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大學賦

(馬同儒的作品)

鎖定
《北京大學賦》,是由《三上詞話》作者,詞學家、文化學者、書法家 [2]  馬同儒先生創作的文學作品,以舉例中國大學名義之肇始,以拓建中國現代文明之楷範,又寄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來源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嘗借漢賦歌之詠之贊之鼓之,盡顯韻文散文之暢快。 [3] 
作品名稱
北京大學賦 [1] 
外文名
Fu of Peking University
作品別名
北大賦 [1] 
作    者
馬同儒
創作年代
當代
作品出處
中國作家網 [1] 
文學體裁
辭賦

北京大學賦作品正文

歷數為六朝古都之地,形勝以九域拱月之勢,建校於戊戌仲夏之時。趨向以山無常形為知,造就以水無常勢為行,承接以人無常態為思。曠世以時過境遷於學,維新以高等教育之問,相集京師大學堂為期。別緻以峯迴路轉索句,敷文以雲度絃歌風緒,轉徙以北京大學訓儀。盡得摹椽筆,擬寫何其其。 [1] 
2013.08 作者攝影 2013.08 作者攝影
於是壬子孟夏,北京大學冠名而國立,聽蒸汽笛鳴催發,戒醉騎逍遙之類。倡研究高深學問,做科學救國之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幷包之義”。開選科以文理,分學科於專精;尊格物以致知,悟知來於忽焉。妙萬物以達觀,縱浪大於化中;秉道法以自然,通大道於方圓。涉四海以潮湧,踩堅船於屬意;告八荒以奮蹄,曉利炮於國安。取法典於啓智,寓法理以通義;信辣手以著文,擔道義於鐵肩。北李舉赤旗,南陳新青年。 [1]  [3] 
2013.08 作者攝影 2013.08 作者攝影
於是點亮一盞,五星循軌。一任風冽,五嶽山水。河洛出圖,寄與知委。通由格局,物競風靡。巨風顛海兮,起於四方,謂之颶潮;百鳥來朝兮,在於阡陌,謂之爭鳴。鷹隼磨喙兮,在於除舊,謂之駐命;鳳凰涅槃兮,在於浴火,謂之新生。莊生夢蝶兮,在於幻境,謂之超萌;黃曆翻爛兮,在於守缺,謂之留停。一礙擋道,愚公移山。三星蒙塵,北斗高懸。五洋翻騰,定向羅盤。九重天狼,吳剛斧前。學堂新設兮,在於移風,謂之易俗;寒窗共度兮,在於拈管,謂之攤丁。大廈將傾兮,在於扶危,謂之託重;執筆猶問兮,在於得人,謂之聞名。武略扶社稷,文韜醉太平。
2013.08 作者攝影 2013.08 作者攝影
想當年,攜書劍,未名湖,溶溶漾漾,有留影悄悄燕高。記石約,水草地,滿塘生,清清爽爽,安名繮利鎖套牢。欲傳呼,不重問,恰逢處,菶菶萋萋,有長子維行踏謠噫嘻!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欲知求友,黃金淬火。猛志常在,助翮遠翥;異稟君子,朋來有座。武講逐鹿,文以拔萃;四野清秀,藝苑有我。嗟呼!倘偏愛菊色,唯有南山;獨木難支,何向婆娑。顧影在徑上,悠悠見北大。 [1] 
2013.08 作者攝影 2013.08 作者攝影
昔有漢唐,萬里絲路相望,嶺頭驛使九儀中國。天外無常,卻去以管窺天,錦繡應念催舟行色。時空瞬息,且看域外風景,搭建世界一流共識。有物有體,獨具未窮;不喜不懼,追求不捨。有動有靜,精微其握;思想火花,閃爍在野。冉冉東方,輪奐光芒;彩筆新題,大樹大寫。世間繁華地,能沒有讀者。
2013.08 作者攝影 2013.08 作者攝影
一落索.觀湖》一闋雲:
瞧盡柳條爭指。葉牙剪水。起波不覺畫圈圓,恰好是、都喜歡。
梳落彩雲遙視。波汶盡起。穿花蛺蝶避人知,低頭看、花追美。 [1] 
2013.08 作者攝影 2013.08 作者攝影

北京大學賦作品註釋

①戊戌仲夏:1898年7月3日(農曆五月十五),清光緒皇帝批准了由梁啓超代為起草的《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標誌京師大學堂正式創辦。
②轉徙:輾轉遷移。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9月,國立北京大學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天津的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臨時大學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回北京覆校。
③壬子孟夏:即1912年5月15日(農曆三月廿九)。
④循軌:指依軌道而行。引《淮南子·本經訓》卷八:“日月淑清而揚光,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
⑤長子維行:這裏指擔負的責任。引先秦佚名《大明》:“長子維行,篤生武王。”(《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⑥九儀:古代指天子接待不同來朝者而制定的九種禮節。這裏指在作為禮儀之邦而舉行的盛大國際間交往和合作的場面。引[唐]李紓《讓皇帝廟樂章·亞獻終獻》:“九儀不忒,三揖將終。”(《全唐詩》卷252_27)
⑦馬同儒著:《三上詞話.詞譜》卷中,中國書店,2016年,第205頁。 [1] 
説明:
押《詞林正韻》。 [1] 
《北京大學賦》選句書法作品 《北京大學賦》選句書法作品

北京大學賦作品註疏

作品按語
《北京大學賦》,以舉例中國大學名義之肇始,以拓建中國現代文明之楷範,又寄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來源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嘗借漢賦歌之詠之贊之鼓之,盡顯韻文散文之暢快。然舉其例,行其文,雖以新風伴新詞,卻無不鑲其典故而演説,遂爾語句不少帶注,又典中説典,又添新釋,故而謂之疏。 [3] 
京師大學堂匾額 京師大學堂匾額

北京大學賦註疏之一

歷數為六朝古都之地,【六朝者,後燕、遼、金、元、明、清。】形勝以九域拱月之勢,【形勝者,謂地理位置優越,地勢險要。京畿之地,可謂眾星拱月。[引證]黃山、黃河,長江、長城,九域受領,各向風派。】建校於戊戌仲夏之時。【戊戌仲夏:1898年7月3日(農曆五月十五),清光緒皇帝批准了由梁啓超代為起草的《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標誌京師大學堂正式創辦。】趨向以山無常形為知,【山:無常形者,謂桑田滄海也。[引證]知:《説文》:“知,詞也。從口,從矢。”徐鍇系傳:“凡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會意。”《荀子·正名》:“故知者之言也”,楊倞注:“知讀為智。”古亦用智為知,郭店楚墓竹簡《語叢四》:“母(毋)命(令)智(知)我。”知,有知曉、瞭解、聽聞、認識、辨別、作為,有告訴、使知道之意:《易·幹》:“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又《淮南子·説林訓》:“故見其一本而萬物知。”高誘注:“知,猶別也。”又《列子·仲尼》:“其徒曰:‘所願知也。’”張湛注:“知,猶聞也。”又《公羊傳·宣公六年》:“趙盾知之。”何休注:“由人,曰知之;自己知,曰覺焉。”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故,教化自覺,知字先行。】造就以水無常勢為行,【水:無常勢者,運動也。謂昨居河東,今立河西。[引證]行,《説文》:有動有班固《漢書·谷永傳》:“以次貫行,固執無違。”又《詩經·大雅·常武》:“左右陳行,戒我師旅。”又[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皆次當行。”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故,妝玉始成,行字跟進。】承接以人無常態為思。【常態,固定的姿態。[宋]秦觀《寄孫莘老少監》詩:“白衣蒼狗無常態,璞玉渾金有定姿。”思:《説文》:“恖,容也。從心、囟聲。凡思之屬皆從思。” [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心曰容,謂五者之德。”《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又《詩·大雅》:“思齊太任。”又《諡法》:“謀慮不愆曰思。”[引證]人無常態為思,實為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故,知與行,思而總結方善。】曠世以時過境遷於學,【曠世,當世沒人比得上;當代所沒有的。王國維《文學小言》七:“天才者,或數十年而一出,或數百年而一出……此屈子、淵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曠世而不一遇也。”所謂學:《説文》雲:“覺悟也。”[漢]張揖《廣雅·釋詁四》:“學,教也。又[南朝梁陳]顧野王《玉篇·子部》:“學,受教也。”又[南朝梁陳]顧野王《玉篇·子部》:“學,覺也。”[引證]故學字為教授、受教、覺悟。教授、受教是環節,得到要領,覺悟才是目的。】維新以高等教育之問,【維新:指改變舊法推行新政。《詩·大雅·文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毛傳:“乃新在文王也。”陳奐傳疏:“維,猶乃也;維新,乃新也……言周至文王 而始新之。”後因稱改變舊法推行新政為維新。[清]黃遵憲 《流求歌》:“一旦維新時勢異,二百餘蕃齊改制。”此維新,主旨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即戊戌變法後對教育方式和內容的改變,以經及運行影響和反映。[引證]問:《説文》雲:“訊也。”又《禮記·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由此,問字可引申出論難、考察、尋訪、探望等含義。故,既要有學,又要有問,這樣的學問才是活水泛舟的學問,不是枯樹野蒿的單詞。】相集京師大學堂為期。【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前身。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 ,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為期:如期。即北大創辦於1898年7月3日。】別緻以峯迴路轉索句,【別緻:別出心裁,新奇有致之意。[引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桓水》:“斯乃玄之別緻,恐乖《尚書》因桓之義。”峯迴路轉:山峯、道路曲折迂迴。索句:指作詩時構思佳句,索取詩句。[宋]范成大《再韻答子文》:“肩聳已高猶索句,眼明無用且翻書。” [元]薩都剌《複次前韻柬龍江上人》:“山中酒熟黃雞肥,閉門索句何瑰奇。”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相公盡日題詩,本欲名山之貯。連年索句,宜為學海之藏。”】敷文以雲度絃歌風緒,【敷文:鋪敍文辭。指作文。[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研書賞理,敷文奏懷。”絃歌:依琴瑟而詠歌。《周禮·春官·小師》:“小師掌教鼓鼗、柷、敔、壎、簫、管、弦、歌。”鄭玄注:“弦,謂琴瑟也。歌,依詠詩也。”又《史記·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又[元]李治《敬齋古今黈》卷一:“古《詩》三百五篇,皆可聲之琴瑟。詠其辭,而以琴瑟和之,所謂絃歌也。古人讀詩皆然。”風緒:風。[唐]鄭谷《漂泊》:“槿墜蓮踈池館清,日光風緒淡無情。”】轉徙以北京大學訓儀。【轉徙:輾轉遷移。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9月,國立北京大學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天津的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臨時大學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回北京覆校。訓儀:庭訓和儀範。出自[唐]權德輿《唐故使持節郴州諸軍事權知郴州刺史賜緋魚袋李君墓誌銘序》:“嗣子盧氏縣尉操 、次子前明經掖 、支子某等,皆以《孝經》而承訓義。”】盡得摹椽筆,【椽筆:指大手筆,稱譽他人文筆出眾。《晉書·王導列傳·王珣》卷六十五載:“時帝雅好典籍,珣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並以才學文章見暱於帝。及王國寶自媚於會稽王道子,而與珣等不協,帝慮晏駕後怨隙必生,故出恭、恢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諡議,皆珣所草。” [引證]喻欲作學問,必作大學問。】擬寫何其其。【擬寫:類比,效仿,打算,起草的意思。何其其:到底是什麼樣。】 [3]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

北京大學賦註疏之二

於是壬子孟夏,【即1912年5月15日(農曆三月廿九)。】北京大學冠名而國立,【稱謂,即國立北京大學。】聽蒸汽笛鳴催發,【蒸汽笛鳴:火車的誕生和施用。1804年,由英國的礦山技師德里維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時速為5至6公里。因為當時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們都叫它“火車”,於是一直沿用至今。催發:比喻詞。催促出發。[宋]柳永《雨霖鈴》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戒醉騎逍遙之類。【戒:《説文解字·廾部》:“戒,警也。”《荀子·儒效》:“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戒。”這裏指改變舊習。醉騎逍遙之類:諸如改變乘用牛車、羊車等習慣。比喻摒棄落後的東西。】倡研究高深學問,【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時發表就職演説時, 講述大學精神之一為“抱定宗旨”。指出大學的性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也。”】做科學救國之事。【中國近代科學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學者、教育家和思想家任鴻雋曾提出“科學救國之事”的話,亦可謂是“科學救國”的先驅。】“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幷包之義”。【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學術主張和辦學方針,強調不論何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命運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展。”(《致“公言報”函並附答林琴南君函》)[引證]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思想自由”是挖掘潛力和啓迪智慧的思維方式,“兼容幷包”是兼納和開明的行為做法。關鍵是稀罕長(cháng)者,長(zhǎng)者包容,凡有所望,我必育之;凡有所長,我必用之;凡有作為,我必有之。】開選科以文理,【文理:即所實行的一種教育制度,即將教學分為文科和理科,採取分別教育的方式。】分學科於專精;【按照學問的性質,依據學術的性質而劃分的科學門類,精通所學科目。】尊格物以致知,【格物致知:“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西漢]戴聖《禮記·大學》)後人由“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引申出成語“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引證] 格物致知,指的是一種實踐精神,從而證明的是一種學貴力行,行貴體悟,行而致知,知而促行,循序漸進,方能誠意正心。只有培育修齊治平品格,才能造就經世致用人才。】悟知來於忽焉。【知來:“見出以知入,觀往以知來。”(《列子·説符》)即看見外表就可以知道內裏,觀察過往就可以預知未來。忽焉:快速貌。《論語》:“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引證] 沒有無緣無故的天之驕子,只有充分準備的厚積薄發。】妙萬物以達觀,【達觀:泛指暢通,謂心胸開朗,見解通達。出自《尚書·召誥》:“ 周公朝至於洛 ,則達觀於新邑營。” [晉]陸雲《愁霖賦》:“考幽明於人神兮,妙萬物以達觀。” [引證]此偏向遍覽、縱觀之意多矣。《魏書·陽尼傳》:“彼八方之侷促兮,殊無可以達觀。”】縱浪大於化中;【[晉]陶淵明《形影神三首》之“神釋”:“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引證]順應自然,以達觀的態度看待一切事物變化。】秉道法以自然,通大道於方圓。【道法自然是老子學説的精髓,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與“通大道於方圓”句,聯繫起來理解,方可通達。《管子·形勢解》:“以規矩為方圜則成,以尺寸量長短則得。” [引證]方圓是事物的形體、性狀,行為和規範是處世之道與做人之本。】涉四海以潮湧,踩堅船於屬意;【跨海洋時記堅船的厲害,即鴉片戰爭,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引證]屬意:意向集中或傾向於某人或某事。踩堅船於屬意:泛指踩上堅船出海時,時刻想着有着屬於我們同樣的堅船,於是才有為中華民族而讀書的決心。】告八荒以奮蹄,曉利炮於國安。【教化民眾,啓發自覺,國力不強,軍力不強,就會被動挨打。牢記1840年,船堅炮利的英國海軍沿着廣州一路北上,打到天津,經過多次的交火和清政府的懦弱協商,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引證] 説明“告八荒以奮蹄”的迫切與及時。八荒:泛指周圍、各地。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如《漢書·項籍傳贊》:“併吞八荒之心。”顏師古注:“八荒,八方荒忽極遠之地也。” 曉利炮於國安:指讀書為國強,時刻準備着催告有着屬於自己的利炮,才能拒敵於千里之外。】取法典於啓智,寓法理以通義;【喻京師大學堂首設“法律學門”,開中國近現代大學法律專門教育之先河,啓蒙法治思想。法理:法律的理論依據。《東觀漢記·張禹傳》:“明帝以其明達法理,有張釋之風,超遷非次,拜廷尉。”又《隋書·裴藴傳》:“藴亦機辯,所論法理,言若懸河,或重或輕,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時人不能致詰。”通義:釋義為普遍適用的義理;疏通大義。《孟子·滕文公上》:“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又《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劉交傳》:“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也。”】信辣手以著文,擔道義於鐵肩。【明代大臣楊繼盛有“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聯句。李大釗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語。[引證]“道義”是義理;“妙手”是方法;“文章”是立説;“鐵肩”是行為。[引證]責任和擔當,一個是想事,一個是做事。】北李舉赤旗,南陳新青年。【李大釗在1919年1月的《新青年》第五卷第五號上,發表了題為《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的文章,預言“人道的警鐘響了。自由的曙光出現了。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新青年,即《新青年》雜誌,自1915年9月15日創刊號至1926年7月終刊共出9卷54號。由陳獨秀在上海創立,羣益書社發行。該雜誌發起新文化運動,並且宣傳倡導民主與科學,科學(“賽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學。】 [3] 
任命狀 任命狀

北京大學賦註疏之三

於是點亮一盞,【一盞:[宋代]張鎡:《千葉黃梅歌呈王夢得張以道》:“一盞一盞復一盞。”《説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又《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唐] 白居易《戲答皇甫監》:“莫道非人身不暖,十分一盞暖於人。” [引證] 最是人間煙火,照亮不滅希望之燈。】五星循軌。【循軌:指依軌道而行。引《淮南子·本經訓》:“日月淑清而揚光,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又《後漢書·郎顗傳》:“天文昭爛,星辰顯列,五緯循軌,四時和睦。”】一任風冽,五嶽山水。【一任:聽憑。五嶽: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論風水,天下莫過五嶽山水,其餘莫論矣。所謂山水,大氣象,學力縱橫(融百家於一身),口吐芳蕊(人格影響),手掂春秋之卷(經坐冷板凳而著之傳世經典),行於廣闊天地,遊于山水之間矣。】河洛出圖,寄與知委。【即河圖洛書。“河圖”之“河”字,指星河、銀河,二十八星宿從銀河而出。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揹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易·繫辭上》説:“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南宋]舒嶽祥《舒嶽祥新曆未頒遺民感愴二首貽王達善曹季辯胡山甫》:“古今歷數歸仁義,河洛圖書屬聖神。”】通由格局,物競風靡。【通:《説文解字·辵部》:“通,達也”,“通”本意為到達。《周易·繫辭傳》:“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格局:對事物的認知範圍。[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三:“而後操術者人人爭談格局之高,推富貴之由,徒足發賢者之一笑耳。”物競:互相競爭。眾人爭向。《宋書·順帝紀》:“故三代之末,德刑相擾,世淪物競,道陂人諛,然猶正士比轂,奇才接軫。”風靡:形容事物很風行,像風吹倒草木。[漢]東方朔《七諫》:“世從俗而變化兮,隨風靡而成行。” [引證]曾國藩曾説,謀大事者首重格局。故格局大小,決定人生高度。格局不大,何談風靡,何談影響力。格局是一種境界,有怎樣的境界,就有怎麼樣的格局。格是格,局是局。格是指大的方向、框架、高度、廣度、戰略。局是指局部,是指一些細節如何去落實等要素構成。】巨風顛海兮,起於四方,謂之颶潮;【巨風:南風。《呂氏春秋·有始》:“南方曰巨風。”高誘注:“離氣所生。一曰凱風也。”《淮南子·墬形訓》:“南方曰巨風。”高誘注:“一曰愷風。”《周書·大禹謨》:“帝曰:俾予從欲以治,四方風動,惟乃之休。”《資治通鑑·唐高宗上元元年》:“陛下若取士以德行為先,文藝為末,則多士雷奔,四方風動矣。” 颶潮:颶風引起的海潮。《明史·方岳貢傳》:“郡東南臨大海,颶潮衝擊,時為民患,築石堤二十里許,遂為永利。”《韻會》海中大風。《投荒雜錄》:“嶺南諸郡,皆有颶風,以四面風俱至也。”《南越志》:“風者,具四方之風也,常以五六月發,永嘉人謂之風痴。”《韓愈·赴江陵詩》:“颶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 [南宋]陸游《避暑漫抄》:“嶺表有瘴母,初起圜黑,久漸廣,謂之颶母。”[唐]劉恂《嶺表錄異》雲:“嶺嶠夏秋雄風曰颶。”】百鳥來朝兮,在於阡陌,謂之爭鳴。【百鳥來朝:亦指百鳥朝鳳,泛喻君主聖明,海晏河清,天下歸心,亦指美好的願望和期盼。[宋]王令《別張粵南夫温子堅元白滿執中子權黃冀端微》:“鳳凰朝百鳥,鴟鴉亦來羣。”阡陌:田間縱橫交錯的小路。《説文》:“千,十百也。從人從十。” “千”是空間概念,指南北方向。“百”是時間概念。“千百”一詞合成了類似“時空”、“宇宙”的概念。故“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東西走向的土埂。[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税平。” 爭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唐]司空圖《連珠》:“翔必以時,肯爭鳴而作怪?動惟中矩,寧受嗾以噬人?” [明]劉基《昇天行》:“誰能與蟪蛄,爭鳴秋草間。”《明史·文苑傳序》:“ 歸有光頗後出,以司馬、歐陽自命,力排李、何、王、李,而徐渭、 湯顯祖、 袁宏道、 鍾惺之屬,亦各爭鳴一時。”】鷹隼磨喙兮,在於除舊,謂之駐命;【鷹隼(sǔn)磨喙(huì):隼,一種兇猛的鳥。喙,鳥獸的嘴。據有關資料顯示,鷹隼可以活到70歲,當鷹活到40歲的時候將面臨一次生死抉擇,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力地捕捉獵物;喙變得又長又彎,會垂到胸脯的位置;翅膀會長出又密又厚的羽毛,雙翅變得沉重,難以飛翔。於是:一是磨喙;二用長出的新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三是用新長出來的趾甲,把身上又長又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駐命:延長壽命。】鳳凰涅盤兮,在於浴火,謂之新生。【鳳凰涅盤,是指鳳凰滿五百歲後,浴火燃燒,向死而生,在火中燃燒後重生重現,並得到永生。《詩經·大雅》:“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集爰止。” [引證] 鳳凰高飛,百鳥慕而隨之。】莊生夢蝶兮,在於幻境,謂之超萌;【莊生夢蝶:語出《莊子·齊物論》。莊生:戰國人莊周。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比喻夢中樂趣或人生變化無常。亦作“莊周夢蝶”。 [明]胡文煥《羣音類選·〈投筆記·匈奴困超〉》:“死離生別,一似莊周夢蝶。”[唐] 李羣玉《晝寐》:“正作莊生蝶,誰知惠子魚。”超萌:可愛得讓人感覺非常好。】黃曆翻爛兮,在於守缺,謂之留停。【黃曆:最古老的歷法,一般叫老黃曆。這裏比喻是守舊和老規矩,旨在繼承,又不破不立,勇於創新,站在時代的浪頭。】一礙擋道,愚公移山。【礙:又作“硋”字。“礙”簡化為“礙”。《説文》:“礙,止也。”又《列子·力命》:“止也。”如“孰能礙之。” 又《紅樓夢》第十八回:“寶釵因説道:‘咱們別在這裏礙手礙腳。’”愚公移山:故事出自《列子·湯問》。[宋]張耒《山海》:“愚公移山寧不智,精衞填海未必痴。”[清] 鄭用錫《讀東坡「無事此靜坐、一日當兩日」詩感賦》:“愚公移山智者笑,夸父追日時易遷。” [引證] 凡遇當道之山和障礙,就像“愚公”一樣,排除萬難,子子孫孫無窮盡。這裏指學術和科研精神。】三星蒙塵,北斗高懸。【三星:天上的那連着的三顆星。即壽星、福星、䘵星。這是獵户座的星宿,是冬季天空著名星座。為赤道帶星座之一。位於雙子座、麒麟座、大犬座、金牛座、天兔座、波江座與小犬座之間,其北部沉浸在銀河之中。[唐]韓愈《三星行》:“三星各在天,什伍東西陳。嗟汝牛與鬥,汝獨不能神。” 北斗:即北斗七星。北斗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鬥身,古曰魁;玉衡、開陽、瑤光組成為斗柄,古曰杓。[戰國]《鶡冠子·環流篇》:“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天象列星圖》:“北斗七星,近紫薇宮南,在太微北。是謂帝車,以主號令,運乎中央,而臨制四方,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北斗。”又《史記·天官書》中説:“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記,皆繫於鬥。”】五洋翻騰,定向羅盤。【五洋:全球水域的總稱。舊分地球表面水域為五大區,稱為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羅盤:又叫羅經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羅盤是定向的工具。】九重天狼,吳剛斧前。【天狼:即天狼星。天狼星是夜晚最亮的恆星,在“二十八星宿”中,天狼星屬於井宿,並位於它裏面的天狼星官。[先秦]屈原《九歌·東君》:“舉長矢兮射天狼。”吳剛:即“吳剛伐桂”,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説之一。相傳吳剛受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但桂樹隨砍隨合。玉帝把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 [宋]楊萬里《跋京仲遠》詩:“恐是幷州快剪刀,不然吳剛修月斧。”早在《詩經·國風·豳風·伐柯》裏就有“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語,人們用“伐柯斧”比喻媒人。明清時期,“月下老人——吳剛——吳剛斧——伐柯斧”聯繫起來。 [引證]這裏指守衞天宮。】學堂新設兮,在於移風,謂之易俗;【學堂新設:泛指改變過去的科舉制度,改變過去由私塾為公立官辦學校。移風易俗:《荀子·樂論》:“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又《漢書·燕剌王劉旦傳》:“方今寡人慾撟邪防非,章聞揚和,撫慰百姓,移風易俗。”又《孝經·廣要道》:“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又《隋書·卷五七·薛道衡傳》:懸政教於魏闕,朝羣后於明堂,除舊佈新,移風易俗。】寒窗共度兮,在於拈管,謂之攤丁。【拈管:捻管法,亦叫“捻管”,俗稱“搓筆管”。這裏借指錦繡文章。[宋]趙長卿《漢宮春》:“愛拈箋弄管,錦字敧斜。” 攤丁:攤到每人。例如清代實行攤丁入畝制度。李隆基《幸蜀西至劍門》:“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引證]“五丁”:神話傳説中的五個力士。泛指力士。這裏借指公民普遍受到良好教育。】大廈將傾兮,在於扶危,謂之託重;【大廈將傾:《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引證]北京大學成立於國家危難之時。託重:謂託付以輔弼重任﹔倚重。承受重擔。[宋] 蘇轍《神宗皇帝輓詞三首》:“承平終不處,副託重艱難。”】執筆猶問兮,在於得人,謂之聞名。執筆:指寫文章,出自[漢]劉向《列女傳·珠崖二義》:“關吏執筆書劾,不能就一字。”[引證]蔡元培《養成優美高尚思想》:“然執筆按紙,畫雞畫牛,有何用乎?”得人:用人得當,即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語出自[唐]李觀《項籍故里碑銘序》:“至如謀於漢者,昔其臣也,公實棄之;兵於漢者,亦其將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武略扶社稷,文韜醉太平。【文韜:兵書《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內分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共六韜。武略:古兵書《三略》,即《黃石公三略》,分上略、中略、下略。均為用兵的謀略。[引證]指新式教育的北大要培養經天緯地的人才,一旦危急,派上用場。】 [3] 
新青年 新青年

北京大學賦註疏之四

想當年,攜書劍,【書劍:即讀書擊劍。中國古代讀書人必備的技能。[清]黃景仁《舟次寄懷》:“讀書擊劍兩無成,辭賦中年誤馬卿。”】未名湖,【未名湖,未名湖本無名,乃燕京大學教授錢穆於20世紀30年代在燕京大學任教時所起的名字。湖南岸上有鍾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現為北京大學的標誌景觀之一。】溶溶漾漾,【水波盪漾貌。[唐]杜牧《漢江》:“溶溶漾漾白鷗飛,綠淨春深好染衣。”】有留影悄悄燕高。【燕高:形容燕子在未名湖上空飛得很高,自由飛翔。[唐]李商隱《風》:“迥拂來鴻急,斜催別燕高。” [引證]燕高:亦指燕園,是北京大學校園的別稱。燕園:原是明代米萬鐘的“勺園”,又稱“米園”。據[清]孫承澤撰《天府廣記》載:“海淀米太僕勺園,園僅有百畝。一望盡水,長堤大橋,幽亭曲榭。”燕園,亦喻此地曾是燕京大學所在地,其原校舍和建築仍為燕京大學古蹟。】記石約,【即在未名湖岸邊矗立的刻字石碑。】水草地,滿塘生,清清爽爽,【指人的貌狀,整潔乾淨、清脆,亦指做人的狀態,光明磊落。出自[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15回:“好是無啥好,不過清清爽爽,倒像是個孃姨。”】安名繮利鎖套牢。【名繮利鎖:名和利像繮繩和鎖鏈,會把人束縛住。出自[宋]柳永《夏雲峯》詞:“向此免名繮利鎖,虛費光陰。”又[元]趙顯宏《滿庭芳·樵》:不饒過猿枝鶴窠,慣立盡石澗泥坡。還參破,名繮利鎖,雲外放懷歌。】欲傳呼,不重問,恰逢處,菶菶萋萋,【菶菶萋萋:草木茂盛貌。出自《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有長子維行踏謠。【長子維行:這裏指擔負的責任。引先秦佚名《大明》:“長子維行,篤生武王。”踏謠:即踏歌。出自[宋]王安石《送程公闢之豫章》詩:“輕裙利屣列名倡,春風踏謡能斷腸。”又[清]李聲振《百戲竹枝詞·踏謠》序:“(踏謡)俗名假纖足小旦,屐以弓鞋,覆以裙褲,工者行步自然,不異婦人也。弋陽、秦腔,恆以此示媚。”】噫嘻!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出自《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引證]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欲知求友,黃金淬火。【黃金淬火:化用[唐]孟郊《求友》:“欲知求友心,先把黃金煉。”[引證]要想尋得志同道合的朋賢友幫助,就要先經歷艱難困苦的考驗和相應的資質才能的培育。】猛志常在,助翮遠翥;【猛志:猶壯志。助翮遠翥:[晉]陶淵明《雜詩 其五》:“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引證]助翮遠翥:翮:指鳥的翅膀。翥:向上飛。即助力於“猛志”者展翅高飛。】異稟君子,朋來有座。【異稟:非凡的天資。[漢]陳琳《答東阿王箋》:“此乃天然異稟,非鑽仰者所庶幾也。”又《明史·方伎傳·袁珙》:“珙生有異稟,好學能詩。” [引證]這裏指學業成就。朋來:意思是吉慶。《易·復》:“朋來無咎。”又[宋]蘇軾《賀正啓》:“慶此朋來之辰,必有匯徵之福。”有座:有座位,就有座右銘。例如[唐] 孟浩然有《夜登孔伯昭南樓時沈太清朱升在座》:“華燭罷然蠟,清弦方奏鵾。”又[唐]白居易《題座隅》:“手不任執殳,肩不能荷鋤。量力揆所用,曾不敵一夫……猶恐塵妄起,題此於座隅。” [引證]將所引白居易《題座隅》詩改為:“手可任執殳,肩尚能荷鋤。量力揆所用,曾數敵一夫……猶恐塵淡起,題此於座隅。”】武講逐鹿,文以拔萃;四野清秀,藝苑有我。【逐鹿:戰場拚搏。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南朝宋]裴駰《集解》引張晏曰:“以鹿喻帝位也。”[引證]培養上馬安天下,下馬定乾坤之才,才是所需要的。】嗟呼!倘偏愛菊色,唯有南山;【南山:終南山。[晉]陶淵明飲酒(其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獨木難支,何向婆娑。【婆娑:盤旋舞蹈的樣子。出自《詩·陳風·東門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毛傳:“婆娑,舞也。”又[漢]王褒《四子講德論》:“婆娑嘔吟,鼓掖而笑。”】顧影在徑上,悠悠見北大。【徑:小路。《説文》:“徑,步道也。】 [3] 
欽定大學堂章程 欽定大學堂章程

北京大學賦註疏之五

昔有漢唐,萬里絲路相望,嶺頭驛使九儀中國。【嶺頭:山頂。[唐]杜甫 《南楚》詩:“無名江上草,隨意嶺頭雲。”又[宋]柳永 《臨江仙》詞:“ 荊 王魂夢,應認嶺頭雲。” 驛使:古代驛站傳送朝廷文書者。這裏泛指熱情接待來華學者訪問和留學者。九儀:古代指天子接待不同來朝者而制定的九種禮節。[唐]李紓《讓皇帝廟樂章·亞獻終獻》:“九儀不忒,三揖將終。”[引證] 這裏指在作為禮儀之邦而舉行的盛大國際間交往和合作的場面。】天外無常,卻去以管窺天,錦繡應念催舟行色。【無常:指事物變化不定。《易·乾》:“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 孔穎達 疏:“上而欲躍,下而欲退,是無常也。”又[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西羌傳序》:“﹝ 西羌 ﹞所居無常,依隨水草。”又[宋]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呂文穆園》:“亦可以觀萬物之無常,覽時之倏來而忽逝也。”以管窺天:從小孔或狹縫中看。通過竹管去看天。比喻觀察、認識問題很片面。莊周《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又,[漢]東方朔《答客難》:“語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催舟:[宋]柳永《雨霖鈴》:“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引證] 卻去以管窺天::引李大釗《國情》:“以新約法為物,無吾儕管窺法理之餘地。”意旨足夠虛懷若谷,不恥下問的精神,亦可足夠證明碩大,一定能夠起到領頭羊的作用。】時空瞬息,且看域外風景,搭建世界一流共識。【域外:國門之外。世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大學。(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of the world ),簡稱“雙一流”。它的建設上檔是建設一流師資團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傳承創新優秀文化和着力推進成果轉化。[引證]“且看域外風景”,不單單這個風景,而勝似風景,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獨有風景。這個風景就是地地道道的原創精神,因引領和建立的“原創”模式,可稱為“中國標準”,即世界性所遵循的標準。】有物有體,獨具未窮;不喜不懼,追求不捨。【物體:物體,指自然界客觀存在的一切有形體的物質,一般分有氣態、液態和固態。不喜不懼:《論語》有“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有動有靜,精微其握;【精微:精深微妙。《禮記·經解》:“絜靜精微,《易》教也。”又《漢書·藝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闢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眾取寵。”】思想火花,閃爍在野。【閃爍:指光亮晃動不定、忽明忽暗。出自[南朝梁]王僧孺《中寺碑》:“日流閃爍,風度清鏘。”[引證]影響深遠,傳遞四野。】冉冉東方,輪奐光芒;【冉冉:漸進地、慢慢地、緩慢地,也可以形容毛、枝條等柔軟下垂的樣子。出自《文選·屈原〈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呂向注:“冉冉,漸漸也。”又古樂府《陌上桑》:“柔條紛冉冉,葉落何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彩筆新題,大樹大寫。【[引證]盡情地創作,發現和發明。】世間繁華地,能沒有讀者。【[引證]就著作為例,傳世之作,不管時間多久,總會有人去讀,況且是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度。】 [3] 
註疏 註疏

北京大學賦註疏之六

《一落索.觀湖》一闋雲:【一落索:詞牌名。見馬同儒着:《三上詞話.詞譜》卷中,中國書店,2016年,第205頁。】瞧盡柳條爭指。【爭指:動作詞。用於處事。】葉牙剪水。【剪水:形容水中的漣漪。[唐]陸暢《驚雪》:“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又[宋]李正民《對雪》:“剪水裝花俱是幻,開簾入隙總因風。”】起波不覺畫圈圓,恰好是、都喜歡。【都喜歡:互為關係。[引證]春風化雨。《孟子·盡心上》:“有如時雨之化者。”】
梳落彩雲遙視。【梳落:[宋]胡仔《水龍吟(以李長吉美人梳頭歌填)》:“纖手犀梳落處,膩無聲、重盤鴉翠。”】波汶盡起。穿花蛺蝶避人知,【蛺蝶:蝴蝶的一種。[唐]吳融《蛺蝶》:“兩兩自依依,南園煙露微。住時須並住,飛處要交飛。”又[宋]曾幾《蛺蝶》:“一雙還一隻,能白或能黃。戀戀不能已,翩翩空自狂。”】低頭看、花追美。【花追美:此“花”蝴蝶矣。《漢書·趙充國傳》:“西羌嘗有警,上思將帥之臣,追美充國 。” [南朝梁]殷芸《小説·後漢人》:“夏侯豫章追美名德。”又[清]李鬥《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於是除太祖之追美,而大書黑獺。”[引證]羨慕之至,必有相忴之情。】 [3] 
《北京大學賦》(縮小版)書法作品 《北京大學賦》(縮小版)書法作品

北京大學賦作者簡介

馬同儒,《三上詞話》作者,詞學家、文化學者、書法家。 [2]  著作代表有中國書店出版詞學專著《三上詞話》,被學界譽為“詞壇最為系統的詞學理論,最為嚴格的填詞實踐,最為創新的詞學成果。” [4]  另有作家出版社《陽光之戀》詩集等;辭賦代表作有《中秋賦》《蘭州交通大學賦》《西北師範大學賦》《蘭州大學賦》《肅州賦》[5]等均在《中華辭賦》雜誌發表,另有《蘭州黃河樓賦》《金谷子賦》《北京大學賦》《中國洮硯賦 [5]  《西部戰鷹賦》等;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多次參加全國全軍書法展覽並獲獎。曾榮獲軍委“空軍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中國文聯“授予世界華人藝術人才稱號”、入選《人民日報》海外版“中華藝苑名家”專欄。 [6]  [2]另有2015年11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國首批優秀社區消防宣傳大使”稱號。 [7] 
地方誌辦編纂《安寧高校概覽》介紹:詞學家馬同儒先生 地方誌辦編纂《安寧高校概覽》介紹:詞學家馬同儒先生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