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寄揚州韓綽判官

鎖定
《寄揚州韓綽判官》是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作。此詩作於詩人離開揚州以後。詩人着意刻畫深秋的揚州依然綠水青山、草木葱蘢,二十四橋月夜仍然樂聲悠揚、清麗俊爽,以此調侃友人生活的閒逸,表達了詩人對過往揚州生活的深情懷念。全詩意境優美,清麗俊爽,情趣盎然。
作品名稱
寄揚州韓綽判官
作    者
杜牧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寄揚州韓綽判官作品原文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1] 

寄揚州韓綽判官註釋譯文

寄揚州韓綽判官詞句註釋

⑴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判官:觀察使、節度使的屬官。時韓綽似任淮南節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長遙遠。一作“遙遙”。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謝。
⑷二十四橋:一説為二十四座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中對每座橋的方位和名稱一一做了記載。一説有一座橋名叫二十四橋,清李鬥揚州畫舫錄》卷十五:“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台後,……揚州鼓吹詞序雲,是橋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這裏是杜牧對韓綽的戲稱。一説指揚州歌妓。教:使,令。 [1]  [2] 

寄揚州韓綽判官白話譯文

青山隱隱約約綠水千里迢迢,秋時已盡江南草木還未枯凋。
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這美人現在何處教人吹簫? [3-4] 

寄揚州韓綽判官創作背景

此詩是杜牧被任為監察御史,由淮南節度使幕府回長安供職後所作,具體寫作時間約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或開成元年(836)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至大和九年(835),杜牧曾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居揚州,與韓綽是同僚。唐代的揚州,是長江中下游繁榮的都會,店肆林立,商賈如雲,酒樓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絳紗燈數萬,輝羅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廣記》卷二七三引《唐闕文》)。“性疏野放蕩”的杜牧,在這樣的環境中,常出沒於青樓倡家,有不少風流韻事,韓綽在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長安後寫詩寄贈。 [5] 

寄揚州韓綽判官作品鑑賞

寄揚州韓綽判官整體賞析

揚州之盛,唐世豔稱,歷代詩人為它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這首詩風調悠揚,意境優美,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韓綽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贈他的詩共有兩首,另一首是《哭韓綽》,看來兩人友情甚篤。
首句從大處落墨,化出遠景:青山逶迤,隱於天際,綠水如帶,迢遞不斷。“隱隱”和“迢迢”這一對疊字,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而且隱約暗示着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中彷彿還盪漾着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歐陽修的《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平蕪盡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這句詩的言外之意。此時雖然時令已過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卻還未凋落,風光依舊旖旎秀媚。正由於詩人不堪晚秋的蕭條冷落,因而格外眷戀江南的青山綠水,越發懷念遠在熱鬧繁花之鄉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無數,詩人記憶中最美的印象則是在揚州“月明橋上看神仙”(張祜縱遊淮南》)的景緻。豈不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憶揚州》),更何況當地名勝二十四橋上還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橋,一説揚州城裏原有二十四座橋,一説即吳家磚橋,因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簫於橋上而得名。“玉人”,既可藉以形容美麗潔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風流俊美的才郎。從寄贈詩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來,此處玉人當指韓綽。元稹鶯鶯傳》“疑是玉人來”句可證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詩人本是問候友人近況,卻故意用玩笑的口吻與韓綽調侃,問他當此秋盡之時,每夜在何處教妓女歌吹取樂。這樣,不但韓綽風流倜儻的才貌依稀可見,兩人親暱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調笑之中還微微流露了詩人對自己“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感喟,從而使此詩平添了許多風韻。杜牧又長於將這類調笑寄寓在風調悠揚、清麗俊爽的畫面之中,所以雖寫豔情卻並不流於輕薄。
這首詩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橋上的美麗傳説與“月明橋上看神仙”的現實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觀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讀之令人如見月光籠罩的二十四橋上,吹簫的美人披着銀輝,宛若潔白光潤的玉人,彷彿聽到嗚咽悠揚的簫聲飄散在已涼未寒的江南秋夜,迴盪在青山綠水之間。這樣優美的境界早已遠遠超出了與朋友調笑的本意,它所喚起的聯想不是風流才子的放蕩生活,而是對江南風光的無限嚮往:秋盡之後尚且如此美麗,當其春意方濃之時又將如何迷人?這種內藴的情趣,微妙的思緒,“可言不可言之間”的寄託,“可解不可解之會”的指歸(見葉燮原詩》),正是這首詩成功的奧秘。 [6] 

寄揚州韓綽判官名家點評

宋代謝枋得《註解選唐詩》:情雖切而辭不露。 [7] 
明代高棅唐詩品彙》:劉雲:韓之風致可想,書記薄倖自道耳。 [7] 
明代楊慎升庵詩話》:唐詩絕句,今本多誤字……《寄揚州韓綽判官》雲“秋盡江南草未凋”,俗本作“草木凋”。秋盡而草木凋,自是常事,不必説也;況江南地暖,草本不凋乎!此詩杜牧在淮南而寄揚州者,蓋厭淮南之搖落,而羨江南之繁華。若作“草木凋”,則與“青山明月”、“玉人吹簫”不是一套事矣。餘戲謂此二詩(另一指《江南春》)絕妙,“十里鶯啼”,俗人添一撇壞了;“草未凋”,俗人減一畫壞了。甚矣,士俗不可醫也! [7] 
明代顧璘批點唐音》:優柔平實,有似中唐。 [7]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胡次焱曰:對草木凋謝之秋,思月橋吹簫之夜,寂寞之戀喧譁,始不勝情。“何處”二字最佳。陸時雍曰:杜牧七言絕句,婉轉多情,韻亦不乏,自劉夢得以後一人。牧之詩有“十年一覺揚州夢”之句,素戀其景物奇美。此不過謂韓判官當此零落之候,教簫於月中,不知“二十四橋”之夜在於何處?含無限意緒耳。 [7] 
明末清初黃生唐詩摘鈔》:作“草未凋”,本句始有意;若作“木”字,讀之索然矣……揚州本行樂之地,故以此(按指“玉人”句)訊韓,言外有羨之意。 [7]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註》:“十年一覺揚州夢”,牧之於揚州綣戀久矣。“二十四橋”一句,有神往之致,借韓以發之。 [7] 
清代範大士《歷代詩發》:丰神搖曳。 [7] 
清代周詠棠《唐賢小三昧集續集》:只此七字,便已妙絕(末句下)。 [7] 
清代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深情高調,晚唐中絕作,可以媲美盛唐名家。 [7] 
清代孫洙唐詩三百首》:二語與謫仙“煙花三月”七字,皆千古麗句(末二句下)。 [7] 
清代鄒弢《精選評註五朝詩學津樑》:風流秀曼,一片精神。 [7] 
清代趙彥傳《唐絕詩鈔注略》:《天祿識餘》:“教”、“學”,古文通用。唐人“玉人”云云,乃學吹簫也。唐詩中“教”字皆乎用,無去聲字;且“學吹簫”煞有風致,“教吹簫”有何意味耶? [7] 

寄揚州韓綽判官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勳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8]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27
  • 2.    吳 鷗.杜牧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33-134
  • 3.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87
  • 4.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682-683
  • 5.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376-377
  • 6.    葛曉音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091-1092
  • 7.    陳伯海.唐詩匯評(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369-2370
  • 8.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