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蹶,漢語二級字 [4]  拼音是juě,jué,【釋義】跌倒。比喻失敗或受挫折。詞語:一蹶不振。蹶guì 1.動亂;擾亂。 2.感動;感召。 3.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脱離靜止狀態
中文名
拼    音
juě,jué
部    首
五    筆
KHDW
倉    頡
RMMTO
鄭    碼
JIZR
字    級
二級(6384) [4] 
外文名
fall down
注    音
ㄐㄩㄝˊ
四 角號碼
61182
五    行
筆畫數
19
字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碼
8E76
異體字
部件拆解
足、厥
筆順編號
2512121134315233534
筆順讀寫
豎、橫折、橫、豎、橫、豎、提、橫、撇、點、撇、橫、豎折、豎、撇、撇、橫鈎、撇、捺

詳細解釋

蹶juě,jué
蹶 <動>
形聲。字從足,從厥,厥亦聲。“”意為“憋氣休克”。“足”與“厥”聯合起來表示“跌倒休克”。本義:跌倒休克。説明:《説文》釋“蹶”為“僵”,這是對的。“僵”指“昏死”、“休克”。
同本義
蹶,僵也。――《説文》
小人之行,不蹶于山。――《呂氏春秋·慎行》
處足則為萎,為蹶。――《呂氏春秋·盡數
毅恐蹶仆地。――唐·李朝威柳毅傳》。又如:蹶角(額角叩地,表示恭敬誠懇);蹶躓(跌倒,顛仆);蹶躄(顛跌,奔波);蹶踣(顛仆,跌倒);蹶跌(跌倒)
折損
上將軍。――《史記·孫吳傳》。索隱:“斃也。”
又如:一蹶不振;蹶衂(衰敗;損傷)
用一腳或雙腳猛踢,尤指馬、騾等動物用後腿向後踢
蹶 juě
蹶(蹷)jué
⒈倒下,跌倒。〈引〉受挫折,失敗:一~不振。
貪則多失,忿則多難,急則多蹶、夫審大小而圖之,烏用貪?——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⒉踩,踏:~嶄巖(踏高峻的岩石)。
⒊竭盡,枯竭:不~。
蹶——小,少

其它解釋

腳氣(病)的雅稱
《呂氏春秋·盡數》:“流水不腐,户樞不螻,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鬱……處足則為痿、為蹶(蹷)。”
,在唐宋時代又是腳氣(病)的雅稱。如唐·王冰注《素問·厥論》:“厥,謂氣逆上也,世謬傳為腳氣,廣飾方論焉。”宋臣(高保衡、孫奇、林億等)《新校備急千金要方·例》:“古之經方,言多雅奧。以利為滯下,以蹶為腳氣。”
森立之《素問考注·厥論》:“[眉]《捧心方·卷六·腳氣篇》曰:‘黃帝時名為厥,兩漢之間名為緩風,宋齊之後名為腳氣。’[眉]宋臣《千金方·凡例》曰:‘古之經方言多雅奧,以蹷為腳氣。’”
胡天雄《素問補識·厥論》:“於鬯雲:‘厥本有二:有腳氣之厥,有氣逆上之厥。王注云:厥,謂氣逆上也,世謬傳為腳氣,廣施方論焉。要兩説皆可存,廣飾方今不傳,不知其論云何?第就篇中言之,其雲:熱厥之為熱也,必起於足下;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膝,非明明指腳氣乎?其雲: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非明明指氣逆上乎?故即《素問》它篇諸言厥,亦當分辨觀之。《五臟生成篇》雲:凝於足者為厥,是腳氣之厥也。《調經論》雲:厥則暴死,氣復返則生,是氣逆上之厥也。然此《厥論》之厥,實賅二義,世傳腳氣,原為偏説,而不可為謬,王氏謬之,而專主氣逆上之説,亦為偏也。’天雄按:《釋名·釋疾病》雲:‘厥,逆氣從下厥起,上行入心脅也。’《厥論》之厥,多具此義。另有蹶字,本為跳躍、跌倒、顛覆、疾走各義,也有作足癱不能行的,如枚乘七發》:‘出輿入輦,命曰痿蹶之機。’是説經常的乘車坐轎,就隱藏着將來兩足癱廢的可能性。腳氣原叫腳弱,《外台》引《千金》雲:‘考諸經方,往往有腳弱之論,而古人少有此類,自永嘉南渡,衣纓之士多有遭者,世人號為腳氣。’”
唐宋時代,有人把蹶當作腳氣,除王注外,宋臣《新校千金方·例》雲:“‘古之經方,言多雅奧,以利為滯下,以蹶為腳氣。’實際上當時的腳氣,就是腳弱不能行。蹶,即腳氣的雅稱。厥與蹶,音相近,形相似,古書常互相通假使用,其義遂紊淆不清。痿蹶,腳弱不能行也,而《素問》皆作痿厥屍厥,氣逆上之病也,而《史記》作屍蹶,即是此故。於氏所謂‘有腳氣之蹶,有氣逆上之厥。’不知腳氣之厥,當作蹶;而氣逆上之厥,乃是厥。”
從這個意義上説,蹶是病名,厥言病機,二者實未可混。不得以“厥賅二義”籠而統之也。王注“世謬傳為腳氣,廣飾方論”,是説世人誤把氣逆上之厥當作腳氣病之蹶,而大做其文章,正是不誤。篇中寒厥熱厥,其證皆從足起,寒厥的“下氣上爭”,熱厥的心胸煩滿,都説明這個厥是氣逆上之厥,而不是腳氣病之蹶,説寒厥熱厥皆從足起,從足起並不等於足不能行,於氏指為腳氣,無一例證,乃以王注為偏説,又以“廣飾方”三字為書名,誤之甚矣。

相關組詞

竭蹶 蹶子 蹶倒 蹶陰 蹶機 蹶躍 蹶躄 屯蹶 蹶船 銜蹶 蹶劣 吃蹶 蹶蹄 蹶蹏 [2] 

相關成語

一蹶不興
屯蹶否塞
狼艱狽蹶
一蹶不振
艱難竭蹶
百足之蟲,至斷不蹶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1] 

古籍解釋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月切,音厥。《説文》僵也。一曰跳也。《廣韻》失腳。《孟子》今夫蹶者趨者。《莊子·人閒世》為崩為蹶。
《史記·孫子傳》蹶上將。《注》蹶,猶挫也。
《史記·申屠嘉傳》材官蹶張。《注》力能足踏強弩張之。
《前漢·揚雄傳》蹶浮麋。《注》蹶,蹴也。
《荀子·儒效篇》竭蹶而趨之。《注》竭蹶,顚倒也。
爾雅·釋詁》蹶,嘉也。
《廣韻》走也,速也。
《廣韻》《集韻》𠀤紀列切,音罬。
《韻會》其月切,音橜。義𠀤同。
《廣韻》居衞切《集韻》姑衞切,𠀤音劌。《爾雅·釋詁》蹶,動也。蹶蹶,敏也。《詩·唐風》良士蹶蹶。《傳》動而敏於事。《釋文》蹶,俱衞反。
大雅》文王蹶厥生。《傳》蹶,動也。《釋文》蹶,俱衞反。
《禮·曲禮》足毋蹶。《注》行遽。
《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姓。《詩·大雅》蹶父之子。
《集韻》紀劣切,音撅。《廣韻》有所犯災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