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上詞話》誕生記

鎖定
這是介紹《三上詞話》作者,文化學者,詞學家、辭賦家、書法家馬同儒先生 [3]  受讀者代表與之暢談獨自創立《三上詞話》作為“詞壇最為系統的詞學理論,最為嚴格的填詞實踐,最為創新的詞學成果”的艱難寫作的記錄,意旨詞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着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而發力。 [1] 
中文名
《三上詞話》誕生記 [1] 
外文名
Writing Record of "San Shang Ci Hua"
作品別名
三上詞話
作品體裁
報告文學
作品出處
中國作家網
創作年代
現代
創作時間
2023年6月20日
語    言
中文

《三上詞話》誕生記聞角醖釀

【按語】癸卯季春,《三上詞話》出版發行已近入第七個年頭之際,著名蘭州文史專家孫華嶸先生於“大同書屋”茶道,寒暄之間,猶如採訪,聲稱該集立言“劍走偏鋒”,作為當今“詞壇最為系統的詞學理論,最為嚴格的填詞實踐,最為創新的詞學成果。”正是在詞學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創立了詞學體系學説,可謂開山向導,其風向標作用見諸於媒體報道之中,遐邇乃傳,但作為一名讀者,尚有諸多困惑和問題,希望得到解答。至此,《三上詞話》作者對其書稿結集的創作歷程、課題研究、科目設置、突出貢獻、學科評價、學術結論及學術前瞻性等方面進行了解答,敍説《三上詞話》誕生的故事,陳述着遠去的古音仍在盎然不息,延綿於歲月裏而更歷久彌新。 [1] 
馬同儒著:《三上詞話》,中國書店,2016年。 馬同儒著:《三上詞話》,中國書店,2016年。
場景話題(一):《三上詞話》2016年底由中國書店出版後,從媒體報道顯示,該集是作者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寫作,是否起初就醖釀這麼大的計劃。
講這個故事之前,先詠《看花回•詠藤子》一闋雲:
向上藤懸順菀長。天賦尋常。拔高還是閒身健,約幾時、紫氣幽妝。問人圍滿地,為遮蔭涼。
不是花枝拂短牆。又過亭傍。猛然朝面清新覺,認花壇、慣與説香。此情今信了,誰更芬芳。
中國書店出版社發佈書訊 中國書店出版社發佈書訊
話歸正傳。回憶往事,就像踮足傾聽遠去的鐵音,沒有盈耳的鏗鏘,也不見排空的揚塵,唯能聽到谷壑的迴響。今天吟詩填詞的陣勢,如果往前觀瞻二十年三十年,那是不可想象的場景,其時流行矇矓詩熊熊正旺,傳統詩詞還處於“驚蟄”待來。該集作者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醖釀創作,“頭頂星辰,胸懷明月,留住清影”,因軍務工作所忙,大都可謂“路上”、“腿上”、“枕上”完成初稿,2008年12月退役後,又經年沉澱,間有修改潤色,做到精雕細刻彙集而成。2014年投稿,中國書店作為2015年選題出版(國家)計劃,2016年10月底出版發行。書稿的完成到正式出版時形成的樣子,大約用了二十年的光陰,但在當時確實是不敢奢望,猶如仰望星斗而不可摘的那種感覺,儘管那時我在部隊不論在機關任職,還是在基層一線帶兵,長期從事政治工作,與寫作有着緊密的聯繫,加之閒暇寫點東西,創作和發表了一些詩詞作品、新聞稿件和其它體裁的作品,但沒有醖釀研究詞學這樣大的計劃,因為環境、條件和人力等方面都不允許,具體説還沒有這個任務。其實,那時空閒寫些東西是卡片式的,也不清楚能幹什麼,就是一種愛好,加之長期過着單身生活和兩地分居生活,算是一種充實自己的方式吧。至於説從那時開始寫作,完全不是那種截然的説法。説準備很早了,我是出生在一個祖祖輩輩有着傳承耕讀的家庭,我的父親到了88歲生命最後一年裏,還尚能對儒家經典《四書•五經》流暢背誦,對《十三經》皆有通解,書法亦聞名鄉里,尤其書寫的楷書猶如刀刻,法度森嚴,充滿着一種不屈的精神。由於承受庭訓,自覺不自覺的影響着我從小愛翻閒書,從上小學,直至高中做作文名列前茅,入伍前還在省報發表過議論性文章。經過幾年連隊生活和師部從事放映工作的磨練和摔打,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幹,再到空軍政治學院上學,打開了文化視野。通過像該集序言中所説經歷了“生活之源”和“情感之源”的現實,證明了寫作是由漫長的準備過程才能完成的事實。 [1] 

《三上詞話》誕生記風華歲月

場景話題(二):該集序言中所講,作品大都是利用腿上、路上、枕上,即“三上”完成,是何動力非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那麼緊,把自己折騰得那麼累。
枕戈待旦為終歲,職守何問倥傯時。工作生活在部隊,尤其是作戰部隊第一線,始終都處在一種完成遂行任務的狀態當中,工作任務沒有固態化,一個接一個,沒有終結。在這樣情況下,學習就得擠時間,即用“三上”時間。26載軍旅生涯,在不同崗位不同職務期間,受到部隊8次嘉獎,1次榮立集體三等功(擔任電影組長),4次榮立個人三等功,2002年12月,榮獲軍委“空軍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積極參加社會文化活動,把自己融入到“軍隊精神文明建設走在全社會前列”之中,在 2000年7月由中國文聯主辦“世界華人藝術展”中所書寫的十三米《孫子兵法》十三篇小楷簡書長卷作品榮獲佳作獎,並榮獲中國文聯“授予世界華人藝術人才稱號”。榮譽是人立於世所遵循“仁則榮,不仁則辱”道義下的承認,是生命過程中,階段性地對自己付出及社會價值的一種肯定。同時,榮譽的意義在於負重前行,才有歲月更好。 [1] 
《鳳來朝•半邊天》書法作品 《鳳來朝•半邊天》書法作品
場景話題(三):寫作與職業要求存在着一定的關聯,應該説是一種自我激勵和自我意識能力,從效果上看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裏先要説部隊政治工作,包括文化工作的功能問題,它的工作既是具體的,又是無形的,總體來説,文化建設是培育部隊戰鬥精神的需要。這裏舉兩個例子:一次是2005年春天,有一次部隊組織機關幹部集體勞動,在休息間隙,我用手機填《滿江紅•西部雄鷹》一闋,(見《三上詞話•詞譜》卷中)剛填好詞,身旁有一團領導湊過來看了讚賞不已,並邀請我寫成書法作品掛於空勤樓大廳等處。當時部隊軍事鬥爭準備工作正在進行當中,應當説為培育部隊戰鬥精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次是為“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李劍英烈士”填寫了《奪錦標•李劍英烈士之歌》一闋:①
衝浪呼鷹,翻雲織練,放眼長空如約。我自耕耘萬里,新種犁花,舊遊天閣。倚長天擊劍,射天狼、消盡盈惡。好兒郎、焉懼山崩, 但仰巍巍山嶽。
天有風雲不測。撞鳥須臾, 好比結霜斑剝。哪管風吹凜冽。窺見山川,望中村落。念生於跳傘,那農家、驚魂離索。不容思、大義承恩,去意何以為卻。
教育部“尚七網”報道 教育部“尚七網”報道
適逢媒體雲集部隊採訪,受到河南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宣傳部領導及三省(區)報業集團、報社負責人,空軍、軍區空軍政治部首長的一致好評,有稱“此詞置於兩宋亦不遜色”,此時在《寧夏日報》應用發表,為緬懷戰友,激勵部隊起到了積極性作用。同時在軍網上開闢欄目,利用休息間隙創作的詩詞作品,成為《陽光之戀》詩集所收集的主要內容來源,2006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詩文配書畫,達到圖文並茂,2006年5月20日《空軍報》發表了潛山先生以“天空中一縷陽光”為題的推介和評論文章,普遍受到了社會各界讀者的認可,尤其是受到了部隊官兵的歡迎,為帶頭活躍部隊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另外,多次參加全國全軍書法展並獲獎,具有一定的書寫能力,利用業餘時間,以詩詞為內容,以書法為載體,堅持為基層連隊俱樂部等公共場合書寫書法作品,同時義務為部隊官兵和社會各界人士書寫書法作品粗略估計有幾千件吧。同樣,退役後,2018年月12 月,書法參加了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全軍書法作品展覽”入展,(書寫的內容是《三上詞話•詞譜》卷中之“傾杯樂•夜航”。)同時作品又被《解放軍美術書法》2020年第2期選登;2020年7月,受邀參加了由陝西書畫院等單位主辦“陝西乾喜文化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等。今後還會繼續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儘可能做些能夠風化社會和輿情疏導的工作,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1] 

《三上詞話》誕生記知行而為

場景話題(四):像《三上詞話》這樣大部頭的著作,一般放在學術單位,需要學科帶頭人申報國家社科類資金支持項目,還需一個團隊的力量支撐,還不知需花多少年時間才能結題。問題是根據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條件的限制,若填寫若干詞作是可行的,是什麼動力促使寫了這麼一本系統性、學術性和專業性都很強的書呢。另外,還有正如在該集序言中所講的,此集是處在“偏無力為之而為之”情況下完成,難道僅僅是一種愛好所趨嗎。
新華社報道 新華社報道
南宋軍旅詩人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在2014年底把書稿交給中國書店出版社選題後,多次通過郵寄來來往往改稿。有一天,正在打開郵包時,有一名學生到了我的桌前,拿出一本詞學界名家所著之書,問我“看了書,我怎麼還是不會填詞啊?”其實,我當初的境遇與他相比更有過之無不及,我曾經同樣買了不少的書,看過也是不甚明白怎樣填詞。如果當時看懂了,也不至於後來有《三上詞話》。前面講過了,漫長的時間積攢了許多卡片,起初並不知道能幹什麼,日積月累湊得多了,再加分類就逐漸形成了。體會有兩個:一個是沒有目的,自然不計名利,也不着急出成果,也沒有想過出成果,因為軍銜高低,職務大小,不靠這個;另一個是信息廣泛,思路總是開闊的,想問題是執着的,不受別人干擾,也沒有人干擾,因為業餘寫寫畫畫,就像散步、打球一樣。至於填詞一類的事,正如有的認為風雅一下是可行的,問題是填了幾百首詞,結果後來與比較權威的詞譜對照發現所填之詞,平仄、押韻,尤其是句式結構變化等出了大問題。怎麼辦。這才下決心寫一本給自己看的書,給填詞愛好者看的書,於是就這麼艱難地創作開始了。如果僅從牀頭上書箱裏的書作為寫作參考資料,無疑是海水斗量。於是利用休假、出差等機會,尋找書攤淘寶是我的基本功課,做到這些還遠遠不夠,還要到“孔子舊書網”和四處打聽並高價購買,這些基本上是我到“圖書館”查閲有些屬於“偏科”的書籍和資料的來源渠道之一。讓我記憶深刻的當年休假有一次晚上約到書攤老闆家裏買書,在騎着自行車回家路上的一拐灣處,因無路燈與對面同樣騎車的人相碰,數年後一次住院透視拍片才發現腿上有一處骨裂痕跡(記憶此處將近痛了三年)。從創作卡片到電腦彙集,以及到不同時期自己設計版式書樣而裝訂出不同書名的集子10餘部,均為親力親為,尤其是校正環節,説實在的屬於我的不同時期的周圍很少有人能下手修改,若有能改者,也就僅僅類似於梳理一下像句子中“的得地”那樣的問題而已,但我需要的是音韻和古樂等關鍵問題上的把關。提及《三上詞話》的創作歷程,可以這麼説:該集的創作,是一部血汗書,那是用流淌的時間而寫的,那是耐得住寂寞和不為功利驅使而寫的,那是百折不撓地克服重重困難而寫的,那是張揚傳統文化的道義而寫的,那是嚴謹治學和開展學科課題研究的結晶,是瀝盡心血而探索和實踐的產物,與林林總總的“詞綜”相較,挖掘詞之固有,發揮詞之本能,開闢詞之應用,導向詞之創作。其實,只不過是把千年以來分散的“布塊”梳理連串起來,並賦予了新的內容而鮮活豐腴起來,更好地服務於時代。 [1] 

《三上詞話》誕生記學術課題

場景話題(五):《三上詞話》在詞學主體方面,解決了哪些問題及提出了哪些課題性拓展研究方向。
《三上詞話》博覽會重點介紹 《三上詞話》博覽會重點介紹
淙淙萬泉匯而成江河,颯颯千載播而成林海,喃喃百代集而成鴻文。若要整體地講,《三上詞話》這本書,是自從宋詞的誕生到成為時代文學,從詞作本位,以及詞學的概念興起到進行專門研究以來,還是首次形成系統性地詞學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於一體的詞學專著。若要詳細地説,還得從集子的結構講起,此集共分四個部分:“詞論”是在詞學領域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在沒有更多參照的前提下,克服困難,開闢了新的相關課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在教科書既有的一些基本的概念中又進行了新的材料補充,對於一些考證進行了新的佐證,就一般詞的來源而講,在傳統幾種説法中理出十幾種之多;在詞的平仄、詞的押韻、詞的句式等基本問題上,堅持循序漸進的方法,按步驟逐個解決,可謂手把手解決填詞程式化的問題;詞的創作手法、詞的用典、詞的修辭,對命題進行了定義和推論,尤其是在“詞的創作手法”一節,對誇張、襯托、頓挫、比擬、借代等修辭手法,並分別進行了定義和和示範,開闢了填詞系統研究和例證運用的開山向導,為詞學內核研究和創作運用起到示範性作用和極具參照價值。在此基礎上延伸和擴充到詞的句式結構、詞的吟誦與歌唱及填詞的焦點透視等,都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形成了全新的章節,尤其在“宮調與詞調”等核心問題上有所突破和發現,尋找到了詞調的句式平仄、結構作法,以及腳韻之間,與音樂存在着密切的關係,從而填補了歷代詞譜的只管詞調,不管宮調的重大疏漏,較好地糾正了填詞落入單純是案頭文學的實際操作,為詞學進一步研究宮調和詞調的問題提出了課題性方向;“詞譜”是題考及詞例的創作,皆以中古四聲為準,所選139調為自創,且嚴格按原詞制定填詞作法,重在體現它的音樂性,最大程度確保了所填之詞不失律,同時竭力拓寬相關領域知識和研究面;“詞品”為詞史,遵循詞的音樂變遷史觀點,首次系統地按照教科書的規範要求,從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現代而分別進行了論述,尤其對詞的產生、發展、衍變過程做了詳細地介紹,章節劃分上分別以樂調區分,如唐五代入調為章,唐代邊調、五代宴調為節,宋代時調為章,北宋翻調、南宋律調為節,此後元明清及近現代以同樣的形式分別命名,並對歷代詞人的詞風進行了新的概括,對近現代詞人之詞風,亦有相應的歸納和評價;“附錄”是服務於主論的考證和佐證材料。
發表截圖 發表截圖
主要有詞譜卷中《最高樓•貂蟬》之註解《貂蟬其人考略》,歷經數十年之久,通過查閲史籍記載和實地考察等方法,運用2萬多字考證出貂蟬出生於約172年,系甘肅省臨洮縣人。這是史學界的一件大事,無不表明這是首次真正意義上認可貂蟬這個歷史傳説人物,因此具備了“姓名、籍貫、生卒年(生卒必有一)、生活或任職佐證資料、墓塋墓碑名諱或立碑子孫名字證據等”的基本原則和要素,才使貂蟬跨越1700多年,名正言順的從民間傳説人物走向正史的枱面,從而為東漢末年正史的研究做了補遺性的工作。另外,對《平水韻》、《詞韻葉法》進行了整理和規範再加一些考證,因為這是系統地學習詩詞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課題性的問題還不少,凡整體新開設的章節,有些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修修補補。在詞調和宮調的問題解決上,像龍榆生、夏承燾、唐珪章、吳熊和等老一代詞學家做出了鋪墊作用,形成一個比較全面的學術積累過程,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發現,找到了突破口的。比如在“工尺譜與十二律”一節,是在前人丘瓊蓀《白石道人歌曲通考》的基礎上,通過反覆推導論證,得出結論是填詞之平仄不可以隨意改變,原因是“所填同一詞牌之詞,因宮調不同,諸如‘變宮生徵’而致不同詞句,非某一樂段可以隨意配詞”之結論。詞樂的問題有了眉目,精警之處還需再細化量化。空間比較大的還是“依月用律”問題,南宋以後詞學界普遍認為這個問題是一種附會的説法,作為課題研究很牽強,沒有實際意義。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該集作為課題,通過進行探討和研究,主要在圍繞古人填詞擇腔選調與“依月用律”的關係問題上,推導出其概念生成及變出的存在性以及應用的科學性。但後面的研究是一種綜合性學科的研究,單純的就詞學研究而研究是無法完成學科所預設的結論。《列子•湯問》中記載春秋時期鄭國師文會彈奏有違四時節令和匯奏四時曲子,如春天彈奏秋日的商弦,奏出八月的樂律,涼風吹來,草木都成熟了等。這個課題,不僅需要填詞的宮調知識、音韻知識、樂理知識,還需填詞水平,更需要深造某種樂器的高手等組合,才有可能沿着線索一棒接一棒地持續研究下去。以此説明中國文化無愧於上下五千年的輝煌,它的要義是致廣大而在於精微,揭奧秘而在於通達。誠如中醫中含有易經,建築中藴藏風水,起居中圍繞五行,詩詞中相諧音律。普天之下,莫不尋道;廣漠之外,莫不循軌;鄉里之內,莫不知音。如果有朝一日恢復了2500年之前就可以彈奏有違四時節令和匯奏四時曲子的話,那麼滿世界的人都會睜大眼珠子發出感嘆:什麼才稱“文明古國”,什麼才是“博大精深”,什麼才叫“無與倫比”。到了那時,國人亦會自信的認為吟詩填詞再不僅僅是文辭的事了。 [1] 

《三上詞話》誕生記學術選擇

場景話題(六):瀏覽該集發現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凡引必注,凡參必標”,尤其是詞例釋文考證,不僅量大,而且做得那樣的細微,有必要這麼做嗎。
子不欺,予不虞。從語言“道”的層面來理解,語言是家園的存在,也是精神的存在,並且還是沿習下來的生活習慣,以此體現出“同”的本位,與“異”的借鑑而同存共生;從人文表達“義”的內涵層面來理解,這個問題是知識產權的法理要求和規範落實的需要,無不呼喚學術端正,其意義就是摒棄不能不勞而獲的宣示。“凡引必注”,是引用既有的成果和展現出來源,導向轉化出新的連接和結論;“凡參必標”,是自我人格本分的體現和對他人勞動的本能尊重。先賢和老一輩學問家撰文是那樣精警細緻,何況我輩,相較仍然望塵莫及。考證是最基本的修文功底,該集努力糾正了不少以訛傳訛的説法。註解不僅僅是應用了某一本書的出處,也不是一些資料的堆積,而起着正文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註解、説明和註疏,是文章或著作向縱深發展的橫向拓展,縱向論述就像主力部隊,如果沒有註解、説明和註疏的“後勤”的支撐保障,那麼隨身輜重就會拖累而不能取得應用的佳績。因此,不能小看一個註解,它或許不失為攻克了一道課題。如本著“卷中”部分尾註有甘肅西南部民間傳統文化活動“花兒”,不僅僅是摘錄幾首詞而已,而是從組織形式到內容進行穿插介紹。花兒會怎麼組織形成,花兒怎麼唱,唱詞韻字怎麼起,是複句起韻,還是單腔起韻,都要一一介紹清楚,否則對於初次來參加蓮花山花兒會的外地遊人,況且唱詞是方言,聞者有如雲裏霧裏一般的感受。所以,介紹地域文化,不僅需要唱詞彙編,更需要詳細介紹文化活動過程及細節,這樣才有利於保留和傳播。 [1] 
場景話題(七):詩詞作為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當下掀起了一股創作的熱潮,但從期刊和網絡上發表的作品來看,水平參差不齊,為了客觀顯示時代文學,對當下作者填詞有什麼評價及好的建議。
書城書訊 書城書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五百年。總體地説,這是個好的開端,一代有一代的文學,堅持下去,必將產生時代標誌性的文學。但目前存在的問題也不少,這裏做兩例説明:一是在一些媒體,有的作者填《十六字令》,此調住字為平聲,即清聲調,亦以清聲結,卻押“急”、“滴”韻不知何故?如果不套用宋之詞牌,按今韻是合適的,但套用了詞牌,“急”、“滴”屬《平水韻》入聲字,怎奈擅自改變詞牌定格於無顧呢!二是同樣看到有人所填《釵頭鳳》一闋,按律此調屬於不同部韻同押,即上去聲與入聲分別相葉(xié)。不管是陸游《釵頭鳳》(紅酥手),還是唐婉《釵頭鳳》(世情薄),都是如此填。卻把《釵頭鳳》的押韻,通篇以上去聲相葉。這些問題的出現,已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相當的普遍,不管是詩詞刊物,還是網絡文學,均有這種現象。詞牌乃唐宋時之詞牌,非今之體裁。這個問題不搞清楚,所填之詞失律事小,影響事大,不可不察也。但若想改變它,僅靠一兩篇文章的提醒是校正不過來的,就像有人踢正步總順拐,叫也叫不過來一樣。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還是年輕者缺乏基礎知識,年長者已脱離太久的緣故。要改變這種現狀,只有從教科書做起。作為“詞壇最為創新的詞學理論”之典籍,它應該是屬於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之列,它又應該成為是詞學申遺的重要佐證和支撐條件之一。因為詞學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根植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建立中國文學標準的需要,同時也是相應展望設立諸如“世界孔子文學獎”的需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載體,建立文學模式,拓展文學體裁,立足文學原創,發揮文學優勢,豐富文學內涵。具有民族特色的,因此走出國門而成為世界所推崇的文化。因此,詞的創作應該是嚴格按照理論指導實踐出來的產物,是屬於具體應用下而收穫的成果。創作出來的作品,如果被人們喜歡而廣泛得到傳播,才能使其賦予強大的生命力。就像跳芭蕾舞一樣,不管是身材和氣質,還是技術層面的量化等,它有屬於自己的特殊要求。如果光能扭幾下身段上場,只是一種普遍意義上的廣場舞而已。現在有一個好的變化,即幼兒園和小學課外書增添了《聲律啓蒙》知識,在基礎教育階段課外開設了一些楹聯、詩詞內容,再如果在中學、大學開設詩詞寫作基礎課,如果一個學期安排若干課時,堅持下來就是好的開端,至少會知道什麼是對錯。説到這裏,希望中國古典詩詞還是能夠得到正宗正規的傳承下去,否則誰也承擔不起這個歷史責任,尤其是一些領銜詩壇和教授詩詞者,理應清醒的認識到這個危機。因為榮譽與責任是對等的關係,官銜越大,名氣越大,越要帶頭完成各自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創作出優秀合格的作品,並扶持後進,讓後輩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豈不是一件令人稱讚的好事和善事呢。 [1] 

《三上詞話》誕生記學術現象

場景話題(八):從該集可以看出,對詞學的研究可謂“兩駕馬車”齊驅,即理論與實際操作相一致,能否談談當前詞學界對詞研究的進展情況,或詞學研究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當中。
實體媒介推薦發行 實體媒介推薦發行
正如《三上詞話•自序》有云“守於聞鼓而行,聞角而止之場,偏無力為之而之乎。”嚴格地講,我是遊離於詞學行業之外者。按當下衡量是否是本行業或圈子裏人的標準來看,我是一個業餘愛好者,這是由自身的經歷和從事的職業所決定。其實,我也無意舞文弄墨,只是一種消遣罷了。為什麼這麼説,讀讀中國幾千年的優美篇章,大都是來自邊塞風雲寄語、下朝臨池偶得,以及民間裏巷低吟淺唱出來的。至於要談詞學領域的研究進展問題,由於我不是圈裏的,也沒有參加過此類學術研討會,要説是説不大好的,只能講一件事,大體能看出目前詞學研究的一個側面。曾買到一本書,反映的是2011年9月,由某著名大學舉辦的“李清照辛棄疾暨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文章彙編,書裏面40篇文章,僅存1篇文章中有“詞樂”的提法而已,其它大都或賞析,或辯證,或哲學式的思考文章。窺一管而知全豹,以此能看出詞學的研究動向。還有一個問題,在眾多出於名家之手的書籍所反映的研究成果中,拆開來看,他們研究得很好,已經很有建樹,但有一個現象值得重視,詞學研究分得太細,研究詞調者不研究音韻,研究音韻者不尚填詞,填詞者不問詞調和宮調,且其三者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相似,就是各忙各的,不甚涉及音樂問題。還有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搞音樂的人,尤其是研究聲樂者,都不涉及詩詞問題,而且把兩者劃為兩門學科,若要研究是屬於跨學科型的操作。也許正因這樣的局面,才造成各自寫出來的書,讓詩詞愛好者讀過後還是不會寫詩填詞的直接原因吧。 [1] 

《三上詞話》誕生記話説秘訣

場景話題(九):怎樣才能填出一首自己認為是比較合格的作品,它有秘訣嗎。
説秘訣不像民間中醫秘方那樣靈驗。凡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來自於感情的流露,來源於對生活的洞察、見解和思考。當然作者的天賦也是重要的一個因素,靠三言兩語是説不清、道不明。但如果在這裏還需再補充説明,那就是至少必須熟悉填詞的基本要領、格式和方法。填詞選調是一般方法,又是重要的一環,對於這個問題要弄清楚,選曲調要顧及聲情,比如填寫《雨霖鈴·紅樓夢》一闋雲:②
通靈容説。望含羞草,奄奄如絕。尋常飲水消了,愁腸百結,依稀扶跌。恰似紅樓寄住,正多了添設。笑去處、何事春來,又派西風道離別。
紅塵踏石還尋覓。更相知、淚灑先相滴。東風盡是春色,尋意趣、暮秋煙寂。可奈觀園,應景欄杆,照樣多陌。竟暗語、正是桃夭,弄得紅花摘。
此詞為柳永《雨霖鈴·秋別》(寒蟬悽切)詞體,應押入聲。概言之,入聲或短促而激烈,或沉鬱頓挫。此調來源於因唐明皇思念貴妃而有此曲,故哀怨,不宜抒發歡樂之情。在媒體上,曾經發表過《沁園春·天佑之聲》一闋的寫作體會文章,並在題目旁註“秘笈”二字,③權作一家之言,目的在於通過手把手的教,願意填詞可以借鑑。其實,既然《三上詞話》是一部教科書和工具書,自認為涉及面比較細,比較廣,比較深,比較透,在這裏就不再贅述了。還有一點還需説明一下,就是在《三上詞話·凡例》中有這樣的提醒,即“填詞合律了,彷彿旋律盈耳,其美可謂繞樑三日不歇。凡不合律者,不相諧,不相聞”。這是自我鑑別和衡量所填寫的詞作是否合格的最高標準,原因在於詩詞的合轍、押韻與音樂的旋律、節奏,以及詩詞句式的抑、揚、頓、挫與樂曲的起、承、轉、合,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1] 
《南鄉子.楹聯》書法作品 《南鄉子.楹聯》書法作品

《三上詞話》誕生記媒體推力

場景話題(十):能不能透露一下該集的發行情況,你對這部書發行還有什麼樣的期望。
有意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從書稿開始的“描紅”到彙集,一直未曾奢望過“大紅大紫”,當時更多盤算着裝訂出來自己翻翻而已,因為坐着冷板凳寫的東西,又不是熱門的“跟風潮”,能讓人流連忘返;又不是獵奇的“狐怪迷”,能讓人打發時間;又不是惹人淚的“鮮雞湯”,能讓人無比回味。説到這裏,需要言明的是我並非排斥新詩,並非是長着一幅刻板的面孔,我也是聽着《希望的田野》的歌曲成長起來的青年,澎湃於《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的遐想,一度曾為熱情於寫新詩而樂其不疲,像《女兒長城謠》長篇敍事詩,參加了2004年軍區空軍徵文榮獲一等獎,並獲得軍隊推薦參加第十二屆“中國人口文化獎”。同樣我也喜歡中國古典文學,於是才有《三上詞話》集子的出籠,從2012年正式開始向全國一些出版社投稿,可謂一波三折,所遇好一點的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誰知最後卻被平時連想都不要想的作為國家古籍出版社的骨幹“中國書店”選題(國家)計劃出版發行,天涯海角有傳播,阡陌眾生有人讀,高等學府書閣有收藏,比我預期和想象的要好,夠幸運的了!這部集子自出版發行以來,蘭州交通大學網、《蘭州日報》、《甘肅日報》每日電訊、中國甘肅網、新華社甘肅頻道、人民網、中國作家網、教育部“尚七網”等媒體進行了轉載報道,國內主流網站有關欄目也做了頭條報道,部分全國重點高校媒體也進行了轉載;該書參加了2017年1月北京圖書展、2017年2月台北國際書展和2017年9月舉行“第二屆孔學堂·國學圖書博覽會暨2017北京國際出版論壇孔學堂國學分論壇”活動,《三上詞話》被主辦方和媒體在報道中隆重做出推介。中國書店連鎖店及網站、北京書城、各地部分新華書店、中國圖書網、香港大書城、台灣大書城、台北“博客來”、京東、噹噹等網站向全國、全球推薦發行;近200所全國省重點以上大學(含港台)和部分軍校的圖書館均有收藏。 [1] 
《三上詞話》誕生記,中國作家網 《三上詞話》誕生記,中國作家網 [5]
在後續的發行中,從相關論文索引顯示情況看,中國圖書網在讀書月作為推薦書目,最有影響的是台北“博客來”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局、“博客來”網路書店隆重推出“極品商品三上詞話超值獨家推薦”專題活動,正如所講,一度在“博客來網絡書店造成搶購熱潮。對該集的評價很高,一度在台灣地區網絡上銷售很好,人氣還很旺盛。”這些現象説明一個問題,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的沃土之中,而其顛撲不破的熟悉聲音和魂牽夢繞的文化情愫,在不斷的昭示着民族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具有廣泛的羣眾基礎,同時在不斷的證明文化自信,無論何時何地,無不體現在中華兒女的強大精神動力上。 [1] 

《三上詞話》誕生記學術訴求

場景話題(十一):如何評價這部書的學術性,對於怎樣建立一個好的學術評價體系或機制問題能不能提出一個意見和建議 。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民間很早就流行一句“圈子決定成敗”的話,聽説還頗為有道理,但我一直以來卻信奉五湖四海。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面臨對發生的某種事物、人事、生活,或某個事件、活動等進行評價和評論,這是人類社會正常的社會形態。《三上詞話•後記》中有這樣一段話:“竊認為不可沽名枉作,文藝之行術,既然擠身於一道,不因業餘而恕之,亦不可因專業而縱之。”因此,文以載道,無謂專業,在乎精警。我的生活圈子裏寫字畫畫的朋友多一些,他們大多想捧場,卻苦於無法發聲,這樣只好自己折騰了。這部書出版發行已經快七年了,除了媒體的報道和推薦外,整體上還處於發酵期,尤其是詞論部分“工尺譜與十二律”的考證、推導結論、倡導中古四聲、原聲填詞等問題,還有處於消化過程中。不過也有好的消息,看到知名作家安意如在“今日頭條”中回答“有哪些值得推薦的詩詞入門書”提問時,把《三上詞話》與清代三大詞話之《人間詞話》、《白雨齋詞話》、《蕙風詞話》並列,感到一絲欣慰。《甘肅日報》曾以“絲路風物入詞來”④為題,詳細報道了《三上詞話》成長過程和學術內核,突出黃河文化和絲路文化,起到了風向標作用,對此十分感謝!還有許許多多媒體和讀者,不同層面和應用給予了中肯的評價,比如2019年5月在回答“今日頭條”之“誰能代表當今中國詩詞水準”一文的留言中,有一個網名叫做“華州詩社”的讀者留言:“《三上詞話》,難得的上乘之作。我買了三本,送朋友一本,送學生一本。”還有在學府和民間,默默的應用和傳播,還有許多的留言,都讓我感動!至於一些不為人知的真相,人家引用了卻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上搜索不到有關學術刊物的引用註釋和參考書目的説明,真是“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其實,能教會人再教會學生,也是一件挺有功德的事情。言歸正傳,學術問題,應該交給學術部門或相關學科學術專家談這個問題比較合適。不過身在江湖,其身也遠,縱有心思討教,無奈身子還在江湖。我認為談這個問題,首先談談學術認領的問題,即學術認定或認證。這部集子的出版發行與所有的合法出版物一樣,都存在着不同領域,不同範圍,不同人羣中或大或小的影響。該集面數載,事實讓人感受到它依然是個“陽春白雪”,不過只要這個曲子存在就好,它不可能像流行曲那樣被捧得響徹雲霄,驚落塵埃,況且該集的作者並非自幼是詞壇行走的人,只是在個人進行大量地填詞實踐過程中,以兩宋浩瀚的詞作為藍本,尤其比照大家名作,不管豪放與婉約,還是豪放與婉約兼容,把情緒安放在自然中流露,把意願投入到梳理輿情中,不粉飾、不哀怨、不頹廢,揚其善、勸其行、務勵志,以自我創作為“教學”活動。通過自己教會自己,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但從現代課堂學習活動的實際看,準確地説在我撰寫這部書的過程中並非是從事這門學科的專業研究人員或專門從事這門學科的教育工作者,從行業劃分和業務性質上判斷是屬於嚴嚴實實的業餘愛好者。但從學術的定義上講,雖其不是在專業場所或環境裏所進行的勞動產物,但還是屬於在“學習知識的一種”,通過“系統專門的學問”,並且是形成“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論證”的完成,並且率先完成。對此,不管是按照學術的自然界定,還是涵義上的界定,主旨對《三上詞話》的學術界定,還是應遵從學術體系上的學術架構、學術貢獻和學術傳播的基本要素或本能來衡量更為客觀。學術認領,其旨在倡導學術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以扶持後進之精神,以達觀為懷之胸襟,以心存包容之境界,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鼓勵學術上湧現出的新生事物。希冀開闢嶄新的有效途徑,建立和優化第三者評估機制,包括重建中國式文學評價體系,搭建展示才華和交流溝通平台,廣泛開展學術評比,避免出現受人為設置的門檻被諸如“五唯頑疾”,以及門閥思潮所壟斷和困擾,使得國粹詞學——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獨特內涵的深受許多時代的人們歡迎的文化遺產真正發揚光大,使每個樂於此道者,其增磚添瓦之夙願得以施展和實現。 [1] 

《三上詞話》誕生記學術內核

場景話題(十二):從該集的寫作體會中,能不能告訴讀者一條信息,現在詞學界對宋詞的研究處在一個什麼樣的階段或水平。
宋朝方岳《春思》詩有一句“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柳外行”,覺得很有意味。前面講了我並非是詞壇行走的人,雖然像內行一樣思考, 像專家一樣實踐,但可以説沒有任何學術交流互動的途徑和方式,但在這部的寫作過程中,多少年一直想一切辦法購買和尋找此類書籍和學術刊物,也想盡一切辦法查尋這門學科研究的詞條索引。通過不完全統計比較,大陸、港台的研究領域水平基本持平,如果非要排個名次,台灣方面稍稍靠前,從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學府碩士、博士論文索引的題目綱要來比較,有傾向於詞樂縱深研究之趨勢,但整體來看,主要從反映在量化的內容上,賞析解釋、評價考證,還有哲學式的思考比較多,倒是日本方面的研究,有的敢於接近詞樂,至少不繞走,比如學者村上哲見所著《宋詞研究》,內容是還是比較深的,但畢竟不是根植於詞學本土上的研究,最大問題出在與詞的創作本身,即詞是唱歌用的文學聯繫不是很緊密。儘管如此,作為詞學本土方面也需借鑑其研究方法和態度。 [1] 
場景話題(十三):該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序言,其次是很有特點的 “凡例”,從中看出該集對原聲填詞很在意,為什麼一定要倡導這麼做。
這個問題不妨瀏覽一下發表在中國作家網的文章:即《〈三上詞話〉導讀:填詞失律即跑調》一文,從中能看出個究竟。詞自從元代後,到了明朝後,詞已經有譜子,最早的是張綖的《詩餘圖譜》,率先把平仄用黑圈、白圈來表示,此後,就有了清朝《欽定詞譜》、《白香詞譜》、《詞律》等。有了詞譜最大好處是讓人們知道原來宋詞有那麼多的詞牌,另外還有一個好處是,有了詞譜,填詞押韻、句子結構等就有了依據,缺點是制定的每首詞牌,每句都標出可平可仄。事實上可平可仄是沒有道理的,不是詞律的內核要求,是人為的減輕了填詞的難度,客觀把失律視為正當行為。為何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明清時戲曲的興起,社會上不再像唐宋時期那樣只有專門用詩詞譜歌進行演唱,這種習慣的改變,基本上沒有演唱者説某字某句音調唱不上去的説法而遭到置疑,於是把詩詞蜕變為不是音樂的,而是案頭文學了。所以,文章在於秦漢,詩詞還是唐宋,這是共識應該有它一定的道理。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為什麼要強調原聲填詞呢。聲調是個系統性的工程要求,所謂原聲填詞,最為核心的要求是中古四聲,每句中的每個字皆然,不僅僅是押韻(韻腳)的字才從韻書中選字了事。古典詩詞的創作,應該像古典詩詞。像我們今天即便是做到所謂的原汁原味的遵守或保留,其實,其“汁”其“味”與之相較還是相差甚遠,如果再不強調其“汁”其“味”,不知到底是什麼味了。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提倡一味復古,科學的態度是繼承和發展並不是對立的關係,這個不單單是今天才遇到的課題,其實早在元代時就有了。元代的時代文學是押韻的雜劇和散曲,即元曲,與詩詞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以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但在傳統詩詞上還是遵循押中古韻的規則。於是在當時整個社會環境中,集中在創作上就不自覺的形成了戲曲與詩詞相輔相成的關係,即形成了兩個語音系統並駕齊驅的局面,並形成一種風氣。今天也可以這麼做,古典詩詞體裁還是押中古韻好,散詩,戲劇唱詞等押今韻。這樣既保留了傳統詩詞的用韻,又發展了新的文化,豈不是一件好事。這裏順便説一下押韻的問題,實際上古音南北的人在家大都會説一些的,因為家鄉話裏與今四聲音調不同,或多或少有入聲,只不過有點像“騎驢找驢”一樣罷了。如果現在所講字聲與中古音相比還不夠用,《三上詞話•詞論》裏有系統地講解和論述,掌握音調的問題不難解決。倘若能夠熟練應用中古四聲,又精通今聲,達到繼承與發揚相統一,難道不是一件更好的事情嗎 。 [1] 

《三上詞話》誕生記學術應用

場景話題(十四):從有關報報道和文章瞭解到,該集作者之所以這麼孜孜不倦的追求,拳拳之心在於“為當代名聲計,為後代負責計”的擔當,這樣是不是對詩詞愛好者有個好的建議。
凡欲涉及詞調者,如果覺得創作古典詩詞太束縛,不妨還是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吧,像鳥兒一樣自由,不會得到別人的干擾。若為填詞,除了遵循平仄、押韻、句式等一般規則外,還有宮調與詞調、詞調的體式、詞的聲律,以及詞的創作手法、詞的用典、詞的修辭等問題,都得必須熟練掌握。《定風波慢•送人歸》詞雲:⑤
早春輕、燕子歸來,檐深好伴落座。且喜盈尊,逍遙燭影,爭忍時光磨。數樓青,小庭卧。傾倒油瓶亦難做。雲過。任白衣蒼狗,吹風攤破。
少年競吟和。問來時、十指伸開麼。向黃昏,昨夜秋風乍起,籬落迎風踩。顧幽歡,在花那。應趁輕衫馬鞍坐。如果。去逐彩雲,時光如火。
掌握了填詞的基礎知識,且能填出詞或好詞,那麼再賞析詞作起來,像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那樣,或用哲學的觀點談詞,像王國維《人間詞話》那樣,就會容易找到了門徑,才能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實,《三上詞話》,在講義裏倡導和嚴格執行原聲填詞,中古四聲,這些應用均為老祖先留下的東西,應該繼承下來,在實踐中稍做些基本的能力訓練,創作出可圈可點的作品並不是有多大的難事。就創作的風格來講,豪放與婉約,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應用。説“豪放”,不一定“嚎”就好;説“婉約”,不一定“哭”就妙。比如《憶漢月•秦長城遺址》一闋:⑥
風草卷營前事。晝夜瞭望常備。夢中劍影尚依稀,但今留、過雲猶記。
西風吹雁意。此索索、委蕭蕭地。總教飛雪壓徵鞍,奈喚燕、帶回春裏。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此詞是反映軍事歷史題材的作品,在創作風格上,豪放與婉約共用,陽剛中賦予柔情,亦不失為一種好的取捨。此調上闋起筆“制動以靜,治煩以簡”,不寫秦長城遺址如今的面貌,而用“風草卷營前事”回憶,把筆鋒調到當時“晝夜瞭望常備”的戰略要地上説去,其刀光劍影,不管時空是怎樣的轉換和變遷,天上的流雲,依然還印刻着其身影。下闋介紹此地身處臨洮山上,海拔高,坡勢陡,每每“西風吹雁意”;正因如此的“此索索、委蕭蕭地”,而且“總教飛雪壓徵鞍”的來臨。其實,並非單純交待地形地貌,而是採用暗喻的方式,寓意這裏一代又一代地駐紮着戍邊軍人,通過“喚燕”,把時光“帶回春裏”。此處採用擬人的寫作手法,比大喊幾句口號更為催人奮進。因此,建議寫詩填詞,不能真接説,更不能叫喊,儘量採用賦比興,這是最重要的修辭方法。1965年7月21日,毛澤東主席在《致陳毅同志談詩》⑦的信中説:“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説,所以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如杜甫之《北征》,可謂‘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有比、興。‘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一般來講,賦,要把作品中的句子刻畫得生動一些;比,使得作品中所刻畫的事物更具層次、形象一些;興,要注意把作品的情感世界表達得豐富一些。 [1] 

《三上詞話》誕生記學術展望

場景話題(十五):如果一定要給《三上詞話》做個總結,作者最希望哪個問題或哪些方面能夠被讀者重視。
這個非常明確,在序言中早有交待。首先是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題要體現正能量。雖然這本書是利用業餘時間而創作,但又是專業的詞學著作,在例詞譜例詞中始終圍繞一箇中心思想,即積極倡導愛國、愛軍、愛民的主旋律。二是書籍千萬堆,一本足可惜。出版物是商品,這個要看市場行情,但引導和導向的因素還是相當大的。如果説一定有個希望或願望,那就是不可言“孤獨求敗”,而“寤寐求之”同行者倒是情真意切。再是正確看待書本的問題。如果是真想學填詞者,不管是用何渠道得到了書,翻一翻或許有幫助和借鑑的作用。曾拿到《三上詞話》的人,有的説是“天書”,有的説是“奇書”,但看見有人發表的詞作,其格律要求押入聲,小序裏還標註某某體,卻詞作押的是上去聲,且相間平聲互葉,至於上下闋各有一組對仗,句式中有去聲領格字等格律剛性要求,根本不管不問,由着性子來寫。吟詩填詞就是作文,作文不合格,它比地溝油還令人恐怖,因為作品會誤人子弟。 [1] 
場景話題(十六):《三上詞話》既是文學作品,又是流通的產品,作者對其轉換成或形成價值的趨向,以及對輿論的顧及是否與寫作創作過程有着同樣的關注。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一個不關心自己的人,豈能關心家庭、社會和他人。要説一點不關注是説了違心話,著作是作家的立身之本,猶如自己的孩子,從幼兒園起,直到上中小學、大學畢業,不但要精心培育,而且最好幫襯一下就業成家的問題。但作品畢竟與孩子還是有區別的,孩子的培養教育是有選擇權的,對作品發表出去的操作遙控能力,主要取決於外界的影響,取決於運氣,自己的努力是相當有限。但幸喜的是,自己未曾料到該集經中國書店在圖書展中展示出來後,就被港台地區有關媒體和圖書界發現了,不但自己發行,還向全球推薦發行。基於參與展示或類似評獎活動,我是這樣認為的,中國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優秀的文學作品像延綿不絕的血脈滋養着我們的民族不斷髮展和延伸,靠的就是先哲的智慧,《詩經》、《離騷》、《史記》沒有獲過獎,就連落魄者寫的《紅樓夢》、《聊齋》等也沒有獲過獎,並沒有影響被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們捧為經典。有個事實是這樣的,凡能甘於坐冷板凳而著者,大都不曾想為獲獎而耕耘,凡能流傳百世的作品大都不曾獲過獎,而且生命力十分的旺盛!但話又説回來,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書若被時空塵封,這是有違初衷的一件事情。出版之前,經朋友牽線介紹,曾有一位文學界泰斗樂於為書寫序署名,後經反覆斟酌未能落實。因為當時的想法是本來無多物,何必裝富翁呢!信守良幣就是良幣,劣幣就是劣幣,何必貼標籤呢。一直以來,不管遇到的是花是刺,將默默地用信念把希望的火把高高舉起,讓時空和歷史檢閲。 [1]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苦心人,天不負,幸運有時來串門。《三上詞話》,既是詞學理論,又是填詞實踐,落腳點還是創作現實作品,因為不能有效指導創作的理論是蒼白無力地説教而已。書中詞譜所附139調已成事實,是改不了,否認不掉的了。有心人可以拿出來把它晾曬在陽光下,既可以評,可以比,亦可以“罵”嘛。歡迎提意見、發現問題,若有可能的話,再版時可以得到修訂補充,這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現實是自《三上詞話》出版發行以來,雖然海內外出版發行界對它的待遇規格頗高,傳播點比較廣闊,但密度遠遠不夠,還有很大的空間尚需發掘開採。客觀上來看,出版那時國學才剛剛興起,如果説“熱”起來還是近兩年的事;主觀上來看,這本書是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產物,普通人感覺有點“高冷”,基本上還處在學府書架上而高高安放,未有很好地進入大眾的視野。按照“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希望《三上詞話》能夠進入人們的視野,尤其得到國家有關文化教育出版機構的看重和扶持,讓它再度煥發出青春,迎接太陽走向新時代,更好發揮它的應有效能。這本書出版發行後,作者並沒有閒下來,並沒有趟在功勞簿上過活。幾年來不追求寫多,而在於跟進時代,精心創作了若干作品。比如《七絕•詠百年》、《滿江紅•詠百年》等傳播得十分廣泛。記得這些作品當時發表到“知乎”後,每天就有很多全國的學生詢問,尤其是一些在校大學生,還有部分老師們給我留言,內容均為是學校搞百年書法比賽該作品能否應用的問題。一些大學還把該作品定為必寫內容,有的高校老師把詩創作為刻字作品參展,恭恭敬敬地署上作者名字,正如有的大學在報道中説:“本次書寫技能比賽的成功舉辦,有助於同學們從詩詞中品味愛國情懷,從書寫中體會黨的光榮歷史。”還有全國各界類似書法比賽中的應用,有的書寫者沒有署名,但在媒體推廣的頁面上還是署了詩詞作者的名。這種現象讓我十分感動,體會出作品不在多,而在於創作出優秀作品而被社會各界各層的人們而被廣泛應用。作品應用了,就是活的東西,是與自然以及宇宙的聲律和交響合拍,是與人類共舞,才是生產力的轉化,就是説作品才有可能被傳世。原因是什麼?思來想去,主要是主題性的賽事,應用唐詩宋詞是有些不合適,於是就在網上百度搜索到了我這裏。所以,正確看待傳統文化,事實得到反覆證明,不因是舊體裁的作品會被時代所淘汰,而是更需要大量合格、優秀的作品,供人們選擇和品鑑。 [1] 

《三上詞話》誕生記學術定力

場景話題(十七):作者對詞學有着比較全面系統地研究,之外還有涉獵其它文學體裁的創作嗎?將後還有什麼打算。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多少年來,自己的業餘時裏把主要精力放在該集子的創作上,除了比較大型的書法活動外,基本上不參加單純的書法賽事了,但仍然抽空臨習碑帖,因為這行有三日不寫手生之説。話歸正傳,把書稿交給出版社到出版發行幾年以來,還是基本上繼續利用“三上”的時間,能拿到枱面的主要有《中秋賦》、《蘭州交通大學賦》、《西北師範大學賦》、《蘭州大學賦》、《肅州賦》等,均在《中華辭賦》雜誌發表,其中《蘭州大學賦》在華人徵集中榮獲二等獎,《肅州賦》在全國辭賦競賽中榮獲優秀作品獎;《抗擊疫情詩詞書法(八首)》被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實施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官方公眾號展播,其中詩詞七首被《中華辭賦》2020年第5期發表等。同時接着創作了《蘭州黃河樓賦》、《金谷子賦》、《中國洮硯賦》、《北京大學賦》、《北京大學賦〈註疏〉》、《今日頭條賦》、《靖遠起義賦》、《西部戰鷹賦》等,尤其是《蘭州黃河樓賦》,經《蘭州日報》發表後,人民資訊、鳳凰網、中國甘肅網等媒體進行了轉載,爾後《〈蘭州黃河樓賦〉解析》一文,又在《蘭州日報》發表,鳳凰網、中國甘肅網同時發表,受到了有關方面和廣大讀者的普遍好評,得到社會各界讀者的普遍認同和讚揚,為弘揚絲路文化和黃河文化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無獨有偶,由蘭州市安寧區地方誌辦編纂、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安寧高校概覽》一書,選錄了我曾發表於《中華辭賦》雜誌的《蘭州交通大學賦》、《西北師範大學賦》兩篇文章,還以“詞學家”稱謂進行了介紹,並唯一附了我的個人照片。聽説是幾次經過省市有關政府部門及主要領導親自把關審核確定,這些應該有相關規定和説法,問及主要依據和原因是《三上詞話》自宋詞誕生以來,首創了詞學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系統性體系,關鍵在詞調與宮詞的內核研究問題上有所突破和發現,一些主流媒體和學術單位媒體也是這麼報道,作為我個人不再説什麼了,只能服從,心存感激;在中國作家網發表《北京大學賦》後,在全國兩會期間,又將發表了的《古典詩詞的創作必須根植于格律的要求》一文,在首頁“新作品”欄目裏重點推薦展示,其示範性和導向性不言而喻,可以説在中國文壇掀起了一股強勁的波浪;接着又發表了《〈北京大學賦〉註疏》,在全社會和學界引起較好反響,尤其學界普遍反映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必須根植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風氣和活力,為治學和創作文學作品帶了好頭。另外,還創作出了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比如《消防四字歌》開全國有關消防辭賦文學體裁創作之先河,填詞有《水調歌頭•校園消防之歌》,並還與作曲家、歌唱家合作,將《永遇樂•校園衞士之歌》一闋製作成名為《校園衞士之歌》mp3歌曲。創作這些作品,普遍受到社會和學界的好評,得到了不同層面讀者的青睞,2015年11月,公安部授予“全國首批優秀社區消防宣傳大使”稱號。將後應該具有這樣的認知:公益無大小,文宣不限時。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高等學府圖書館收藏
《三上詞話》的出籠,就像一次不小心而闖入了別家正在舉行的宴會大廳,風風火火的進去,小心翼翼的退出,不帶一絲感嘆,把目光投入燈火闌珊處,經百轉千回,走向別開生面的新天地。將後的打算,寫祖國的河山,寫萬千的事物,寫美麗的家園。總而言之,文之道,器之用,知之能,樂之行,“一物其重,非一物而重,而重在其質;一器其抿,非一器而抿,而抿在有聲。一紙其謄,非一紙而謄,而謄在習性;一框有字,非一框而字,而字在於正。一地行蹤,非行蹤而行,而行知於行;一生而奔,非為生而奔,而奔在有生。”(《中國洮硯賦》)繼續跟進時代創作現實文藝作品的同時,把自己已有的詩詞歌賦作品用毛筆抄寫下來,在家抄寫,能出去寫字也抄這方面的內容,即:我寫我字,我寫我文。截至目前,還保持給有關媒體上撰文,給廣大詩詞愛好者解答詩詞基礎知識,兼顧疏導輿情,不經意間創作積累了已達40餘萬字的文學作品。詞學的研究是無窮盡,詞學的研究方向,還在詞調宮調方面,也就是姜夔十七首有譜無音調,通俗講就是譜子中的音調高低、長短、急緩還沒有標出來,所以要把音調找回來,在完成這個任務的基礎上,還有成千首詞牌的音調還等着要破譯,這些任務完成後,最大的持續性問題要把“依月用律”課題攻開,這是詞學界的一場攻堅戰,那是要靠理想和信念去完成。 [1] 

《三上詞話》誕生記學術信念

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綴語】宋詞,以音樂的詩名而成為時代文學,並形成了詞學而彪炳於文壇,它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關於對於宋詞(填詞)的文獻記錄,可追溯一千多年前中國古代文化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和價值去向等重要特性,同時藴藏契合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氣質情感等核心因素,應該説它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對此,作為中華兒女,帶頭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做到自信自力自強,是義不容辭的一件大事。首要認知是守傳統、學詩詞、興文學,不是在復古,不是死讀書,而是在於發揚光大,在於與時俱進,在於“舊瓶裝新酒”,在於風化社會,在於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於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為人類做貢獻。 [1] 

《三上詞話》誕生記文章註釋

① 馬同儒著:《三上詞話•詞譜》卷中,中國書店,2016年,第335頁。
②同①,《三上詞話•詞譜》卷中,第360頁。
③參見百度百科《三上詞話》詞條之“輔導秘笈”款。
④孫華嶸撰:《甘肅日報》,2020年12月31日,第11版。
⑤同①,《三上詞話•詞譜》卷中,第323頁。
⑥同①,《三上詞話•詞譜》卷中,第309頁。
⑦《毛澤東詩詞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第167-168頁。 [1] 
作者書法作品 作者書法作品

《三上詞話》誕生記作者簡介

馬同儒,《三上詞話》作者,文化學者、詞學家、辭賦家、書法家。著作代表有中國書店出版詞學專著《三上詞話》,另有作家出版社《陽光之戀》詩集等;辭賦代表作有《中秋賦》《蘭州交通大學賦》《西北師範大學賦》《蘭州大學賦》《肅州賦》及“詩詞七首”等均在《中華辭賦》雜誌發表,另有《蘭州黃河樓賦》《北京大學賦》《金谷子賦》《中國洮硯賦》《西部戰鷹賦》等;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多次參加全國全軍書法展覽並獲獎。另有書法作品參加“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全軍書法作品展覽”入展,並在《解放軍美術書法》雜誌2020年第2 期選登;《抗擊疫情詩詞書法(八首)》被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實施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官方公眾號展播;應邀參加“陝西乾喜文化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等。 [6]  曾榮獲軍委“空軍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中國文聯“授予世界華人藝術人才稱號”;公安部授予“全國首批優秀社區消防宣傳大使”稱號。 [2] 
地方誌辦編纂《安寧高校概覽》介紹詞學家馬同儒先生 地方誌辦編纂《安寧高校概覽》介紹詞學家馬同儒先生 [4]
參考資料
  • 1.    《三上詞話》誕生記  .中國作家網.2023-06-20[引用日期2023-10-31]
  • 2.    馬同儒的作品集  .中國作家網.2018-08-01[引用日期2023-10-31]
  • 3.    馬同儒的作品集  .中國作家網.2018-08-01[引用日期2023-10-31]
  • 4.    《安寧高校概覽》第33-35頁,馬同儒-西北師範大學賦,甘肅民族出版社,2021.12
  • 5.    會員原創  .中國作家網.2023-06-20[引用日期2023-12-08]
  • 6.    《我的蘭大》,“蘭州大學賦”介紹馬同儒,蘭州大學出版社,2023年3月,第144-1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