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合志同

鎖定
道合志同(dào hé zhì tóng),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1-2] 
這則成語意思是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其結構為聯合式,含褒義,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 [3] 
中文名
道合志同
拼    音
dào hé zhì tóng
近義詞
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
反義詞
分道揚鑣貌合神離同牀異夢
出    處
《陳審舉表》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

道合志同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乃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1] 
後世據此典故剪裁出“道合志同”作為一則成語,也作“志同道合”。 [1]  [2] 

道合志同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的兒子曹植恃才傲物,狂放不偶,一直與哥哥曹丕不和。曹操死後,曹丕廢掉漢獻帝,自己做了皇帝,就是魏文帝。曹植被封為東阿王,為此他經常暗自怨憤,覺得自己雖有滿腹才學卻無用武之地。
被封為東阿王后,曹植曾上疏談論自己對舉賢任能的看法,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以前商湯時的伊尹,本是個下賤的陪嫁傭人;周文王時的呂尚(即姜子牙),原是個地位低下的屠夫、釣魚人。他們後來都成為棟樑之臣,併為國家建立了不朽的功勳。這説明湯武、周文王等君主能任用道合志同、足智多謀的賢能人啊!”
曹植上疏的內容雖然很中肯,但因曹丕對他有成見,並沒有重視他的上疏,相反還設下“七步成詩”的陰謀,打算除掉他。後來,曹丕雖然經七步逼詩後,為兄弟之情所感動,放棄了除掉曹植的打算,但仍一直壓制着曹植,曾多次變動他的封位。曹植始終為此鬱郁宴歡。他多次想和曹丕面談,但卻一直遭到拒絕,最後抑鬱而終。 [4] 

道合志同成語寓意

道合志同之人是價值觀相似之人,這是兩人長長久久相交的關鍵所在。價值觀、人生觀上的相似就是心理上的“門當户對”。道合志同的人,往往能一致地朝着共同的目標攜手並進,想盡一切可能的辦法,以實現共同的理想和目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但能與自己道合志同之人,實在是少之又少。古人有“擇善鄰而居”的傳統,交友擇友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交到一個好的、道合志同的朋友,確實能成為人們寶貴的資源,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甚至會成為前進的目標和動力,所以人們必須慎重地對待“交友這件事,要做到“擇善人而交,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讓道合志同的朋友成為走向成功的助益者,而不是在犯錯道路上的推動者。 [4] 

道合志同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道合志同”用於形容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1]  [3] 
運用示例
聞一多《杜甫》:“兩人起先雖覺得志同道合,後來子美的熱狂冷了。”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