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洮硯賦

鎖定
《中國洮硯賦》,是由《三上詞話》作者,詞學家、文化學者、書法家 [2]  馬同儒先生創作的辭賦體裁文學作品。該硯產於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洮硯鎮硤地村喇嘛崖,自唐宋稱為中國三大名硯之一。洮硯石其以石色碧綠、晶瑩如玉、扣之無聲、呵之出珠,發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幹涸等特點享譽海內外,歷來為宮廷珍品,亦為歷代文人墨客所稱讚。 [12]  關於“中國洮硯”的命名,來源於蘇東坡《洮河石硯銘》雲:“洗而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郡洮岷,至中國。” [5] 
作品名稱
中國洮硯賦 [5] 
外文名
Inkstone hymns produced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作品別名
洮硯賦 [1] 
作    者
馬同儒
創作年代
當代 [5] 
作品出處
蘭州日報
文學體裁
辭賦

中國洮硯賦作品正文

研墨月生,詞換一闋;軒窗初日,新詩要興。帝裏小陌,獨有風騷;薰風硯席,臨池正名。崑崙騰圖,億年屹立;藏王故里①,每論老坑。岷山雪高,精神怎貌,執筆出彩春秋。洮河石流,打磨於易,工匠於細何求。千里鋪練,萬卷在望,時來運轉出頭。
於是靜憶天涯,甘南卓尼;洮水渺淼,賦有洮硯。有喇嘛崖,指點綠石;九甸峽谷②,水晶拂面。大唐蓄硯,數柳公權;端歙墨濕③,洮石結緣。隨而路迢迢見敲詩,長安闊,研墨聲。教坊記④,暗香凝。向驛道,踏歌行。至宋恰填詞唱新腔,大晟樂⑤,宛轉意。墨不涸,錦箋字。顧汴州,誰人識。東坡《洮河石硯銘》⑥雲:“洗而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郡洮岷,至中國。” [5-6] 
作者手書 作者手書
時抵元明清兮,覓硯教人立影,經歲又是經年。打探山環遲留,傾崖石礫縱在,踏涉潮來水寒。此趣幾經望穿,賞之贊之詠之,得之撫之開顏。一物其重,非一物而重,而重在其質;一器其抿,非一器而抿,而抿在有聲。一紙其謄,非一紙而謄,而謄在習性;一框有字,非一框而字,而字在於正。一地行蹤,非行蹤而行,而行知於行;一生而奔,非為生而奔,而奔在有生。峭拔之地,圖畫好容。淡濘所守,慷慨成風。尋山有鑿,鋪道景中。
洮硯者,坑口隱於山腰之間,開掘伸於大河之下。貓腰百米觸及礦帶,手挽小心翼翼警戒。運料口含油燈照明,一挪一拃汗水傾瀉。喇嘛崖上另側兩坑,半腳石階半步難邁。晴天戰戰兢兢尚走,雨天行意遲遲勿快。自古洮硯與命攸關,從來蘸了血汗相寫。淬火成鋼為煉,刻石花綻曰蕾。風起雲湧説文,雲動風送為彩。尋硯謂之尋寶,尋寶之道常在。冉冉流年相記,蹤跡照徑千載。 [5-6] 
蛙鳴硯-國家級非遺洮硯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茂棣大師作 蛙鳴硯-國家級非遺洮硯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茂棣大師作 [4]
洮硯者,大匠所造,鏤空浮雕,因勢取捨稱奇。卧犀波紋,棲於溪端,天然興趣不疑。遙天淥水,宿潤臨池,筆走龍蛇之時。丹青圖障,煥文身照,點睛龍騰爭馳。碧落星懸,素描點解。對花有香,綴句風派。雲山微茫,氣象豪邁。故一方硯,古樸典雅,共賞氣味相投。南風猶解,腹笥五經,織錦裁篇理由。然為環保計,坑封於壬寅孟夏,恐自此一硯難求耳。
踏青遊·詠中國洮硯》⑦一闋雲:
曲水池邊,綠淨不羞黃膘。近對賞、好圍爭道。着朝衣,鴨頭綠,弄春猶小。楊柳嫋。鸚哥意濃歌妙。頻顧玉容還好。
雲鎖洮河,崖上雨吹曾惱。寄河下、硯工探早。説朝來,歸照月,凌波來到。浮想杳。佔墨盡吟不了。揮毫題香清曉。 [5-6] 
荷葉硯-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杜寶濤雕刻 荷葉硯-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杜寶濤雕刻

中國洮硯賦作品註釋

①藏王故里:藏王即西藏攝政俗稱,自一世策墨林活佛阿旺楚成任西藏攝政開始,四任策墨林活佛都出自卓尼縣,因此卓尼有藏王故里之稱。
②九甸峽:即甘肅洮河九甸峽水電站。水庫淹沒了洮硯幾處老坑。
③端歙墨濕:據《三上詞話.詞譜》卷中之《踏青遊·詠中國洮硯》註釋考雲:“清代吳蘭修《端溪硯史·論硯》卷二引王世貞《宛委餘編》雲:‘柳公權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後始重端歙、臨洮(卓尼一帶),及好事者用未央宮銅雀台瓦。’”
④教坊:唐時設置的專掌雅樂以外的音樂、舞蹈與百戲等的教習、排練及演出等事務的機構。
⑤大晟樂:北宋時所定“宮廷雅樂”。
⑥蘇東坡《洮河石硯銘》,全稱《魯直所惠洮河石硯銘》(《蘇東坡全集·銘五十七首》卷九十六)。 [7] 
⑦《三上詞話·詞譜》卷中,中國書店,2016年,第386-388頁。 [1]  [5-6] 
《七律.詠中國洮硯》書法作品 《七律.詠中國洮硯》書法作品

中國洮硯賦作品釋義

作品按語
洮硯,產於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洮硯鎮硤地村喇嘛崖,自唐宋稱為中國三大名硯之一。洮硯以其石色碧綠、晶瑩如玉、扣之無聲、呵之出珠,發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幹涸等特點享譽海內外,歷來為宮廷珍品,文人墨客吟詩讚嘆不已。關於“中國洮硯”的命名,來源於蘇東坡《魯直所惠洮河石硯銘》雲:“洗而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郡洮岷,至中國。”故洮硯,唐宋始贊之,時值癸卯,《三上詞話》作者亦照史秉筆歌贊並釋義。 [12] 
馬同儒:《中國洮硯賦》,“蘭州日報”. 馬同儒:《中國洮硯賦》,“蘭州日報”.

中國洮硯賦釋義之一

研墨月生,【採用比興的寫作手法。用硯研墨,墨水映月生輝。[晉]王恭《送劉宗實被薦之京》:“刀頭見月夜飛鞍,楯鼻吹霜曉研墨。”】詞換一闋;軒窗初日,新詩要興。【比擬説法。研墨寫文,詩要興新,詞要添闋。詞一首為一闋;通常詞分上下段,即上下闋。】帝裏小陌,獨有風騷;【帝裏:即京都。[唐]李百藥《賦得魏都》詩:“帝裏三方盛,王庭萬國來。”小陌:田野。泛指偏僻的地方。】薰風硯席,臨池正名。【硯席:硯台與坐席,借指學習。臨池:習字。借喻刻苦學習。此典來源於[晉]衞恆《四體書勢》。[宋]曾鞏《墨池記》:“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崑崙騰圖,億年屹立;藏王故里,每論老坑。岷山雪高,精神怎貌,執筆出彩春秋。【崑崙騰圖-岷山雪高:地域形勝描述。崑崙騰圖:中華民族的徽號和象徵。藏王故里:藏王即西藏攝政俗稱,自一世策墨林活佛阿旺楚成任西藏攝政開始,四任策墨林活佛都出自卓尼縣,因此卓尼有藏王故里之稱。[注]這裏借喻卓尼具有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的優勢。精神怎貌:一個指精神狀態,另一個指面貌狀態。老坑:當地人稱“窩子石”,通常稱“坑子石”,或“老坑石”。唐朝開採在喇嘛崖附近的坑子,即“唐坑”,突出特點是石紋“直道”,通稱“直道紋”,早已淹沒在九甸站水庫之下。喇嘛崖所處的“水泉灣”石料,名為“宋坑”,亦稱“老坑石”,石料突出特點有不規則的紋路或圖畫,亦開採得已接近枯竭。出彩:比喻十分完美地展示自己的長處。】洮河石流,打磨於易,工匠於細何求。【打磨於易,工匠於細:化用《老子·德經·第六十三章》:“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制硯雖是小技,但需嚴謹和藝精。】千里鋪練,萬卷在望,時來運轉出頭。【時來運轉:成語的諧音用法,指有了(洮硯)這塊石頭,運氣好轉。即石來運轉。】 [12] 
洮硯老坑天然金龍硯 洮硯老坑天然金龍硯

中國洮硯賦釋義之二

於是靜憶天涯,甘南卓尼;【靜憶:靜思。[宋]晏幾道的《訴衷情》:“憑觴靜憶去年秋,桐落故溪頭。”】洮水淼淼,賦有洮硯。有喇嘛崖,指點綠石;九甸峽谷,水晶拂面。【賦有:具有某種性格和氣質。喇嘛崖:卓尼縣洮硯鎮硤地村喇嘛崖。綠石:指洮石。水晶:透明的水。九甸峽:即甘肅洮河九甸峽水電站。水庫淹沒了洮硯幾處老坑。】大唐蓄硯,數柳公權;端歙墨濕,洮石結緣。【蓄硯:蓄藏、用硯。[宋]晏幾道:《思遠人》:“就硯旋研墨。”端歙墨濕,洮石結緣:比擬説法。指本來一貫只曉得用端硯、歙硯,如今還有緣認識了洮硯。墨濕:比喻説法。墨不幹涸,意在蘸筆寫字。[注]據《三上詞話.詞譜》卷中之《踏青遊·詠中國洮硯》註釋考雲:“清代吳蘭修《端溪硯史·論硯》卷二引王世貞《宛委餘編》雲:‘柳公權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後始重端歙、臨洮(卓尼一帶),及好事者用未央宮銅雀台瓦。’”】隨而路迢迢見敲詩,長安闊,研墨聲。教坊記,暗香凝。向驛道,踏歌行。【教坊:唐時設置的專掌雅樂以外的音樂、舞蹈與百戲等的教習、排練及演出等事務的機構。[注]襯托寫作手法。自從大書法家柳公權用上洮硯,不管是宮廷的教坊裏,還是驛站,就連踏歌時所唱的詞兒都是運用洮硯所寫,強調説明洮硯從唐朝始就已經名聲在外了。】至宋恰填詞唱新腔,大晟樂,宛轉意。墨不涸,錦箋字。顧汴州,誰人識。【襯托寫作手法。唱新腔:唱詞調。[宋]蔣捷《柳梢青》:“學唱新腔。鞦韆架上,釵股敲雙。”大晟樂:宋代宮廷的音樂機構。這裏指歌譜裏的文詞也是用洮硯所寫。顧汴州,誰人識:比擬説法。汴州:開封,北宋京都。】東坡《洮河石硯銘》雲:“洗而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郡洮岷,至中國。”【《洮河石硯銘》:全稱《魯直所惠洮河石硯銘》(《蘇東坡全集·銘五十七首》卷九十六)。郡洮岷,至中國:從洮州和岷州,到整個中國。以此來看,“中國洮硯”之稱,可謂是蘇軾所命名。】 [12] 
洮硯老坑處遺址 洮硯老坑處遺址

中國洮硯賦釋義之三

時抵元明清兮,覓硯教人立影,經歲又是經年。【立影:站立起來的人或物的影子。[魏晉]陸機《贈顧彥先詩》:“立影對孤軀。”經歲又是經年:時空跨越。】打探山環遲留,傾崖石礫縱在,踏涉潮來水寒。【傾崖:向崖。[唐]李白《遊泰山六首》之一:“北眺崿嶂奇,傾崖向東摧。”石礫:石塊和沙礫。】此趣幾經望穿,賞之贊之詠之,得之撫之開顏。【此趣:得到洮硯的興趣。賞之贊之詠之:看到洮硯欣賞、讚美和詠詩。得之撫之開顏:得到洮硯後,情不至禁的撫摸,莫不興高采烈。】一物其重,非一物而重,而重在其質;一器其抿,非一器而抿,而抿在有聲。【物:從甲骨文中“牛”為形旁,“勿”為聲旁。指實物或物件。這裏指有形的洮硯。質:本體、本性、質量。抿:刷抹。擦拭。[清]黃文儀《夜雨》:“文壇靈不抿,劍氣吐光芒。”抿在有聲:擦拭起風聲。此“風”指氣場、感受和修心。[唐]白居易《琴》:“何煩故揮弄,風弦自有聲。”[注]對“物”、“器”的鐘愛,不在其本身,而在於其融入情感交流,達到養志的境界。】一紙其謄,非一紙而謄,而謄在習性;一框有字,非一框而字,而字在於正。【謄:謄寫、抄錄。蘸着用洮硯所研的墨水謄寫或抄錄,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它還可以磨練人的習性和養成。框:寫字用的四方框“字環”,有鐵環、銅環等,即框壓在紙上、環內寫字。“框”,非一定要“框”,而在於把字寫“正”。[注]比喻做人要守規矩。】一地行蹤,非行蹤而行,而行知於行;一生而奔,非為生而奔,而奔在有生。【行蹤:行動所留的痕跡。[唐]曹唐《漢武帝將候西王母下降》:“樹影悠悠花悄悄,若聞簫管是行蹤。”行知:[清]曾國藩《送唐先生南歸序》:“博求萬物之理,以尊聞而行知。”行知,關鍵還在於行,行是知的橋樑。奔:《説文解字》:“奔,走也。”奔是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基礎手段。[晉]皇甫謐《帝王世紀》中就有關於伏羲的記載:“重農桑,務耕田。”有生:在生之年。[注]為生活而奔跑和拚命,賦予了人的一種自然法則,而人之所以還要“奔”,還有詮釋着人類生命的意義在於勞動的社會規則。】峭拔之地,圖畫好容。淡濘所守,慷慨成風。尋山有鑿,鋪道景中。【好容:姣好的面容。引[梁]蕭統、[唐]李善注《文選·五君詠》:“康(嵇康)美音氣,好容色。”尋山有鑿:尋遍整個喇嘛崖,到處都是鑿石開路。鋪道景中:鑿石挖開出的路,何嘗又不是一種景緻。】 [12] 
洮硯紫色老坑硯 洮硯紫色老坑硯

中國洮硯賦釋義之五

洮硯者,坑口隱於山腰之間,開掘伸於大河之下。貓腰百米觸及礦帶,手挽小心翼翼警戒。【坑口:挖掘洮硯石料洞口。坑:洮硯有老坑、新坑之説。大河之下:開掘洮硯石料,從喇嘛崖半山腰,從洞口沿伸到接近百米的河底。】運料口含油燈照明,一挪一拃汗水傾瀉。【口含油燈:即未有礦燈之前,進坑洞採用煤油燈照明引路,洞裏矮小不能直立,只能口銜油燈,把主要力量投放到挪運石料上。一拃:即五寸。】喇嘛崖上另側兩坑,半腳石階半步難邁。晴天戰戰兢兢尚走,雨天行意遲遲勿快。【另側兩坑:即除了喇嘛崖上有洮硯坑洞,還有另外兩處石料坑洞。】自古洮硯與命攸關,從來醮了血汗相寫。【封坑洞之前,由於洞裏設施落後,每年都發生採石硯工傷亡。】淬火成鋼為煉,刻石花綻曰蕾。風起雲湧説文,雲動風送為彩。【淬火成鋼:雕刻洮硯猶如在鋼鐵上雕花,形容工作強度之高之大。蕾:《唐韻》:“落猥切,音磊。蓓蕾,花綻貌。”《韻會》:“始華也。”説文:“文”,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字。這裏指雲彩。“雲彩”即“文采”。故才有“風起雲湧説文”之説。】尋硯謂之尋寶,尋寶之道常在。冉冉流年相記,蹤跡照徑千載。【尋寶:得到洮硯是一種緣分。尋硯,何嘗不是尋寶。尋寶之道:關鍵是一個“道”字。道,是宇宙,是萬物萬法之源,是力量是本性。】 [12] 
洮硯紫色老坑孔雀牡丹硯 洮硯紫色老坑孔雀牡丹硯

中國洮硯賦釋義之六

洮硯者,大匠所造,鏤空浮雕,因勢取捨稱奇。【大匠:技藝高超的人,類似大師。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洮硯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茂棣先生等。鏤空浮雕:是制硯的流程及兩種不同的技法。】卧犀波紋,棲於溪端,天然興趣不疑。【卧犀波紋,棲於溪端:比喻卧在水中的犀牛而攪動水紋。】遙天淥水,宿潤臨池,筆走龍蛇之時。【宿潤:見[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懷》:“晴芳冒苔島,宿潤侵蒲岸。”筆走龍蛇:指揮毫書法。】丹青圖障,煥文身照,點睛龍騰爭馳。【圖障:圖畫的屏風。點睛龍騰:化用“畫龍點睛”成語。[注]指圖畫,言研墨,更説硯。】碧落星懸,素描點解。對花有香,綴句風派。雲山微茫,氣象豪邁。【碧落:泛指天上的意思。[唐]楊炯《和輔先入昊天觀星瞻》:“碧落三乾外,黃圖四海中。”點解:諸如講清原由的意思。綴句:即寫文。[注]講典故,言研墨,更説硯。】故一方硯,古樸典雅,共賞氣味相投。南風猶解,腹笥五經,織錦裁篇理由。【腹笥五經:比喻腹中有學問。[唐]錢起《送集賢崔八叔承恩括圖書》:“還勞五經笥,更訪百家書。”[宋]柳永《燕歸梁》:“織錦裁篇寫意深。字值千金。” 織錦:寫字撰文所用的絲綢。裁篇:修文和篇章。[注]採用對比寫作手法,言此而指彼。】然為環保計,坑封於壬寅孟夏,恐自此一硯難求耳。【坑封:即洮硯坑洞封存。壬寅孟夏:即2022年5月。】 [12] 
寶硯齋,洮硯老字號,辭賦作者手書,1989年。 寶硯齋,洮硯老字號,辭賦作者手書,1989年。

中國洮硯賦釋義之七

《踏青遊.詠中國洮硯》一闋雲:【踏青遊:詞牌名。錄於馬同儒著:《三上詞話·詞譜》卷中,中國書店,2016年,第386-388頁。】
曲水池邊,綠淨不羞黃膘。近對賞、好圍爭道。【黃膘:是洮硯的天然防偽商標。】着朝衣,鴨頭綠,弄春猶小。【鴨頭綠:即洮硯的一種像“鴨頭綠”的顏色。[宋]謝薖《陳循中求賦高麗墨詩為作長句》:“老松收煙琢玄玉,可試洮州鴨頭綠。”】楊柳嫋。鸚哥意濃歌妙。頻顧玉容還好。【鸚哥:即洮硯一種像“鸚哥綠”的洮硯。】
雲鎖洮河,崖上雨吹曾惱。寄河下、硯工探早。【崖上:即喇嘛崖。】説朝來,歸照月,凌波來到。浮想杳。佔墨盡吟不了。揮毫題香清曉。【凌波:指波濤。題香:題字、題畫。】 [12] 
中國洮硯大師李茂棣先生 中國洮硯大師李茂棣先生

中國洮硯賦作者簡介

馬同儒,《三上詞話》作者,詞學家、文化學者、書法家。著作代表有中國書店出版詞學專著《三上詞話》,被學界譽為“詞壇最為系統的詞學理論,最為嚴格的填詞實踐,最為創新的詞學成果。” [9]  另有作家出版社《陽光之戀》詩集等;辭賦代表作有《中秋賦》《蘭州交通大學賦》《西北師範大學賦》《蘭州大學賦》《肅州賦 [3]  等均在《中華辭賦》雜誌發表,另有《蘭州黃河樓賦》《北京大學賦》《金谷子賦》《消防四字歌 [10] 今日頭條賦》《靖遠起義賦 [8]  《中國洮硯賦》《西部戰鷹賦》等;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多次參加全國全軍書法展覽並獲獎。曾榮獲軍委“空軍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中國文聯“授予世界華人藝術人才稱號”、入選《人民日報》海外版“中華藝苑名家”專欄。 [2]  另有2015年11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國首批優秀社區消防宣傳大使”稱號。 [11] 
地方誌辦編纂《安寧高校概覽》介紹:詞學家馬同儒先生 地方誌辦編纂《安寧高校概覽》介紹:詞學家馬同儒先生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