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槍魚屬

鎖定
金槍魚屬(學名:Thunnus):是硬骨魚綱、鱸形目、鯖科的一屬魚類。是金槍魚族(該族統稱為金槍魚)下5屬之一的海洋生物,在英語中該屬物種也被統稱為真金槍魚(true tuna, real tuna)。該屬有8個物種,其中多數物種體積巨大,最大成員可以長到4.6米長,體重達680千克。金槍魚兩端呈錐形,嘴巴適中,牙齒髮育良好。鰓膜不附着於咽峽部。鱗片呈擺線狀,通常很小,體色呈金屬色,通常為藍色和銀色。金槍魚有暗帶和鰭。背鰭由9到27條密集排列的鰭組成,腹鰭有6條鰭。
金槍魚屬於熱帶——亞熱帶大洋性魚。以各種各樣的生物為食。食物包括螃蟹、蝦、魷魚、甲殼類、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幼仔以及1米左右長的魚類。 一些較小的物種通過鰓耙濾浮游動物。繁殖能力很強,一條50千克重雌魚,每年可產卵500萬粒之多。但是因為成長速度慢,魚羣總數量在濫捕中持續下降。分佈在印度洋、太平洋中部與大西洋中部。
(概述圖參考來源: [9] 
中文名
金槍魚屬
拉丁學名
Thunnus
別    名
鮪屬、真金槍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鯖亞目
鯖科
金槍魚屬
8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South, 1845
保護級別
極危(CR)、瀕危(EN)、不詳(DD)、無危(LC)各1種;易危(VU)和近危(NT)各2種 [3] 
外文名
Tuna
True Tuna
Real Tuna

金槍魚屬形態特徵

金槍魚屬
金槍魚屬(8張)
金槍魚屬包括8種金槍魚,其特徵為兩個獨立的背鰭和相對厚實的身體。各物種之間大小變化很大,大西洋藍鰭金槍魚是該屬的最大成員,可以長到4.6 米長,重達680千克。長鰭金槍魚體背藍黑、腹部白色、長鰭是它最明顯的特徵,也稱為長鰭鮪。黃鰭金槍魚體背藍黑、腹部銀白色為最明顯的特徵,也名黃鰭鮪,它的顏色是其他金槍魚種類最豐富的。 [4-6] 
金槍魚族具有流線型的身體,兩端呈錐形,嘴巴適中,牙齒髮育良好。鰓膜不附着於咽峽部。鱗片呈擺線狀,通常很小,體色呈金屬色,通常為藍色和銀色。金槍魚有暗帶和鰭。背鰭由9到27條密集排列的鰭組成,腹鰭有6條鰭。體呈梭形而稍側扁。背細小圓鱗。脂臉發達。兩頜上的牙齒細弱。舌小而光滑。脊鰭兩個,彼此分離很遠,鰭條低於刺部。臀鰭與鰭條相似而相對。尾鰭深叉,尾柄上有上下兩條較小的稜。 [7] 

金槍魚屬棲息環境

金槍魚屬物種是大洋洄游魚類,遍佈世界各地的温帶、熱帶和亞熱帶海域,許多物種定期進入涼爽的温帶水域。在大多數情況下,金槍魚是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的中上層(開放海洋)魚類。一些物種在涼爽的温帶或冷水中進行季節性遷徙。一些仍留在海岸線附近,而其他許多則在更深的水域中漫遊。包括黃鰭金槍魚在內的許多族羣傾向於留在地表附近和大陸架上。大多數金槍魚棲息在100-400米水深的海域,幼體的大眼金槍魚和黃鰭金槍魚棲息在海洋的表層水域,一般不超過50米水深,而成體的大眼金槍魚和黃鰭金槍魚棲息水層比較深,大眼金槍魚的棲息水層深於黃鰭金槍魚。 [7]  [10-11] 

金槍魚屬生活習性

金槍魚的肉色為紅色,這是因為金槍魚的肌肉中含有了大量的肌紅蛋白所致。有些金槍魚,例如三種藍鰭金槍魚(T. thynnusT. maccoyiiT. orientalis)可以利用泳肌的代謝,使體內血液的温度高於外界的水温。這項生理功能使金槍魚能夠適應較大的水温範圍,從而能夠生存在温度較低的深海水域。同時高體温能保證游泳速度快,瞬時速度可達每小時160千米,平均速度約每小時60-80千米。 [7] 
金槍魚是活躍的捕食者,以各種中層水域和表層魚類為食,食物包括螃蟹、蝦、魷魚、甲殼類、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幼仔以及1米左右長的魚類。金槍魚保持較高體温的能力使它們能夠在更深的深度和更高的緯度的冷水中迅速尋找獵物。遷移的金槍魚具有最快的消化率和最高的代謝率。 [7] 

金槍魚屬分佈範圍

分佈在印度洋、太平洋中部與大西洋中部、屬於熱帶——亞熱帶大洋性魚。金槍魚的遊程很遠,過去曾經在日本近海發現過從美國加州游過去的金槍魚。 [7] 
[8] 

金槍魚屬繁殖方式

金槍魚屬的族羣中,複合型幼魚和幼魚與成熟個體一起生長和覓食。除三種藍鰭金槍魚外,其他金槍魚都會反覆產卵。這些卵漂浮在水面附近,會在2-5天內孵化,具體取決於温度。藍鰭金槍魚在墨西哥灣的熱帶水域產卵,產卵温度為24.9-29.5℃,而在地中海,產卵温度為19-21℃。而長鰭金槍魚通常一雄多雌在魚羣中產卵,夏季成魚向熱帶水域生殖洄游,北半球4-9月,南半球10月至次年3月。雌魚排出受精卵後,任由魚卵隨洋流散佈大海,成魚不提供親代撫育,自然孵化的柳葉狀稚魚以水中小型浮游生物為食。 [4]  [9] 

金槍魚屬下級分類

金槍魚屬(8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Thunnus alalunga
Bonnaterre, 1788
2
Thunnus albacares
Bonnaterre, 1788
3
Thunnus atlanticus
Lesson, 1831
4
Thunnus maccoyii
Castelnau, 1872
5
Thunnus obesus
Lowe, 1839
6
Thunnus orientali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44
7
Thunnus thynnus
Linnaeus, 1758
8
Thunnus tonggol
Bleeker, 1851
[2] 

金槍魚屬保護現狀

金槍魚屬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0-2011年 ver3.1
南方藍鰭金槍魚極危(CR);大西洋藍鰭金槍魚瀕危(EN);青幹金槍魚不詳(DD);大眼金槍魚和太平洋藍鰭金槍魚易危(VU);長鰭金槍魚和黃鰭金槍魚近危(NT);黑鰭金槍魚無危(LC)。 [3] 

金槍魚屬種羣現狀

金槍魚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海產,經濟價值高。由於各國政策、活動及漁民們的過度捕撈,已對它們的種羣數量造成威脅,截止2011年,其中藍鰭金槍魚的數量已經下跌90%。此外它們的個體單位重量也不斷下跌。因此國際間開始管制金槍魚的捕撈,但成效相當有限。圈養金槍魚還未商轉,雖然魚苗的人工培育首先在日本已經完成,但孵育長大中會吃掉體型過小的同類,很難確保中間育成生存率,而且大型金槍魚大到可以宰殺需要吃掉體重十多倍的飼料,來源還是沙丁魚、章魚等較為昂貴的肉類,加之飼養要6年以上的時間,並在這期間持續提供十度左右的冷卻鹹水,還需要偌大的水體免得魚以高速撞擊養殖箱,所以商業化的金槍魚還處於養殖技術前沿階段。 [1] 

金槍魚屬主要價值

金槍魚是一種健康食品,金槍魚的營養因類型和部位而異,但整體而言,它是一種良好的蛋白質來源。有多種食法,日本人喜歡把金槍魚切成生魚片或製成壽司,日本地區稱金槍魚為“MAGURO(日語:まぐろ)”,另外金槍魚的魚腹部分稱為“TORO(日語:とろ)”,被認為是金槍魚最肥美的部分,一般都只是用來切成生魚片。歐洲及美國人則會把金槍魚弄碎製成罐頭,可製做三明治等食品。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