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愛芳

(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

鎖定
潘愛芳,女,漢族,河南葉縣人,1962年11月出生,理學博士,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勘查地球化學、礦牀地球化學、油氣開發地質、環境地球化學及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1] 
中文名
潘愛芳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2年11月
畢業院校
長春地質學院
西北大學
職    業
教師
學位/學歷
博士

潘愛芳人物經歷

潘愛芳教育經歷

1982年9月-1986年7月,長春地質學院,獲學士學位;
2002年9月-2006年7月,西北大學,獲博士學位。 [1] 

潘愛芳工作經歷

1986年8月-1987年8月,地礦部第二綜合物探大隊,技術員;
1987年9月-1994年11月,地礦部第二綜合物探大隊,助理工程師;
1994年12月-2000年11月,地礦部第二綜合物探大隊,工程師;
2000年12月-2001年4月,地礦部第二綜合物探大隊,高級工程師;
2001年5月-2006年7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高級工程師;
2006年7月-2008年10月, 長安大學,副教授;
2008年11月-至今,長安大學,教授。 [1] 

潘愛芳研究方向

礦牀地球化學、勘查地球化學、資源勘查與評價、油氣開發地質、環境地球化學和資源綜合利用。其中,資源綜合利用主要涉及粉煤灰、煤矸石、赤泥、尾礦等固體廢棄物和低品位鋁土礦的綜合利用。 [1] 

潘愛芳學術成就

先後承擔、參加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在內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2部,申報專利20餘項。 [1] 

潘愛芳科研項目

1.2017.04-2018.12,石泉縣潛在資源調查及開發利用研究;
2.2016.05-2016.12,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和微細硅膠技術研究;
3.2014.05-2017.05,鋁土礦綜合利用新技術研究。 [1] 

潘愛芳代表論著

1.潘愛芳,王方一,張道法,赫英.利用Q型聚類分析研究鄂爾多斯盆地多種能源礦產間的關係[J].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10,32(01):48-53.
2.潘愛芳,馬潤勇,康明,赫英.鄂爾多斯盆地油氣伴生水的REE地球化學特徵[J].中國稀土學報,2009,27(05):711-716.
3.潘愛芳,赫英.鄂爾多斯盆地石油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徵[J].中國稀土學報,2008(03):374-380.
4.潘愛芳,赫英,黎榮劍.鄂爾多斯盆地能源礦產氯仿瀝青Sm-Nd同位素研究[J].中國地質,2007(03):440-444.
5.潘愛芳,黎榮劍,赫英.鄂爾多斯盆地石油氯仿瀝青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徵[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7(02):245-250.
6.潘愛芳,黎榮劍,赫英.鄂爾多斯盆地東勝鈾礦元素地球化學特徵[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2):291-296.
7.潘愛芳,赫英,馬潤勇.鄂爾多斯盆地基底斷裂對環境地球化學景觀與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6(02):21-23.
8.潘愛芳,赫英,馬潤勇.鄂爾多斯盆地基底斷裂的環境地球化學效應[J].水土保持通報,2006(02):9-11+111.
9.潘愛芳,赫英,黎榮劍,席先武.鄂爾多斯盆地基底斷裂與能源礦產成藏成礦的關係[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5(04):37-42.
10.潘愛芳,赫英,馬潤勇.陝西省區域環境地球化學分區[J].地球科學進展,2004(S1):439-443.
11.潘愛芳等.鄂爾多斯盆地深部流體地球化學研究.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
12.潘愛芳等.油田注水開發防垢現狀及新技術研究.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 [1] 

潘愛芳科技成果

1.國家973項目:多種能源礦產共存成藏(礦)機理與富集分佈規律
在國家973項目《多種能源礦產共存成藏(礦)機理與富集分佈規律》期間,率先利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等手段,開展了我國巨型能源礦產聚集區——鄂爾多斯盆地地表元素地球化學場、深大斷裂、深部流體活動、能源礦產分佈特徵及其關係的研究,尤其是首次建立了利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徵研究能源礦產物質來源的研究方法。通過對鄂爾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氣、氯仿瀝青A和油氣層伴生水元素地球化學特徵研究,獲得了多種能源礦產的相互關係,井根據元素地球化學研究成果,提出了鄂爾多斯盆地多種能源礦產成藏成礦標誌。
2.油田注水開發防垢技術
由潘愛芳教授負責開發出的現代綠色阻垢劑——聚環氧琥珀酸鹽成功實現工業化,並從2004年起,先後與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採油二廠、採油五廠等單位就其阻垢緩蝕效果開展了室內評價、現場試驗等一系列科研合作,結果表明:(1)對各種垢,尤其是硫酸鹽垢具有優良的阻垢性能。其中,對硫酸鈣垢阻垢率達82-96%,對硫酸鋇垢的阻垢率達82-92%;對硫酸鍶垢的阻垢率達到84-97%;(2)在常温、地層温度及常壓、輸油壓力下,與地層水、注入水及採油用劑配伍性好、無沉澱、渾濁現象產生,且對外界的物理化學條件變化具有較強的適應性;(3)綠色環保、可生物降解、使用簡便。日前,配合潘愛芳教授發明的水源混配技術,聚環氧琥珀酸鹽已在長慶油田投入使用,並正向全國推廣。
3.粉煤灰、煤矸石、尾礦等固體廢棄物和低品位鋁土礦綜合利用技術
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開發出的“水酸聯合分步溶出法”從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中提取氧化鋁聯產硅膠的工藝技術,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先後申報多項相關國家發明專利。目前,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提取氧化鋁及硅膠實驗室中試研發已取得成功,並正在籌備工業化試驗;低品位鋁土礦綜合利用技術已完成工業化試驗,並正在中鋁山西分公司進行試生產。預計,上述成果的推廣、對改變國內鋁土礦資源匱乏現狀、減少和消除環境污實現循環經濟具有重要意義,並有望獲得良好經濟效益。 [1] 
參考資料
  • 1.    潘愛芳  .長安大學教師個人主頁[引用日期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