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醜奴兒慢·雙清樓

鎖定
《醜奴兒慢·雙清樓》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寫詞人登雙清樓賞湖望遠的所見所感,上片寫雨後的杭州西湖,下片寫隔江遠望,詞人高朗的襟抱與那些“醉花春夢”的人形成鮮明的對照。全詞寫景抒情,不僅虛實結合,而且脈絡井井,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高度的藝術性。
作品名稱
醜奴兒慢·雙清樓
作    者
吳文英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全宋詞
作品體裁
作品別名
醜奴兒慢·空濛乍斂

醜奴兒慢·雙清樓作品原文

醜奴兒慢·雙清樓
空濛乍斂,波影簾花晴亂;正西子梳妝樓上,鏡舞青鸞。潤逼風襟,滿湖山色入闌干。天虛鳴籟,雲多易雨,長帶秋寒。
遙望翠凹,隔江時見,越女低鬟。算堪羨、煙沙白鷺,暮往朝還。管重城,醉花春夢半香殘。乘風邀月,持杯對影,雲海人間。 [1] 

醜奴兒慢·雙清樓註釋譯文

醜奴兒慢·雙清樓詞句註釋

⑴醜奴兒慢:詞牌名。又名“採桑子慢”“愁春未醒”“醜奴兒近”“疊青錢”等。此詞雙調九十字,前段九句一葉韻三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
⑵雙清樓:題注:在錢塘門外。
⑶空濛:細雨迷茫的樣子。
⑷西子:指西湖。
⑸鏡舞青鸞:用孤鸞舞鏡之典。南朝範泰《鸞鳥詩序》:“昔罽賓王結罝峻祁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之?”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後人以鸞飾妝鏡,蓋起於此。
⑹風襟:風采襟懷。宋玉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當之。”
⑺天籟:自然的音響。
⑻翠凹:指平原低處如山坳。見:呈現。
⑼越女:喻越地的青山。低鬟:猶低首,低頭。用以形容美女嬌羞之態。
⑽重城:這裏指都城臨安(今杭州)。 [2] 

醜奴兒慢·雙清樓白話譯文

細雨濛濛的天空剛剛收斂,微風輕吹,湖波盪漾,如紗簾花影,晴光撩亂。正像那梳妝樓上鏡舞青鸞、流蘇顧盼、儀態萬方、嫋嫋動人、風姿卓然的西子一般。倚闌遙望,濕潤的微風吹入襟懷,滿湖山色盡收眼中。天際冥空,似有籟鳴,雲層厚積,時時欲雨,在這陰雨連綿的春天時節,卻常給人以秋寒的感覺。
隔江而望,亂峯簇擁,高低錯落,山松似翠,水月似珠,澄澈清碧,輕風微波,稻如碧毯,蒲如青羅,如此迤邐的山水恰如那低頭浣紗的越女西子。真企羨的那些暮往朝還,來去自由的煙沙白鷺,厭惡那些這都城中沉醉於歌舞管絃,醉生夢死的人。我要乘風邀月,對影高歌,唱出人間的不平,唱出社會的黑暗,唱出國家的危亡。

醜奴兒慢·雙清樓創作背景

南宋時,杭州西湖以“銷金鍋子”著稱,成為文人墨客們觴詠流連之地。吳文英即為這類的文人墨客。對此,鄭思肖《玉田詞題辭》中曾有“互相鼓吹春聲於繁華世界,能令後三十年西湖繡山水猶生清響”的描述。吳文英此詞就是給西湖作了嬌豔的寫照,而且也反映了當時許多人醉生夢死的生活。夏承燾《夢窗詞集後箋》:“汪莘《方壺存稿》有《秋日飲錢塘門外雙清樓》詩。集中又有《龍山會》‘陪毗陵幕載酒雙清’。” [3]  [4] 

醜奴兒慢·雙清樓作品鑑賞

醜奴兒慢·雙清樓整體賞析

此為寫景抒情詞,較有深刻的思想性並有高度的藝術成就。發端“空濛乍斂”一韻,寫西湖雨後初晴。空濛的雨絲剛剛收斂,微風吹拂,湖光、簾影、花姿,迷離晃動,色彩絢爛。一開章就勾出了濃妝的西湖。“空濛”化用蘇軾“山色空濛雨亦奇”詩意。“正西子”一句又化用蘇軾“若把西湖比西子”詩句,以擬人手法,將西湖比擬為西施,將雙清樓比作西施的梳妝樓,勾出西湖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色。“鏡舞青鸞”一句,化用南朝宋範泰《鸞鳥詩序》的典故,把西湖再次以鸞鏡作比,不僅勾出西湖水平如鏡的靜態美,而且一個“舞”字又勾出湖波盪漾的動態美。此韻以博喻修辭法平添出西湖美的韻味。“潤逼風襟”一韻,暗寫出人物,倚在雙清樓欄杆旁欣賞美景。濕潤的微風吹入襟懷,滿湖山色映入眼簾。“風襟”為下片“乘風邀月”埋下伏筆。“天虛鳴籟”一句,寫天地間只有大自然的音響不絕於耳。“滿湖山色”是眼中所見,“天虛鳴籟”是耳中所聞。此處不僅寫西湖的自然景觀,更將人陶醉之情寫得淋漓盡致。“雲多易雨”二句,是折筆逆入,寫雨前之景,言云多醖雨,自然有寒意,故曰“秋寒”。此二句按文意順序應在發端處,然插在歇拍之處,更反襯出雨後初晴的西湖之美,而且展示了行文的跌宕起伏。
上片言西湖水色之美,下片換頭寫山野之美:隔江遠望山巒嫵媚如美女的發鬟,平野處翠綠如茵。“時見”一詞,勾出雨後初晴,山上嵐氣使山巒時隱時現之狀。“算堪羨”一韻,既寫西湖沙岸籠煙,白鷺飛翔的景觀,更抒發了詞人對白鷺往返自由的企羨,暗中寫出人們被塵世羈絆之情。“歌管重城”一韻,此概括寫出城市景象:王朝重城內,歌舞昇平,醉生夢死,不知花香半殘,國勢日頹。此將朝中要員的“醉花春夢半香殘”與“白鷺暮往朝還”作了鮮明的對比。最後“乘風激月”一韻,化用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句,寫出了詞人在人世間真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詞中將“舉杯邀月”寫成“乘風邀月”,更表達了在孤獨苦悶中要出離塵世的高朗情懷。
此詞寫景抒情,不僅虛實結合,而且脈絡井井。首韻總寫西湖雨過天晴之景,二韻寫湖水之景,三韻寫山野之景,四韻逆人寫雨前之景,下片五韻寫遠山之景,六韻寫沙岸的鷺,七韻寫城內歌舞昇平之況。此與前幾的不同,前幾韻是寫實,此韻是概括虛寫,雖非當時目睹,但具有很深刻的典型性。它是題旨所在,十韻從側面抒發了憤世之情。正如清人賙濟所説:“君特意思甚感慨,而寄情閒散,使人不易測其中之所有。”(《介存齋論詞雜著》) [2]  [3] 

醜奴兒慢·雙清樓名家點評

近代詞學家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起筆及“鳴籟”三句,捶鍊入細。下闋寫臨江風景,筆輕而意遠。“歌管”二句,人海沈酣,辜負佳景者,不知凡幾,以“醉花春夢”諷之,雅人無淺語也。
近代詞學家劉永濟《微睇室説詞》:起二句寫晴明景色。“波影”句將湖光寫得光彩絢爛。“正西子”句用蘇軾“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句意。此謂直以西湖作西子看,故以雙清樓為西子妝樓。“鏡舞”四字即從梳妝設想。鸞鏡乃美人梳妝之鏡。宋範泰《鸞鳥詩序》稱:“昔賓王有一鸞,三年不鳴。其夫人曰:‘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影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絕。”後人以鸞飾妝鏡,蓋起於此。“潤逼”二句為登樓所見。“天虛”用莊子“天籟,風也。”“雲多”二句則天氣由晴轉雨也,故曰“帶秋寒”。換頭寫遠景。“翠凹”指平原低處如凹也。“凹”,音“坳”。“隔江”句寫遙望中之山。“時見”者,因雲多也。“低”,平遠山色如女鬟也。“算堪羨”句見白鷺往來自在而生羨,以見此身為事所羈,不如白鷺也。“歌管”句寫杭城繁華。歇拍用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意,見獨遊、獨酌也。“雲海”四字收得氣象空闊。 [4] 

醜奴兒慢·雙清樓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遊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5] 
參考資料
  • 1.    唐圭璋.全宋詞(四).北京:中華書局,1965:2916
  • 2.    趙慧文 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下).北京:中國書店,2007:627-630
  • 3.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027-2028
  • 4.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四).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3435-3436
  • 5.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