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鄒衡

(當代著名考古學家)

鎖定
鄒衡出生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當代著名考古學家。代表作品主要有《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 [1] 
中文名
鄒衡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7年
逝世日期
2005年12月27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考古學家
出生地
湖南澧縣
代表作品
《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

鄒衡個人簡介

鄒衡 鄒衡
鄒衡(1927-2005),湖南澧縣人。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中國殷商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鄒衡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05年12月27日21:00不幸逝世,享年78歲。

鄒衡人物生平

1947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49年轉入史學系,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史學系,畢業後考入考古專業攻讀副博士研究生,1955年獲得北京大學副博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蘭州大學,1956年調回北大歷史系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考古系新石器時代--商周教研室主任,先後當選為考古學和先秦史學會理事、商文化學副會長。1986年起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考古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擔任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殷商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
從事商周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對商周考古工作有開拓之功。他最早提出並論證了河南二里頭遺址1至4期均為夏文化,首次對殷墟進行了文化分期,發現了西周燕國與晉國的都城遺址,指導和參與過西周晉侯墓地等重要遺址的考古發掘。研究論文、著作或成果:《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論早期晉都》,《文物》,1994年1期;《論早商都城》,《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講座會文集》,科學出版社 1995;另有《商周考古》、《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天馬———曲村1980-1989》《文物與考古論文集》、《晉、豫、鄂三省考古調查簡報》、《偃師商城即太甲桐宮説》、《西亳與桐宮考辨》、《論菏澤(曹州)地區的嶽石文化》等,並參與編寫了由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的編寫。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北大考古系教授鄒衡帶領學生來到山西做文物調查,試圖找到晉國的始封地——唐。他一直相信班固的説法,所以便首先來到太原。鄒先生是個非常認真的學者,他一件一件的把玩每一件出土文物,結果發現最早的也已是春秋時期的,這時他又聽説山西考古隊在發掘所謂的“叔虞墓”,便興沖沖跑去看,卻發現那不過是唐宋以後建的偽墓。這件事給鄒先生的刺激很大,他想看來班固的説法確實有問題,於是他又來到顧炎武提及的汾河南面,但也一無所獲。
鄒衡回到北京後,又對史料進行了一次盤查,終於決定把重點放在臨汾一帶。1979年,鄒衡帶着學生再次來到山西。這一天,一行人來到天馬——曲村,鄒先生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憑着多年的考古經驗,他認定這裏一定有重要遺址。於是他命令學生挖一條探溝。探溝裏並沒發現什麼。這時臨近過年,天氣又太冷,他便同意學生回家過年,自己則留下繼續尋找。
這時一件意想不到不事情發生了。原來早有一夥盜墓賊在跟蹤這支考古隊。這幫強盜擁有槍支、炸藥等先進武器,一等有機會便開始下手,他們用炸藥炸開地表,找到了幾座大墓。其中的一座距鄒衡他們挖的探溝只有兩米遠。一場瘋狂的掠奪開始了,大批文物被洗劫。面對這些窮兇極惡的強盜,鄒先生也只有嘆氣的份了。
到公安部門到來時,現場已是一片狼籍。鄒衡立刻進入現場進行搶救性挖掘,清理出大量文物。經整理,發現這裏是晉國早中期八位晉侯及其夫人的墓葬。
他生前主張的河北的中部和南部應該是先商文化的起源地,但一直沒有確切的實物來印證。2010年5月份在河北省鹿泉市的北胡莊村北發掘的現場發現了先商時期(公元前3600 公元前4000年前)的遺址,填補了該市先商文化的實物空白,為史學界關於石家莊可能是先商文化發祥地的理論推斷,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
參考資料
  • 1.    王巍著,中國考古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3,第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