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上詞話

鎖定
《三上詞話》,是由詞學家、文化學者、書法家 [17-18]  馬同儒先生獨立創立的詞學專著,被學界譽為”詞壇最為系統的詞學理論,最為嚴格的填詞實踐,最為創新的詞學成果 [19]  “。它的主旨,概言之是講宋詞的,在歷代詞話和相關著作的基礎上,率先系統性地從創作理論,詞譜(填詞),詞史,以及附加韻,再加上詳實的考證,達到理論、創作和應用三者合一之集大成者。通過旁徵博引,眾採廣擷,應用翔實的資料,精研細琢,法古變今,從而成為一部具有系統性、專業性、學術性和應用性為一體的教科書和工具書。 [1] 
另有“《三上詞話》誕生記”一文, [56]  記錄了《三上詞話》的創作歷程。
中文名
三上詞話
外文名
Amateur writing Cihua
作    者
馬同儒
出版時間
2016年10月
出版社
中國書店
創作時間
20世紀90年代中期始
類    型
詞學,詩詞研究
學    科
基礎研究、應用研究
字    數
57餘萬

三上詞話文獻綜述

三上詞話基本情況

《三上詞話》2014年投稿,中國書店作為2015年選題出版(國家)計劃,出版於2016年10月底,由中國書店和全國新華書店發行。該集作者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創作,因軍務工作所忙,大都可謂“路上”“腿上”“枕上”完成初稿,2008年12月轉業到地方工作以來,又經年沉澱,間有修改潤色而成的。 [2-3] 

三上詞話彙集説明

《三上詞話》樣本  中國書店 《三上詞話》樣本 中國書店 [4]
《三上詞話》總體來講,是部隊開展“軍地兩用人才”教育和培養的體現,是部隊開展政治工作尤其是文化工作的產物,是“軍隊精神文明建設要走在全社會前列”要求的集中反映,其中該集卷中詞譜之詞例,主要是反映軍事題材和軍營生活內容的真實寫照。同時該集面世與長期一道在艱苦環境中戰鬥的戰友們,以及朋友們的關心關注分不開,最關鍵的是在中國書店及其編輯們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的結果。 [5] 
該集對於學詞的認識,其後記表明:書中“表達之意,或為本無其字,依聲託事;或為一時心跡之流露,且不論是是非非,但願能為有志於填詞創作者帶來一點思路足矣。”同時在談及學習的態度言明:“竊以為詞是以音樂為載體,集‘詩、詞’於一體,兼楹聯、騷賦、駢文諸體之大成者,最具中國文學殿堂瑰寶之稱,是當之無愧的‘國粹’,為此行事而無枉;竊認為不可沽名枉作,文藝之行術,既然擠身於一道 ,不因業餘而恕之,亦不因專業而縱之。”其貫穿的小心翼翼地學習態度可見一斑,儘管如此,該書總體而言是集詞學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於一體的詞學專著,具體地説是一部講聲律的書,是一部詩詞研究類的工具書和教科書,是廣大詩詞愛好者的良師益友。 [4]  [6] 

三上詞話彙集意旨

《三上詞話》的出版,是落實“文化自信”要求,在國家教育部開始從幼兒園起開設《聲律啓蒙》課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有利於樹立傳承文脈觀念,在未來初級和高等詩詞教育中極具參照價值,將發揮一種啓示和銜接作用。該集的創作,是一部血汗書,那是用流淌的時間而寫的,那是耐得住寂寞和不為功利驅使而寫的,那是百折不撓地克服重重困難而寫的,那是張揚傳統文化的道義而寫的,那是嚴謹治學和開展學科課題研究的結晶,是瀝盡心血而探索和實踐的產物,與林林總總的詞綜相較,挖掘詞之固有,發揮詞之本能,開闢詞之應用,導向詞之創作。 [7] 

三上詞話個性特點

三上詞話內容形式

即外化遣用,亦為反映本集與同類書籍的區別及特點:
1、書籍裝幀經典。本集系鎖線膠裝,輔以手工完成,雖然成本高,但保存耐久,更便於閲讀。書籍16開本,膠版70克用紙,計536頁;封面設計考究,緊緊圍繞詞之本來元素,書名採用漢簡手書體,與整體簡潔風格相諧,直抵中國傳統文化情結;內容版式設計追求典雅,雖説賦予了濃厚的傳統色彩,卻又不失落落大方,瀏覽時讓您感覺畫面開闊,賞心悦目。 [8] 
《三上詞話》內容之一  中國書店 《三上詞話》內容之一 中國書店 [7]
2、版式圖文並茂。該集系繁體字,因宋詞屬漢語言文學,本着“不學則已,學則從源”的原則而選擇的。況且漢字具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之特徵。“六書”之功,是人類文字的最高境界,而且繁體字其內涵與外延之深之廣之蓄,與簡化字迥乎不同。比如詞中常常講到“葉(xié)韻”、“相葉(xié)”,每與文中敍述及韻中之“葉(yè)字相混,如果採用繁體字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等等。另外,該集為了配合論述的需要,在“詞論”章節中安排了一些插圖和表格,使內容明析化。比如在宮調與詞調的關係問題上,為了較好地解讀“七音十二律”,從古籍中選取“旋相為宮法圖”,達到圖文並茂的效果,便於讀者對照和理解。
3、結構分類清晰。從形式上注重迴歸傳統意藴,結構上分捲上、卷中、卷下和附件,分別為詞論、詞譜、詞品和附件;章節分別以天干地支為序,如第一章用“甲”命名,第一節用“子”命名,其它章節以此類推。捲上詞論分章節以次從詞的源頭講起,一些章節既有基礎理論,又有研究探討,這樣使不同讀者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閲讀和運用;卷中主要體現操作性,是填詞創作的要領,具體到每一個詞牌的句式結構及押韻等;卷下是詞史,通過展現詩歌發展走向,以及形成不同時代特定之詞風供欣賞品評,對於詞的創作將起着啓發和借鑑之效。另外,在目錄前使用古籍類書籍一貫採用《凡例》表述方式,將章節中的交叉內容加以集中説明,起到提示性的作用。

三上詞話內容構成

即內化使用,亦為反映本集內核的學術性及特點:
4、內容特點明顯。與同類書籍比照,從縱向上看,該集從詞調探究、詞源考證、詞的創作,音樂史話,以及附加韻,配套完備,應有盡有;從橫向上看,該集既非籠統的詞義解釋,也非單一的詞作賞析,是一部系統性的集詞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於一體。自從詞產生以來,詞學論著可謂汗牛充棟,然做到學寓於教的並不多。該集像胡適先生《“研究國故”的方法》一文所倡導的“我們研究無論什麼書籍,都宜要尋出它的脈絡,研究它的系統”那樣去做。全集57餘萬字,篇篇有發現,將怎樣説教變為怎樣教你。故爾用一句形象的話説:填詞數行行,攜同可入流。
5、注重音韻諧暢。不管在捲上“詞論”中的論述,還是卷中“詞譜”的考證及詞例的創作,皆以中古四聲為準,諸如在如何認識“四聲”問題上,重在發音;在詞作的創作上,重在聲調;在“宮調與詞調”核心問題上,選取《白石道人歌曲》樂譜進行解析,分辨出樂譜與詞譜的關係,並將俗譜譯製成現代音樂簡譜,將詞譜與樂譜列表進行對照,從中發現了填詞不可隨意可平可仄的原因;在圍繞古人填詞擇腔選調與“依月用律”的關係問題上,推導出其概念生成及變出的存在性以及應用的科學性。這些尖端問題的發現,不僅僅糾正了詞譜的疏漏,以及為了正確填詞作了規範,最核心的貢獻和最大的亮點是南宋後佚失的詞調回來了。
《三上詞話》內容之二  中國書店 《三上詞話》內容之二 中國書店 [7]
6、遵循寓教於學。在展開詞論的同時,首先從怎樣寫詩講起,並在卷中詞例尾註中介紹了怎樣寫對聯。這些都是填詞不可分割的內容。學基礎知識,目的在於填詞,比如在“填詞的句式結構及章法優化”一節中,介紹了詞的開句、過片和結句的一些技巧性知識,同時也揭開了與之相應的一些不被常人知曉的秘笈。作者主張原聲填詞,在卷中“詞譜”詞牌句式作法中,強調對照原詞進行創作,諸如上一下三、上二下三句法,一字領四字對、扇面對和鼎足對等,讓人學有所導,學有所值,所填之詞符合詞的聲律要求。比如在“詞的吟誦與歌唱”一節,發現了吟誦與歌唱之間的遞進關係,並列譜演示了怎樣吟誦,目的是為了解決人們長期對吟誦歌唱不分的問題。
7、語言風格清新。從創作理念上,突出人羣閲讀多樣化要求,達到雅與俗相結合,致力克服“才子氣”“腐儒氣”“俗人氣”;從創作思路上,得益於長期身處基層,躬身生活,自然能夠立足多角度的多走、多看、多聽、多想,並注重挖掘和提煉生活第一手材料。一方面,張揚生活中的主旋律,啓迪心智,激勵人生。另一方面,關注輿情,把握導向,堅持正面疏導情緒,從而使筆調達到剛柔相濟,愠而不怒,驚而不亂,思而慎發的效果;從創作風格上,突出既要保持詞的傳統性,又要結合時代特點,做到文白結合,化繁就簡,以曲求直,突出詩意。
8、立足給予答案。着重排除泛泛而談之詬病,筆無煩言。在遇到一些填詞技術性問題上,不繞道,不賣關子,始終堅持探個究竟的態度,諸如針對每個章節所設置的不同內容,儘可能找出相應的難點和疑點,尋求出解決的辦法並做出回答,使之詞論的章節之間與之各個環節中心內容及表達意思緊密銜接,從整體上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鏈條或體系。如常識性的“切韻”的問題,怎麼切?在註解中做到比較詳細地介紹;在填詞應用性的問題上,如“詞的創作手法”一節,從散見於詩歌、散文等文學體裁之修辭方法,貫穿於詞的創作技能當中,使之成為系統性的論述,對提出的概念作出定義,並舉例進行闡述,這樣做的好處是在填詞實踐中應用修辭手法時便於“對號入座”等。 [7] 
《三上詞話》內容之三  中國書店 《三上詞話》內容之三 中國書店 [7]
9、作文嚴謹細緻。全集引用文獻或腳註或尾註,具體到頁碼,皆有出處;卷中“詞譜”,從權威《欽定詞譜》等中選139調,對每調進行詳實的考證。詞例為作者原創,極力主張和倡導原聲填詞,摒棄了《詞譜》規定之可平可仄之規定,原聲填詞率達98%以上,同時説明原詞出處,以便填詞者校核。這樣做的目的是以最大量保證所填之詞不失律。雖然這樣做有難度,但要做就儘量做到最好。
10、評價體系廣泛。該集介紹詞史,取以音樂的變遷史説法,並不侷限於宋詞,而是運用新的材料、新的視野和新的觀點,從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現代進行論述,尤其對詞的產生、發展、衍變過程做了詳細地介紹,並對歷代詞人的詞風進行了新的概括,對近現代詞人之詞風,亦有相應的歸納和評價。整個詞林評價體系,建立在客觀公正的層面,不以身份論,如南宋後歷代詞學著作中有對辛棄疾詞之音樂性產生懷疑,然對照其所填之詞完全符合詞牌所注宮調及作法,不落入單憑他是行武出身這樣一種主觀臆斷的窠臼;不以地域論,如清代近三百年江浙詞之爭,堅持功過分明觀點,不迴避,不偏向,以詞作説話,以貢獻説話。

三上詞話課題延伸

即借鑑中國古籍引證和註釋作法及特點:
11、帶注延伸完備。註解不僅僅是應用了某一本書的出處,也不是一些資料的堆積,而起着正文中不可替代加之擴充內容的作用。比如在“在詞的押韻”一節,在講到押韻借葉時,不輕意下“不科學”的斷語,在遵循“穿鼻、展輔、斂唇、抵齶、直喉、閉口”六音而呼分開合,音辨宮商,等敍清濁條件下,尋求解決辦法,在註解中一一註明。雖然這些是一個註解,卻不失為攻開了一道課題。還如在附錄《平水韻》中,對於一些多音字進行考證,如上平聲[一東]之“泛”字進行考證,此處讀音應為“泛(féng)”並舉出例證,此作為正考,同時也作了備考,“泛(fàn)”,並舉出例證。再如卷中尾註甘肅西南部民間傳統文化活動“花兒”,不僅僅是摘錄幾首詞而已,而是從組織形式到內容穿插進行介紹等。
《三上詞話》內容之四   中國書店 《三上詞話》內容之四 中國書店 [7]
12、附件務實不虛。傳統填詞用韻,有取沈謙《詩韻》、戈載《詞林正韻》及沈氏之《詞韻略》不等。本集附錄《詞林正韻》作為押韻所用,同時又附錄了《平水韻》,使讀者知悉《詞林正韻》是總結唐宋詞人的實際用韻習慣得出的,即運用通、轉、借葉等方法,把平上去分為十四部,入聲分為五部,共十九部。然仍有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惑,故在文中腳註中選錄幾家詞與許昂霄《詞韻考略》對照加以説明,便可知其緣由。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押韻上不會出錯。
另外,附錄卷中《最高樓·貂蟬》註解之《貂蟬其人考略》一文,考證出了貂蟬之出生年及出生地,使貂蟬從民間傳説人物走向正史的枱面,從而為東漢末史的研究做了補佚性的工作。 [7] 

三上詞話詞話導讀

三上詞話導讀要義

《三上詞話》,該集作為詞壇最為系統的詞學理論,最為嚴格的填詞實踐,最為創新的詞學成果,它以“吾亦無他,唯手熟爾”之託,以學説理,示範於學,務於導讀,拳拳之心在於成風化人。

三上詞話導讀綜述

該集導讀的理由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人唱歌跑調了就覺得不得了了,免不了被私下指指點點,認為是外行。填詞失律了卻大都不以為然,即使被人指出調跑調了,也是得過且過。究其因,詞畢竟是久違了的文學體裁,年輕者缺乏基礎知識,年長者脱離太久,遠去的聲調大都聽不清,或是不諳或不肖音韻而只顧文辭的緣故。一闋詞,起初善詞者往往精通音律,制腔填詞,風華自尚。時至今日,詞調僅僅留下字面按譜填詞了,如果再不復習音理,原聲填詞,即不遵守平仄、押韻、句式作法等會造成所填之詞嚴重失律,即使語句是如何的悠揚,從“詞必協律,而後可以付樂工”實踐過程來講就是跑調。那麼,音調如何辨別,跳動的音符將如何確定,無不考量着人們以怎樣的方式着手。
何為律?這裏的律不是從社會道德層面所講的規範和守則,而是從音樂範疇上所講的音律和樂理。音樂上的律,即古代按樂音的高低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呂(陰律),合稱十二律。它是一種定音方法,各律從低到高依次為即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種律制。故唐宋按律制譜,以詞定聲,其涉及內容相當寬泛,在此僅僅説明詞是講音樂的就足夠了。對此,《三上詞話》核心觀點主張原聲填詞,但在不能對應樂譜填詞的情況下,能做到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要領和規範,才算得上基本滿足按譜填詞的一般要求,才能較好地避免填詞失律即跑調的問題: [9] 
《三上詞話》學科內涵之一,中國作家網,2016.12. 《三上詞話》學科內涵之一,中國作家網,2016.12. [47]

三上詞話導讀觀點

一、按譜填詞避免失律在於遵循平仄的四聲規則
媒體報道《三上詞話》出版發行 媒體報道《三上詞話》出版發行 [40]
詩詞的格律,主要指平仄。平,指平聲,中古四聲以上平聲、下平聲為平聲;仄,即側,不平,謂之仄。上去入為仄聲。平仄之稱,來源於四聲,通俗地講平仄就是區分語音的高低、升降和長短。問題在於平仄對句子的聯繫有多大呢?雖然《欽定詞譜》《白香詞譜》等譜書作了規範,有些字聲可平可仄,對文辭無影響,但在音樂性上就影響大了。詞譜中的平仄,就是吟誦起來出現抑揚頓挫的效果,對於演唱來講,對應的是用符號來記錄音高和記錄指法的樂譜,即平仄與樂譜表示音的高、低、長、短變化有關。比如周邦彥《一剪梅》之“一剪梅花萬樣嬌。斜插疏枝”開句,第一句為仄起平收律句,譜書規定一、五字可平可仄,如果填寫平聲字,句式就變為拗句。從文辭上講無甚大礙,從音樂角度講,其調門唱腔上變化可就大了。第二句四字可平可仄,會出現兩種情形:要麼全平,要麼全仄。故全平或全仄,其規只管詞的含義,不管詞牌句子的審字定音,更談不上韻字有陰陽平衡,字聲有清濁輕重之分了。字聲對曲調的影響是直接的,平上去入,去聲最易發調。比如一句當中,逢去上聯用之處,由去聲到上聲,謂之由上而下;由上聲到去聲,謂之由下而上,故用去上比上去更為動聽,如果此處可平可仄,草草用之,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用字不當則失律。
雖然對平仄聲調的界定隨着朝代不同而略有不同,但平仄旨在講究聲調,它是建立在四聲基礎上而採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是約定俗成的規則。在具體操作當中,如果不按譜填詞,造成聲調變化過於懸殊,不要説宋詞是配樂的,就是今天之流行詞句配樂亦有“聲門適度”的要求,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出現不好唱不美聽的效果。所以平仄不是可以隨意改變的,原因是“所填同一詞牌之詞,因宮調不同,諸如‘變宮生徵’而致不同詞句,非某一樂段可以隨意配詞。”①究其原因,最基本的觀點是詞調分令、引、近、慢等,字聲與樂譜是相互關聯的,如以笛管度詞,對詞調中平上去聯串之處,即有“務頭”的要求,以七字句為例,其第三第四第五之三字,不可用同一字音,否則不動聽。至於詞以現代音樂進行朗誦,或詞的音樂美不應侷限於平仄格律等觀點,是偏離了詞最初是音樂文學非案頭文學這一方向。
二、按譜填詞避免失律在於遵循押韻的聲調規範
媒體報道《三上詞話》出版發行 媒體報道《三上詞話》出版發行 [41]
押韻,不僅僅是古代詩詞獨有,而是遍及各種文學體裁,詩經、騷體辭賦,甚至散文亦有押韻,只是詩詞押韻有特殊要求而已。詩詞的押韻因時而變,然詞韻來源於詩韻,自南齊永明時始分平上去入四聲,就有了後來押韻的統一規範,直到南宋劉淵與同期金人王文鬱總結出了《平水韻》,此後元明清基本上遵守這一規則,不過是詞的押韻就寬泛一些。清代戈載總結出了《詞林正韻》十九部,其中入聲五部,是填詞押韻相葉的方法,其實質也不出《平水韻》範疇。詞的押韻到底遵循中古韻還是採用今韻,今韻與中古韻相較變化很大,有些韻字讀音和音調不同,更大的區別是今韻無入聲。對此,面臨這些問題,要看我們所持的態度是什麼?是持謙恭的態度學習繼承呢,還是一時興起遊戲而已呢;是隻管博得文辭上的渲染而譁眾取寵呢,還是兼顧音樂性的存在(聲調還是有的)而刻苦探究呢。如果按照詩詞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要求來理解,相對完整地保留詩詞押韻規則,古典詩詞還是押中古韻為佳。實際上,即便今天做到所謂的原汁原味的保留,其實,其“汁”其“味”與之相較還是相差甚遠,如果再不強調其“汁”其“味”,不知到底是什麼味了。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提倡一味復古,科學的態度是繼承和發展並不是對立的關係,這個不單單是今天才遇到的課題,其實早在元代時就有了。元代的時代文學是押韻的雜劇和散曲,即元曲,與詩詞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以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但在傳統詩詞上還是遵循押中古韻的規則。於是在當時整個社會環境中,集中在創作上就不自覺的形成了戲曲與詩詞相輔相成的關係,即形成了兩個語音系統並駕齊驅的局面,並形成一種風氣。今天也可以這麼做,古典詩詞體裁還是押中古韻的好,散詩,戲劇唱詞等押今韻。這樣既保留了傳統詩詞的用韻,又發展了新的文化,豈不是一件好事。
詞的押韻還不是單單押什麼韻那麼簡單。既然是填詞,應當遵循它的一般規則和要求。填詞既要講平仄、押韻,還要審視某一詞牌標註的聲調,也就是還要顧及其聲情。如有的作者填《十六字令》,此調住字為平聲,即清聲調,亦以清聲結,卻押“急”“滴”韻不知何故?如果不套用宋之詞牌,按今韻是合適的,但套用了詞牌,“急”“滴”屬《平水韻》入聲字,怎奈擅自改變詞牌定格於無顧呢!時至今日,填詞遵循古調依然是有土壤的存在,廣大中國,民間南腔北調是客觀存在的,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元音和輔音韻尾有-i,-u,-n,-ng四個,入聲讀音北方有,南方也有,粵語、客家話和閩南話-m,-n,-ng這三個入聲韻尾還是從古代漢語《廣韻》音系中保留了下來,所以填詞講古韻還是有土壤的。宋時言七音協四聲,四聲之説,與今韻尤以“發花轍”“梭波轍”“乜斜轍”等為內容的“十三轍”有很大的差別,尤其古今韻不可混用,這個是明確的,所謂“知音者,或先制腔,而後實之以詞。”②這裏特指詞以配樂,其次是聲情。詞調的聲情是什麼呢?這裏面涉及的內容頗多,楊守齋“作詞五要”講過了,諸如擇律,正月律當用太簇,以南宮為徵,徵為火,寓意元宵燈火之事。古人用律 如此精緻,今天最起碼要看看詞牌所注何宮調,盡力辨別一下平聲字與入聲字的聲調讀法,這些要求並不高。一般來講,平聲字輕揚,入聲字沉鬱激越,所謂“入聲短促急收藏”,應該更多地瞭解到它是一個獨立的調值。詞牌乃唐宋時之詞牌,非今之體裁。這個問題不搞清楚,所填之詞失律事小,影響事大,不可不察也。
浙江大學圖書館介紹 浙江大學圖書館介紹 [49]
三、按譜填詞避免失律在於遵循句式結構的變化
詞的句式是由樂調決定的,為之經過由整齊劃一的絕句而添字、減字、攤破等艱苦的探索實踐而得出。詞經過千年的演變發展,形成的句式是不容改變的,即一闋詞多少字,多少句還是能夠遵守的,但具體到某一句的句法,問題還是不少,普遍的作法是把一些特殊句子作法忽略了,有的沒有了領格字,有的拉直了,有的沒有對偶。現代填詞,音樂性且不管,能做到遵循基本規則是最起碼的要求,至於所填之詞水平高低是另一回事。
媒體報道《三上詞話》參加圖書展 媒體報道《三上詞話》參加圖書展 [42]
領格字,是一句話語氣的停頓,停頓是換氣,從音樂上講是變奏的設計,從朗讀的設計講是更好的突出下面的句子的份量,並非可有可無。領格,有領一句的,如辛棄疾《洞仙歌》之“婆娑欲舞,怪青山歡喜。分得清溪半篙水”句,第二句“怪”字就是領格字,既是對上句的成因説明,又為下句做出了啓示性作用。還如柳永《八聲甘州》開句之“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句,本屬首字領仄起平收七字拗句,譜書中規定第二、四字可平可仄。既如此,此句有可能變成《一落索》上闋第三句式,即平起平收之“一枝芳信到江南”句那樣。在此做些簡單地分析,《樂章集》《太和正音譜》均為《八聲甘州》注仙呂宮;《一落索》,周邦彥《片玉詞》為該調注雙調。按《雍熙樂府》載:“仙呂宮宜清新綿邈……雙調宜健捷激梟。”③對照得出結論,且不管音樂之變化,就文字上理解,其間差異可謂大矣。當然可以排除其解釋是針對某一調非某一句的可能性,但某一調是由無數樂句組成的,每一句樂句對整體起作用也是順理成章的。領格字有領一組的,在宋詞裏很多,從創作方法設計上,主要還是為使語氣達到轉換的目的,當然音樂的要求是不言而喻的。還有一種是拗句,所謂拗句就是不順暢,這是詞牌的定格所致,與律、絕詩凡“拗”須用“救”,有拗有救,才不為病的要求有着截然的區分,用不着本句自救、對句補救和一拗雙救,而是遇拗不能救,必須拗,原因是此處音樂的音調高低編排所致,非人力所為。如無名氏《洞仙歌》下闋之“風味人間自然少”句,如果其中某一字或幾字允許可平可仄,導致的結果會把把句子拉平了,從文辭上不要緊,從音樂性上講拉平了就是一種失律。正如萬樹所説“苟取順,便何必用譜,何必用舊名呼” ④一樣。故一調之中,通篇皆拗者,遇順句必出精警;通篇皆順者,遇拗句必出練達。另外,還有該對偶的地方忽略了,詞的對偶方法很多,有律句對、扇面對、鼎足對等。比如扇面對,以史達祖《東風第一枝》下闋開句為例:“今夜覓、夢池秀句,明日動、探花芳緒。”還有上下闋句子遙相呼應相對,填詞者不可忽略這些細節,否則造成的結果也是一種失律。
《安寧高校概覽》第33-35頁,西北師大學賦,2021.12 《安寧高校概覽》第33-35頁,西北師大學賦,2021.12 [51]
《三上詞話》核心內容強調這些,並非好事者一時之閒情逸致。凡欲涉及詞調者,又覺得創作古典詩詞太束縛,不妨還是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吧,象鳥兒一樣自由,不會得到別人的干擾。若為填詞,除了遵循平仄、押韻、句式等一般規則外,還有宮調與詞調、詞調的體式、詞的聲律,以及詞的創作手法、詞的用典、詞的修辭等問題,都是必須熟練掌握的。掌握了填詞的基礎知識,且能填出詞或好詞,那麼再賞析詞作起來,像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那樣,或用哲學的觀點談詞,像王國維《人間詞話》那樣,就會容易找到了門徑,才能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 [9] 
——————————————
① 馬同儒著:《三上詞話·詞論》捲上,中國書店,2016年,第58頁。
② [明]傅汝楫著:《最淺學詞法·協律》第五章,大東書局,1934年,第50頁。
③ [清]杜文瀾著:《憩園詞話》卷一,《詞話叢書》,中華書局,2005年,第2861頁。
④ [清]萬樹著:《詞律·發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4頁。
《三上詞話》作者馬同儒 ,“蘭州黃河樓賦”,“蘭州日報”. 《三上詞話》作者馬同儒 ,“蘭州黃河樓賦”,“蘭州日報”. [45]

三上詞話填詞輔導

三上詞話輔導動因

《三上詞話》,是作者他在軍營行旅中所寫,其集的出版發行,正如媒體報道所説的“對落實‘文化自信’要求,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樹立文脈傳承觀念等方面都將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那樣,(見教育部“尚七網”)但此項工作是具體的,是細緻地手把手的行動,空談無益,空描誤工,非公益性而難奏效。雖然作者他自詡為“黃河學者”(居住黃河邊),非政府津貼專家等,不可言“孤獨求敗”,而“寤寐求之”同行者倒是情真意切。 [2] 

三上詞話輔導由來

填詞是區別於自由詩的一種文學體裁,通俗地講填詞相當於現代樂譜填寫新詞,比如《信天游》,不同時代填寫不同的詞句,但樂調依然如故。當然填寫古調詞更嚴謹一些,既要講句式、平仄,又要講押韻等等。那麼,如何填詞才讓古老的文學形式為時代服務呢?《三上詞話》作者通過自己的填詞實踐輔導填詞之法,以其集卷中詞譜中所附錄的詞作之一《念奴嬌·天佑之聲》為例:
登高憑遠,望黃河打浪,滔滔不息。伴我桃花飛似雪,遍落小樓聽得。覓句輕敲,依窗明月,方讀書時刻。重尋清曉,向園桃李春色。
極目送去清秋,京唐傳習,隴上重飛翼。但叫乳名聽母喚,走向東西南北。默寫藍圖,乘風踏去,天路通中國。報春芳信,天涯聽到鳴笛。
(見西部某大學報總第481期,2015年6月18日)
此詞是作者他在2010年應某大學面向全國徵集校歌的啓事而創作,其要求校歌創作的題材是自由的,選用宋詞的形式而創作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命題創作畢竟不是個人的一般情感抒發,想寫到那兒就是那兒,而填寫校歌有一定的範圍,其地理位置、歷史變遷及辦學特色等都要考慮進去,不然寫出來的詞就會指之非指,也就談不上文學藝術性了。對此,由《三上詞話》作者介紹當初填寫這首詞時的設計和創意。 [10] 
清華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 [44]

三上詞話輔導秘笈

一、上闋寫景,客觀介紹學校地理優越,顯示環境特色對辦學的人文影響
“登高憑遠,望黃河打浪,滔滔不息”三句 。從開句描寫西部某大學所處的地理位置,其位於蘭州市安寧區十里桃園之中,坐北朝南。這裏藉助地理特徵,運用比興手法描寫,“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辭。”([宋]朱熹《詩集傳》)《毛詩訓詁傳》雲:“興,起也。”就是由物象引發抒情的作用,使起句的鳳頭作用展現出來,故“詞深於興,則覺事異而情同,事淺而情深。”([清]劉熙載《藝概·詞概》)寄情于山水之間,蓄勢于波瀾之中。
“伴我桃花飛似雪,遍落小樓聽得”兩句。詞在“平敍中峯巒忽起,力量最雄”,([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三)此處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依然在描寫地理特徵時,將鏡頭放在特寫上,安寧十里桃園極具特點,安寧區每年4月中旬舉行桃花會。每當東風吹來,桃花飛舞猶如漫天雪花飛蕩一般,讓人好不心思飛揚。從而借景抒發了“桃花簾外開依舊, 簾中人比桃花秀”的情懷。同時為下三句做好鋪墊。
孫華嶸《馬同儒詩詞賞析》,《蘭州日報》 孫華嶸《馬同儒詩詞賞析》,《蘭州日報》 [43]
“覓句輕敲,依窗明月,方讀書時刻”三句。通過前面描繪的波瀾壯闊的形勝,營造出一種激情、歡樂、自由的氛圍,為接句賦予温馨和浪漫的情調找到由頭。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卷六雲:“遣詞貴典雅”,並舉例雲:“讀唐人‘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之句,情理兩融,又婉折多矣。”此處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大學教師認真授教和學子刻苦求學的一個側影。“覓句輕敲”,一則比喻老師授課時板書落下的粉筆沫,二則比喻學生的翻書聲。“依窗明月”,比喻桃花與月亮交相輝映的情景,同時為“看山行覓句”([宋]丘葵《遊賢坂書贈可大》)落到了實處。
“重尋清曉,向園桃李春色”兩句。“重尋”,從寫作技法上講,是達到語氣轉換的需要;從藝術設計上,表達“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清]王國維《人間詞話》)將自己的主觀認識放置在對一個事物的客觀評價之中;從形式設計上講,是服務於內容的需要。重點是揭示學校辦學的潛能,以及彰顯“桃李不言,下自成溪”的理念。通過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頌揚了廣大教師默默無聞的獻身精神,激發他們“傳道授業解惑”的神聖職業熱情。
上闋就此完成,單從字面上講,並不特指某大學,因為就此詞的地理和環境鋪墊,相似的院校還有幾所。這樣,下闋的敍情就要區別開來,解決好此詞指之是指的問題。
二、下闋敍情,緊密圍繞學校辦學特色,着重體現服務社會的作用發揮
詞的下闋,是“詞中承接轉換,大抵不外紆徐鬥健,交相為用。所貴融會章法,按脈理節拍而出之。”([清]劉熙載《藝概·詞概》)在這裏,如果是就個人來講,只要抒發了詞人獨處的感慨和感情,或政治抱負就可以了。但為某一羣體或一個單位而寫,就得考慮這個羣體和單位要面向什麼,以怎樣的行動來實現遠景目標,即以什麼樣的實力兑現上闋所鋪設的那樣壯觀的景色。
《安寧之歌》,蘭州安寧地方誌辦編 《安寧之歌》,蘭州安寧地方誌辦編 [38]
“極目送去清秋,京唐傳習,隴上重飛翼”三句。此處用典,實際上是回顧了某大學的辦學歷史由來。“極目送去清秋”句,對應上闋開句“登高憑遠”。從詞的結構技巧上講,換頭的地方,往往是音樂過變的地方,其節奏都得加以繁聲,所以無論與上疊第一句是否相同,都起着與“重頭歌韻響錚深,入破舞腰紅亂旋”的同樣作用。從寫作方法上講,一句“極目送去清秋”句,回顧了該校辦學歷史之悠久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京唐傳習,隴上重飛翼”兩句,鋪開了西部某大學從何而來,從何發展的歷史畫卷。某大學是由1896年成立的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而形成的唐山鐵道學院和北京鐵道學院部分系科分劃成建制搬遷而來組建的我國第三所鐵路高校,時名鐵道學院。“隴上重飛翼”句,是指該校於1958年落户到蘭州安寧,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學校已經是具有學科特色鮮明,門類齊全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但叫乳名聽母喚,走向東西南北”兩句。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承接上句“京唐傳習,隴上重飛翼”之由頭,敍説了該校從繁庶京唐,輾轉千里來到大西北,一則對接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承諾;二則驗證了經過在西部的幾十年發展,學子們“走向東西南北”,有所作為之現實。“乳名”之句,雖非“工於言情”,倒也“出於肺腑”。這裏有雙重含義:一個是比喻該校雖經前身與變遷,但仍襟懷“大學者,大行其道”之理念;另一個是比喻坦蕩君子所具有的謙遜質樸,無私奉獻的拳拳報效祖國之情。
“默寫藍圖,乘風踏去,天路通中國”三句。前兩句,寫的是一種精神,或是一種狀態,後一句才是學校的重頭戲,自從1958年5月1日,(鐵人教專滕[58]字第224號)鐵道部決定,“先設鐵道建築、鐵道橋樑及隧道、鐵道運輸、機械、電信信號等五個系”以來,雖然該校後來發展成為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但鐵路專業為特色依然明顯。幾十年以來,以參加國家鐵路建設為己任,培養出了數十萬學子奔赴全國鐵路戰線,同時該校參與了青藏鐵路建設,實現了我國被西方預測不可能實現的“天路”夢想。
《三上詞話》作者,“馬同儒詩詞七首”,“中華辭賦”. 《三上詞話》作者,“馬同儒詩詞七首”,“中華辭賦”. [46]
“報春芳信,天涯聽到鳴笛”兩句。此處這樣的語句構思安排,既有行文語氣轉換的需求,也有詞句自由遞進的考慮。前一句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指一方聽到另一方的好消息。以填詞章法要求來講,安排“報春芳信”句是收,“天涯聽到鳴笛”句是放。結句是關鍵語,在詞的宮調講是結聲,往往動人心魄;在文辭上,好的結尾可以達到“有如咀嚼乾果,品嚐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正如清代況周頤在《蕙風詞話》卷一中所説:“詞有不盡之妙”,所遣之詞,達到讓人去想象的效果。正所謂“今日我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我為榮”的宣示。
關於詞的特指,也指特用性,通過下闋的描寫抒情,上闋的地理環境是指何所學校的擔心就可排除了,因有“京唐傳習”“隴上重飛翼”這兩個核心詞做腳註,從而分辯出了一地方到別一個地方的歸宿,這樣下闋的抒情,就交待清楚了上闋的鋪設用意。以此,從甘肅範圍講特指某校,從全國鐵路性質院校來講也特指某校。
三、貫通全詞,善於化用詩詞名言警句,提高和增強詞作的品位與韻味
大學賦書法作品 大學賦書法作品 [37]
耐讀才是好文章,有美感才是好詞。創作詞,化用詩句,是宋代填詞大家蘇軾、辛棄疾等必選手法。此詞上闋諸如“登高憑遠”句,化用“憑高望平遠”句。([唐]白居易《望江樓上作》);“伴我桃花飛似雪”句,化用“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句 ;([唐]元稹《桃花》)“覓句”句,化用“閉門苦覓句”句 ;([宋]牟巘《次史德載韻示諸孫》)“輕敲”化用“僧敲月下門”句;([唐]賈島《題李凝幽居》)“桃李春色”句,化用“非時妒桃李”句 ;([唐]李益《立春日寧州行營因賦朔風吹飛雪》)下闋諸如“傳習”句,化用“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句 ;(《論語·學而》) “但叫乳名聽母喚”句,借用民間傳統叫“乳名”説法,叫着親切,聽起入耳,令人難忘;“默寫藍圖”句,化用“史皇作圖”句;([漢]宋衷注,[清]秦嘉謨等輯《世本八種》)“報春芳信”句,化用詞牌《探芳信》之意。關於《念奴嬌》詞牌的押韻押韻問題,《念奴嬌》系 “大石調,又轉入道調宮,又轉入高宮。”([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五)對此,龍榆生説“此調音節高亢,英雄豪傑之士多喜用之。”(《唐宋詞格律》)《念奴嬌》詞譜範詞押入聲韻,如果“古調俱押去聲,所以轉折乖異,苟或不詳,則乖音昧律者,反加稱賞,是真可解頤而啓齒也。”([清]王又華《古今詞話·楊守齋詞論》)此詞為仄調,宜抒發豪壯之情,故只能押入聲韻,不得押上去韻。
另外,填詞要“選句要自然。”([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填詞不能為作詞而填詞,既要典雅,又要通俗;既要有厚重感,又要親和力;既要有渲染力,又要有實用性和耐讀性。總之,填出一首詞,句句意思連接,上下闋景情明確,讀起來朗朗上口,若能激發讀者的情感,並與之共鳴,方可為上乘之作。 [10] 

三上詞話學術課題

三上詞話學術認領

學術認領,即學術認定或認證。《三上詞話》的出版發行與所有的合法出版物一樣,都存在着不同領域,不同範圍,不同人羣中或大或小的影響。由於該集面世不久,如果單從發行數量上言之影響,可謂為時尚早,況且該集的作者並非自幼是詞壇行走的人,準確地説是他寫作這部著作的過程中並非是從事這門學科的專業研究人員或專門從事這門學科的教育工作者,從行業劃分和業務性質上判斷是屬於嚴嚴實實的業餘愛好者。但從學術的定義上講,雖其不是在專業場所或環境裏所進行的勞動產物,但還是屬於在“學習知識的一種”,通過“系統專門的學問”,並且是形成“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論證”的完成。對此,不管是按照學術的自然界定,還是涵義上的界定,主旨對《三上詞話》的學術界定,還是應遵從學術體系上的學術架構、學術貢獻和學術傳播的基本要素或本能來衡量更為客觀。
馬同儒《三上詞話.詞譜》卷中,“傾杯樂·夜航”,書寫參展. 馬同儒《三上詞話.詞譜》卷中,“傾杯樂·夜航”,書寫參展. [50]
學術認領,其旨在倡導學術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以扶持後進之精神,以達觀為懷之胸襟,以心存包容之境界,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鼓勵學術上湧現出的新生事物。希冀開闢嶄新的有效途徑,建立和優化第三者評估機制,搭建展示才華和交流溝通平台,廣泛開展學術評比,避免出現受人為設置的門檻被諸如“出身論”“文憑論”“職稱論”“圈子論”,以及門閥思潮所壟斷和困擾,使得國粹詞學——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獨特內涵的深受許多時代的人們歡迎的文化遺產真正發揚廣大,使每個樂於此道者,其增磚添瓦之夙願得以施展和實現。
佐證:《三上詞話·序》引言:“守於聞鼓而行、聞角而止之場,偏無力為之而為之。……攆其風而心隨瀚海,雁影蘆蕩,教吾作於邊塞者也。……若為正聲,守之者為法,念之者為信焉。” [11] 
學術應用
方寸之間見天地,細微之處有乾坤 ——以主題刻字作品展為建黨百年獻禮:確定選擇《詠百年》七絕詩:紅船勝火掛新籠,水暖南湖別有風;抖落塵埃何處覓,翻花百樣在園中。此詩28字,是著名詩詞家、文學者、書刻家馬同儒先生創作。 [34] 
朱榮光老師應用馬同儒《南湖紅船.詠百年》刻字作品 朱榮光老師應用馬同儒《南湖紅船.詠百年》刻字作品 [34]
文學與傳播學院“墨筆添香”書寫技能比賽……本次比賽分為軟筆、硬筆兩個項目,選手們自行選擇參賽項目。軟筆組統一書寫馬同儒的《七絕·詠百年》,……同學們紛紛表示在書寫詩詞同時也深切感受到了詩詞中的革命情感與愛國熱血。 [35] 
參賽學生書寫馬同儒的《七絕·詠百年》 參賽學生書寫馬同儒的《七絕·詠百年》 [35]
《可能成為學部最年輕院士!一位女科學家、一所大學和一份文件》一文,中國科學院公佈了2021年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本科畢業於蘭州大學的陳玲玲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借用馬同儒先生那一首《蘭州大學賦》第一段的文字吧:數隴右之翹首,顧蘭山之清幽……縱橫以通衢,逶迤於瀛寰。 [36] 

三上詞話學術前沿

《三上詞話》共分四個部分:“詞論”是在詞學領域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在沒有更多參照的前題下,克服困難,開闢了新的相關課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在教科書既有的一些基本的概念中又進行了新的材料補充,對於一些考證進行了新的佐證,就一般詞的來源而講,在傳統幾種説法中理出十幾種之多;在詞的平仄、詞的押韻、詞的句式等基本問題上,堅持循序漸進的方法,按步驟逐個解決,可謂手把手解決填詞程式化的問題;詞的創作手法、詞的用典、詞的修辭,對命題進行了定義和推論,尤其是在“詞的創作手法”一節,對誇張、襯托、頓挫、比擬、借代等修辭手法,開闢了填詞系統研究和例證運用的開山向導,為詞學內核研究和創作運用起到示範性作用。在此基礎上延伸和擴充到詞的句式結構、詞的吟誦與歌唱及填詞的焦點透視等,都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形成了全新的章節,尤其在“宮調與詞調”等核心問題上有所突破和發現,填補了歷代詞譜的疏漏,為詞學進一步研究宮調和詞調的問題提出了課題性方向;“詞譜”是題考及詞例的創作,皆以中古四聲為準,所選139調為自創,且嚴格按原詞制定填詞作法,原聲填詞率達98%以上,最大程度確保了所填之詞不失律,同時竭力拓寬相關領域知識和研究面;“詞品”為詞史,遵循詞的音樂變遷史觀點,從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現代進行論述,尤其對詞的產生、發展、衍變過程做了詳細地介紹,章節劃分上分別以樂調區分,如唐五代入調為章,唐代邊調、五代宴調為節,宋代時調為章,北宋翻調、南宋律調為節,此後元明清及近現代以同樣的形式分別命名,並對歷代詞人的詞風進行了新的概括,對近現代詞人之詞風,亦有相應的歸納和評價;“附錄”是服務於主論的考證和佐證材料。 [12] 
《三上詞話》作者馬同儒先生受邀作《七律.秦韻》並書法參展. 《三上詞話》作者馬同儒先生受邀作《七律.秦韻》並書法參展. [48]

三上詞話學術意旨

宋詞,以音樂的詩名而成為時代文學,並形成了詞學而彪炳於文壇,它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關於對於宋詞(填詞)的文獻記錄,可追溯一千多年前中國古代文化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和價值去向等重要特性,同時藴藏契合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氣質情感等核心因素,應該説它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對此,作為中華兒女,帶頭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做到自信自力自強,是義不容辭的一件大事。首要認知是守傳統、學詩詞、興文學,不是在復古,不是死讀書,而是在於發揚光大,在於與時俱進,在於“舊瓶裝新酒”,在於風化社會,在於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於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為人類做貢獻。 [56] 

三上詞話學術影響

一、《三上詞話》開“金陵十二釵”填詞之先河
《三上詞話·詞譜》卷中填詞所選題材,凡耳聞目睹者收於筆下,極具特色的是繼紅學家周汝昌首次為“金陵十二釵”賦詩之後,《三上詞話》作者為她們所填之詞,於2007年4月7日被“古榕樹下”詩歌欣賞欄目推薦發表,同年又製作成課件,為組詞之增設前言和綴語,在“我樂56”中廣為傳播,瀏覽者達千萬之眾,曾被網絡“百家講壇”選用和多方或轉載或收藏,或應用於教學,開啓了為《紅樓夢》及金陵十二釵填詞之先河。其組詞在選入《三上詞話·詞譜》卷中作為範例時,在原有詞調的基礎上,守於傳統,工於辭章,做到原聲填詞,遵於詞調聲情,嚴於審字定音,分辨陰陽,合於節拍,守於作法,規於押韻,成於詩句。通過幾經修改潤色,達到詞作吟之流暢,誦之和諧,歌之暢快,唱之淋漓。
另外還為《西遊記》文學人物四兄弟填詞;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填詞;以中國傳統民俗為對象,如十二生肖、皮影、剪紙、泥人、刺繡等作為抒發內容進行了填詞;還為灌溉工具黃河水車,交通工具羊皮筏子填詞等等。 [13] 
二、《三上詞話》的媒體報道及國內外發行情況
(一)基本情況。該集自出版發行以來,先後得到《蘭州日報》《甘肅日報》每日電訊,蘭州交通大學網、新華社甘肅頻道、人民網、中國作家網、教育部“尚七網”等媒體報道,新浪、網易、雅虎等媒體有關欄目做了頭條報道,部分全國重點高校媒體也進行了轉載;該書參加了2017年1月全國圖書展、2017年2月台北國際書展;中國書店連鎖店及網站、中國圖書網、香港大書城、台灣大書城、台北“博客來”等網站向全國、全球推薦發行;北京書城大廈、甲虎網、書蟲網、廣購書城、深圳書城、友誼書城、京東、噹噹、亞馬遜等和馬來西亞實體店及全國新華書店均有發行;近200所全國省重點以上大學(含港台)圖書館均有收藏。 [14-15] 
(二)後續情況。台北“博客來”隆重推出“極品商品三上詞話超值獨家”專欄。推薦語:“如果問我要推薦文學小説,我會推薦知名度高、內容精彩的‘極品商品三上詞話超值獨家’。全書內容……看的時候令我深陷其中、欲罷不能、愛不釋手的佳作!看完還讓我回味無窮、超想收書!‘極品商品三上詞話超值獨家’曾在博客來網路書店造成搶購熱潮。總而言之,它的評價很高,在網路上很夯,人氣蠻不錯……”媒體的推崇,説明該集深受讀者的歡迎。 [16] 
由馬同儒填詞、孔繁昕譜曲、趙君生演唱《校園衞士之歌》(mp3)系《永遇樂.校園衞士之歌》,來源於高校保衞幹部護校的實踐和幹好工作的情懷。 [32-33] 
馬同儒《校園衞士之歌》mp3 馬同儒《校園衞士之歌》mp3 [32]
2018年5月,由安寧地方誌辦、黨史辦主編,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安寧之歌》一書,《三上詞話》作者馬同儒先生創作發表的《蘭州交通大學賦》《西北師範大學賦》《念奴嬌•天佑之聲》《永遇樂•校園衞士之歌》等四篇作品入編,為宣傳校園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學府濃厚的人文氛圍。 [52] 
《三上詞話》,軍旅26載之人情懷深處之大作,喜歡詞的有福了。可以看成是詞的百科全書,但似乎又不僅於此,內中傾注了作者的感悟和心血,若非經典則必成經典。 [31] 
2020年4月16日,《三上詞話》作者馬同儒創作多首詩詞、書法作品,以表戰勝疫情之志,......熱情謳歌和讚美抗擊肺炎一線的英雄們,展現人間大愛,為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力量。 [30] 
2020年12月31日《甘肅日報》發表了孫華嶸先生所撰的《絲路風物入詞來》一文, [24]  詳細地介紹了《三上詞話》的創作經歷及學術內涵和學科發展情況。
蘭州“碧血碑之考。據2020年12月1日“行甘肅”、2022年12月16日《民主協商報》等媒體報道,孫華嶸先生撰文《肅王府:蘭州厚重的歷史文化》:碧血碑雖史籍有載,但碑刻內容均無記述。現存於蘭州文化宮的碧血碑是一首七律,為懿王朱縉鐀書寫。字為狂草,筆力勁逸,龍蛇競走。由於碑面斑駁,文字脱落,讀不成文,曾由民國靖遠張慎微、楊紹周,會寧萬繼臣等對缺字予以擬補,其全文應是:次司馬太恆吳老先生韻兼送之甘州 [54] 
邊城春柳解婆娑,別殿香鳳舞彩羅。
白簡暫違雙鳳闕,
丹衷直上五雲阿(讀ē),
平戎漫訝龍堆遠,
策馬頻從鳥道過。
最是識荊離亂後,
不堪回首阻長河。 [53-54] 
馬同儒《七律.蘭州碧血碑》書法作品 馬同儒《七律.蘭州碧血碑》書法作品
近期,著名詞學家、文化學者,蘭州交通大學馬同儒對碧血碑作了考察,對該碑一段史實做了科學論證,並對碑字重新補缺,依韻再次對補擬詩句做了修正,修正後詩文為:
邊城春柳解婆娑,別殿香風(依綺羅)。
白簡暫違雙鳳闕,丹衷(只表)五雲阿。
平戎漫訝龍堆遠,(狩獵)頻從鳥道過。
最是識荊(觀萬户),(何)堪回首阻關河。
同時,馬同儒先生以七律對王府觸碑而死的王妃予以吟誦:
“掩鏡風長正畫眉,矛戈忽閃眼前時。
憑高一望芳辰錯,弱向傾碑意不遲。”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有學者對碧血碑進行的首次考證辨識。 [53-54] 
《甘肅日報》,“絲路風物入詞來”。 《甘肅日報》,“絲路風物入詞來”。 [24]
2021年3月22日《蘭州日報》,發表了孫華嶸先生所撰的《馬同儒詩詞賞析》一文, [25]  以傳播黃河文化和絲路文化,摘選了《三上詞話.詞譜》卷中的若干詞作進行了賞析,起到傳播文化的作用。
2021年11月12日,由《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耿睿報道的《蘭州交大教工用“藝”戰“疫”》一文,介紹了馬同儒創作了《蘭山無恙》《守望》《秋之春》《黃河之聲》等 七首詩詞、書法作品,在甘肅省文藝工作者在開啓居家抗疫的同時,用 " 藝 " 戰 " 疫 ",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文藝創作中,為抗擊疫情提供了永不氣餒的精神動力,以表戰勝疫情之志 , 讚頌一線逆行者 , 為戰疫凝聚精神力量。同時稱讚《三上詞話》作者馬同儒是“熱情謳歌和讚美抗擊肺炎一線的英雄們,展現人間大愛,為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力量。” [27-28] 

三上詞話詩詞欣賞

《三上詞話》作者詩詞作品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中華辭賦》等報刊雜誌發表,選錄如下:
詠中秋
懸天照樹明,碎影繞營行。
每憶浮香味,猶聽碰酒觥。
詠冬日
日晃遷花走,風搖落葉流。
白雲依朔夜,飄羽灑危樓。
燈會
謾掛落花輕,奇芳畫裏行。
天光巡豔舞,燭影遇鍾情。
北顧琉璃射,南觀錦繡爭。
遊人皆得意,忘記竟天明。 [39]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39]
登泰山
煙台十八繞南天,拾力雲開見日懸。
物順只裝宮闋景,洪荒急解玉皇仙。
黃河之濱
銀光每寸齊東向,腳影逢差聚北頭。
夜色先來迷對岸,臨風不遮近高樓。
贊“天水白娃娃”
輕風綺嶺望雲間,向夕浮霜送月還。
拂浪妝前臨白玉,縈香影后照龍山。
注:龍山,張家川有龍山鎮,泛指天水一帶。
夜遊蘭州老街
九面招牌人照遍,三街盡是往來中。
平收滿掛霓虹亂,不及秋娘畫裏風。 [39]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39]
詠中國詩詞大會
維時燕子接萬家,日興京畿但題花。
恨不高樓多鼓角,忽如起舞執板牙。
蘭州“碧血碑”
掩鏡風長正畫眉,矛戈忽閃眼前時。
憑高一望芳辰錯,弱向傾碑意不遲。
蘭州仁壽山
白鳳蟠桃送月宮,從容百歲賴東風。
依稀載道多花葉,卻説門前種樹翁。 [39]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39]
遊蘭州沙井驛
西山脈動來龍突,飲水抬頭見鳳凰。
立盡丹霞隨地繞,平沙影裏已湖光。
櫻桃
天開小壠草風吹,大畫纖靡説有期。
一葉起揚飛似蝶,兩枝舒捲寫丹眉。
含珠笑笑多非笑,抿花窺窺擬伺窺。
過客拽條驚鵲舞,阿郎搖扇醉人時。
春之舞
疑雲眺瞻起輕楊,撥付重煙細灑香。
日麗流行吹綠野,風清採暖照紅裝。
花飄拂浪霓裳累,影接依台鈿扇忙。
火燒窮愁平解處,山櫻兆雪夢懷鄉。 [39]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39]
耀汗子黑小米
祁連白雪倚雲流,競日天開過沃州。
怎似千般非薄倖,渾如萬種但徵求。
依隨黑土風吹草,逐照黃花谷浪悠。
日轉銷魂香暗起,餘霞有影付秋收。
詠書法
書成力薄莫如功, 握筆懸空守勢中。
我説端莊顏色好,皆言婀娜媚辭充。
從茲造化傾情帖, 別有生機壓軸工。
一瓣心香憑白首, 三杯逸緻滿堂風。
庚子雪域高原圖
西南暮雪卧峯巒,疊嶂河堤鋪水寒。
血染征衣人佇立,風吟捉月鬼迷灘。
因循昨夕傾情忘,勸爾今朝記性看。
自種崑崙滄海色,調冰玉豔作塵鞍。 [39]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39]
桃花
貞條忍得索春來,影帶山青引雁回。
一壟流行收豔蕊,千叢徑直競紅梅。
浮光樹動疑飛雪,潔野香融困燭台。
瓣瓣均分含淺色,搖颺落鏡照霞腮。
七夕
紅花未盡菊芳菲,木葉風聲接搗衣。
錦雨停橈留客渡,蘋汀宿雁屬南飛。
憑遙滴漏催行色,漫畫勾闌待日晞。
莫負年年空對月,長相百計送人歸。 [39]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39]
點絳唇•蘭操
谷俊蘭生,清風吹掛清新聚。雀兒傳語。悠着捎風絮。 草結環山,蹤影盤纏住。橫過路。指為新户。香繞崖邊處。
鳳來朝•半邊天
紫陌春來快。看初融、軟風不懈。別來攜私話、將何曬。盡化作、百花派。 雨送花時風采。道君知、盈盈不怠。向蘭堂、人皆在。算此事、豈能外。
淡黃柳•祈禱
迴環慚覺。清野黃花約。立盡風光留北郭。向樹涼生新發,舒展悠長不曾弱。 淡煙託。林蔭斷涼薄。寄光遠、勝新藥。伴穿行、草暖隨人轉,若與檐風,燕來投宿,銜病前沿抖落。
鷓鴣天•詠中華田園貓
客上因循似虎容。嬉遊爭勝縱華風。不忘家暖能留住,只佔庭台始自從。 常記遇,每相逢。鼠輩生肖列其中。何堪有爾逍遙過,聽喊長街務立功。 [39]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39]
永遇樂•校園衞士之歌
頭頂星辰,胸懷明月,留住清影。俯察秋毫,追巡視野,此際人初靜。一簾入夢,幾番值守,閲盡滿園如屏。笑西風、吹寒拂曉,奈何讀書聲永。 無言悄悄,天天依舊,但有信心堅定。不管匪人,無論火警,相遇當請命。少些驚恐,多些安穩,看遍弄花香徑。便和那、相逢共度,勇於探勝。
水調歌頭•校園消防之歌
天爽小徑悄,但盼朗書聲。夕陽來送鄉夢,安問得心平。若沒愁容驚恐。莫遇風煙火種。尤忌手掂輕。急時得雲雨,猶若陌中傾。 倚樓閣,隨坐落,踏莎行。豈容火焰,應報消防笛聲鳴。人有齊心噴發。眾把災星撲滅。爾汝照平生。道是雲屏暗,兒女笑盈盈。
鵲橋仙•七夕
去年今夕,時今昨昔、東又滿天飛至。教今又西向何飛,向鵲處、銀橋約會。 歸來又去匆匆消息,今夕不知除外。緣何天上意遲遲,試問是、誰人容易。
一剪梅•艾薇
一帶風來艾葉高。風裏長眉淺彎腰。爭如新雨向天涯,堪比桃花,日漸春描。 幾筆悠揚月滿梢。亂墜羣芳,厭厭相招。相呼春駐紫薇來,香滿襟懷,不惹春嬌。
念奴嬌•12315之歌
風音暗送,見千家萬户,朝天晴日。電訊排空連廣宇,這裏接通申述。陌上爭流,街頭吆喚,相道今逢集。何堪紛擾,管教呼我問及。 漫説不盡繁華,世間生計,賦予查詳實。更有兼程多少事,依約影蹤南北。百業層樓,千鄉煙裏,誰與邀徵客。望中昏曉,幾番風雨行色。 [39]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27]
蘭州黃河橋賦
天上之水,爭川飛奔。在河之洲,得月近人。兩岸簾幕,百丈相鄰。白鷺飛不盡,城郭過孤雲。長虹貫亞歐,絲路連遊巡。三國舉第一,鐵橋新。九曲記中山,三邊利子孫。夫憑闌之思詠,聞打卡之論矣。古人云:鯉躍龍門。
正月人七賦
萬物之靈,煙火之燻,償似猿猴擅變,亙古躬身久未直伸。天地之心,日月之目,若為比能左右,並行從而相背稱人。洪荒之肇,物象之儀,枴杖相襯成形,非一撇一捺而立身。故今現之人,棄枴杖而獨行,道四方可巡也。
壠上行風,月下成影,人字添加一橫,大者如羽搏於四方。大非人大,大者健全,四肢有力鼎龍,手足如兄如弟稱強。大字注音,曰太稱尊,庭堂每起迴避,恰似人字草書守常。推今稱之人,源伏羲舉婚嫁,雖羊皮作妝耳。
初一為酉,接排戌亥,初四未初五醜,初六午馬時序成名。虎悍未列,羊順特例,生計積律難移,翻出黃曆幾條詳情。初七人後,八成累多,賜爾剪綵插發,登上高丘唱賦起程。念人之為人,女媧造人持住,唯稱世道平矣。 [39]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39]
桃花聯
三月桃花雨,一張風雪圖。
寫字吟詩聯
寫字但存金石氣,吟詩只念桂蘭香。
逐夢聯
喜夢相遇共圓中國夢,
傾情會當同唱復興情。 [39]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馬同儒先生書法作品 [39]

三上詞話作者簡介

馬同儒,《三上詞話》作者、詞學家、文化學者、書法家。 [17-18]  甘肅靖遠人,1983年10月入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文藝班畢業,本科學歷。擔任電影組長期間,該組1次榮立集體三等功。其後在長期從事政治工作中,4次榮立個人三等功,榮獲軍委空軍“空軍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8年12月轉業前為蘭空某部團職軍官,空軍中校軍銜。
《三上詞話》作者馬同儒先生 《三上詞話》作者馬同儒先生 [39]
辭賦代表作有《中秋賦》《蘭州交通大學賦》《西北師範大學賦》《蘭州大學賦》《肅州賦 [23]  等均在《中華辭賦》雜誌發表,另有《蘭州黃河樓賦》《金谷子賦》《今日頭條賦》《靖遠起義賦》《西部雄鷹賦》等; [21]  [26]  長篇敍事詩《女兒長城謠》,曾獲軍隊推薦參加第十二屆“中國人口文學獎”;格律詩參加《人民日報》海外版“解放思想、實事求事、與時俱進”主題徵文、《蘭州晚報》“話説風度”主題大型全國徵文,分別榮獲一等獎等;200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陽光之戀》詩集。榮獲中國文聯“授予世界華人藝術人才稱號”、入選《人民日報》海外版“中華藝苑名家”專欄, [29]  2015年11月被公安部表彰為“全國首次推選優秀社區消防宣傳大使”稱號。 [55] 
書法作品參加中書協等“第一屆國際繪畫·書法藝術大展”獲中青年組優秀獎”、中國文聯“2000年世界華人藝術展”佳作獎,並“授予世界華人藝術人才稱號”、“全國第二屆正書展”入展提名等;曾獲蘭州軍區空軍書展一等獎、空軍書展二等獎、“全軍兩用人才美術書法優秀作品展”,參加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全軍書法展覽”入展, [22]  並在《解放軍美術書法》雜誌2020年第2 期選登;《抗擊疫情詩詞書法(八首)》被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實施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官方公眾號展播; [57]  “首屆甘肅省書法篆刻新人作品展”“甘肅省第四屆中青書法展” “全國‘龍’字書法篆刻大賽”三等獎等;2020年參加”陝西乾喜文化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入展; [20]  作品被《人民畫報》社、中國文化藝術城、湖南“雷鋒紀念館”、山東·曲阜“孔子故里博物館”等單位收藏。 [7] 
《五律.守望》書法作品 作者手書 《五律.守望》書法作品 作者手書 [2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