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文拾貝

鎖定
金文拾貝》是用金文書寫百首詩詞的書法作品集。作者許思豪,出版於2007年2月。該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中文名
金文拾貝
作    者
許思豪
ISBN
9787532545889
類    別
書法
定    價
150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年2月

金文拾貝作者簡介

許思豪,著名書法家,生於1955年,浙江寧波人。2000年主編出版《李天馬書法集》;2006年出版《金文拾貝》,2008年出版《草書縱橫》,2009年出版《手工藝創意產業》,2012年出版《章草傳薪》。
許思豪現擔任上海書法家協會理事 [1] 

金文拾貝本書目錄

説明
集金文書詩詞百首
釋文與註釋
參考書目
後記序言
説明
集金文書詩詞百首
釋文與註釋
參考書目
後記 [2] 

金文拾貝社會評價

黃德寬對本書評價:"與甲骨文一樣,書法愛好者臨摹一些釋文明確的青銅器銘文尚可一試,而直接用金文進行書法創作,書寫唐詩宋詞,就不那麼簡單了。因為迄今為止我們所能釋讀的金文數量有限,而且屬於時代較早的兩週時代,唐詩宋詞乃至後代詩詞中的許多字,在金文資料中並不存在,創作時無所憑藉。如果我們不能突破這個難題,金文作為古老的文化遺產就不能從晦澀難懂的領域裏走出來,金文與詩詞相結合的書法創作就很難完成,書法家為廣大羣眾創作喜聞樂見的古文字藝術作品的期盼也就難以實現。現在出版的許思豪這部金文書法創作作品集——《金文拾貝——集金文書詩詞百首》,是對突破這個難題的一次十分可貴的探索,是金文書法藝術創作的一次頗為成功的實踐。創作金文書法作品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其一,熟悉金文及其有關特點和構形規律;其二,具有書法家的藝術功底;其三,肯坐冷板凳,有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一般來説,熟悉金文的人,未必懂得書法;懂得書法的人,未必熟悉金文;既懂書法有懂金文的人,未必肯下苦功夫。許思豪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具備了這三個條件。他自1965年拜著名書法家李天馬先生為師,1982年,當他還是27歲青年時就已經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2001年他主編出版《李天馬書法集》,用匯集天馬先生書法精品的方式紀念先生,其精神可嘉。多年來,思豪默默耕耘,不務虛名,不為利祿所誘,不滿足於在草書、行書、楷書方面已經取得的成績,勇敢地向金文領域拓展,寒暑十六載,費盡心血,終結碩果。" [3] 
林明傑對本書評價:“一種已經“死亡”2000多年的古文字,在許思豪筆下又“活”了過來。許思豪出版的《金文拾貝》裏面有他用金文抄寫的100首古今名家詩詞。這貌不驚人的100件金文書法作品,耗去了他17年的光陰和心血。”“許思豪的恩師——學者、書法家李天馬在臨終前表示希望許思豪能攻克以金文進行書法創作的難題。許思豪不知深淺地應承下來了,並立志用金文書寫詩詞百首。金文是遺存於西周和東周青銅器上的一種古文字。它上承甲骨文,下啓戰國秦漢文字,是中國文字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但其古奧艱深,晦澀難懂,即使學養深厚的書法家也會望而生畏。大多書法家僅僅停留在臨摹一些釋義明確的金文句子。迄今為止,出土的周代青銅器約5000件,銘文字數共達76200個,其中不重複字2800個。這些字中有一些在後來的歷史長河中繁衍演變成了現代漢字,也有一些則失去傳承。僅以唐詩宋詞時代來説,漢字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並衍生出許多新字,其詩詞的文字量要遠遠超過金文所擁有的數量,湊齊一首詩,如大海撈針。在得到黃德寬裘錫圭兩位教授指點後,許思豪理順了金文通向現代漢字的脈絡,找到了一些古文字衍變、孳生、通假的規律,破解許多從現成金文中無法直接找到的文字之謎,終於完成了恩師李天馬的遺願。” [4] 
解放日報報道:“《金文拾貝——集金文書詩詞百首》一出版就好評如潮,有人説是填補了空白;也有人説是一種創舉。許思豪卻認為“如果能通過《金文拾貝》這種藝術的形式,喚起人們對古文字、傳統文化的記憶,才是最大的成功。””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