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鎏金銅佛像

鎖定
鎏金銅佛像為釋迦牟尼銅坐像,束髮式肉髻,着佛頭青色。通體鎏金,雙目微閉,兩耳垂肩,結跏趺坐,施降魔印,着輕薄貼身的袈裟,露右肩。身材比例協調、造型優美。 [5] 
中文名
鎏金美國藏品銅佛像
高    度
39.7釐米
鑄造年
趙太祖石虎建武四年(338年
觀看地址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
特    徵
高肉髻,寬額,著通肩大衣
出土地點
大報恩寺 [5] 

目錄

鎏金銅佛像發展歷史

鎏金銅佛像由來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但初期只被視作神仙術的一種。

鎏金銅佛像發展

鎏金銅佛像 鎏金銅佛像
魏晉以後,出現了中國的最早一批高僧,他們得到了統治者的大力扶持。西域僧人佛圖澄被後趙石虎尊為“大和尚”,他不僅宣講佛教,還參與軍政機要;佛圖澄的弟子道安被前秦苻堅迎至長安,領眾數千人,他制定了僧團法規儀式,為以後漢族地區的寺院制度奠定了基礎;5世紀初,龜茲僧人鳩摩羅什來到長安,在後秦君主姚興的扶持下主持譯經,他不僅系統譯出了大量大乘空宗佛典,還培養出僧肇竺道生等一代建設中國佛教的優秀學者。十六國還是中國佛教藝術的輝煌時代,莫高窟炳靈寺石窟麥積山石窟等早期石窟寺開鑿於這一時代,現存佛教造像也始見於此時。在佛教東進的旅程中,十六國處於承上啓下的重要階段,從此開始,“佛教征服中國”的腳步加快了。鎏金是古代金屬器物的鑲金方法,就其加工方法和工藝原理而言也稱火鍛金。在我國其始於戰國,其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獨特的工藝技巧,是我國古代技術的光輝成就之一。 [1] 

鎏金銅佛像藏品

鎏金銅佛像美國

鎏金銅佛像 鎏金銅佛像
此像用青銅鑄造,高39.7釐米,表面鎏金,鑄造於十六國後趙太祖石虎建武四年(338年),現藏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佛座為四足方座,佛像高肉髻,寬額,雙手作禪定印,著通肩大衣,衣褶自身體中心線向左右對稱的雕出,雕法樸素,衣紋形式化。金銅佛造像在東漢末年始見於記載,在佛教初傳期多被稱為金人。它大體上是伴隨着佛寺的興起而發達的,多供養在宮中或佛寺,在南北朝至唐代日漸繁盛。現存早期金銅佛像極少,後趙的這件金銅佛像是中國有明確紀年的最早佛像。

鎏金銅佛像中國

安慶博物館藏品,高12.4釐米,底座寬10釐米。

鎏金銅佛像鑑定

鎏金銅佛像 鎏金銅佛像
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可移動的佛造像,俗稱“鎏金銅佛像”。這種佛像是供宮廷、寺廟、使用;它的出現始於兩漢,盛行於隋唐,延續至明清。到民國,乃至現代的港台地區,鎏金銅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銅佛像的種類有若干,常見的有釋迦牟尼觀音文殊普賢、天王、母度等。在蘭州、西安等地的古董攤上常網球些好似很下的婆銅佛像,令收藏者真假難辨。
鎏金銅佛像的斷代和鑑定是件比較難的事,但如能加以科學考證和分析,是會識別出真假的。下面介紹幾方法:
看造像特徵以斷代各時代的佛像的各時代的造像特徵。這是我們斷你的主要依據。
漢和十六國時期,佛像方臉,面目平和,頭髮平直,為坐式。這一時期的佛多為單的,尺幅較小。例如1989年1月,四川綿陽何家山東漢晚期崖墓出土一株銅質搖錢樹,樹幹上鑄有佛像5尊,每尊高6.5釐米,頭後有橫橢圓形光,頭頂有肉髻,雙眼微從事,兩耳較大,上唇有髭,穿通肩袈裟,右手施無畏印相,左手拳執,結跏跌座佛衣下垂呈“U”形,繞於手腕,垂於足前,這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銅佛像了。1972年,甘肅涇川縣玉都有鄉出土一鋪帶華蓋鎏金青銅佛像,高19釐米(包括傘蓋、底座),重0.5公斤,由可拆卸的四部分組成:華蓋、背光和頭光、置於獅子蓮花座上的佛身、四足底座。小巧玲瓏,工藝精湛。筆者考證,它的鑄造和流傳到涇川的時代在公元四世紀末到五世紀初的十六國時期,造型上繼承綿陽搖錢樹上的佛像特徵。
北朝(北魏以後),佛像頭為蓋碗式,長臉而瘦,高鼻大耳,閉目凝神,面目清癯,高額髮髻,呈螺旋式,披袈裟,袒右肩。有的結跏跌坐,有的盤腿坐,掌心朝上。佛座或為點腰較矮的須彌座或為4足方座。有的頭攮 項光,有的身後的背光,皆尖,周圍作作火焰紋。北魏造像還有一顯著特點是主佛兩旁常為1至2菩薩,多為立姿。
隋唐時期銅鑄造像,頭扎蓮花冠,臉龐發圓,腮發胖,高額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寬衣下着百褶裙,垂於雙足v hmn h。座下有雙層4足高牀或單層4足,項或背光為較粗的尖楣形。
宋代銅佛像以菩薩像居多,有的高發髻,臉上胖下尖,身段高長。有的腿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於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於座上。衣裙稍有褶,掉於腿後,左手盤於腿上,右手於腹前伸。佩戴纓絡,身坐兩層蓮花的細腰圓座。宋代出現了普賢、文殊、觀音銅像,坐於長方形四腿座上或像背、獅背、猻背上。河北正定隆興寺內有大悲銅菩薩像。通高22米餘,共有42臂,造型體型纖細頎長,比例勻稱,衣紋流暢,富於宋代藝術風格。
蛤清銅佛像以刺頭居多,有的刺頭頂上有肉瘤,大耳,下頦有一道肉褶,脖有一至四道肉褶,肉褶越多,年代越近。胸前有的鑄有“ㄊ”字,披袈裟、袒胸、盤坐,掌心一般皆朝上。蓮形或山形座相對前代高,底座無銼痕。銘文或於座腿前。坐姿多樣,腿或一盤一掉,或一拱一掉。宋喀巴皆戴“ ”形帽。色重顯紅,金水發黃厚。
藏佛與漢佛也不一樣,藏佛胸高乳大,漢佛胸平乳小。嵌松石者多為藏佛,刺頭者皆為漢佛。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這件11面觀音就是典型的明、清藏傳佛教鎏金銅造像。
採用化學方法鑑別真假古代鎏金銅佛像,大都局部有鏽,在實驗室裏作硫酸或鹽酸對鏽進行溶解後根據能否分解出銅離子或雜質離子,可以斷定是做鏽還是自然鏽,這項工作一般實驗室裏都能做。
[1-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