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谷子賦

鎖定
《金谷子賦》,是《三上詞話作者,詞學家、文化學者、書法家馬同儒先生創作的種植穀子體裁作品,主旨是讓人們關注“三農”,更好地享受美好生活。
作品名稱
金谷子賦
外文名
Fu of Golden Millet
作    者
馬同儒
創作年代
當代
作品出處
張掖日報 [1] 
文學體裁
辭賦

金谷子賦作品正文

天到秋,風吹草瑟雁叫;日偏斜,拔穗昂頭影長。刮瘦風,蒿草秕子嘶嘯;悄無言,穀子彎腰穗黃。雲遊處,千壠千畦入望;挽霞光,一東一西暗香。起塵煙,風翻波浪鐮緊;看星流,人影攢動月光。種田不怕苦,就怕不得體。假不得,薅地磨洋工,盡是滿口哄弄鬼。吹不得,一分説一畝,鍋裏粥少多添水。虛不得,寅時吃卯糧,水米打牙猶等待。農業田不改。農村風景在。農民生活美。
《金谷子賦》書法作品 作者手書 《金谷子賦》書法作品 作者手書 [1]
雨生百穀,風傳花信;雲浸山色,苔綠亦燻。煙囱倒煙,燈捻打煙;流潤方收,消息及鄰。前川難瞻,文物成非;飢時須餐,時不待人。於是穀雨時節兮布穀聲,大倉小倉兮遇天晴。千顛萬簸兮選良種,撒向廣闊兮遍牛耕。“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如是谷為糧中寶,穀神自有名。粟有五彩,多有黃紅。橙紫黑白,黑色稱雄。青苗拔高,鬆土疏鬆。彎腰俯地,容光面容。黃昏厚土,濃妝情濃。以北阡而塍畦,於南陌而禾穗;以東隅而苗齊,於西陲而青芽。以冰融而燕舞,於寒來而家雀;以凝眸而雁隊,於漫花而聽鴉。以無田而憂緒,於耕道而盼秋;以感物而時雨,於秋稼而籬笆。糧是百業基,後人先民根。君王尚親耕,況是納糧身。自始種到今,田間綠茵茵。一授報桃李,好風傳子孫。一粥不容易,三飯靠農民。
刀耕火種,伏羲神農教化;深耕細作,耕耙耱耕文明。邑外荒郊,種禾不容種莠;沃野田疇,鋤禾除稗才行。何堪從前,歷數嗷嗷待哺;近聞猶表,人家食不厭精。於是一輩兩輩,幾輩尤愛今日;一樹兩樹,數樹雀厭空庭。田肥以易,廣種敝筐無遺;埂不蔓草,帶月荷鋤吠聲。道鄉活計,鋤谷身躬。丘壠蕭條,蔓草盈空。金色無垠,倉滿為豐。造化無私,安有邀功。謠曰:穀穗肥似兮羊尾巴,未允鼠子兮拉倉中。應急流年兮遇饑荒,青黃不接兮尚可舂。食谷不思谷,何似仙脱俗;吃谷蔑種穀,莫如倉中鼠。百業農為先,好比優則仕;教兒飯桌旁,知曉種田苦。知委執州牧,知學掌鴻學;每念“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百代用兵忙,未動糧草行;每享昇平時,屯墾為邊戍。上輩之上,接上相傳。倉中存糧,猶賴良田。五穀豐登,生計有年。
清早迎朝暉,晚風吹我衣。鐮動彎彎月,金秋伴我歸。顆顆碾盡兮腹中食,米糠為寶兮研發時。大瓶小瓶兮裝瓊液,口服潤膚兮皆適宜。若是榮華久居,黎民安康,翠盤紅縷與青舍,總會有一掬相思。 [1] 
《安寧高校概覽》第33-35頁,馬同儒《西北師範大學賦》。 《安寧高校概覽》第33-35頁,馬同儒《西北師範大學賦》。 [7]

金谷子賦作品正義

【按語】話説天下糧倉,糧安天下,《金谷子賦》又添一曲低吟的“憫農”聲。自唐代詩人李坤的《憫農二首》組詩面世以來,在跨越12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無不在學堂的朗讀聲和庭院的吟誦聲中,以及飯桌旁的囑託聲中泛起。這是一種最高貴的品質之一,體現了人們無不關心自己的生存問題。因為吃飯問題,是“前川難瞻,文物成非;飢時須餐,時不待人”的現實存在。於是當你自從呱呱墜地時刻,你就與糧食結下了一生一世之緣;不管你以後走過怎樣的艱難困苦,你每日與糧食的關係最為關切;同樣不管你是如何的春風得意,你也會與糧食不可不從。既如此,為心那得千種解,《〈金谷子賦〉正義》時。文之正義,即陳述本意,辯明道理,正確含義。故南風吹作竹,擬筆畫八斗,聊以複述正義: [12] 
中國作家網發表目錄 中國作家網發表目錄

金谷子賦正義之一

天到秋,風吹草瑟雁叫;【採用比興的寫作手法。草瑟雁叫:草瑟:北方深秋草色。[唐]皎然:《渚山春暮,會顧丞茗舍,聯句效小庾體》:“柔草低藉瑟。”雁叫:[注]春暖北歸之雁名“囀”,引[宋]張榘 《摸魚兒·九日登平山和趙子固帥機》:“渺沙靄蒹葭,咿囀雁聲起。”又,[近代]郭小川《春暖花開》:“雁兒高囀,喚來彩雲遊天際。”秋深之雁南去叫“嗷”。引[唐]張九齡《二弟宰邑南海,見羣雁南飛,因成詠以寄》:“鴻雁自北來,嗷嗷度煙景。”雁聲又何以名“叫”?[漢]許慎《説文解字》:“叫,嘑也。”[注]“嘑”同“呼”。北方欲冷留雁,奈何東南去,故忍心指名“叫”。引毛潤之《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注]心意的雁叫,應該是“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不枉雁來。此為比照、鋪墊之法。】日偏斜,拔穗昂頭影長。【日偏斜:謂日過午而漸西斜。[唐]令狐德棻等撰:《周書·無逸》:“自朝至於日中、昃。”相對“中昃”而言,即日中則昃。中過即昃,“昃”,日偏斜。孔傳:名“日昳。”孔穎達疏:“言文王勤於政事,從朝不食,或至於日中,或至於日昃,猶不暇食,故經中、昃並言之。”[注]此亦為比照、鋪墊之法。拔穗昂頭:亦指抽穗。穀子成長的關鍵和衝刺階段。昂頭:揚頭。引 [元]周伯琦《天馬行應制作》詩序:“曲項昂首,神駿超逸。”[注]穀穗,長得乾癟的,抬個頭也難,只有長得飽滿才能揚起頭,它是具有實力的表現,也是一種自信和風度。】刮瘦風,蒿草秕子嘶嘯;悄無言,穀子彎腰穗黃。【瘦風:指的是瘦弱的風。《説文》:“瘦,臞也。”同時《説文》亦云:“臞,少肉也。從肉,瞿(qú)聲。”蒿草秕子:蒿草,是指部分蒿屬植物的統稱,比喻輕賤;秕子:與糧食顆粒“飽滿”比對説法。是指一種未成熟的穀子,外形圓潤光亮,中空為殼。《左傳·定公十年》:“若其不具,用秕稗也。”杜預注:“秕,不成者。稗,……言享不具禮,穢薄若秕稗。”又,[唐] 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解衣換倉粟,秕稗猶未脱。”[注] 秕子,這裏借指外強中乾,不盈實,中看不中用的東西。亦指不踏實、不本分,弄虛作假,靠撒謊過日子的人。嘶嘯:本意引聲長鳴,這裏借喻泛指一旦遇有好處,就非得弄出個響動不可,引人注意,意在表功的人和事。穀子彎腰:向上、成熟。穀穗個大,且顆粒飽滿而成彎腰狀。[注] 專注謙虛,自視自狀歸於自然流露,不矯不枉不囂。悄無言:指默默無言。引[唐] 白居易《琵琶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注]悄無言,沉默是金。“問君有酒,何不鼓瑟更吹笙。”([宋] 劉辰翁《水調歌頭·寂寂復寂寂》)“心無物慾,即是秋空霽海;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明]洪應明《菜根譚》)穗黃:穀子成熟的顏色。[唐]白居易《內鄉村路作》:“渭村秋物應如此,棗赤梨紅稻穗黃。”又,[宋] 王諶《到李山寺》:“榆樹苔衣綠,松花粉穗黃。” [注] 穗黃,借喻人的修煉不僅僅有個標誌物就行,應有它的內在要求,不是誰都披上“穗黃”色的袈裟就是佛。這裏借指實實在在的出現和展示。[注]此亦為比照、鋪墊之法。】雲遊處,千壠千畦入望;【採用比擬寫作手法。雲遊處:指穀子地與雲彩相映。引[宋] 範質《誡兒侄八百字》:“如何志未滿,意欲凌雲遊。”壠:同“壟”,埂子、田埂。千壠、千畦:表示田地數量多的意思。《説文》:“壟,丘壠也。從土、龍聲。”千畦:《説文》:“畦,田五十畝曰畦。”《孟子》:“病於夏畦。” [漢]劉熙注:“今俗以二十五畝為小畦,五十畝為大畦。”又,[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千畦姜韭。”】挽霞光,一東一西暗香。【採用比喻寫作手法。挽霞光:指天氣已近傍晚。引[清] 邵時藻《登金山和高祖半江公韻》:“山浮江面衝濤上,塔挽霞光踏級臨。”一東一西:指各在遙遠的一方。引[唐]王建《古謠》:“一東一西壟頭水,一聚一散天邊霞。”暗香:猶幽香。這裏指穀子成熟時的香氣。[宋]王安石《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起塵煙,風翻波浪鐮緊;看星流,人影攢動月光。【採用烘托寫作手法。(“起塵煙”、“看星流”。)鐮緊:指收割穀子時手裏緊握鐮刀。這裏泛指收割時的繁忙景象。引[唐]韓愈《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鐮。”又,[明]元鵬《山中四詠》:“鐸聲連振起,鐮子刈禾頭。”“看星流,人影攢動”:比喻收工晚,可謂披星戴月。】 [12]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正義之二

種田不怕苦,就怕不得體。【採用襯托的寫作手法。種田不怕苦:指農民司職的操守。[注]種田“苦”,就是汗水、就是疲勞、就是出苦力、就是勞其筋骨;從實踐中看,一茬莊稼,兩年耕。種莊稼具有繁雜的準備和實施環節:有準備,有施肥、播種,有耕地、鬆土、鋤草,有收割、儲藏,有打碾、運輸等由細無鉅細的瑣碎細節組成。説種糧是自己長出來的,此言好像沒錯,但忽視了事物的決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的一般客觀規律,何講?比如神州飛船,表面上是自己飛起來的,但沒有宇航員的掌握也不行。宇航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選拔培養一名宇航員十分不易,不是誰都勝任。學生唸書得到知識,不能僅有學校教室有黑板就行,必須依靠老師的灌輸和傳授才能得到。故莊稼不僅僅是自己依靠自然力量生長,更是依靠農民勤耕才行。不懂得此理,可謂真正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寄食者。得體:指言語、行動等適當,恰如其分。《禮記·仲尼燕居》:“官得其體。”孔穎達疏:“體謂容體,謂設官分職,各得其尊卑之體。”([唐]李商隱撰 《義山雜纂·失本體》有云:“早晚不禮拜唸佛,失僧尼體。”)以此照説 “三農”事,“人靠飯,鐵靠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不關注、不關心“三農”事,是為不得體。何為得體?“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漢] 司馬遷的《貨殖列傳序》)[注] 耕田的得體,最忌歪嘴子和尚念歪經,運用科學種田最管用。一要守傳統,比如在種田施肥環節,農家肥經發酵後施用,“既改善了土壤土地肥,又長了莊稼莊稼好”是也;二要善改進,吸取先進的改善土壤用料方式方法,這樣使土地避免因保養不善而導致不能耕種的問題發生。】假不得,薅地磨洋工,盡是滿口哄弄鬼。【薅地:拔草、除草,薅草、薅鋤。《説文》拔去田草也。《詩·周頌·良耜》:“其鎛斯趙,以薅荼蓼。” 朱熹集傳:“薅,去也。”[元]趙孟頫 《題耕織圖》詩之四:“朝朝荷鋤往,薅耨忘疲倦。[注] 薅地,用鏟,雙膝彎屈;用鋤,站立屈腰。此為“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寸土地一寸汗”之謂也。磨洋工:民間俗語。指人們習慣於將消極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現象稱為“磨洋工”。哄弄鬼:來源於歇後語“上墳燒報紙——哄弄鬼。”比喻做人不誠實。引“《周書》 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闢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漢]司馬遷的《貨殖列傳序》)[注]出勤不出工,只是哄自己;一日三餐用,都是自己貢。】吹不得,一分説一畝,鍋裏粥少多添水。【採用比擬的寫作手法。吹不得:指不能吹牛。指誇口,説大話。引[清]李伯元《南亭筆記》卷十一載:“翁叔平兩番訪鶴,吳清卿一味吹牛。”一分説一畝:泛指浮誇風。又,引 [宋] 張耒《一畝》:“一畝秋蔬半成實,灶突無煙已三日。良人傭車斃車下,老婦抱子啼空室。秋風九月天已寒,飢腸不飽衣苦單。我身為吏救無術,坐視啼泣空丸瀾。”[注]比如説要倡導興農固本,相關人會立馬想起了耕地問題,這是靠譜的思路,但要防止因被非必要建設用地使水澆肥田逐日減少,繼而用推土機平整些邊遠的荒田陡坡山窪田而替代的問題出現。[注]種田的事,應該是這樣:十畝荒田陡坡山窪田,靠天吃飯,平常也不及一畝水澆地的收成;遇天旱,有時顆粒無收。[注]種田之事,退一步講,即便是荒田陡坡山窪田,如果有人打理,有人耕種也好,總算有收成,不可成了擺設。鍋裏粥少多添水:煮粥時人多糧少通常採取的辦法。[明]張方賢《煮粥詩》有云:“一升可作三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注]所謂曾經困難的年月裏發生過“忙時吃幹,閒時吃稀,不忙不閒時半乾半稀”的事,與現在平時提倡吃飯吃得欠一些不能等同相看,實在是缺糧沒有辦法的辦法,但凡有丁點注意,也不會如此光景。[注]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文學家伊索曾説:“那些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所以,通常可以做到這樣:吃飯不剩米粒,酒店吃飯不過渡消費,且把剩菜打包回家,飽時省一口,餓時得一斗。這是對糧食的敬畏,是一種惜福的表現,也是一種很高貴的品質和修養。】 [12]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正義之三

虛不得,寅時吃卯糧,水米打牙猶等待。【採用比喻寫作手法。寅時吃卯糧:即“寅吃卯糧”成語。出自於[明]畢自嚴《蠲錢糧疏》。寅吃卯糧(寅、卯:十二地支名目)指寅年吃卯年的糧食(通常農作物一年一熟),比喻經濟生活十分困難,入不敷出,預先借支,挪用瞻望未來可能得到手的財物和收入,不顧不管將來如何打算。[注] 寅時吃卯糧,無不告誡人們,身體不能透支,糧食更不能提前挪用。水米打牙:即“水米不打牙”俗語。指沒吃飯、沒喝水或沒飯吃。引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七八回:“我老身不打誑語,阿彌陀佛,水米不打牙,他若肯與我一個錢兒,我滴了眼睛在地。”[注]糧食是人的第一生存要素,不管是貴與賤,富與窮,美與醜,不管享有多少別墅、香車和多少資產,或者享有多少名望和什麼級別的待遇,還是很平常的人,在糧食麪前都一樣,沒糧吃都會餓肚子的。】農業田不改。農村風景在。農民生活美。【採用形容寫作手法。“三農”,此三句是精警句,是核心詞,是綱要,是醒語,是醍醐灌頂。農業田:即農田,指農業生產的用地,可耕種的田地。引《禮記·王制》:“制農田百畝。”又,[明] 徐光啓《農政全書》卷三:“督吏民修農田水利,而具勅天下。”不改:指不能擅自改變農業生產的用地,即不可改變可耕種田地原有的屬性 [注] 耕地的屬性是用於種糧食、蔬菜、中藥等農作物的土地,它又分為基本農田和一般農田兩種級別,其中基本農田是生態“紅線”,又確定為“永久基本農田”。農村風景:指自然的村落風景。廣義上的農村風景,即合理的規劃、自然的坐落、優美的建房、有序的道路、完善的配備,以及平安和諧、六畜興旺、裊裊炊煙等。老子曰:“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漢]司馬遷《貨殖列傳序》)[注] 農村風景,並不排斥城鎮化,城鎮化不能削弱農村風景化。農民生活美:即農民生活質量的評價概念,是社會提供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客觀條件與人們對生活的全面評價。】 [12]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正義之四

雨生百穀,風傳花信;【採用比擬的寫作手法。雨生百穀:指穀雨時節,農作物在田裏插秧、新種的季節。百穀:指穀類的總稱。“百”,舉成數而言,謂眾多。引《尚書·舜典》:“帝曰:棄,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又解“百穀”:指眾谷之水。引《文選·宋玉〈高唐賦〉》:“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穀之俱集。” 李善注:“百穀者,眾谷雜水至山之下。”又,[唐]劉禹錫《重送浙西李相公新加旌旄》詩解:“城下清波含百穀,窗中遠岫列三茅 。”風傳花信:指花開的信息。引[宋]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涼州百面雷。”又,[明] 鄧雲霄《長至日邀李煙客王鳴吉杜亭甫小酌紫煙樓看早梅》:“一番花信一番風,試向梅梢問化工。”】雲浸山色,苔綠亦燻。煙囱倒煙,燈捻打煙;流潤方收,消息及鄰。【何用比擬的寫作手法。苔綠:亦指青苔。指新梢的綠色嫩梗。引[唐]李白《長幹行二首》其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煙囱倒煙:農家經驗,即做飯煙囱的煙從灶堂裏迴流倒冒煙,習慣稱“颳倒煙”,意味天要下雨。燈捻打煙:農家經驗,即燈捻火苗突然間出現東倒西歪的冒煙現象,習慣稱“打油煙”,意味天要下雨。消息及鄰:即私下互相傳遞關於雨的信息。[注]在靠天吃飯的農户裏,尤其是看見地裏的禾苗被曬蔫兒時,每逢“吹南風”、“颳倒煙”、“燈捻打煙”等自然現象,或茶餘飯後,或路上相逢,彼此對時下有沒有雨發表看法,並評斷出時間。現在農村裏談論的人少了,以前比較常見。】前川難瞻,文物成非;飢時須餐,時不待人。【“前川-成非”句,化用[唐] 崔融《則天皇后輓歌二首二》:“山川不可望,文物盡成非。”前川難瞻:指前邊遠處的河流,解決不了跟前的飲水。引[北宋]程顥《春日偶成》:“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全唐詩》卷68-1)文物成非:這裏借指收藏的文物,到了饑荒之年,不可替代食用的東西。飢時須餐:引證 [宋]楊萬里《憫農》:“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裏閏添長。”[注] 閏添長:指農曆閏月之年比常年多一月。】於是穀雨時節兮布穀聲,大倉小倉兮遇天晴。千顛萬簸兮選良種,撒向廣闊兮遍牛耕。【採用比擬寫作手法。布穀聲:指布穀鳥。引[北宋]蔡襄《稼村詩帖》:“布穀聲中雨滿籬,催耕不獨野人知。荷鋤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叱犢時。”又,[清] 姚鼐《山行》:“布穀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注]農家注重天氣,道家崇尚自然。農家講季節,就是一種守候,一種期盼。千顛萬簸兮選良種:指在天氣好的日子裏,選良種是必要的過程。一般採取鋪在地曬乾,然後像穀子選種子,用簸箕,簸去秕(不飽滿)的穀殼,略去浮在簸箕上面的草梗,剩下的就是種子。選種子,比如一些顆粒大的農作物,如玉米、小麥等,可以用篩子篩去秕(類似過濾)的即可。撒向廣闊:種穀子,一般採用手撒的方式,故稱廣撒。遍牛耕:過去種田運用二牛抬槓耕田方式,故名。引[南宋]李綱《吟牛》:“羸羸老牯牛,默默數春秋。田裏禾苗壯,一步一點頭。”又,[南宋] 陸游《放牛歌》:“勿言牛老行苦遲,我今八十耕猶力。牛能生犢我有孫,世世相從老故園。”[注]千年用牛耕田,如今除了少數地區陡地外,多數基本上放棄了傳統耕田方式,給牛“放假”了,取而代之為運用機械耕種方式。】 [12] 
《金谷子賦》選句書法 《金谷子賦》選句書法

金谷子賦正義之五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如是谷為糧中寶,穀神自有名。【採用借代寫作手法。引文:“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唐]李紳《憫農·其一》)穀神:即《穀神》。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pìn)。”穀神即生養之神,它可稱為是原始的母體,生殖天地萬物,無窮無盡。[玄牝]道家指孳生萬物的本源,比喻道。又泛指陰性的事物,後引申為慾望,説明一種“慾望生則思想存”的道理。關於穀神,《老子河上公章句》注:“谷,養也。”《爾雅·釋詁》:“谷,生也。”《廣雅·釋詁》:“谷,養也。” 按“谷”應該讀為“穀”。雨生百穀,谷生萬物,而循於萬物之道,亦能生養天地與萬物,而沒有形體,神妙難識,所以老子稱道為穀神。唐代呂岩有一首《穀神歌》詩其中有“谷兮谷兮太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注] 穀神自有名:整體地講,遵循本源,守根本,是在行進的歷史長河中,不管是怎樣的開花結果,脱不開萬事萬物都是互為變化而存在之根和日益完善自身的本源。具體地講,生命本體,源於生養;生養,歸於穀神,然後才至於大道,沒有例外。】粟有五彩,多有黃紅。橙紫黑白,黑色稱雄。【粟有五彩:粟,古之有稱“稷”、“梁”等,通俗稱稱小米。《周書》曰:“凡禾,麥居東方,黍居南方,稻居中央,粟居西方,菽居北方。”([唐] 徐堅撰:《初學記》卷二十七·寶器部·草部附五穀第十·敍事)粟有五彩:指穀子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和品種。】青苗拔高,鬆土疏鬆。彎腰俯地,容光面容。黃昏厚土,濃妝情濃。【鬆土疏鬆:種地鬆土是農人的基本功,人哄田一時,田哄人一年。俗語有“勤快鬆土寸寸鏟,懶漢腳勤遍地走。”彎腰俯地:即禾苗幼小時鋤草用鏟為“彎腰”,俗稱“三摺子”蹲跨步;鋤草站立用鋤頭為“俯地”,即站立傾身踟躕步(擬逗留步)。[注]踟躕:借用。像猶豫不決地踱來踱去狀。“黃昏厚土,濃妝情濃”:農人勞作一天,問他何處最情濃,莫過黃天與厚土,賦情似秋濃。農人的面孔與土色一樣,情感與田地相容。】以北阡而塍畦,於南陌而禾穗;以東隅而苗齊,於西陲而青芽。【塍(chéng)畦(qí):《説文注》:“(塍)稻田中畦埓也。集韻、類篇、宋本作稻中畦也。韻㑹作稻中畦埓也。今合訂之如此。畦、五十畞之介也。”泛指田地。塍:《説文》:“塍,稻中畦也。”[畞(mǔ),古同“畝”。]畦:田園中分成的小區:畦田、菜畦。古代稱田五十畝為一畦。苗齊:指田裏禾苗長勢很好並齊整。[注]祖國幅員遼闊,“東隅苗齊”,而“西陲青芽”,無不為耕種而忙,為勞而獲。】以冰融而燕舞,於寒來而家雀;以凝眸而雁隊,於漫花而聽鴉。【冰融而燕舞:春天來了燕子亦來。引[唐]李世民《登三台言志》:“舞接花梁燕,歌迎鳥路塵。”於寒來而家雀:春夏秋冬,只有麻雀不遷徙,故謂之家雀。引曹雪芹《紅樓夢》第八二回:“(黛玉 )正要矇矓睡去,聽得竹枝上不知有多少家雀兒的聲兒,啾啾唧唧,叫個不住。” 雁隊:指大雁組成飛行隊形。雁隊以6只或以6的倍數組成,大雁在飛行時都本能地呈“人”字型飛行。漫花:流行於甘肅西南地區各民族唱歌的一種方式,也稱作“漫花兒”。如河州花兒、洮岷花兒等。】 [12]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正義之六

以無田而憂緒,於耕道而盼秋;【以無田而憂緒:即為無田可耕而愁。引[宋] 趙蕃《次韻秉文初九日過先壟》:“耕道十年無九秋,無田長抱老農愁。”耕道:耕作的方法。據[戰國] 呂不韋等撰:《呂氏春秋·審時》載:“是以人稼之容足,耨之容耨,據之容手,此之謂耕道。”畢沅校注:“《亢倉子》作‘耨之容耰,耘之容手。’”[注]從宋時孫應時《三泉龍門》詩云:“谷深路窈望不極,有泉可濯田可耕”,到張賢亮《不可説》:“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資”。共同講的就是有田可耕的事,它是關乎飯碗能否端在自己手中的問題,它是關乎民生的第一件大事,亦是關乎國家民族的大事。】以感物而時雨,於秋稼而籬笆。【感物:見物興感。[唐]韓愈 《薦士》詩:“念將決焉去,感物增戀嫪。”[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梁·神思》:“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注]此感物詠志耳。時雨:及時雨。《尚書·洪範》:“曰休徵:曰肅,時雨若。”[晉]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神萍寫時雨,晨色奏景風。”[南宋] 陸游《時雨》:“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注]所謂及時雨,即及時食。人生有百求,人生有千安,無不逃過“飢時須餐,時不待人”的現實。】糧是百業基,後人先民根。君王尚親耕,況是納糧身。【糧是百業基:百業:各行各業。百業農為本,民以食為天。俗話説得好:“百業農為本,萬般土裏生。”引《商君書·勒令》:“民有餘糧。”又,[漢]司馬遷《貨殖列傳序》曰:“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户之民乎。”君王尚親耕:伏羲每年二月初二舉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活動,到了周朝武王時期就成為一種制度。據《禮記·表記第三十二》載:子曰:“天子親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諸侯勤以輔事於天子。”[注] 親耕:天子於每年正月親自耕作示範,意在重農桑,體恤民情。又,據《小戴禮記·月令》載“(孟春之月)天子親載耒耜……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籍。”又,《漢書·食雜誌》載:“上感誼言,始開藉田,躬耕以勸百姓”。納糧:指繳糧,亦指交税糧。[注]如今農民不納糧,還補貼,結束了幾千年繳糧制度。】自始種到今,田間綠茵茵。一授報桃李,好風傳子孫。【一授:比喻詞,不僅僅專指一次授予或饋贈,含有多次的意。引[漢]王充《論衡·須頌》:“夫一字之諡,尚猶明主;況千言之論,萬文之頌哉!”又,引[唐]白居易《贈僧五首·缽塔院如大師》:“每歲八關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報桃李:即“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國風·衞風·木瓜》)好風:令人滿意的風氣。引[宋]曾鞏《延慶寺》詩:“好風吹雨來,暑氣一盪滌。”】一粥不容易,三飯靠農民。【一粥不容易:指一口粥,一口飯,都應當想到來得不容易。引[唐]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又,[清]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三飯:三餐。[注]樹立厲行節約觀念,珍惜擁有,珍惜現有。】 [12]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正義之七

刀耕火種,伏羲神農教化;【刀耕火種:上古時一種耕種方法,把地上的草燒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種。俗稱“種一偏坡,收一蘿蘿”。《舊唐書·嚴震傳》:“梁漢之間,刀耕火耨。”伏羲神農教化:引《商君書·更法》:“伏羲神農教而不誅”。即注重教化疏導,鼓勵耕作。】深耕細作,耕耙耱耕文明。【深耕細作:深耕,[春秋]左丘明撰《國語·齊語》:“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時雨。”細作:精製、精巧製作。耕耙耱耕:指一種耕作技術。引[南北朝]賈思勰撰《齊民要術·耕田》卷一載:“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濕得所為佳”、“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淺”、“初耕欲深,轉地欲淺”。】邑外荒郊,種禾不容種莠;沃野田疇,鋤禾除稗才行。【邑外:今之郊區稱謂也。引《爾雅·釋地》雲:“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坰。”莠(yǒu):一年生草本植物,穗有毛,很像穀子,亦稱“狗尾草”。《説文》:“莠,禾粟下揚生莠。”稗(bài):俗稱稗子。《説文》:“禾別也。” [南唐]徐鍇撰《説文系傳》:“似禾而別也。稊稗也。”《廣韻》:“草似谷而實細。”《孟子》:“苟為不熟,不如荑稗。”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幼苗像稻,但葉鞘無毛,沒有葉舌和葉耳。它是稻田主要雜草,可做飼料。[注] “莠”,是混於農作物成長期異類,一般偽裝得楚楚可愛不好識,但逃不了農人的眼睛。“稗”,亦是雜草,在農人眼裏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另有用處。】何堪從前,歷數嗷嗷待哺;【歷數:一件一件地列舉。引[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鑑·唐代宗大曆元年》:“因歷數大臣過失。”嗷嗷待哺:嗷嗷:哀鳴聲。哺:餵食。飢餓時急於求食的樣子。引《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又,[漢]荀悦《前漢紀·成帝紀三》:“作治數年,天下遍被其勞,國家疲弊,府庫空虛,下至眾庶,嗷嗷苦之。”又,[宋]穆修《上監判邢郎中書》:“一家貧寄京師,薪米不給,老幼數口,嗷嗷待哺。”又,《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三:“天啓三年四月上丁卯(初八),平遼總兵毛文龍塘報言,見今各兵已兩月乏糧,嗷嗷待哺,乞賜兵餉接濟。”[注]日常用度,什麼都可以省略,或缺乏,唯有吃飯不行,少一頓,身無力,臉無光。因為真正到了飢餓時,豪華別墅不能食,電視、電冰箱不能食,汽車不能食,倒是牛皮鞋可用,皮腰帶可用,可救一時之飢也。】近聞猶表,人家食不厭精。【猶表:尚且可言狀、可表達。食不厭精:形容食物要精製細做。引《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於是一輩兩輩,幾輩尤愛今日;【採用比擬寫作手法。一輩兩輩幾輩:輩分比推算法。主要分為長輩(高祖輩、曾祖輩、祖輩、父母輩等)、平輩和晚輩。亦作“輩份”。引《詩·小雅·蓼莪》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注]蓼莪:《毛詩序》雲:“《蓼莪》,刺幽王也。民勞苦,孝子不得終養爾。”鞠:養。鄭玄《箋》雲:“父兮生我者,本其氣也。”尤愛今日:指物質豐富、精神愉悦、生活幸福。[注]生活過得好不好要對比,要惜福,要感恩。萬勿心頭起了“端起飯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惡念,否則是一種自我能量的最大消耗,而且消耗不起,必走不長遠。】一樹兩樹,數樹雀厭空庭。田肥以易,廣種敝筐無遺;埂不蔓草,帶月荷鋤吠聲。【數樹雀厭空庭:“數”,虛數,是一個變量,表示很多的意思。雀厭空庭:引[宋]歐陽修《和聖俞聚蚊》:“愁煙四鄰起,鳥雀喧空庭。”[注]其實,現實生活中,鳥雀並不喜歡沒有人居住的沒有吃沒有喝的空庭。有詩為證,《摸魚兒·農家》下闋雲:提燈夜,攜酒喧荒每遇。聽檐來燕如故。初睛晨起知何物,麻雀進家來住。方見羽。去何處、田邊汗水山中雨。誰能告訴。一笑不言愁,清風化作,眉色與春度。(《三上詞話·詞譜》卷中)田肥以易:易,整治。引自《荀子·富國》:“民富則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則出實百倍。”[注] 田肥以易,即把土地整治得肥沃就好。整治得好,就得遵從自然規律,在繼承傳統耕種有效辦法的前提下,適宜發揚有能,進行科學跟進措施。敝筐:引[唐]白居易《觀刈麥》:“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無遺:(穀穗)沒有遺漏。埂不蔓草:田埂沒有蔓延的雜草,比喻務農的勤奮。帶月荷鋤:比喻辛苦,勞作歸家,披星戴月。引[魏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鄉活計,鋤谷身躬。丘壠蕭條,蔓草盈空。【活計:原指手藝或縫紉、刺繡等,現泛指各種工作。引[宋] 鄒浩《嘲龔彥和》:“道鄉活計君知否,飢即須餐困即眠。” 鋤谷身躬:意引《氾勝之書·耕田》:“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丘壠:這裏泛指田地。“丘壠蕭條,蔓草盈空”兩句是倒裝句,即如果導致莊稼“丘壠蕭條”的原因,在於不勤快、不除草使得“蔓草盈空”所引起。】金色無垠,倉滿為豐。造化無私,安有邀功。【倉滿為豐:指倉廩豐盈。豐:《説文》:“豐,豆之豐滿者也。從豆,象形。一曰《鄉飲酒》有豐侯者。凡豐之屬皆從豐。”又,《周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豐。” 造化無私:大自然化育萬物於無私。[漢]劉安著:《淮南子.覽冥》:“又況夫官天地,懷萬物,而友造化,含至和。”[注]自然(自然界)沒有邀功,亦不可邀功,除了自然,還是自然。】 [12]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正義之八

謠曰:穀穗肥似兮羊尾巴,未允鼠子兮拉倉中。應急流年兮遇饑荒,青黃不接兮尚可舂。【鼠子兮拉倉:即農家院子裏堆積的農作物的穗頭在未打碾之前,被老鼠盜到洞中,若干年後,甚至幾代人後無意拋開洞穴,所藏糧食猶可食。青黃不接:指莊稼還未成熟,陳糧已經吃完。引[宋]歐陽修《言青苗第二札子》:“猶是青黃不相接之時。”[注] 青黃不接最不容易,後顧倉中又無糧,前瞻青苗不可食,可謂生活中捉襟見肘難堪事。舂: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裏搗去皮殼或搗碎。《説文》:“舂,擣粟也。”又,《詩·大雅》:“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又,[漢]劉安《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高舂。至於連石,是謂下舂。”】食谷不思谷,何似仙脱俗;吃谷蔑種穀,莫如倉中鼠。【採用比喻的寫作手法。食谷:吃飯、吃糧食。引《大戴禮記·易本命》:“食谷者智慧而巧。”[注]看來食谷才能讓人聰明靈巧,故人人不得不食谷,除此無方。仙脱俗:即神仙不食人間煙火。蔑:指輕視。莫如倉中鼠:引十二自生肖,子為頭。子:老鼠。又,引[魏晉]陸機《詩 其三》:“曾不如老鼠,翻飛成蝙蝠。”(老鼠老了有翻飛成為蝙蝠之變,可自由飛翔於天的意思。)[注]此喻是一種警示,是自我的一種“居儉”約束,也是體現一種撫卹種田人的習慣。如果人到了心無感念,自然淪落成不可想象的東西。】百業農為先,好比優則仕;教兒飯桌旁,知曉種田苦。【百業農為先:農本,即以農業為立國之本。引《韓非子.詭使》:“倉廩之所以實者,耕農之本務也。”優則仕:即《論語·子張》:“學而優則仕。”這裏是一個比方。“教兒飯桌旁,知曉種田苦”:集中一點就是不能糟蹋糧食。嫌飯不好吃,可以不吃,但不能糟蹋糧食。糟蹋:不珍惜,隨便丟棄或毀壞。引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他吃了倒好,擱在這裏白糟蹋了。”[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濃縮緊湊的社會,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生兒教兒,良好的家風,就是有教養。】知委執州牧,知學掌鴻學;每念“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採用比喻的寫作手法。知委:猶知道。引王重民等編校:《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臣別家鄉,已經九載,慈母死活莫知。臣今忠烈事王,家內無由知委。”州牧: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長。這裏泛指地方行政官員。引《尚書.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嶽,外有州牧侯伯。”蔡沈集傳:“州牧,各總其州者。”鴻學:指具有淵博學問的人。這裏泛指學者。引[唐]舒元輿《問國學記》:“至於西,有高門,門中有廈屋。問之,曰:此論堂也。予愧非鴻學,方論,不敢入。”每念:常思、常記。】百代用兵忙,未動糧草行;每享昇平時,屯墾為邊戍。【採用比喻的寫作手法。“百代用兵忙,未動糧草行”:引古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凡歷朝歷代用兵,均採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運兵模式。儲備“糧草”是軍隊打勝仗的前提,不管是古戰場,還是現代高科技信息化戰爭,打仗就是打錢糧,打後勤,打運輸保障的特性沒有變。不管時空是怎樣的變幻,備戰(糧)打仗的思想不能有絲毫的鬆懈。屯墾:指聚居墾荒和屯戍墾殖。《左傳·宣公十五年》:“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築室:建造房屋;反:通“返”,召喚種田人歸返。指部隊做長久駐紮的打算。)又,《明史·費瓛傳》:“以涼州多閒田,請給軍屯墾。”始於西漢時期,在歷史的長河中順時延伸,其中尤以西漢、唐、清三朝為鼎盛時期。[注]如今的兵團屯墾戍邊,是一種新的內容、新的內涵、新的經營、新的方式和新的作用之屯墾。】上輩之上,接上相傳。【上輩之上:還有上輩。接上相傳:一脈相傳。[注]概言之,祖祖輩輩。】倉中存糧,猶賴良田。五穀豐登,生計有年。【五穀:五種穀物。至於哪五種,説法不一:《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趙歧注:“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又,《周禮·天官·疾醫》:“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鄭玄注:“五穀,麻、黍、稷、麥、豆也。”又,《楚辭·大招》:“五穀六仞。”王逸注:“五穀,稻、稷、麥、豆、麻也。”又,《素問·藏氣法時論》:“五穀為養。”王冰注:“謂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也。”生計:指維持生活的辦法。引《鬼谷子·謀篇》:“事生謀,謀生計。”[唐] 白居易《老來生計》:“老來生計君看取,白日遊行夜醉吟。”】 [12]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

金谷子賦正義之九

清早迎朝暉,晚風吹我衣。鐮動彎彎月,金秋伴我歸。【採用比興的寫作手法。朝暉:早晨的陽光。引[晉]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扶桑升朝暉,照此高台端。”又,[宋]王安石 《永昭陵》:“神闕淡朝暉,蒼蒼露未晞。”又,[宋]范仲淹 《岳陽樓記》:“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晚風吹我衣:引[唐]杜甫《秋風二首·其二》:“秋風淅淅吹我衣,東流之外西日微。”又,[明]于謙《夏夜步月》:“明月入我户,清風吹我衣。” 金秋伴我歸:指秋收季節的快樂。[注] 引《七律﹒耀汗子黑小米》:“祁連白雪倚雲流,競日天開過沃州。怎似千般非薄倖,渾如萬種但徵求。依隨黑土風吹草,逐照黃花谷浪悠。日轉銷魂香暗起,餘霞有影付秋收。”(《三上詞話》作者詩)冉冉秋光能留住,今月今年這處看。雖然農田勞苦,若與金黃豐收景象相遇,那是一種幸福的感覺和享受。】顆顆碾盡兮腹中食,米糠為寶兮研發時。【米糠:小米經輾子輾壓加工脱離後的殼子皮。[注]輾子:磨盤。碾米、磨面。研發:指把米糠提取製成精油,可製糖、提取糠醛等物品,供醫藥及它用。】大瓶小瓶兮裝瓊液,口服潤膚兮皆適宜。【瓊液:用植物、食物炮製、提煉加工而成的嘉美液汁。引[唐]李白《望廬山瀑布二首》:“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又,[宋]韋驤《公舒朝請得福守所寄荔子佳品二而詠以二詩乃以為示輒次韻奉和之一》:“咀嚼定嫌瓊液薄,形容更比水精寒。” 口服潤膚:泛指生活奢侈品。 [注]珍惜糧食的理念應該時時有,但生活的多樣化亦應該處處在。隨着人們日益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質量需求亦相應增大,這是不可置疑的生活合理需求,也是社會市場運行的一般規律。】若是榮華久居,黎民安康,翠盤紅縷與青舍,總會有一掬相思。【採用比擬的寫作手法。翠盤紅縷:翠飾的餐盤。紅縷:紅色的線縷。[元]周密撰:《武林舊事》載:“有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這裏代指人文氛圍濃厚的地方。青舍:整體以天青色為主色調的建築。這裏泛指千家萬户。一掬:亦作“一匊 ”。兩手所捧(的東西)。亦表示少而不定的數量。引《詩·小雅·采綠》:“終朝採緑,不盈一匊。”毛傳:“兩手曰匊。”又,[唐]賈島《望山》:“虯龍一掬波,洗盪千萬春。” [注]所謂“翠盤紅縷與青舍”,就是本着傳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思想觀念。如今更要嚴守個別“居一線則顧腳底還能摳出淤泥,喝幾盅每思酒中那是糧食精華”的思想底線。幾盅:幾杯。盅:《説文》:“盅、器虛也。從皿中聲。”《老子》曰:“道盅而用之。”注:通作衝。引[清] 費墨娟《夏晚漫成》:“清風引興琴三弄,佳句吟成酒一盅。”相思:指想念。引[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嵇康傳》:“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 [注]所謂相思,凡有感恩之人,不管從事何種職業,又是何種身份,只要吃飯,總會想到種田人,會念及到古訓:“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綴語】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所見,但凡沒吃飯的都能提起糧食,吃飯從不提起種糧食的大有人在,“聞之默然良久,若不能無動於衷者。”([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其實,《金谷子賦》強調的核心觀點是吃飯是一種本能和生存,職業千萬種,勞動最光榮,吃飯能記何處來,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是對種田人的一種職業敬重和感恩! [12] 

金谷子賦穀神文化

書法之一
馬同儒先生《金谷子賦》書法長卷,616 x 48 馬同儒先生《金谷子賦》書法長卷,616 x 48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一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一
雲遊處,千壠千畦入望;挽霞光,一東一西暗香。 [1]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一(局部)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一(局部)

金谷子賦雨生百穀

書法之二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二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二
農業田不改。農村風景在。農民生活美。 [1]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二(局部)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二(局部)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三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三
粟有五彩,多有黃紅。橙紫黑白,黑色稱雄。 [1]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三(局部)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三(局部)

金谷子賦厚土百業

書法之三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四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四
不容易,三飯靠農民。 [1]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四(局部)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四(局部)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五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五
於是一輩兩輩,幾輩尤愛今日;一樹兩樹,數樹雀厭空庭。 [1]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五(局部)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五(局部)

金谷子賦五穀豐登

書法之四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六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六
食谷不思谷,何似仙脱俗;吃谷蔑種穀,莫如倉中鼠。 [1]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六(局部)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六(局部)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七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七
顆顆碾盡兮腹中食,米糠為寶兮研發時。 [1]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七(局部) 《金谷子賦》書法長卷之七(局部)

金谷子賦穀神詩韻

《馬同儒:寫字但存金石氣 吟詩只念桂蘭香》詩羣摘錄如下:
耀汗子黑小米
祁連白雪倚雲流,競日天開過沃州。
怎似千般非薄倖,渾如萬種但徵求。
依隨黑土風吹草,逐照黃花谷浪悠。
日轉銷魂香暗起,餘霞有影付秋收。 [11] 
馬同儒先生《七律.耀汗子黑小米》書法作品 馬同儒先生《七律.耀汗子黑小米》書法作品 [11]

金谷子賦作者簡介

馬同儒先生 馬同儒先生 [10]
馬同儒,《三上詞話》作者,詞學家、文化學者、書法家。 [2-3]  辭賦代表作有《中秋賦》《蘭州交通大學賦》《西北師範大學賦》《蘭州大學賦》等在《中華辭賦》雜誌發表,另有《蘭州黃河樓賦》《金谷子賦》《靖遠起義賦》等。 [4-6]  著作代表有中國書店出版詞學專著《三上詞話》,另有作家出版社《陽光之戀》詩集等; [8-9]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多次參加全國全軍書法展覽並獲獎。曾榮獲軍委“空軍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中國文聯“授予世界華人藝術人才稱號”、入選《人民日報》海外版“中華藝苑名家”專欄。 [8-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