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星蕨

(金星蕨科金星蕨屬植物)

鎖定
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Kunze) Ching )是金星蕨科金星蕨屬 [4]  多年生草本植物 [5]  。植株高35-60釐米;根莖長而橫走,頂端略被鱗片;葉片披針形或寬披針形,羽裂漸尖頭,二回羽狀深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葉脈明顯,側脈單一,幹後草綠或褐綠色,羽片下面密被橙黃色腺體;孢子囊羣圓形,孢子圓腎形,周壁具褶皺及細網狀紋飾 [4]  。因孢子囊羣生裂片的側脈近頂處,球形金黃色如金星而得名“金星蕨” [6] 
金星蕨產於中國雲南威信、綏江、大關等地,分佈於中國華中、華東、華南、海南、台灣等省地,越南、緬甸、印度、日本和韓國等地也有分佈。多生於海拔1000米-2000米的雜木林林下 [7]  。金星蕨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4]  。一般以孢子繁殖 [8] 
金星蕨葉可藥用,其味酸,性涼,歸肝經。有收斂止血的功效 [9]  ,主要用於燒燙傷、吐血、痢疾等症狀 [10]  。可煎湯內服;或搗敷外用 [9] 
中文名
金星蕨
拉丁學名
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Kunze) Ching [3] 
別    名
腺毛金星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説,蕨類植物門),密腺副金星蕨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金星蕨科
金星蕨屬
金星蕨
分佈區域
河南安徽北部、東到台灣,南至海南,向西達四川、雲南

金星蕨植物學史

因孢子囊羣生裂片的側脈近頂處,球形金黃色如金星而得名“金星蕨” [6] 
研究歷程
金星蕨科是薄囊蕨綱中世界廣泛分佈的大科之一。
最早作為廣義的鱗毛蕨屬(Dryopteris)成員。
1936年中國蕨類學家秦仁昌第一次在研究鱗毛蕨屬過程中,
金星蕨屬和少數和它相近的屬分出來,並於1940年建立金星蕨科。

金星蕨形態特徵

金星蕨

植株高35-50(-60)釐米。 [2] 

金星蕨

根狀莖長而橫走,粗約2毫米,光滑,先端略被披針形鱗片。 [2] 

金星蕨

葉近生;葉柄長15-20(-30)釐米,粗約1.5毫米,禾稈色,多少被短毛或有時光滑;葉片長18-30釐米,寬7-13釐米,披針形或闊披針形,先端漸尖並羽裂,向基部不變狹;二回羽狀深裂;羽片約15對,平展或斜上,互生或下部的近對生,無柄,彼此相距1.5-2.5釐米,長4-7釐米,寬1-1.5釐米,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對稱,稍變寬,或基部一對向基部略變狹,截形,羽裂幾羽軸;裂片15-20對或更多,開展,彼此接近,長5-6毫米,寬約2毫米,長圓狀披針形,圓鈍頭或為鈍尖頭,全緣,基部一對,尤其上側一片通常較長。葉脈明顯,側脈單一,斜上,每裂片5-7對,基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以上。葉草質,幹後草綠色或有時褐綠色羽片下面除密被橙黃色圓球形腺體外,光滑或疏被短毛,上面沿羽軸的縱溝密被針狀毛,沿葉脈偶有少數短針毛,葉軸多少被灰白色柔毛。 [2] 

金星蕨

金星蕨
金星蕨(13張)
孢子囊羣小,圓形,每裂片4-5對,背生於側脈的近頂部,靠近葉邊;囊羣蓋中等大,圓腎形,棕色,厚膜質,背面疏被灰白色剛毛,宿存。孢子兩面型,圓腎形,周壁具褶皺,其上的細網狀紋飾明顯而規則。 [2]  [11] 

金星蕨近種區別

金星蕨原變種
羽片下面除沿羽軸主脈疏生灰白色針狀毛外,其餘近光滑,上面沿羽軸被短針毛,沿葉脈偶有少數平伏的短針狀毛。 [2] 
微毛金星蕨變種
原變種的區別在於下面被較密的短柔毛,沿羽軸有較多的針狀細毛,上面除沿羽軸縱溝內被針狀毛外,葉脈和脈間疏被平伏的細針毛。
金星蕨 金星蕨
產於江蘇(宜興)、安徽(黃山)、江西(廬山)。生於毛竹林下陰濕處,海拔250-1000米。模式標本採自江西。 [2] 

金星蕨生長環境

金星蕨
金星蕨(2張)
生於雜木林、山坡林緣、濕地下,海拔1000—2000米。 [1] 

金星蕨分佈範圍

主產於威信、綏江、大關、羅平廣南西疇元陽滄源、盈江;華中、華東、華南、海南、台灣也有。也分佈於越南緬甸、印度、日本和韓國(濟州島) [12]  [1] 

金星蕨繁殖方法

一般以孢子繁殖 [8] 

金星蕨主要價值

金星蕨葉可藥用,其味酸,性涼,歸肝經。有收斂止血的功效 [9]  ,主要用於燒燙傷、吐血、痢疾等症狀 [10]  。可煎湯內服;或搗敷外用 [9] 
【來源】:為金星蕨科植物金星蕨的葉。
【功效】:消炎止血。
【主治】:用於燒傷、燙傷、吐血、痢疾。
【性味歸經】:苦,寒。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15克。
【別名】:腺毛金星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説,蕨類植物門》)、密腺金星蕨(《台灣植物誌》)、水蕨菜(《四川、貴州》)、白毛蛇、毛毛蛇、蓖子草(《四川威遠》)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及台灣。
【拉丁名】:Parathelypterisglanduligera(Kunze)Ching
【考證】:始載於《植物分類學報》。

金星蕨保護現狀

金星蕨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4] 
參考資料
  • 1.    金星蕨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6-10]
  • 2.    金星蕨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2-06-10]
  • 3.    金星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6]
  • 4.    金星蕨 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5.    讀秀:朱華,中國壯藥圖鑑 上,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0,第40頁
  • 6.    讀秀:黃安,曾祥劃,植物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8.09,第104頁
  • 7.    詳細內容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23-03-24]
  • 8.    讀秀:李揚漢主編,中國雜草志,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07,第59頁
  • 9.    讀秀:黃傳貴主編,天然藥8404種詮釋,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06,第2142頁
  • 10.    讀秀:劉虹編著,大別山地區典型植物圖鑑,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10,第3頁
  • 11.    金星蕨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5]
  • 12.    李勇、李沛瓊 主編.《深圳植物誌第一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7年06月:第123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