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草書縱橫:草書詩詞百首

鎖定
《草書縱橫:草書詩詞百首》是200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思豪。
書    名
草書縱橫:草書詩詞百首
作    者
許思豪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出版時間
2009年2月1日
頁    數
118 頁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32551330, 7532551334
語    種
簡體中文

草書縱橫:草書詩詞百首內容簡介

系用草書書寫的詩詞名篇百首,與之前的《金文拾貝:集金文書詩詞百首》相約成輝,相得益彰,形成姐妹篇。雖然書寫的字體不同,但是所寫的詩詞內容卻相同,並且在排序上大致對應。
《草書縱橫:草書詩詞百首》中百幅草書作品,實為中國書壇所罕見,與百篇金文相映成輝,相得益彰,更是難能可貴。

草書縱橫:草書詩詞百首作者簡介

許思豪,生於1955年,浙江寧波人,碩士研究生,高級經濟師。曾擔任上海玉石雕刻廠副廠長,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上海工藝美術總公司總經理,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上海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長,上海寶玉石協會副會長。現任上海新世紀集團副總經理,中國寶玉石協會副會長,兼任上海筆墨博物館館長。 許思豪師從著名收法家李天馬先生,於1982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分會。作品多次參加上海書法展覽和中日、中韓書法交流展。1994年成為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藝術委員會會員,1999年成為上海書畫研究院兼職畫

草書縱橫:草書詩詞百首圖書目錄

杜甫七絕《贈花卿》
杜牧七絕《寄揚州韓綽判官
王昌齡七絕《從軍行》
盂浩然五絕《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王之渙七絕《涼州詞》
白居易七絕《暮江吟》
韋莊七絕《台城》
崔顥五絕《長幹行之一》
崔顥五絕《長幹行之二》
李白七絕《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七絕《望廬山瀑布》
李白《廬山謠寄廬侍御虛舟.選句》
毛澤東《七律.長征》
毛澤東《清平樂.會昌》
王維五絕《相思》
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
王維五絕《雜詩》
王之渙五絕《登鸛雀樓》
毛澤東《沁園春·雪》
李白五絕《靜夜思》
孟浩然五絕《春曉》
柳宗元五絕《江雪》
李白七絕《早發白帝城》
李白七絕《贈汪倫》
王維七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張繼七絕《楓橋夜泊》
張仲素《春閨思》
盧綸五絕《塞下曲二首》
劉禹錫七絕《石頭城》
李白五絕《獨坐敬亭山》
薛瑩五絕《秋日湖上》
李商隱七絕《夜雨寄北》
李商隱七絕《嫦娥》
趙嘏七絕《江樓感舊》
楊萬里七絕《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張泌七絕《寄人》
道潛七絕《江上秋月》
李白七絕《山中答俗人》
杜甫七絕《漫興》
李白七絕《客中行》
崔護七絕《題都城南莊》
賀知章七絕《回鄉偶書》
王維五絕《鳥鳴澗》
杜甫五絕《絕句》
賈島五絕《訪隱者不遇》
李頻五絕《渡漢江書》
韋承慶五絕《南行別弟》
杜牧七絕《金谷園》
羊士諤七絕《登樓》
張演七絕《春社》
王維五絕《竹裏館》
曹松七絕《已亥歲》
王維七絕《渭城曲》
王昌齡七絕《出塞》
王翰七絕《涼州詞》
……
後記

草書縱橫:草書詩詞百首後記

我自一九六五年起追隨李天馬先生學習楷書,可惜沒有多久,便因動亂而輟學。一九六八年我再次登門求教,承蒙先生厚愛,得以繼續學習。一九七二年先生見我勤奮,特地寫了一本行書《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冊頁贈送我,後面題跋有云:“思豪仁弟從餘學書五年,用功甚勤,頗有基礎。餘人書漸老,願寫此為贈,祝他日有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捧着造本無比珍貴的墨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從此我下定決心,以書法為一生的愛好,孜孜以求,做出成績,不辜負先生的殷切期望。
在之後的三年裏,我每天發奮臨池,書藝大進,頗得先生讚許。一九七五年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李老師又送了一本《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大草冊頁,開始教我學寫大草。那天,我特別激動,這是先生對我行書、楷書基礎的肯定,又是對我的深情希望。寫大草一一直是我向往已久的事。在以後的十多年裹,先生一直要求我邊寫草書邊寫行書或楷書,要我慢慢體會楷書、行書與草書的不同,強調沒有過硬的行楷功夫就不可能有出色的草書成就。
先生大草墨寶《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我臨習過無數遍。之後,先生給我唐拓摹本《王羲之十七帖》。我對臨《十七帖》很多時曰,競毫無長進。批改作業時,先生直搖頭,我是黔驢計窮,手足無措,後來生了一場大病,在家靜養。一天先生託我母親帶回…捲毛邊紙,打開一看,原本是先生臨寫的《王義之十七帖》!先生在信中囑咐我改變方法,以他的臨本墨跡為橋樑,再去深入體會唐摹拓本筆法結構。逭一招收效果然明顯,我將先生墨跡對照着《王羲之十七帖》拓本臨摹,茅塞頓開,恍然大悟,從此漸入佳境。
幾年後,先生教我臨習懷素《自敍帖》、《論書帖》,還叮囑我去買懷素《千字文》,又送了索靖的《千字文》墨跡複印本,還在孫過庭《書譜》上寫了眉批,要我以後學習。在寫草書的期間,先生還教我寫金文。那是在一九八六年的冬天,先生複印了不少著名的金文拓片,寫了註釋,要我臨習。金文磅礴的意境,雄渾的筆勢,獨特的結字,變化莫測的章法深深地吸引着我。記得一次批改作業時,先生對我説:“要用草書的意境寫金文,用金文的筆勢寫草書,才會相得益彰。”當時我覺得逭話的含義高深,沒有完全聽懂,只是明白草書與金文要交替着練習,後來慢慢品出其中的味道。

草書縱橫:草書詩詞百首序言

《草書縱橫》即將出版了,思豪老弟囑餘寫個序言。
記得去年年初,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思豪老弟的《金文拾貝》,現在《草書縱橫》又得以問世,與之形成了姊妹篇。《金文拾貝》是用鐘鼎文書寫古今詩詞名篇百首,《草書縱橫》是用草書書寫相同的詩詞名篇百首,雖然書寫的字體不同,但是所寫的詩詞內容卻相同,並且在排序上大致對應。著名古文字學家黃德寬教授在《金文拾貝》的序言中説過,那百篇金文作品“為金文書法創作填補了一個空白”,我頗為贊同。而今,逭百幅草書作品,實為中國書壇所罕見,與百篇金文相映成輝,相得益彰,更是難能可貴。
中國的書法,古文字的創作與草書的創作歷來是比較困難的兩個領域。古文字創作,無論是甲骨文、金文還是石鼓文,難在文字考證和書寫正確;草書的創作,無論是獨草還是狂革,難在技法和意境。當然,草書也有書寫正確的問題,不過這應是在基礎階段就必須解決的。
草書的技法和意境,自古以來有過許多的論述,簡而言之有二,其一偏重於技法,主張學習技法、運用技法、傳授技法;其二偏重於意境,強調筆意、強調神韻、強調境界。偏重於技法的,如衞夫人在《筆陣圖》中説“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顏魯公在《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有云“人或問筆法者,張公皆大笑,而對之便草書,或三紙,或五紙,皆乘興而散,竟不復有得其言者”,蔡邕的《九勢》、歐陽詢的《三十六法》等等都是講究技法的宏論。歷史土還有偏重於意境的理論,譬如南朝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説“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南朝蕭衍評鍾繇為“雲鵠遊天,羣鴻戲海”,評王義之“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闕”,唐朝虞世南在《契妙》有述“書道玄妙必資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機巧必須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凡此種種,講的都是書法的意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