,梅海,汶川地震中小魚洞大橋的變形破壞特徵與機理,災害學,2011,Vol.26,No.4,19-23
99. 蘇生瑞,張其偉,景積倉,基於集對分析方法的山區高速鐵路線路方案優選研究,工程地質學報,2011,Vol.19,No.5,764-770
100. Cheng Liangxia, Su Shengrui, Li Song, Zhang Ningbo,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Mountain Area, Proceedings of the 2011World Congress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876-879
101. He Hujun, Sun Lihui, Su Shengrui, Yang Bensheng, Wang Shugang, Measure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in-situ stress in expanding area of Tao'er coal min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Vols.90-93,1732-735(EI收錄,EI:20114014389001)
102. He Hujun, Sun Lihui, Su Shengrui, Yang Bensheng, Yi Pengfei, Study on strata behavior law and support adaptability in fault island pillar light caving face, Precedi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2011,2:40-43(EI收錄,EI:20120814779346)
103. 張永雙,蘇生瑞,吳樹仁等,強震區斷裂活動與大型滑坡關係研究,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1,Vol.30,Sul.2,3503-3513(EI收錄,EI:20114914584875)
104. 蘇生瑞,張永雙,郝莉莉,李松,汶川地震斷裂帶附近建築物的災害效應模擬研究,地質力學學報,2011,Vol.17,No.4,381-387
105. 成良霞,蘇生瑞,李松,張寧博,山區公路強震災害鏈影響與控制——以映卧公路為例,災害學,2012,Vol.27,No.2,82-86
106. 成良霞,蘇生瑞,李松,張寧博,震後公路邊坡崩塌地質災害形成機理分析,工程地質學報,2012,Vol.20,No.2,249-257
107. 王孝健,蘇生瑞,成良霞,汶川地震區映秀—卧龍公路邊坡崩塌類型的赤平投影解法,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2,Vol.23,No.1,48-54
108. 蘇生瑞,李松,王孝建,震後公路邊坡崩塌災害分類研究,公路,2012,4:58-64
109. 蘇生瑞,李松,程強,汶川地震後公路邊坡崩塌災害發育規律,山地學報,2012,Vol.30,No.3,321-327
110. Su Shengrui, He Hujun, Zhang Ying, Li Peng and Wang Xiaojia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ypical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in Wenchuan Earthquake-with Main Street of Xiaoyudong Town as an Example. Disaster Advances, 2012, 5(4): 437-441(Sci收錄,Sci:24717141)
111. He Hujun, Su Shengrui, Wang Xiaojian and Li Peng. Evaluation on Activity of Active Faults Based on Uncertainty Measure Theory. Disaster Advances, 2012, 5(4): 1281-1286 (Sci收錄,Sci:24716993)
112. 李松,蘇生瑞,高暉,尚瑾瑜,離散元在地震引發的滑坡—碎屑流運動規律上的應用,甘肅地質,2012,Vol. 21,No.2,79-82
113. 李鵬,蘇生瑞,工程地質與風水學,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Vol.14,增刊,284-287
114. 蘇生瑞,王琦,李鵬,汶川地震前後龍門山地區區域構造應力場演化的數值模擬,工程地質學報,2012,Vol.20,No.5,715-722
115. Shengrui SU, Qi WANG and Peng LI Numerical modelling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Longmenshan region,Proceedings of the 34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2012, Billiton Mitsubishi Alliance,1486
116. 王孝健,蘇生瑞,基於模糊評判法的震後公路邊坡穩定性分析,工程地質學報,2012,Vol.20,增刊,498-504
117. 王孝健,蘇生瑞,成良霞,基於赤平投影法的崩塌類型分析,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2,Vol.28,No.9,186-189,201
118. Su Shengrui, He Hujun, Zhang Ying, Li Pe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Longmenshan Tectonic Belts after Earthquak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Vols.204-208,2440-2443
119. Su Shengrui, Zhang Ying, He Hujun, Wang Xiaojian.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Forming Dynamics Mechanism and Stress State of Qianning Bas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Vols.226-228,1458-1461(EI:20125215834526)
120. 李松,蘇生瑞等,層次分析法在震後崩塌危險性評價上的應用,甘肅地質,2012 ,Vol.21 No.3,79-84
121. 何虎軍,蘇生瑞,王孝健,李鵬. 基於未確知測度的崩塌危險性綜合評價模型研究及應用.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Vol.44,No.4,1564-1570(EI收錄,EI:20132316396731)
122. 冀德學,李鵬,蘇生瑞,王閆超,逆斷層演化過程物理模型試驗裝置的研製及其應用,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3,Vol.33,No.2,190-194
123. Shengrui Su,Peng Li, Qi Wang, Xiaojian Wang,Research on stress state in slopes subjected to tectonic stress during valley incision, Rock Characterization, Medelling and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s-Feng, Hudson & Tan(Eds),Taylor & Francis Group, London, 2013: 557-560(EI:20132916515322)
124. He Hujun, Su Shengrui, Li Pe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Longmenshan tectonic belts, Disaster Advances, 2013, 6(8): 54-59(Sci收錄,Sci:000322235900008)
125. Shengrui Su,Peng Li, Weiwei Su, Shixin Song, Simulation research on the forming mechanics of Xiaoyudong fault in Wenchuan earthquake, Global View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Wu & Qi(Eds),Taylor & Francis Group, London, 2013: 67-72(EI收錄,EI:20135117093108)
126. 李鵬,蘇生瑞,王閆超,王琦,含軟弱夾層巖質邊坡的動力響應研究,岩土力學,2013,Vol.34,Supp.1,365-370(EI收錄,EI:20134316894341)
127. 王閆超,蘇生瑞,李鵬,叢璐,基於R型因子分析法的滑坡發育影響因素分析,工程地質學報,2014,Vol.22,No.1,30-37
128. 蘇生瑞,李鵬,王琦,蘇衞衞,張瑩,疊瓦狀逆斷層的變形規律和力學機理物理模擬試驗研究,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4,Vol.44,No.1,250-259
129. 程強,蘇生瑞,汶川地震崩塌滾石坡面運動特徵,岩土力學,2014,Vol.34,No.3,772-776(EI收錄,EI:20141517560204)
130. 王曉健,蘇生瑞等,高地應力環境下地下工程圍巖變形破壞的地質力學模式分析,公路,2014,4:244-250
131. 王孝健,蘇生瑞,吳心怡,胡小波,中國西南地區地應力特徵研究,公路,2014,12:5-10
132. 程強,蘇生瑞,裴向軍,何思明,給震後公路強筋健骨——震後公路邊坡崩塌災害評估與對策研究紀實,中國公路,2014,7:98-101
133. 餘波,蘇生瑞,公路工程各階段工程地質勘察的深度、內容及方法,公路,2015,2:139-144
134. 李鵬,蘇生瑞,蘇衞衞等,震裂-滑移式崩塌形成機制及變形規律研究,岩土力學,2015,Vol. 36,No. 12,3576-3582(EI收錄,EI:20160201794671)
135. 張瑩,蘇生瑞,李鵬,斷裂控制的滑坡機理研究--以柳家坡滑坡為例,工程地質學報,2015,Vol.23,No.6,1127-1137
136. Shengrui SU, Ying Zhang& Peng LI,Numerical modeling: the evolution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Longmenshan regi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Urban Planning IV, Liu & Fu(Eds),Taylor & Francis Group, London, 2016: 583-588(EI收錄,EI:20171403536167)
137. 晁會霞,蘇生瑞,楊興科,湖北廟埡稀土礦牀地質特徵研究,地學前緣,2016,23(4):102-108(EI收錄,EI:20162702567805)
138. 楊志華,晁會霞,吳旭,蘇生瑞等,行星地球元素的演化與地球內部的相對運動:再論中國大地構造發展演化的新全球動力學理論,地學前緣,2016,23(4):166-182(EI收錄,EI:20162702567810)
139. 李松,蘇生瑞,地震作用時間對斷層附近建築物的災害效應數值模擬分析,甘肅地質,2016,Vol.25,No.4,89-93
140. 張瑩,蘇生瑞,資興高速硅質岩路塹邊坡穩定性分析,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6,Vol.33,No.2,49-58
141. 李鵬,蘇生瑞,馬馳等,不同組合形式疊瓦狀逆斷層地應力分佈規律研究,工程地質學報,2017,Vol.25,No.2,637-647
142. 李鵬,蘇生瑞,馬馳等,堆積層-基岩接觸面滑坡的形成機理———以祖師廟滑坡為例,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7,Vol.47,No.5,1471-1479
143. 張瑩,蘇生瑞,陳彥清等,桂北硅質岩結構面抗剪強度研究,地質與勘探,2018,Vol.54,No.2,381-388
144. Su Shengrui, Ma Chi, Guo Min,Study on Features and Genetic Mechanism of Debris-bedrock interface landslide,Proceedings of Geoshanghai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eoenvironment and Geohazards, Arvin Farid and Hongxin Chen(eds.), Springer, 2018,240-250
145. 張瑩,蘇生瑞,於國新等,硅質岩單面山路塹邊坡穩定性影響因素分析,長江科學院院報,2018,Vol.35,No.9,121-126
146. 劉世傑,蘇生瑞,黃璜,李鵬,庫水位週期波動對抗滑樁家效果影響研究,河北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Vol.35,No.4,60-65
147. 周陽,蘇生瑞,李鵬,馬洪生,板裂千枚巖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質研究,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9,Vol.49,No.2,504-513
148. 黨於航,蘇生瑞,資興高速K21段順層巖質邊坡支護過程數值模擬研究,河北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Vol.36,No.1,06-10
149. 蘇生瑞,周陽,周澤華等,基於EW-AHP和未確知測度理論的崩塌危險性評價,工程地質學報,2019,Vol.27,No.3,577-584
150. Peng LI, Shengrui SU, Chi MA, Yang DO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 with accumulation layer-bedrock contact surface -taking Langao county in China as an example,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CEESD 2017)), Volume 129, Atlantis Press. 2017,527-532
151. 周陽,蘇生瑞,馬洪生,循環荷載作用下綠泥石千枚巖彈性模量演化規律的試驗研究,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Vol.50,No.6。 [1] 

蘇生瑞專著

1. 彭建兵,張駿,蘇生瑞,米豐收,渭河盆地活動斷裂與地質災害(ISBN-7-5604-0387-5∕P·25),西北大學出版社,1992
2. 姜常義,蘇生瑞等,北秦嶺侵入岩帶與晉寧運動(ISBN-7-116-01623-6∕P·133),地質出版社,1998
3. 蘇生瑞,黃潤秋,王士天,斷裂構造對地應力場的影響及其工程應用(ISBN-7-03-010879-5),科學出版社,2002
4. 李國峯,丁文其,李志厚,蘇生瑞,複雜地質公路隧道動態設計施工技術(ISBN-7-114-05445-9),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 吳華金,劉汝明,周志明,蘇生瑞,山區高速公路典型滑坡剖析(ISBN-7-5416-2278-8∕U·19),雲南科技出版社,2006
6. 彭建兵等,黃土洞穴災害(ISBN-978-03-020209-3)(撰寫第七章),科學出版社,2008
7.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勘測設計院等,岩土工程安全監測手冊(ISBN-978-7-5084-5311-8)(撰寫第五章),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8. 李志厚等,公路連拱隧道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ISBN-978-71-1408-683-0)(撰寫第四章),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9. 柏松平,楊世瑜,蘇生瑞,山區公路地質病害機理與技術對策(ISBN-978-7-1140-8215-3),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10. 楊林德等,公路施工手冊——隧道(ISBN-978-7-114-09210-7)(撰寫第十四、十五、十六章),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11. 殷躍平,張永雙等,汶川地震工程地質與地質災害(ISBN-978-7-03-037534-6)(撰寫第四章),科學出版社,2013
12. 彭三國等,武當-桐柏-大別成礦帶成礦地質特徵與找礦方向(ISBN-978-7-5625-3259-0)(撰寫第二章),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3
13. 張永雙等,青藏高原東部地震災害成災背景(ISBN-978-7-03-042250-7)(參編),科學出版社,2014
14. 張永雙等,青藏高原東緣地震工程地質(ISBN-978-7-116-09003-3)(參編),地質出版社,2014
15. 程強,蘇生瑞,裴向軍,震後崩塌災害(ISBN-978-7-03-044788-3)(撰寫第一、二、四、五、六章),科學出版社,2015 [1] 

蘇生瑞教材

1. 李永軍,蘇生瑞等,國土資源調查方法概論(ISBN-7-80670-383-7∕P·10),西安地圖出版社,2003
2. 蘇生瑞,王貴榮,黃強兵,地質實習教程(ISBN-7-114-05526-9),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 黃醒春等,岩石力學(新世紀土木工程系列教材)(ISBN-7-04-017763-3)(參編第三和第四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蘇生瑞,地質教學實習教程(ISBN-978-7-116-06843-8),地質出版社,2010
5. 蘇生瑞,構造地質學(ISBN-978-7-116-07110-0),地質出版社,2011
6. 王鋒,楊興科,魏剛鋒,蘇生瑞,構造地質學實驗教程(ISBN-978-7-116-08420-9),地質出版社,2013 [1] 

蘇生瑞科技成果

1. 渭河盆地現代構造活動與地質災害灰色系統的研究,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三等獎(KJ—89-3-4-3),1989
2. 渭河盆地活動斷裂與地質災害,陝西省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95207),1995
3. 西部石油管道黃土區重點段地質災害遙感圖像分析研究,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三等獎(KJ-96-3-5-2),1997
4. 遼河油田曙一區杜84塊興隆台油層超稠油油藏地質研究,陝西省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513),2000
5. 秦嶺造山帶組成、結構、演化與控礦因素、成礦規律研究,陝西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二等獎(10516),2001
6. 康古爾塔格金礦帶控礦規律及靶區優選與評價研究,陝西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二等獎(10501),2001
7. 秦嶺造山帶組成、結構、演化與控礦因素、成礦規律研究,陝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01-02-2-048-R2),2003
8. 元磨高速公路隧道圍巖分類及應用研究,雲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2004KC274-2-R06),2004
9. 連拱隧道地質超前預報及施工控制技術研究,雲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2007KC235-3-R02),2007
10. 連拱隧道地質超前預報及施工控制技術研究,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B07-3-026-002),2007
11. 快速勘探技術在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應用研究,雲南交通科學技術獎(二等)(11-01-02-002),2011
12. 震後公路邊坡崩塌災害評估與對策研究,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B13-1-026-003),2013
13. 震後公路邊坡崩塌災害評估與對策研究,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2013-03-49-R02),2013
14.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調查與研究,中國地質調查成果獎(一等)(DC2013-1-002-R14),2013
15.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綜合調查與減災關鍵支撐技術研究,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KJ2014-1-06-R14),2014
16. 高儲能巖體開挖卸荷變形破壞成因及其工程環境效應,第七屆“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2016YK(Z)-1-01-R03),2016 [1] 

蘇生瑞社會任職

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協會(IAEG)會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國家863計劃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評審專家,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的評審專家(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技術專家)。
陝西省省級精品課程建設評審工作專家,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評審專家,四川省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山東省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陝西省工程諮詢協會諮詢專家,陝西省地質環境專家,西安市應急管理專家。
《山地學報》編委(2015-2020),《工程地質學報》編委(2019-2022)
《工程地質學報》、《山地學報》(2015-2020)、《清華大學學報》、《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浙江大學學報》、《吉林大學學報》、《西北大學學報》、《地震工程學報》、《Undeground Space》、《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Mountain Science research》、《Geological Journal》審稿專家。 [1] 
參考資料
  • 1.    蘇生瑞  .長安大學教師個人主頁[引用日期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