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章草傳薪

鎖定
《章草傳薪》是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思豪。
中文名
章草傳薪
作    者
許思豪
出版時間
2012年1月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61575
定    價
150 元
裝    幀
精裝

章草傳薪作者簡介

許思豪1956年拜我國著名書法家李天馬先生為師。1982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分會。1994年為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藝術委員會會員,1999年為上海書畫研究院兼職業師。2000年出版《李天馬書法集》。2007年2月,專著《金文拾貝》出版。2009年2月,專著《草書縱橫》出版。
許思豪1955年生,MBA,高級經濟師。曾擔任上海玉石雕刻廠副廠長,上海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上海工藝美術總公司總經理,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上海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長,上海寶玉石協會副會長。現任上海新世界集團副總裁、中國寶玉石協會副會長、上海書法家協會理事 [1]  、上海筆墨博物館館長、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筆墨公司董事長、中國文房四寶協會高級顧問。

章草傳薪目錄

章草書詩詞百首
杜甫《贈花卿》
王昌齡《從軍行》
王之渙《涼州詞》
白居易《暮江吟》
韋莊《台城》
崔顥《長幹行之一》
崔顥《長千行之二》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李煜《望江南》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詩句
毛澤東《七律長征》

章草傳薪部分作品

摘錄部分作品內容

章草傳薪社會評價

周志高對本書評價:“章草自唐宋之後,逐漸沉寂。 “概自趙宋後,章草始日亡”,確實指出了章草尷尬的歷史處境。就當前的書壇而論,研習章草的人並不多。以章草為書體的創作也日趨見少。章草繼承和發揚的問題已經非常迫切地擺在我們面前。《章草傳薪》作者許思豪先生是我們上海書協理事、上海書協篆隸專委會副主任,這本專著是他多年來研究章草的豐碩成果。其成果之一是用章草書寫了古今詩詞一百首,創作出豐富多彩的章草作品,凝結着對章草優秀書法傳統的繼承和發揚,體現了其融古出新的章草風格。其成果之二是洋洋數萬字的“章草手記”。這些“章草手記”凝結着作者對章草的研究心得。在“章草手記”中,作者對章草的筆法、結構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提煉和概括,將章草的書法實踐提高到書法理論的層次;作者對章草歷史流傳的著名的漢簡木牘、碑帖墨跡作出了精闢的分析點評,對章草的優秀傳統作出了系統和概要的介紹;作者對歷史上在章草領域作出過重要貢獻的書法家作了簡介,使我們對章草傳承的歷史脈絡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作者還對章草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如“章草的運筆”“章草的運墨”“章草的創新”“章草的境界”等等,作出積極有益的探索,作出了簡明扼要的闡述。這些“章草手記”還與創作的章草作品放在一起,使我們不僅看到了章草的創作,還可以通過閲讀“章草手記”去體會作者的內心思考和創作背景。“手記”既是作品旁白,又為作品增色,不失為本書的可圈可點之處,堪稱是書法實踐與書法理論研究的巧妙結合。這樣的章草專著正彌補了當前書壇的空白。還值得一提的是《章草傳薪》與作者前幾年出版的《金文拾貝》和《草書縱橫》是姐妹篇。這三本專著所寫的都是古今詩詞一百首,詩詞的內容也一樣。正可以參考金文(鐘鼎文)、今草與章草的不同書體在書法創作中的應用。當前的上海書壇,十分需要有一批紮紮實實的研究成果,十分需要有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創作作品,十分需要創造出能夠潛心學習、相互交流、繼承創新的良好氛圍和環境。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書法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作品是硬道理,唯有好作品才有歷史流傳的價值。歷史是最公正、最無私、最無情的鑑定師。在歷史鑑定師那裏,所有的頭銜、炒作和吹捧都無法僥倖,都不可能開到後門。《章草傳薪》的出版,是對我國書法藝術創作的有益嘗試,也是上海書法界章草理論和實踐方面的重要突破。 [2] 
王琪森對本書評價:“章草,上承秦之古隸,下開漢之今草。張懷瓘在《書斷》中曾説:“章草即隸書之捷,草亦章草之捷。”因此,章草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具有繼往開來、汲古來新的里程碑意義。然而,從書體性質來看,章草系久遠高古年代的書體。從書寫特徵來評判,章草是介於古隸與草化之間的變體。這就為書寫及研究上帶來了相當的難度。許思豪不僅以深厚的功力、精到的筆墨用章草書寫了古今詩詞百首,而且以深入的研究、嚴謹的考證,系統地梳理了章草的發展脈絡及古今流變。可謂是書論相通、藝理相暢,是一部章草書法與研究的上乘之作。”“許思豪對章草三大名帖《急就章》《出師頌》《月儀帖》用功精勤,心摹手追。正是這種系統的訓練和精深的效法中,許思豪才探幽析微,登堂入奧;筆底騰踔,指上波磔,使他的章草書寫獲得了書壇的推崇。”“《草訣歌》中曾明確地指出:“目未寓章草,落筆名荒唐。”章草,具有獨特的筆墨表現系統和嚴謹的線條結構形態。亦即章草的書法圖像,有着相當精要的方式和自身的程序。正是經過了數十年時間的積澱和無數次筆墨的探尋,許思豪對章草運筆的認知、結構的熟諳及氣勢的揮灑,已瞭然於胸,馳騁於筆。綜觀這百首詩詞的書寫,運筆圓潤儒雅,點畫婉約豐麗,線條遒勁朴茂,提按使轉從容不迫,疾澀變化純任自然,充分展示了章草筆法“圓轉如篆,點捺如隸”的特徵。可見其線條意識是相當自覺地把控,筆法理念又是相當的開放變通。在結構上,許思豪以遵循章草橫向展開,波磔搖曳為前提,然後充分利用其草法連綿、筆勢貫通的特點,拓展其結構空間和間架造型,使之疏密有致而博約朗逸,靜中有動而動中有變,頗有化機與天趣。然而,筆法與結構最終還是以內涵氣韻的傳導為要義,亦即書境的營造與展示。對此,許思豪是深思力行而心嚮往之的。其氣韻神采平和雅緻,格調形質淡定渾穆,既沒有博人眼球的超強勢,又沒有故作姿態的拗造型,而是心閒手敏,意勝於法,彌散出濃郁的書卷氣,可謂是格古而意新,韻勝而度高。”“書聖王羲之當年就倡導“書須存思”。書法者,亦應是思考者。許思豪在這方面有着高度的理論自覺與審美思考探索。他在史認的層次上從經典入手,全面研究了章草的源流,以體會《急就章》為索源之起點,辨析了該帖的流傳經過,從“松紅本”到明拓殘本。其後是解讀《月儀帖》《出師頌》《漢簡》等,頗有藝理的闡發和學術的論述。在此基礎上,從古到今,再論析當代章草大家王遽常李天馬鄭誦先的筆墨特徵與風格建樹。在技法認知上,他結合自己的書學實踐,對章草的運筆、運墨、創新及境界作了由表及裏、由此及彼的分析歸納,力戒“奴書”而“融古出新”,立論精闢而義理自樹,這亦是許思豪 “章草傳薪”的真諦所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