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融

(東漢末年人物)

鎖定
趙融(生卒年不詳),字稚長,涼州漢陽郡西縣人。 [10]  漢末時與曹操袁紹等同列“西園八校尉”,為“助軍校尉”。 [2] 
全    名
趙融
別    名
趙稚長
稚長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籍    貫
涼州漢陽郡西縣
官    職
助軍左校尉、光祿大夫

趙融人物生平

趙融,字稚長,東漢末年人物。 [4]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漢靈帝設置西園八校尉,趙融擔任助軍左校尉,與袁紹鮑鴻曹操馮芳夏牟淳于瓊同屬上軍校尉蹇碩統制。 [3]  [11-13] 
建安初,平原人禰衡來到許都,有人問他:“曹公、荀令君、趙蕩寇都能稱得上是蓋世嗎?”曹公指曹操,荀令君指荀彧,趙蕩寇就是趙融。禰衡沒怎麼評價曹操,他見荀彧長得好看、趙融肚子很大,就説:“文若(荀彧)可以借他的臉去弔喪,稚長可以讓他管理廚房膳食。”其意指荀彧也就只有臉長得好看而已,而趙融則是個只會吃肉的傢伙。 [4]  [5-6]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稱,趙融在東漢擔任右扶風、大鴻臚。 [10]  [15] 
《魏書》記載,趙融在漢朝,還擔任過光祿大夫。 [7] 

趙融人物評價

禰衡:“稚長可使監廚請客。” [1] 

趙融籍貫考證

按照《魏書》以及《趙芬碑》,趙融的十世孫趙逸、十一世孫趙芬都是天水人。 [4]  [7] 
天水郡在東漢叫作“漢陽郡”,屬於涼州。《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又稱趙融祖上世居西縣。則趙融應為涼州漢陽郡西縣人。 [8]  [10] 

趙融家族成員

十世孫:趙逸,見《魏書》。 [9] 
十一世孫:趙芬,見《趙芬碑》。 [4] 

趙融軼事典故

九州春秋》、《後漢紀》記載,袁紹延徵北海人鄭玄卻不禮待他,趙融得知此事後説道:“賢人者,君子之望也。不禮賢,是失君子之望也。夫有為之君,不敢失萬民之歡心,況於君子乎?失君子之望,難乎以有為矣。” [16-17] 

趙融相關爭議

《水經注·卷十七》記載“有《漢邠州刺史趙融碑》,靈帝建安元年(196年)立。”但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東漢也沒有邠州。亦不知此碑是否與東漢末年的趙融有關。 [14]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第一範文網[引用日期2015-06-07]
  • 2.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靈帝末,天下亂,帝以所寵小黃門蹇碩為西園上軍校尉,軍京都,欲以御四方,徵天下豪傑以為偏裨。太祖及袁紹等皆為校尉,屬之。【靈帝紀曰:以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馮芳為助軍校尉,夏牟、淳于瓊為左右校尉。】
  • 3.    李賢注《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第八》:五年……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樂資《山陽公載記》曰: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凡八校尉,皆統於蹇碩。】
  • 4.    《文館詞林 卷四百五十二》:【大將軍趙芬碑銘】十一世祖融,字稚長,所謂‘荀令君、趙蕩寇足為蓋時乎?’即其人也。
  • 5.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典略曰:彧為人偉美。又平原禰衡傳曰:衡字正平,建安初,自荊州北遊許都,恃才傲逸,臧否過差,見不如己者不與語,人皆以是憎之。唯少府孔融高貴其才,上書薦之曰:"淑質貞亮,英才卓犖。初涉藝文,升堂睹奧;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暫聞,不忘於心。性與道合,思若有神。弘羊心計,安世默識,以衡準之,誠不足怪。"衡時年二十四。是時許都雖新建,尚饒人士。衡嘗書一刺懷之,字漫滅而無所適。或問之曰:"何不從陳長文、司馬伯達乎?"衡曰:"卿欲使我從屠沽兒輩也!"又問曰:"當今許中,誰最可者?"衡曰:"大兒有孔文舉,小兒有楊德祖。"又問:"曹公、荀令君、趙蕩寇皆足蓋世乎?"衡稱曹公不甚多;又見荀有儀容,趙有腹尺,因答曰:"文若可借面弔喪,稚長可使監廚請客。"其意以為荀但有貌,趙健啖肉也。於是眾人皆切齒。】
  • 6.    李賢注《後漢書·卷八十下·文苑列傳第七十下》:又問:“荀文若、趙稚長云何?”【趙為蕩寇將軍,見《魏志》。】衡曰:“文若可借面弔喪,稚長可使監廚請客。”【《典略》曰:衡見荀儀容但有貌耳,故可弔喪。趙有腹大,健啖肉,故可監廚也。】
  • 7.    《魏書·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趙逸,字思羣,天水人也。十世祖融,漢光祿大夫。
  • 8.    《後漢書·志第二十三·郡國五》:漢陽郡,武帝置,為天水,永平十七年更名。在雒陽西二千里……右涼州刺史部,郡十二,縣、道、候官九十八。
  • 9.    魏書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27]
  • 10.    《新唐書·卷七十三·表第十三》:秦使嘉子公輔主西戎,西戎懷之,號曰趙王,世居隴西天水西縣。公輔十二世孫融,字〔稚〕長,後漢右扶風、大鴻臚。融七世孫瑤。
  • 11.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靈帝末,天下亂,帝以所寵小黃門蹇碩為西園上軍校尉,軍京都,欲以御四方,徵天下豪傑以為偏裨。太祖及袁紹等皆為校尉,屬之。【靈帝紀曰:以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馮芳為助軍校尉,夏牟、淳于瓊為左右校尉。】
  • 12.    李賢注《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中平五年,初置西園八校尉,以紹為佐軍校尉。【樂資《山陽公載記》曰: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凡八人,謂之西園軍,皆統於碩。此雲“佐軍”,與彼文不同。】
  • 13.    《通典·卷七十六·禮三十六·沿革三十六·軍禮一》:靈帝中平五年,以天下黃巾賊起,大發四方兵,講武耀兵於平樂觀。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武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凡八人,皆統於碩。
  • 14.    《水經注·卷十七》:汧水東南歷慈山,東南逕鬱夷縣北,平陽故城南。《史記》秦寧公二年,徙平陽。徐廣曰:故郿之平陽亭也。城北有《漢邠州刺史趙融碑》,靈帝建安元年立。
  • 15.    卷七十三 表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31]
  • 16.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九州春秋曰:紹延徵北海鄭玄而不禮,趙融聞之曰:"賢人者,君子之望也。不禮賢,是失君子之望也。夫有為之君,不敢失萬民之歡心,況於君子乎?失君子之望,難乎以有為矣。"】
  • 17.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玄身長八尺,秀眉朗目,造次顛沛,非禮不動。黃巾賊數萬人經玄廬,皆為之拜,高密一縣,不被抄掠。袁紹嘗遇玄而不禮也。趙融聞之曰:「賢人者,君子之望也。不禮賢,是失君子之望。夫有為之君,不失萬民之歡心,況於君子乎?失君子之望,難乎有為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