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傳鑑

鎖定
鄭傳鑑(1910年1月19日-1996年7月6日),原名榮壽,字鏡臣,江蘇蘇州人,技導、崑劇演員,工老 [2] 
1921年,加入崑劇傳習所學習崑劇。1924年,在上海笑舞台第一次參加公演。1925年,演出崑劇《漁家樂》《千鍾祿》。1927年,參演《尋親記》《千金記》《鳴鳳記》等劇目。1931年,組成“仙霓社”。1933年,演出《玉麒麟》《三笑姻緣》等劇目。1936年,在仙霓社獨挑老生、老外和副末的大梁。1939年,演出崑劇《金印記》。1942年,演出崑劇《武十回》《販馬記》。1943年,擔任雪聲劇團技導。1949年,參演《牡丹亭》《長生殿》等劇目。1950年,為越劇《玉蜻蜓》《青蛙與螳螂》擔任技導。1954年,獲“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獎狀 [1]  。1956年,參演崑劇《漁家樂》《白羅衫》。1957年,憑藉崑劇《風箏誤》獲浙江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導演二等 [3]  。1959年,主演崑劇《牆頭馬上》。1964年,出演崑劇《八陽》。1972年,退休。1977年,演出崑劇《販馬記》。1978年,導演崑劇《十五貫》《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979年,主演崑劇《假婿乘龍》。1980年,執導崑劇《連環計》。1985年,擔任崑劇《風箏誤》的藝術指導。1992年,擔任崑劇《琵琶記》的藝術指 [1] 
1996年7月6日,因病去世,終年87歲。
鄭傳鑑的演唱富有感情,挺拔蒼勁,氣出丹田,不以高亮取勝,而以韻味勝出,唸白起伏頓挫、錯落有序,身段、台步獨樹一 [5]  。他第一個將崑劇豐富多彩的表演身段移植到越劇中,對越劇改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 [6] 
中文名
鄭傳鑑
別    名
鄭榮壽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蘇州
出生日期
1910年1月19日
逝世日期
1996年7月6日
星    座
摩羯座
畢業院校
蘇州崑劇傳習所
職    業
演員
代表作品
販馬記
千忠戮
太白醉寫
浣紗記
牆頭馬上 展開
代表作品
販馬記
千忠戮
太白醉寫
浣紗記
牆頭馬上
長生殿 收起
主要成就
浙江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導演二等
行    當
老生
黨    派
中國民主同盟

鄭傳鑑人物經歷

1910年1月19日,生於蘇州史家巷47號,本名榮壽,小名“和尚” [1]  。1918年10月,跟鄰居、蘇州評話藝人朱浩泉次子朱秋帆學習蘇州評彈,在香山一帶跑碼頭,因體弱被 [1] 
1919年4月,隨朱浩泉長子朱春帆學習蘇州評話《三國志·銅雀台賦》,在郊外沙頭、浮橋一帶跑碼頭,因體弱不適回家。8月,在王守椿私塾讀 [1] 
1920年6月,跟藝人王子和學習蘇州評彈《玉蜻蜓》並在上海演出。1921年,因頑皮,被王子和夫婦送回蘇州,住在五畝園舅舅家,時逢崑劇傳習所在五畝園開辦,10月,加入崑劇傳習所學習崑劇,師從許彩金;當年冬天,參加校董張紫東家中的祝壽演出,第一次粉墨登場,演出崑劇摺子戲《賜福》《仙圓 [1] 
1922年夏天,參加慶祝張紫東嗣母六十大壽演出,與同學合演崑劇《上壽》;同年,參加徐凌雲家堂會,演出崑劇《上壽》。1923年春天,崑劇傳習所開始教授摺子戲,其轉至吳義生門下,工老 [1] 
1924年2月,為慶祝穆藕初母親八十大壽,隨所長孫詠雩赴上海演出三天。5月23日,在上海笑舞台第一次參加公演,改藝名為“鄭傳鑑”,當天在崑劇《千金記·追信、拜將、十面》中與屈傳鍾分飾韓信,在崑劇《浣紗記·越壽、打圍、拜施、分紗、進美、採蓮》中飾演越王勾踐,在崑劇《連環計·起步、問探、三戰》中飾演關羽。5月24日,在崑劇《長生殿·定情、賜盒》中飾演陳元禮、李龜年,在崑劇《牡丹亭·勸農、學堂》中飾演花王,在崑劇《荊釵記·見娘、梅嶺、拜冬》中飾演錢載和。5月26日,在崑劇《邯鄲記·掃花、三醉、番兒、勸圓》中扮演張果老,在崑劇《連環記·起步、問探、三戰》中扮演關 [1] 
1925年夏,赴杭州演出,首場戲目《漁家樂·賣書、納姻》,飾演簡人同。11月26日,在上海笑舞台,和崑劇傳習所全體人員合演劇目《天官賜福》,在劇目《獅吼記·梳妝、跪池、夢怕、三怕》中飾黃岡知縣。11月27日,在崑劇《千鍾祿·搜山、打車》中飾演方孝孺。11月27日、30日,參演《長生殿·絮閣、鵲橋、密誓、驚變、埋玉》,扮演郭子儀、李龜年。12月1日,在劇目《漁家樂·賣書、納姻、漁錢、端陽》中飾演簡人同。12月3日,在上海徐園演出崑劇《白蛇傳·斷橋》,與倪傳鉞分飾法海一角,在劇目《邯鄲記·雲陽、法場》中扮演張果老。12月6日,在崑劇《長生殿·酒樓》中飾演郭子儀、李龜年。12月7日,在上海笑舞台演出崑劇《浣紗記·回營、養馬》,扮演勾踐。12月8日,在崑劇《白兔記·出獵、回獵》中扮演劉智遠。12月10日,在崑劇《牡丹亭·遊園、驚夢》中飾花王。12月11日,在崑劇《連環計·議劍、獻劍、回軍、送冠》中飾演關羽。12月14日,在崑劇《長生殿·彈詞》中扮演李龜年。12月17日,在崑劇《牧羊記·小逼》中飾演蘇武,在崑劇《漁家樂·藏舟、羞父》中飾簡人同。12月19日,在崑劇《連環記·小宴、大宴、梳妝、擲戟》中飾關羽。12月24日,在崑劇《鳴鳳記·夏驛、寫本、斬楊》中飾演陸柄。12月25日,在崑劇《牡丹亭·問路》中扮演花 [1] 
1926年2月20日、21日,在上海徐園演出全本《十五貫》中飾演陶復朱。2月23日,在崑劇《繡襦記·打子、教歌》中飾熊店主。2月27日,在《鳴鳳記·吃茶》中飾陸柄。3月9日,在《繡襦記·收留》中飾演熊店主。3月19日,在崑劇《白兔記·送子》中與施傳鎮分飾劉智遠。3月27日起,在崑劇《蝴蝶夢》的《嘆骷》《扇墳》《歸家》《收扇》《脱殼》《訪師》《弔奠》《成親》《劈棺》等回目中扮演夜遊神。3月29日,在崑劇《漁家樂·相梁、刺梁》中扮演簡人同。4月12日,參演劇目《浣紗記·越壽、回營、養馬、打圍、進美、採蓮》。5月3日,參演崑劇《牡丹亭·學堂、遊園、堆花、驚夢》。6月30日,參演全本崑劇《荊釵記》,飾演錢載和。8月1日,在崑劇《長生殿·迎像、哭像》中扮演陳元禮。10月31日起,在笑舞台演出崑劇《驚鴻記·吟詩、脱靴》,期間掛牌崑劇《太白醉寫》,飾演唐明皇。12月21日,在上海新世界參演崑劇《千金記·鴻門、撇鬥》,與屈傳鍾分飾韓 [1] 
1927年1月22日,在崑劇《尋親記·遣青、殺德、出罪、府場、前金山》中飾演范仲淹。8月29日,在上海徐園參演崑劇《幽閨記·走雨、問路、踏傘、招商、串戲、請醫》,飾演陀滿興福。10月13日,演出崑劇《千金記·烏江》,與屈傳鍾分飾韓信。10月23日起,在上海徐園參演崑劇《狀元印·馬跳圍牆、毒害武舉、三衝盧溝橋》,期間曾掛牌演出崑劇《常遇春反武場》,飾李金榮。12月17日,在笑舞台演出《鳴鳳記·嵩壽、丐辱、醉二》,飾演陸 [1] 
1928年1月12日,與“傳”字輩師兄弟合演劇目《大賜福》。1月13日,在崑劇《花鼓》中飾白麪王八。2月5日至3月初,參演崑劇《崑山記》。2月13日,在笑舞台參演全本崑劇《南樓記》,飾演劉通政。2月19日,在全本崑劇《金印記》中扮演蘇兄。3月,在崑劇《義俠記》中飾演文場武松。3月7日,在崑劇《雅觀樓》中扮演韓鑑。3月8日,在崑劇《鄭元和落難》(即《繡襦記》易名而來)中飾熊店主。3月23、30日,在上海新世界演出劇目《尋親記·送學、跌包、復學、飯店、後金山》,飾範仲 [1] 
1929年正月初二至初四,在蘇州北局青年會劇場參演劇目《連環記》《浣紗記》《幽蘭記》;4月10日,在上海大世界參演開門戲《天官賜福》;5月19日,在上海大世界演出崑劇《連環計·問探》,飾演關羽;8月22日,在崑劇《一文錢·羅夢、燒香》中飾演員外龐英;10月31日,在劇目《雅觀樓》中扮演韓鑑;11月30日,在劇目《牡丹亭·尋夢》中飾演花王;12月14日,在劇目《牡丹亭·吊打、圓駕》中飾演花 [1]  。1930年4月,在崑劇《探莊》中扮演鍾離老 [1] 
1931年4月15日,與大世界合約期滿,當天做告別演出,演出《寄子》《搜山》《打車》《跳牆》《着棋》《打店》《擊鼓》《堂配》《活捉》九出傳統摺子戲。5月22日,在蘇州中央大戲院演出崑劇《千忠戮》,飾演嚴震直。5月23日,演出崑劇《十五貫》,飾陶復朱。同年,鄭傳鑑與傳字輩師兄弟共28人自行組班“仙霓社”,鄭傳鑑與倪傳鉞共同主持社務,鄭負責服裝與對外聯絡業務。經穆藕初牽線,仙霓社與上海大世界籤一年合約。10月1日,在上海大世界日場演出《長生殿》《西廂記·遊殿、鬧齋》《草廬記·花蕩》《千忠戮·搜山、打車》《金雀記》等劇目,夜場演出全本崑劇《貂蟬》。10月5日,在崑劇《獅吼記》中扮演黃岡縣知 [1] 
1932年1月1日,在大世界演出崑劇《玉麒麟》前本,飾宋江。5月1日至6月1日,假座蘇州中央大戲院公演,演出時間為下午1點至5點,斷斷續續演出20場。其後,上海戰事吃緊,鄭傳鑑發動大家聯絡在附近避難的曲友、老觀眾和曲社,開始第一次跑碼頭。當年下半年,在宜興東廟巷黃家祠堂隔壁茶館內演 [1] 
1933年2月5日起,在上海福佑路小世界遊樂場正式開演日夜兩場。4月5日,在小世界演出崑劇《玉麒麟》後本,飾宋江;同月,仙霓社在大倉直塘城隍廟演出10天,劇目有《痴夢》《刀會》《問探》《呂布》等。5月,帶領仙霓社在太倉沙溪城隍廟和璜涇演出。7月8日,在上海笑舞台演出崑劇《白羅衫·攬載、設計、殺舟、撈救》,飾演蘇雲。8月6日,在上海小世界演出顧傳瀾改編的崑劇《三笑姻緣》的頭二本,飾演華洪山和老師。9月10日,帶領仙霓社到法租界大千世界演出。這一年秋天,到南京夫子廟姚家巷金陵劇場演出。12月16日,在上海大千世界演出崑劇《三笑姻緣》第三、四本。同年,應邀擔任上海同聲曲社曲師,為曲友拍 [1] 
1934年5月3日、4日,在上海大千世界演出顧傳瀾整理、改編的崑劇《奈何天》,飾孟德、袁瑩。9月2日,率仙霓社在上海蔘加穆藕初次子婚禮舉行的堂會,鄭傳鑑參演開場戲《天仙送子》《加官進爵》,並在劇目《驚鴻記·吟詩、脱靴》中飾演李白。12月19日,在上海小世界演出崑劇《一捧雪》前本,飾尤信、戚繼光、陸柄。12月20日,參演崑劇《一捧雪》後本,飾尤信、戚繼光、陸柄。同年,在庚春曲社給銀行職員陸兼之教授過淨角、老生 [1] 
1935年1月27日,在日場參演全本崑劇《描金鳳》,與邵傳鏞分飾鄰舍。2月11日,仙霓社正式結束在小世界的演出。5月10日至12日,連續三天獻演“香豔劇”《三笑姻緣》上、中、下三集,飾演華洪山、老師。5月12日起,演出全本崑劇《蝴蝶夢》,飾夜遊神。之後,因時局動盪,再次流轉於嘉興、宜興等地演出。9月30日,在宜興南新戲院演出《琵琶記》《孽海記》《連環計》《玉搔頭》等崑劇,10月13日,在南京大戲院演出崑劇《一捧雪》前 [1] 
1936年,借用“姑蘇福興班”的名義跑碼頭。4月,帶領仙霓社到太倉沙溪城隍廟演出《武十回》《宋十回》《明末遺恨》《哪吒鬧海》《安天會》《鬧天宮》等劇目。5月7日,應浙江南潯衞生會約請,仙霓社在南潯張王廟橋民眾教育館演出《掃秦》《琴挑》《西遊記·大鬧天宮》等劇目。6月11日,在蘇州青年會演出顧傳瀾改編的崑劇《玉搔頭》前集。此後,帶仙霓社再次跑碼頭,因倪傳鉞離社,鄭傳鑑在班內獨挑老生、老外和副末的大 [1] 
1937年初,重返上海,在大新公司遊樂場演出,首次以“仙霓社文武崑劇”為號召,演出《天官賜福》《虎囊彈·醉打山門》《西遊記·芭蕉扇》《西廂記·張生遊殿》《販馬記》《孽海記·思凡》以及全本《王司徒喬使連環計》等崑劇劇目。5月28日,在夜場演完崑劇《雙珠記·賣子》《玉簪記·姑阻·失約》和全本《武松》後,仙霓社提前告別了大新公司遊樂場的舞台。7月20日起,鄭傳鑑進入福安公司演出。“八一三”後失業在家。9月15日,和沈傳芷代表仙霓社與場方簽定合同:演中場(即書場下午散書後至晚上開書前的兩個小説空檔)。10月2日,在劇目《義俠記·戲叔·別兄》中扮演武松。11月6日,在上海東方第一書場演出劇目《長生殿》,飾演郭子儀。11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東方第一書場演出崑劇《奈何天》上中下三集,飾演孟德、袁 [1] 
1939年1月7日,在上海東方第一書場演出全本崑劇《金印記》,扮演蘇秦。1月15日,在崑劇《青冢記》中扮演文官。2月4日至6日,參演封箱前的反串戲,劇目有《照鏡》《別母》《亂箭》等。3月5日,參演《加官進爵》《望湖亭·照鏡》《玉簪記·琴挑》《長生殿·醉妃》《十字坡·武松打店》等劇目。3月6日,參演崑劇《寶劍記·林沖夜奔》《燕子箴·狗洞》《牡丹亭·遊園·堆花·詠花·驚夢》等。3月7日,演出全本武戲《幹元山》和全本文戲《販馬記》。3月23日,在上海大世界演出全本崑劇《永團圓》,飾演高誼。4月20日,在上海仙樂大戲院演出崑劇《販馬記·哭監·寫狀·三拉·團圓》,飾演李奇。12月,應聘為上海戲劇學校教員,培養“正”字輩京劇演員,傳授《別母亂箭》中的《拜懇》《嫁妹》曲子、《回營打圍》同場曲、《天官賜福》《富貴長春》《財源滾滾》《販馬記》 [1] 
1940年1月3日,在上海東方第一書場演出崑劇《紅梨記·訪素·醉鬼》,飾錢孟博。2月13日至20日,在更新舞台演出,與俞振飛、朱傳茗合演《跪池》《連環計·小宴》等崑劇劇目,另與俞振飛、朱傳茗、周傳瑛合演崑劇《販馬記》。12月15日,在上海東方書場演出崑劇《不服老·北詐》,扮演徐茂 [1] 
1941年,零星參加仙霓社的演出。1942年2月7日至9日,隨仙霓社臨時假座東方第二書場公演三場,在崑劇《千忠戮·搜山·打車》中扮演程濟,在崑劇《連環計·議劍·獻劍》中扮演王允,在崑劇《武十回·戲叔·別兄》中飾演武松,在崑劇《販馬記》中扮演李奇。公演結束後,仙霓社正式宣告解散。同年,鄭傳鑑被越劇雪場劇團聘請,教授袁雪芬演出崑劇摺子戲《販馬記》《思凡 [1] 
1943年至1944年,任袁雪芬雪聲劇團技導,以及滬劇、錫劇、甬劇、蘇劇、評彈的技導。1945年11月15日,與朱傳茗、費席珍等人合演崑劇《販馬記》,為盤石小學校助學募捐;11月28日至12月11日,在上海美琪大戲院為梅蘭芳配 [1] 
1946年6月17日至19日,假座蘇州大井巷樂鄉劇場,與師兄弟為捐助蘇州崑劇梨園公所,沿用“仙霓社”班名演出崑劇,演出《單刀赴會》《獅吼記》《財神記》《浣紗記》《風箏誤》等劇目。1947年2月,參加上海“全市劇藝界一致協助大會師”演出;年底,為傅全香設計、教唱越劇《綠珠墜樓》,同時為劇中設計了扇 [1] 
1949年11月19日,接受解放軍軍管會文藝處建議,以“新樂府崑劇”名義在同孚大戲院開演崑劇,參加《牡丹亭》《長生殿·驚變埋玉》等劇目。11月20日至12月18日,參演夜場演出,表演《牡丹亭》《安天會》《漁家樂》《孽海記》《牧羊記》《昭君和番》《還金鐲》《虎囊彈》《雅觀樓》《蝴蝶夢》《荊釵記》《水滸傳》《白蛇傳》等劇目。同年,為範瑞娟傅全香合演的越劇《梁祝哀史》設計“化蝶”一 [1] 
1950年初,與“傳字輩”師兄弟移至恩派亞大戲院演出。同年,為芳華越劇團的傳統古裝戲《玉蜻蜓》、上海出新越劇團的古裝戲《青蛙與螳螂》擔任技導,為滬劇團排演《柳毅傳書 [1] 
1951年3月,受聘為上海民鋒蘇劇團技導,排練越劇《李香君血濺桃花扇》。4月12日,在開劇大劇院,主演崑劇《打鼓罵曹》,參演崑劇《遊園驚夢》。5月16日,由其擔任技導、上海民鋒實驗蘇劇團演出的越劇《西廂記》《賣油郎與花魁女》首演。8月22日,其擔任技導的蘇劇《鴛鴦劍》演 [1] 
1952年1月27日,在光華戲院為雲華越劇團排演舞蹈《水晶宮》。1月27日起,其擔任舞蹈技導的越劇《楚宮怨》由天鵝越藝社演出。2月25日,作為技導在恩派亞大戲院為合作越劇團排演《彩虹萬里》。3月,擔任上海民鋒蘇劇團技導,排演朱正清參考越劇本改編的蘇劇《西廂記》。5月16日,作為技導在國聯大戲院為少壯越劇團排演《許仙與白娘子》。5月,擔任根據蘇灘唱本改編的蘇劇《賣油郎與花魁女》的技導。7月27日,作為技導為姊妹越劇團排演越劇《皇帝與妓女》。9月19日,作為技導為少壯越劇團排演《琴瑟緣》。11月15日起,其擔任技導的古裝越劇《謫仙怨》在上海長江大戲院演出。11月21日,在明星大戲院為春光越劇團排演舞蹈《瀟湘夜雨》。12月25日,作為技導為少壯越劇團排演《明珠記》。同年,與朱傳茗、薛傳鋼等集體加工越劇《化蝶》;在給戚雅仙排演越劇《梁祝》時設計了有翅膀的衣 [1]  ;編排評彈書戲《野豬林》,為抗美援朝捐獻飛機大 [4] 
1953年1月5日,在麗都大戲院為芳華越劇團排演越劇《何文秀》。2月14日,作為技導在長江大戲院為天鵝越藝社排演越劇《蝴蝶杯》,在國聯大戲院為春光越劇團排演越劇《珍珠塔》。2月,作為導演為合眾越劇團排演越劇《芳草碧血》,在新藝劇院為合眾越劇團導演越劇《紅孩兒》《比翼雙飛》。3月6日,作為導演為合眾越劇團排演越劇《西廂記》。3月8日,作為技導在麗都大戲院為芳華越劇團排演劇目《秋江》。3月11日至3月19日,其與周傳瑛導演的崑劇《劈山救母》在人民遊藝場連演19場。4月10日,作為技導在長江大戲院為天鵝藝社排演劇目《孔雀東南飛》。5月8日,作為技導在中央大戲院為春光越劇團排演劇目《庵堂相會》。5月22日,作為技導為芳華越劇團排演劇目《楊宗保》。6月2日起,芳華越劇團在麗都大戲院演出由鄭傳鑑擔任技導的傳統古裝戲《何文秀》。7月8日,作為導演為芳華越劇團排演越劇《紅梅閣》。8月20日,為春光趣劇團導演越劇《呂布與貂蟬》。9月12日,為光明越劇團排演越劇《拾玉鐲》。9月18日,作為技導為芳華越劇團排演越劇《賣油郎》。11月11日起,其擔任技導的越劇《蝴蝶杯》在中華大戲院演出。同年,作為技導在中央大戲院為春光越劇團排演越劇《秋江 [1] 
1954年2月3日,作為導演在九星大戲院為春光越劇團排演劇目《張羽煮海》;同月,作為技導為雲華越劇團排演劇目《范蠡與西施》、為天鵝越藝社排演傳統古裝越劇《文武香球》。5月4日,擔任天鵝越藝社演出的古裝劇《紅樓二尤》的技導。5月22日起,為芳華越劇團的古裝越劇《屈原》擔任技導。6月,作為導演為春光越劇團排演劇目《呂布與貂蟬》。7月7日,為合眾越劇團執導越劇《紅孩兒》。8月,應聘為華東戲曲崑曲演員訓練班的教師。9月4日,作為技導為春光越劇團排演劇目《鴛鴦劍》。9月25日至10月6日,參加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崑劇《連環計·小宴》中飾王允,獲“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獎狀獎。11月15日、17日,在光華劇院演出崑劇《浣紗記·寄子》,飾伍員。11月20日,演出崑劇《連環計·梳妝·擲戟》,飾伍魯肅。11月25日、26日,在崑劇《尋親記·茶訪》中飾范仲淹,在崑劇《獅吼記·跪池》中飾蘇東坡。11月27日,其擔任技導的傳統古裝越劇《沉香扇》在上海麗都大戲院演出。11月29日,在光華劇場演出崑劇《荊釵記·見娘》,飾李成。11月30日,在光華劇場演出崑劇《荊釵記·開眼·上路》,飾錢流行,並參演崑劇《十朋見娘 [1] 
1955年1月23日起,其擔任技導的合眾越劇團的傳統古裝劇《杜十娘》在上海龍門大戲院上演。1月24日起,其作為技導為藝華越劇團排演的家庭喜劇《稱心如意》上演。2月26日起,其擔任技導的古裝越劇《珠環記》由藝華越劇團在上海東山大戲院演出。3月23日,作為技導在九星大戲院為春光越劇團排演越劇《花亭會》。4月18日,作為導演為合眾越劇團排演越劇《雙鴛鴦》。4月26日,作為技導為青山越劇團排演越劇《金鳳銀鵝》。5月28日,作為技導為春光越劇團排演《獵虎記》。6月4日,與“傳”字輩師兄弟在杭州紅星劇場合演崑劇《議劍·獻劍》,飾演王允。6月5日,在崑劇《跪池》中飾演蘇東坡。6月15日,與周傳瑛合作執導的崑劇《寶蓮燈》上演。6月22日,作為技導為春光越劇團排演劇目《二度梅》。7月,作為技導在上海國泰戲院為精華越劇團排演越劇《夜深沉》。8月9日、10日,在崑劇《連環計·小宴》中飾王允,在崑劇《鄉襦記·打子》中飾鄭詹。8月11日,在崑劇《跪池》中扮演蘇東坡,在崑劇《水漫金山》中飾法海。8月30日,作為技導在國泰劇院為精華越劇團排演越劇《鳳玉佩》。9月23日,作為技導為光明越劇團排演劇目《三頭兇龍》。10月1日,出演崑劇《茶訪》,其執導的越劇《西樓記》在九星大戲院上演。10月2日,出演崑劇《賣興當巾》《白蛇傳·燒香·水斗·斷橋》。10月3日,出演崑劇《販馬記》。10月5日,演出崑劇《出獵回獵》《連環計·小宴·大宴·梳妝·擲戟》。10月6日,參演崑劇《太白醉寫》。11月11日,邀請俞振飛及“傳”字輩師兄弟在杭州東坡劇場觀摩演出,在崑劇《茶訪》中飾范仲淹。11月12日,在崑劇摺子戲《鬧學》中扮演陳最良,在崑劇《販馬記·哭監·寫狀·三拉·團圓》中飾李奇。11月13日,在崑劇《連環計·小宴》中飾王允、《跪池》中飾蘇東坡、《荊釵記·見娘·梅嶺》中飾李成。11月14日,在崑劇《連環計·議劍·獻劍》中飾王允。11月15日,在崑劇《長生殿·定情·絮閣·密誓·小宴·驚變·埋玉》中飾陳元禮。11月23日,作為技導為春光越劇團排演越劇《白羅衫》。同年,為芳華越劇團分團的古裝劇《花亭會》擔任技 [1] 
1956年1月21日起,其為春光越劇團執導的古裝越劇《孔雀東南飛》在九星大戲院演出。2月11日,作為技導在大同戲院為紅花越劇團排演劇目《西施》。2月11日,作為技導在麗都大戲院為芳華越劇團排演越劇《王十朋》。春天,為浙江蘇昆團加工《十五貫》《鳳箏誤》等崑劇劇目。6月1日,作為技導為合眾越劇團排演越劇《紫凌宮》。6月10日,其擔任技導的越劇《何文秀》在麗都大戲院上演。6月22日,作為導演為合眾越劇團排演越劇《御河橋》。9月22日至29日,參加在蘇州舉辦的崑曲觀摩演出,演出崑劇《議劍·獻劍》《荊釵記·見娘·梅嶺》。9月30日起,其擔任技導的傳統古裝越劇《珍珠塔》由芳華越劇團於麗都大戲院演出。10月12日、13日,參演崑劇《長生殿·驚變·埋玉》。11月4日,參演全本崑劇《白羅衫》,飾王國輔、蘇雲。11月6日,與“傳”字輩師兄弟演出全本崑劇《漁家樂》,飾簡人同。11月13日,在崑劇《驚鴻記·醉寫》中飾唐明皇。11月15日,在崑劇《尋親記·茶訪》中飾范仲淹。11月17日,在崑劇《千鍾祿·八陽》中飾程濟、《三國志·交令負荊》中飾諸葛亮。11月18日,在崑劇《荊釵記·見娘·梅嶺》中扮演李成。11月20日,在崑劇《鳴鳳記·吃茶》中飾楊繼盛。11月22日,在崑劇《長生殿·埋玉》中飾陳元禮。11月23日,在崑劇《漁家樂·賣書·納姻》中飾簡人同。11月24日,在崑劇《驚鴻記·醉寫》中扮演唐明皇。11月25日,在《尋親記·茶訪》中飾范仲淹。11月26日,在崑劇《長生殿·埋玉》中扮演陳元禮。同年,為俞振飛成立的北京崑曲研習社授藝;為芳華越劇團演出的古裝越劇《寶玉與黛玉》擔任技 [1] 
1957年8月中旬,其與周傳瑛聯合導演的崑劇《風箏誤》在浙江省第二屆戲曲觀摩大會上演出,獲導演二等 [3]  。12月6日至10日,為紀念湯顯祖逝世340週年,與“傳”字輩師兄弟共同演出全本崑劇《牡丹亭》,扮演陳最良。12月14日起,作為技導為芳華越劇團排演的古裝神話越劇《雲中落繡鞋》在上海瑞金劇場演出;同月,與俞振飛、言慧珠等人赴崑山觀摩江蘇省蘇崑劇團“繼”字輩演出並授藝。同年,為越劇《雙珠鳳》《春燈謎》《秦樓月》擔任技 [1] 
鄭傳鑑生活照
鄭傳鑑生活照(7張)
1958年3月16日,參加北京曲社在北海公園舉辦的遊園聯歡曲會。同年,在上海市戲曲學校實驗劇場,與倪傳鋮、華傳浩演出崑劇《開眼·上路 [1] 
1959年1月,與俞振飛、言慧珠華傳浩等共同主演崑劇《牆頭馬上》。8月起,為慶賀新中成立十週年,與俞振飛、言慧珠、華傳浩、朱傳茗率上海市戲曲學校昆班學生赴北京演出崑劇《牆頭馬上》,繼而應邀赴內蒙古、京津地區巡演,歷時83天,演出63場。10月,在北京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獻演崑劇《牆頭馬上》,飾演裴行儉。11月,在上海崑劇觀摩會演出崑劇《斬娥》,飾竇娥。12月12日,與方傳芸為梅蘭芳主演的電影《遊園驚夢》編舞。同年,教授江蘇省蘇崑劇團演出崑劇《連環計 [1] 
1960年,在北京參加拍攝崑劇電影《遊園驚夢》,排練加工“堆花”。1961年3月15日,與俞振飛合演崑劇《千鍾祿·八陽》;6月13日至18日,在京昆傳統劇目會串中演出崑劇《千鍾祿·八陽》;11月,作為技導為江蘇青年越劇團排演越劇《寶蓮燈 [1] 
1962年2月24日,在上海大眾劇場演出崑劇《牆頭馬上》。10月3日,在上海麗都大戲院,與俞振飛、華傳浩合演崑劇《荊釵記》。10月4日,與倪傳鋮、王傳淞合演崑劇《荊釵記·開眼·上路》。12月21日至25日,參加“1962年蘇浙滬三省市崑曲觀摩演出大會”,參演《伍員寄子》《八陽》《贈馬》《迎像哭像》《牆頭馬上》等劇 [1] 
1963年7月,與俞振飛、言慧珠、華傳浩、朱傳茗、方傳芸等,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彩色戲曲影片《牆頭馬上》,在片中飾李世傑;同年,在上海戲校,為薛年椿傳授崑劇《議劍》中的王允。
1964年5月9日,在錦江飯店參加迎接葉劍英元帥而舉辦的京昆晚會,與俞振飛合演崑劇《八陽》。1972年,退休。1977年6月24日,與俞振飛方傳芸李玉茹演出崑劇《販馬記 [1] 
1978年2月1日,與方傳芸、秦鋭生聯合導演的上海崑劇團的崑劇《十五貫》在大眾劇院公演。5月14日,與方傳芸導演的崑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首演。7月8日,與俞振飛、李玉茹、蔡正仁等演出崑劇《販馬記》。10月2日,與方傳芸導演的崑劇《白蛇傳》公演。12月22日,其擔任藝術顧問的新編崑劇《蔡文姬》在上海徐匯劇場演出。同年,受聘為上海崑劇團隨團教師,指導該團排演《長生殿》《牡丹亭》等劇 [1] 
1979年2月20日,參加北京崑曲研習舉辦的迎春曲敍,與周銓庵唱崑曲《寄子》,獨唱崑曲《彈詞》。8月18日,與方傳芸、史潔華共同主演的崑劇《假婿乘龍》首演。同年,擔任江蘇省崑劇院根據話劇《大風歌》移植的新編崑劇《呂后篡國》的藝術顧 [1] 
1980年2月17日,其執導的崑劇《連環計》首演。6月,與俞振飛、李薔華等示範演出崑劇《販馬記》。7月13日,在北京市政協舉行的同期曲會上,與周銓庵唱崑曲《寄子》《勝如花》二曲。10月,受聘為上海京昆之友社顧 [1]  。同年,加入中國民主同 [7] 
1981年春節,擔任江蘇省崑劇團排演的蘇劇《釵頭鳳》的藝術顧問。1月,應中國藝術研究院之邀請在蘇州靜場錄像崑劇《千鍾祿·慘睹》之《傾杯玉芙蓉》。6月12日,與俞振飛合演崑劇《八陽》。11月1日,上海崑劇院在蘇州開陽劇院首演新編崑劇《釵頭鳳》,鄭傳鑑任該劇藝術指導;同月,與俞振飛在“崑劇傳習所成立60週年紀念大會”上示範演出崑劇《八陽》,並在崑劇《千忠戮·打車》中扮演程濟,與俞振飛合演崑劇《連環計·小宴》。同年,為新編崑劇《唐明皇》擔任藝術顧 [1] 
1982年3月,受聘為蘇州崑劇傳習所的顧問。5月25日至6月3日,在“1982年蘇浙滬二省一市崑劇會演”中與俞振飛示範演出崑劇《連環計·小宴》。同年,為上海崑劇團的崑劇《牡丹亭》擔任藝術指 [1] 
1984年7月5日至7日,為上海電視台錄像,與俞振飛合演崑劇《千鍾祿·八陽》。7月24日,其擔任藝術顧問的崑劇《痴女》由上海崑劇團在藝術劇院首 [1] 
1985年5月14日至22日,在上海崑劇精英展覽演出上,與俞振飛合演崑劇《八陽》。6月19日,參加南北曲友聯歡會。10月4日,其擔任藝術指導的崑劇《風箏誤》首演。10月,應北京崑曲研習社之邀赴北京,在北京工人俱樂部,與周傳瑛、俞振飛參加北京崑曲研習社曲敍,表演《寄子》《勝如花》二曲。11月14日,參加北京崑曲研習社舉行的紀念已故“傳”字輩崑曲藝術家演出,表演崑劇《販馬記·哭監 [1] 
1986年1月,擔任文化部成立的“振興崑劇指導委員會”委員。4月至5月,在蘇州辦崑劇培訓班,傳授《賣書》《納姻》《吃茶》等崑劇劇目。6月30日,為祝賀上海崑劇聯誼會成立,與香港曲友顧鐵華合演崑劇《千忠戮·慘睹》。9月22日至10月5日,應文化部之邀,與俞振飛合演崑劇《八陽》片段。10月22日至28日,參加“南北昆羣英邀請演出”,主演崑劇《販馬記·哭監》。10月27日,與蔡瑤銑合演崑劇《哭監》。11月,與顧鐵華錄製崑劇《千忠戮·慘睹》。11月30日,參加北京崑曲研習社西郊小組舉行的曲會,示範清唱了崑曲《彈詞》《寄子》二曲 [1] 
1987年,為上海崑劇團排演的崑劇《長生殿》(單本)擔任藝術指導,應邀為李紫貴排演的新編崑劇《長生殿》任藝術顧問。1988年4月19日,在上海電視台錄製《牧羊》《寄子》兩部崑劇劇目;11月5日,其擔任藝術指導的崑劇《佔花魁》首演。1989年6月,文化部為其拍攝了崑劇《牧羊》《寄子》的舞台藝術錄 [1] 
1990年12月,隨上海崑劇團赴北京演出崑劇《十五貫》;同年,為江蘇省崑劇院的崑劇《血冤》擔任藝術指導。1991年,作為浙江省崑劇團的指導老師之一,為該團排演了《牧羊記·望鄉》《牡丹亭·尋夢·寫真·離魂》《試馬》《周瑜歸天》《鳴鳳記·寫本斬楊》《鮫綃記·寫狀》《水滸記·借茶》等傳統崑劇摺子 [1] 
1992年3月,應邀為蘇州大學崑曲藝術本科班授課。4月,參加在崑山舉行的崑劇傳習所成立七十週年紀念會,便裝表演崑劇《哭監》片段,飾李奇。7月3日至4日,在香港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的崑劇藝術講座上講課示範。同年,擔任北方崑曲劇院排演的崑劇《琵琶記》的藝術指導,作為指導老師幫助浙江省崑劇團排演傳統摺子戲《荊釵記·男祭》《繡襦記·打子》《西廂記·遊殿》《衣珠記·園會》《連環計·小宴 [1] 
1993年8月,應邀赴江蘇省崑劇院執教,傳授《西樓記·俠試》《鐵冠圖·拜懇》《九蓮燈·火判·指路·闖界·求燈》等崑劇劇目。12月27日,應邀隨浙江省崑劇團赴中國台灣進行藝術交流,演出崑劇《哭監》,這時他最後一次正式登台表演。同年,應蔡瑤銑之邀為其主排崑劇《琵琶記》中的《賞月賞荷 [1] 
1994年3月27日,參加“1994上海業餘崑劇愛好者匯演”,在壓軸戲《荊釵記·見娘》中飾演李成。6月14日,赴北京參加首屆崑劇青年演員交流演出,任藝術顧問。6月26日,參加北京崑曲研習社舉行的聯歡曲會,演唱《浣紗記·寄子》《勝如花》兩支曲 [1] 
1996年7月6日,在上海徐彙區中心醫院病逝,終年87 [1]  。遵照鄭傳鑑生前遺願,骨灰安葬於其自選的故鄉墓地——蘇州郊區鳳凰公 [3] 

鄭傳鑑個人生活

家庭
鄭傳鑑的父親鄭叔慰是織帶工,母親為沈氏,二人先後有12名子女,但其中9名因貧病夭 [3] 
1928年,鄭傳鑑與張素貞(1911年12月-1979年)結婚,二人生有六女兩子:鄭雪珍、鄭雪珠、鄭雪琴(藝名鄭嘉琴)、鄭雪瑛、鄭雪莉、鄭雪玲、鄭乾龍、鄭乾麟。其中,三女鄭嘉琴為越劇演員,長子鄭乾龍是話劇、影視演 [8] 
學生
鄭傳鑑培養過不少老生人才,主要的門人學生有計鎮華顧兆琳、姚祖福、姚繼焜、陸永昌、張世錚、祝孝純、唐湘音、柯軍 [9] 

鄭傳鑑主要作品

鄭傳鑑崑劇代表作

劇名
所飾角色
《販馬記》
李奇
《千忠戮》(又名《千鍾祿》)
程濟
《太白醉寫》
唐明皇
《浣紗記》
伍子胥、勾踐
《牆頭馬上》
裴行儉
《荊釵記》
王十朋
《長生殿》
李龜年
《漁家樂》
簡人同
《千金記》
韓信
《琵琶記》
張廣才
《連環計》
王允
《鳴鳳記》
楊繼盛
《牧羊記》
蘇武
《滿牀笏》
郭子儀
《鐵冠圖》
周遇吉
《西樓記》
胥表

鄭傳鑑技導作品

劇名
劇種
《梁祝哀史》
越劇
《沙漠王子》
越劇
《白蛇傳》
越劇
《紅樓夢》
越劇
《牛郎織女》
越劇
《孔雀東南飛》
越劇
《紫凌宮》
越劇
《何文秀》
越劇
《雙鴛鴦》
越劇
《獵虎記》
越劇
《雲中落繡鞋》
越劇
《梁山伯與祝英台》
越劇
《秋江》
越劇
《紅梅閣》
越劇
《楚宮怨》
越劇
《西廂記》
越劇
《賣油郎與花魁女》
越劇
《張羽煮海》
滬劇
《顧鼎臣》
滬劇
《孟麗君》
滬劇
《雙槍老太婆》
滬劇
《寶蓮燈》
錫劇
《十五貫》
錫劇
《梁祝》
錫劇
《紅樓夜審》
錫劇
《梁山伯與祝英台》
錫劇
《屈原》
錫劇
《唐伯虎點秋香》
錫劇
《杜鵑山》
錫劇
《半把剪刀》
甬劇
《李香君血濺桃花扇》
蘇劇
《西廂記》
蘇劇
《賣油郎與花魁女》
蘇劇
《鴛鴦劍》
蘇劇
《珍珠塔》
評彈書戲
《野豬林》
評彈書戲

鄭傳鑑導演作品

劇名
劇種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崑劇
《白蛇傳》
崑劇
《劈山救母》
崑劇
《風箏誤》
崑劇
《連環計》
崑劇
《張羽煮海》
越劇
《呂布與貂蟬》
越劇
《紅孩兒》
越劇
《紅梅閣》
越劇
《芳草碧血》
越劇
《孔雀東南飛》
越劇
《西樓記》
越劇
以上內容參考資 [1]  [3] 

鄭傳鑑獲獎記錄

藝術類
  • 1957    浙江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導演二等獎    風箏誤    (獲獎)    
  • 1954    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獎狀獎    (獲獎)    
獲獎記錄參考資 [1]  [3] 

鄭傳鑑藝術特色

表演特點
鄭傳鑑嗓音雖帶沙啞,但唱唸富有感情、蒼勁有力,講究音律韻味,咬字頓挫富有音樂性。在表演藝術上,既不失傳統風範,又善於觀察生活,吸收養料,發展原有的程式動作,注重身段、台步的飄逸優美,更重視通過面部表情和眼神的運用,準確而有分寸地抒發人物的喜怒哀樂等內在情感。因此扮演的各類人物,無不形神兼備,具有較強的藝術魅力。他戲路寬廣,能戲極 [3] 
技導特點
作為技導,他與導演、演員、音樂工作者緊密合作,對演員的咬字發音、身段動作、表演技巧,乃至整體的武打、舞蹈場面,進行全面的技藝指導。他善於根據演員不同的風格特點,設計出相應的身段動作。例如,同樣是《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他為尹桂芳設計的身段纏綿、深沉、含蓄,為徐玉蘭設計的則奔放、瀟灑、激 [3] 

鄭傳鑑人物評價

鄭傳鑑在崑曲藝術這片汪洋大海里浮游拼搏,一任風吹浪打,困頓坎坷,以頑強的意志,積累了豐富的表演藝術經驗,把勤奮鑽研、樂此不疲的獻身精神,影響和傳播給他的合作者和後來人。他的敬業愛人、謙虛誠懇的品格,受到同行和觀眾的敬 [10] (《上海戲劇》原編委、上海戲劇家協會理事鄭拾風評)
鄭傳鑑淡泊自守、不求聞達、不逐名利。他和他的“傳”字輩師兄弟們是中國崑劇界承前啓後、光前裕後的中流砥柱。在為崑劇藝術傳承進行艱苦卓絕的努力中,鄭傳鑑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一方面,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老生演員,能戲極多;另一方面,他在劇團的組織活動、對外聯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對崑劇事業的耿耿忠心,是令人感動的。而作為越劇技導,他總是和善而又認真地指導演員的身段動作,不僅使演員表演美化,更使之切合劇情規定的情境,從而豐富了舞台動作的表現力。越劇能在十年上下的短短時間裏由“小歌班”發展成為一個具有自己優美風格和藝術完整性的大劇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鄭傳鑑和他所開創的技導工作無疑是重要因素之一 [11] (中國戲劇家協會原副主席劉厚生評)

鄭傳鑑後世紀念

2010年1月17日,“紀念鄭傳鑑先生誕辰100週年演出”在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蘭苑劇場舉 [12] 
參考資料
  • 1.    柯軍主編.藝傳流芳:鄭傳鑑及其表演藝術: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338-389
  • 2.    鄭傳鑑  .上海越劇[引用日期2021-04-01]
  • 3.    桑毓喜.幽蘭雅韻賴傳承——崑劇傳字輩評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73-177
  • 4.    胡忌.鄭傳鑑及其表演藝術:南京出版社,1994:168
  • 5.    韓光浩.夢歸笙歌之鄭傳鑑[J]蘇州雜誌,2015(1):75-78
  • 6.    胡忌.鄭傳鑑及其表演藝術:南京出版社,1994:41
  • 7.    北京語言學院《中國藝術家辭典》編委會.中國藝術家辭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160
  • 8.    柯軍主編.藝傳流芳:鄭傳鑑及其表演藝術: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250-255
  • 9.    柯軍主編.藝傳流芳:鄭傳鑑及其表演藝術: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223
  • 10.    胡忌.鄭傳鑑及其表演藝術:南京出版社,1994:1
  • 11.    柯軍主編.藝傳流芳:鄭傳鑑及其表演藝術: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1-3
  • 12.    昆壇燈塔鄭傳鑑[J]金陵瞭望,2010(第2期):30-3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