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事機要

鎖定
軍事機要:軍事活動中綜合運用密碼和密碼技術,保護信息安全的各種業務活動的總稱。軍事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軍隊指揮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文名
軍事機要
適用領域
軍事
軍事機要的基本任務是:保障作戰指揮順暢,保證密碼和信息安全。軍事機要在軍隊作戰、訓練、管理等各項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與軍事技術、軍事裝備、軍事法制等有着密切的聯繫。軍事機要以密碼理論為基礎,應用密碼、機要裝備與技術,通過機要保障、機要指揮、機要科研等實踐活動,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軍事機要的基本問題反映了軍事機要的本質特徵和基本規律。主要包括:軍事機要的主要內容,軍事機要的分類,軍事機要的組織實施,軍事機要的基本特徵和軍事機要的地位與作用等。
軍事機要的內容極為豐富,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戰爭形態的演變、作戰樣式的增多和軍隊指揮手段的更新,軍事機要的內容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現代軍事機要的主要內容包括密碼通信、密碼管理、密碼生產、密碼保障、機要訓練、機要科研等。
密碼通信是由專設機構和人員,運用密碼和密碼技術,對軍事秘密信息進行明密變換。目的是保障軍隊指揮的安全、快捷、暢通。在密碼通信過程中,由發送方對軍事秘密信息進行加密,形成密文,經各種通信信道傳送到接收方,由接收方解密還原成明文,為軍事指揮員實施謀劃、決策、指揮提供依據。根據軍隊指揮關係,密碼通信的方式通常有四種:①按級密碼通信。按照隸屬關係逐級實施指揮的密碼通信。目的是保證上級對下級指揮的實時、不間斷和下級向上級情況反饋的迅速、準確。是密碼通信的主要方式。②越級密碼通信。越過直屬下級實施指揮的密碼通信。目的是縮短指揮信息的中轉時間,保證越級指揮的迅速達成。③協同密碼通信。無隸屬關係的2個或2個以上部隊及其軍警、軍地之間的密碼通信。目的是保證友鄰部隊之間軍事行動的密切配合、協調一致。④應急密碼通信。應對緊急、突發情況的密碼通信。目的是保證緊急情況下部隊指揮信息的安全暢通。
密碼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密碼管理是通過建立相應的政策制度和組織機構,對密碼和密碼裝備的規劃、研製、生產、配備、使用等全過程實施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活動。
密碼生產是軍事機要的基礎環節,由指定的專門機構統一組織密鑰和密碼裝備的生產。
密碼保障是為作戰指揮、情報偵察、軍事通信、預警探測、航空航天、戰場環境監測等信息系統和武器平台的信息提供的密碼服務保障。內容包括:①參與信息系統規劃,掌握應用需求,制定基於密碼技術的信息安全保密方案。②配置安全保密設備,構建密碼保密系統;培訓使用人員,保障軍事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③實施密碼裝備管理和監控,提供有效的技術保障。
機要訓練是提高機要人員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基本途徑。軍事訓練的組成部分。司令部訓練的主要內容之一。基本形式分為部隊訓練和院校訓練,內容包括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術等。基本要求是按綱施訓、戰訓一致、安全保密。組織實施機要訓練的一般程序是計劃、準備、施訓、檢查指導、考核驗收、總結表彰。
機要科研是以密碼和密碼裝備為核心的科學研究及其管理活動。軍事機要發展的內在動力。研究內容包括軍事機要發展戰略、密碼基礎理論、密碼應用技術、機要裝備研製,以及軍事機要標準規範等。機要科研管理是對軍事機要科研的計劃、項目、成果、經費、人員等實施的管理活動。主要特點有:①政策性。軍事機要科研由軍隊密碼管理機構統一管理。②專控性。軍事機要科研和生產任務由軍隊密碼管理機構指定的單位承擔。③安全性。軍事機要裝備須經軍隊密碼管理部門指定的機構進行安全性檢測。④保密性。軍事機要科研須在符合安全、保密要求的環境中進行,從事機要裝備科研、生產、使用的單位和人員,對所接觸和掌握的密碼技術承擔保密義務。
軍事機要貫穿於戰爭活動和軍隊指揮的全過程,涉及內容廣泛,活動方式多樣。按軍事機要活動的實施環境和時機,可分為平時機要工作、戰時機要工作和非戰爭軍事行動機要工作;按軍事機要活動的實施範圍和規模,可分為戰略行動機要保障、戰役行動機要保障和戰術行動機要保障;按軍事機要活動的服務、管理和保障對象,可分為陸軍機要保障、海軍機要保障、空軍機要保障、火箭軍機要保障、戰略支援部隊機要保障、聯合勤務機要保障等。
軍事機要活動的方針政策、法規制度、機構設置等問題,由國家或軍隊統一制定、修改和頒佈實施;機要科研和密碼生產,由國家或軍隊指定的科研機構和生產單位專門承擔;機要訓練由專門的培訓機構和軍隊各級司令部組織實施;密碼通信、密碼管理、密碼保障等具體業務活動,通常由軍隊各級司令部組織實施;上級對下級的軍事機要業務活動實施監督、檢查和指導。
軍事機要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領域,具有區別於其他軍事領域的獨有特性,包括政治性、保密性、技術性、自主性。
軍事機要直接服務於國家、政黨或政治集團,涉及國計民生,關係到國家的根本利益和安全。通過破譯密碼,獲取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科技等情報,是最便捷、最可靠的手段和途徑。密碼的使用無平時戰時之分,密碼破譯與反破譯的較量也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某個國家或軍隊的密碼被破譯,若在戰時很快就會以軍事方面的失利或損失而得到驗證;而在平時,這種影響將是長期隱性的,很難得到驗證,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密碼安全不僅取決於密碼本身的抗破譯強度,而且取決於嚴密管理和科學使用。密碼安全直接關係到國家和軍隊的安全,世界各國對密碼的研製、生產、使用都制定了嚴格的管理政策。密碼和機要人員應受到嚴密的保護。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密碼理論快速發展,密碼使用範圍迅速擴大,但統一管理的政策沒有變。密碼的生產與使用始終置於國家的嚴格控制之下。世界各國政府和軍隊系統的密碼和密碼機都實行國家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體制。
保密性是軍事機要的第一屬性,是軍事機要區別於其他軍事活動的根本標誌。密碼由軍事信息的安全保密需求而誕生,伴隨着軍事信息安全保密需求而發展。為軍事信息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是軍事機要的根本任務。密碼的保密作用主要取決於兩個基本因素:①密碼保密強度。密碼的抗破譯強度是密碼保密的基礎。各國都在不斷地發展自己的密碼理論與密碼技術,尋求不可破譯的密碼。②密碼應用的科學機制。任何密碼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牢不可破的,必須藉助於相應的保密機制。密碼理論和密碼技術一直被各國視為核心機密,知密範圍控制極嚴。各國對密碼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紀律約束都非常嚴格,併為此制定了特殊的管理制度。密碼的正確使用是密碼保密的重要措施,許多國家制定了嚴密的政策法規,規範密碼的使用管理,力求科學嚴謹,減少疏漏,採用各種技術手段和法律規章,提高密碼生產、使用、管理的科學性。
專業技術性強是軍事機要的突出特徵之一。密碼的發展和進步與特定歷史時期的科學技術水平有着密切的聯繫。密碼學已被認為是現代信息科學的尖端領域。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羣的出現,為軍事機要發展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密碼技術與現代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網絡技術、信息安全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模擬仿真技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軍事機要的技術性特徵更加突出。
密碼保護國家和軍隊的根本利益,是國家主權在信息領域的根本保證。這一性質決定了密碼技術的自主性,即獨立自主地發展自己的密碼技術,獨立自主地構建自己的密碼體系,獨立自主地研製自己的密碼裝備。在此基礎上吸收或借鑑國際先進理論成果和技術,但絕不能直接使用引進的密碼裝備。確保軍用密碼系統、軍事信息安全保密系統及其關鍵設備的自主可控,是軍事機要長期的重要任務。
軍事機要貫穿于軍事活動的全過程,在軍事領域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對戰爭勝負和軍事行動的順利實施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
軍事機要對於保護軍事秘密信息安全具有決定性作用。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保守軍事秘密,隱蔽軍事企圖和軍隊行動,是奪取戰爭勝利的基本前提。使用密碼對軍事信息進行加密傳遞,使其對己透明、對敵保密,是保護軍事信息安全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對確保軍令政令暢通和安全保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信息安全保密,是軍隊進行信息化建設,打贏信息化戰爭的首要前提。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戰爭,均依託於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各類軍事信息系統。確保軍事信息的安全保密,是軍事信息系統建設的前提條件,也是軍事信息系統建設的基本要求。②密碼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術,基於密碼技術的信息安全保密系統是確保軍事信息系統安全的關鍵。軍隊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戰爭,始終離不開軍事機要的密碼保障。密碼發展戰略和密碼管理政策的制定,信息安全保密系統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密碼、密碼設備的研製生產、技術保障和管理,密碼的供應和更換等密碼保障活動,貫穿于軍隊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戰爭的始終。③軍事信息系統、武器平台效能和作用的發揮,依賴於信息安全保密系統的科學和管理。軍事信息系統所依賴的計算機網絡,不可避免地帶有設計上的某些缺陷,開放互聯又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信息安全問題解決不好,涉密信息就無法上網、無法共享,系統的綜合效益就得不到充分發揮。建設科學、完善的信息安全保密系統,既是軍事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可靠保障,也是推進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軍事機要是一項政治性很強的專門業務活動,是國家和政治集團實現其政治意圖的重要工具。軍事機要既是軍事指揮的重要環節,又是國家和政治集團根本利益的保護者。軍事領域密碼鬥爭的失利,直接損失的不僅是軍事利益,還將影響國家和政治集團的根本利益。軍事機要的任何失誤都將對國家和政治集團的根本利益造成威脅。
軍事機要隨着國家和軍隊的產生而產生,並伴隨着科學技術、戰爭形態和軍隊指揮手段的演變而發展。密碼主要用於軍事和政府部門的秘密通信和信息安全保密,密碼工作一直被視為極其隱蔽的工作。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着人類社會逐步邁向信息化,密碼開始走向社會和民間,但軍事機要的組織模式及其基本內涵仍屬於嚴格保密的範疇。
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及其相互交往,就產生了最原始、最簡易的密碼,表現為不被第三人所理解的暗號、手勢、隱語等,以保護個人的隱私。原始社會後期,部落之間為了爭奪獵場、漁場、牧場和獵物,常常發生大規模的械鬥乃至戰爭。在這種械鬥和戰爭中,為了軍事指揮的需要,發明了起火、烽煙、暗號等,用以號令己方並對敵方保密甚至迷惑敵方,這是軍事機要的萌芽時期。隨着原始社會的解體,產生了國家和軍隊,軍事機要開始服務於國家和軍隊秘密信息的傳遞。奴隸制國家產生後,奴隸主為了鞏固統治地位和擴大自己的領地,頻繁發動戰爭。為便於軍事指揮,保護軍隊秘密不為敵方所知,開始重視隱蔽指揮和秘密通信,密碼手段和密碼技術隨之發展起來。
中國戰國時期,出現了一種稱作“陰符”的密碼通信形式。《六韜》記載:“主與將有陰符凡八等:有大勝克敵之符,長一尺;破軍擒將之符,長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長八寸;卻敵報遠之符,長七寸;警眾堅守之符,長六寸;請糧益兵之符,長五寸;敗軍亡將之符,長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長三寸。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聞者告者皆誅之。八符者,主將秘聞。”(《六韜·龍韜·陰符第二十四》)“諸有陰事大慮,當用書,不用符。主以書遺將,將以書問主。書皆一合而再離,三發而一知。再離者,分書為三部。三發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參而不相知情也。此謂陰書。敵雖聖智,莫之能識”(《六韜·龍韜·陰書第二十五》)。三發而一知,就是把一封信拆成三部分,分三人送達,任何一部分都讀不出完整的情報內容,只有對方收齊三部分,合起來才能正確地讀出全部內容。宋代樞密院直接“掌軍國機務……出納密令”。元承宋制,“樞密院,秩從一品,掌天下兵甲機密之務”(《元史》)。曾公亮、丁度所編的《武經總要》介紹了一種稱為“字驗”的密碼通信形式,把軍情分為請糧料、請添兵、請移營等40種,按照序列用一首五言律詩的40個字來對應。對方收到詩後,查對密碼本就能知道情報的內容。這種“字驗”,即使送信人投降叛變,敵人也無法破譯。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斯巴達出現原始的密碼器,用一條帶子纏繞在一根木棍上,沿木棍縱軸方向寫好明文,解下來的帶子上就只有雜亂無章的密文字母。解密者只需找到相同直徑的木棍,再把帶子纏上去,沿木棍縱軸方向即可讀出有意義的明文。這是最早的換位密碼術。公元前1世紀,著名的凱撒密碼被用於高盧戰爭中。把信息中的每一個字母用字母表中該字母后的第3個字母代替,這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單字母替代密碼。密碼事關戰爭勝負,日益得到國家統治者和軍事指揮員的高度重視,促進了密碼編碼技術、密碼破譯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公元9世紀,阿拉伯密碼學家A.K.金迪在《關於破譯加密信息的手稿》中提出解密的頻度分析方法,通過分析、計算密文字符出現的頻率破譯密碼:“如果我們知道一條加密信息所使用的語言,那麼破譯這條加密信息的方法就是找出用同樣語言書寫的一篇其他文章,大約1頁紙長,然後計算其中每個字母的出現頻率。我們將頻率最高的字母標為1號,頻率排第2的標為2號,第3標為3號,依次類推,直到數完樣品文章中所有字母。然後我們觀察需要破譯的密文,同樣分類出所有的字母,找出頻率最高的字母,並全部用樣本文章中最高頻率的字母替換。第2高頻的字母用樣本中2號代替,第3則用3號替換,直到密文中所有字母均已被樣本中的字母替換。”1412年,波斯人G.S.卡勒卡尚迪所編書中載有破譯簡單代替密碼的方法。16世紀中期,意大利數學家G.卡爾達諾發明了卡爾達諾漏格板,覆蓋在密文上,可從漏格中讀出明文,這是較早的一種分置式密碼。法國外交官B.de維熱納爾提出著名的維熱納爾方陣密表和維熱納爾密碼,這是一種多表加密的替代密碼。英國人P.菲利普斯利用頻度分析法,成功破解蘇格蘭女王瑪麗策劃暗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密碼信,這次解密將瑪麗送上了斷頭台。到16世紀末,歐洲一些國家設有專職的破譯人員,以破譯截獲的密信,密碼破譯技術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
隨着密碼在軍事活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密碼技術越來越複雜,早期由國家統治者和軍事指揮員親自制作和使用密碼已越來越不可能,專門從事密碼工作的參謀人員開始出現在軍隊指揮編制序列中。各國從封建社會中後期開始,先後有了專門從事軍事密碼工作的人員,軍事機要成為軍隊指揮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特殊專業部門,直接對國家和軍隊高層領導者負責。這一時期密碼學的代替和移位方法應用更加廣泛,數學方法被引入密碼分析和研究中,為後來密碼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776年,美國人A.L.阿瑟發明了代碼本。之後,美國軍隊採用了專用的代碼本。1844年,S.F.B.莫爾斯發明了莫爾斯電碼,是一種把字母轉換成長、短音的方法。與莫爾斯電碼一起發明的電報使人們進行迅速的長途通信成為可能。1863年,普魯士人F.W.卡西斯基所著的《密碼和破譯技術》一書,首次從關鍵詞的長度着手破解密碼。英國人C.B.巴貝奇通過仔細分析編碼字母的結構,也破解了維熱納爾密碼。
1871年,上海大北水線電報公司選用6899個漢字,代以四碼數字,成為中國最初的商用明碼本,同時也設計了由明碼本改編為密本及進行加亂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成為各種比較複雜的密碼。這個時期,密碼技術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人們先後創造了代替密碼(包括單表代替、多表代替、密本等)、易位密碼等多種密碼技術。1883年,法國籍荷蘭人A.克爾克霍夫斯所著《軍事密碼學》等著作,對密碼學的理論和方法做過一些論述和探討。
19世紀末,隨着工業革命的興起,軍事機要開始進入近代科學發展的階段。自然科學的發展,促進了無線電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無線電發報機。無線電報在軍事活動中的廣泛使用,為密碼通信和第三者的截收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促成了密碼保密與偵收破譯的激烈較量,密碼本身也由一種技術發展成為一門科學。軍事機要發展成為軍事活動最重要的指揮保障手段。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本成功地破譯了清政府的大量密碼電報:甲午戰爭前54份,甲午戰爭中37份,馬關議和期間22份。這些被破譯的電報,使日本政府對清政府的內部情況,以及陸軍、海軍的動向瞭如指掌,對其實施戰爭決策、制定軍事計劃及馬關議和期間對李鴻章放手施加壓力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20世紀初,出現了最初的可以實用的機械式和電動式密碼機,首先裝備在軍隊使用。世界各主要國家的軍隊普遍設立了軍事機要部門,海軍主要艦艇也編配了機要人員,專門從事密碼通信工作,保障軍事指揮和軍事行動的保密與安全。同時,以語言學家和人文學者為主,專門從事密碼破譯的機構也在各主要國家的軍隊中出現,密碼鬥爭日趨尖鋭。發生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密碼戰。大戰初期,德軍“馬德堡”號巡洋艦在海上發生意外,在撤離軍艦之前,密碼工作人員將密碼本拋入大海。英國情報局獲知後,立即組織力量打撈並獲成功。從此,德國海軍的許多密碼電報被英國破譯,德國海軍動向完全被英國所掌握。德國海軍每次出航,都受到佔優勢的英國艦隊襲擊,特別是在以後的多加邦克、日德蘭等海戰中,德國損失慘重。1917年,大戰進行到關鍵時刻,英國破譯密碼的專門機構——“40號房間”利用繳獲的德國密碼本,破譯了德國外長Z.齊默爾曼要求墨西哥向美國宣戰的電報,促使美國放棄中立立場、宣佈直接參戰,從而改變了戰爭進程。
1918年,德國人A.謝爾比烏斯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非手工編碼的密碼機——“恩尼格瑪”(Enigma,意為“謎”)。在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加密與破譯的較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大大促進了密碼技術與密碼理論的發展,德國軍方啓用了“恩尼格瑪”密碼機,先後配備了10萬多部此類密碼機。德國海軍使用的代碼本用鉛皮裝訂,目的是當艦艇被敵方擊沉後,使密碼本沉入海底,防止敵人打撈。盟軍在破譯德國“恩尼格瑪”密碼機的過程中,負責密碼破譯的團隊中增加了數學家和科學家。英國在距倫敦西北約70千米的“佈雷契萊莊園”,建立了戰時情報破譯中心,破譯的主要對象是德軍的“恩尼格瑪”密碼機。
1940年3月14日,根據圖靈的理論研究成果製造出的“炸彈”密碼破譯機運抵這裏,破譯了大量“恩尼格瑪”密碼電報。同盟國幾乎掌握了德國的絕大多數軍事秘密,為奪取戰爭勝利立了大功。1943年3月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科洛薩斯”,並於1943年10月研製成功。1944年1月10日,“科洛薩斯”計算機開始運行,1944年2月正式啓用。“佈雷契萊莊園”依靠“科洛薩斯”計算機向英國和盟軍指揮部發出了48 000份超級機密電報,平均每小時破譯德國情報超過11份。由於“科洛薩斯”計算機及時提供準確的情報,德軍潛艇戰遭到慘敗,600餘艘艦艇被擊沉。此外,“科洛薩斯”計算機也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1942年,美國海軍破譯了日本海軍的密碼——“紫密”,掌握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發給各艦隊指揮官的命令,獲悉日本海軍對中途島地區的作戰意圖和兵力部署,在中途島徹底擊潰了日本海軍,導致了太平洋戰爭的決定性轉折。同盟國在保衞英國本土的不列顛戰役和其他許多著名的歷史性戰役中,密碼破譯的成功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一時期,密碼技術迅速發展,密碼理論逐步形成並日趨成熟,多表代替密碼的應用達到了頂點,數學被運用到密碼中來,加亂密碼體制已經出現。密碼在軍隊大量普及使用,機要機構更加健全。此時的密碼主要是一種技術和技巧,其保密強度不僅取決於密碼的水平和質量,對密碼編制和使用人員的忠誠程度也依賴很大。因此,機要人員的挑選極其嚴格,管理和要求非常苛刻。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發展密碼技術,千方百計地通過破譯、滲透、偷竊、策反等各種手段竊取其他國家的密碼機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軍事機要進入現代發展階段。1949年,美國數學家C.E.香農發表了《保密系統的通信理論》論文,應用信息論的觀點對保密通信作了全面的闡述,分析了密碼學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將密碼學的研究納入了科學的軌道。1976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密碼學家W.迪菲和M.E.赫爾曼發表了《密碼學的新方向》論文,將密碼學和計算機緊密結合,提出了公開密鑰密碼的新概念,是密碼學的一場革命,標誌着現代密碼學的誕生。1977年,由美國國家標準局頒佈的“數據加密標準”(DES),是密碼學歷史上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1978年,美國的R.L.裏維斯特、A.沙米爾和L.阿德勒曼等提出了第一個公鑰密碼體制——RSA體制,是一種建立在大整數因子分解基礎上的算法。DES和RSA兩個密碼算法成為現代密碼學的經典。俄軍在陸軍、海軍、空軍和戰略導彈司令部均設有“機要保密處”,美軍在1949年成立武裝部隊安全局,統一管理三軍通信保密工作。
隨着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軍事信息安全問題日漸凸顯,密碼技術成為信息安全的核心技術,軍事機要的職能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歷史上的軍事機要,主要是利用密碼技術保護信息的通信安全。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着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成為軍事指揮和軍事活動的基礎設施,信息安全的內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最初的信息保密,發展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認性,進而發展成為攻擊、防範、檢測、控制、管理、評估等多方面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
現代密碼學已成為一門多學科交叉滲透的邊緣學科,它與語言學、數學、電子學、聲學、信息論、計算機科學等有着廣泛而密切的聯繫。密碼的作用,由單一的信息加密,擴展到信息加密、身份鑑別、完整性驗證、數字簽名等。密碼的應用範圍,幾乎涉及現代通信、計算機網絡等信息系統的一切領域。信息戰已經成為重要的作戰樣式,密碼是保障信息安全並使之立於不敗之地的有效手段。軍事機要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隨着密碼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社會對密碼保護的需求日益旺盛,密碼研究領域不斷拓寬,密碼科研也從專門機構走向社會和民間。在軍事領域,軍隊指揮信息系統需要以密碼技術為核心構築安全防護體系,航空、航天、衞星、艦艇、飛機、坦克、裝甲車、數據鏈及各種武器平台、通信系統,都離不開密碼的支撐。密碼的科學配置與管理,已經成為事關國家根本利益的重大問題。世界各國十分重視密碼工作,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大力發展密碼技術,強化和規範密碼管理,提高密碼通信保障能力和密碼保密水平,以維護本國的根本利益。儘管各國的政治體制、社會制度不同,密碼管理體制也不盡相同,但都強調對密碼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並由密碼管理機構組織實施。各國政府和軍隊使用的密碼,與商用和民用密碼採取嚴格的分割措施,以保護核心密碼的安全。不少國家的政府將密碼設備和密碼產品列為軍火,受到武器出口管制條例的限制。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歷來重視軍事機要工作。建黨初期,為了在艱苦複雜的環境中保障黨的安全和各項任務的完成,在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設立了秘書處,專門負責文書、機要和檔案的管理,應用密寫技術、密傳技術和密藏技術保守秘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設立了機要科,邊區蘇維埃政府設立了機要文書股。抗日戰爭時期,各抗日根據地設立了機要工作的專門機構,並明確規定:機要文件由承辦機要人員辦理,其原稿及來文由承辦機要人員保存或歸檔,涉密電報必須使用密碼加密保護。解放戰爭時期,為適應戰爭的需要,中國人民解放軍培養了大批機要幹部,在所有新組建的部隊中設置了機要機構,編配了機要幹部,溝通了密碼通信聯絡,軍事機要進一步成熟起來。密碼理論發展迅速,法規制度逐步完善,機要人員素質不斷提高,保障手段越來越多,成為各級軍事指揮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機要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軍事機要在軍事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各國將更加重視軍事機要。
隨着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新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競相開展新型密碼技術的研究,爭奪密碼發展的制高點。在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下,爭奪和保持密碼領域的技術優勢,使之在殘酷激烈的密碼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進而奪取信息化戰爭的勝利,是各國軍事機要十分緊迫且生死攸關的重大課題。各敵對國家之間、各利益集團之間在密碼領域的鬥爭和競爭日益激烈。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世界新軍事革命對軍事機要提出了全方位、深層次的發展需求,軍事機要的內涵不斷擴展,地位和作用更顯突出。軍事機要在繼續提供秘密通信保障、信息加密、身份鑑別、數字簽名、訪問控制、安全審計等安全保密綜合服務的基礎上,對軍事信息安全將提供更多更新的安全保密服務。
世界許多國家和軍隊都設立了密碼研究機構,利用高速電子計算機和其他先進設備進行密碼研究,加速了密碼理論和密碼技術的發展。生物密碼、混沌密碼、量子密碼、可信計算等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湧現並逐步進入實用化。密碼及其產品的模塊化、芯片化、標準化、系列化趨勢明顯,軍事機要的技術領域不斷拓寬、技術含量不斷增大。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