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越瓜

(南瓜族黃瓜屬植物)

鎖定
越瓜是葫蘆科黃瓜屬的一年生匍匐或攀緣草本植物。枝、莖有稜,有黃褐色或白色糙硬毛和疣狀突起;葉互生,葉片厚紙質,近圓形或腎形,有鋸齒,掌狀脈;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數朵簇生於葉腋,花萼呈狹鐘形,花冠為黃色,裂片呈卵狀長圓形;果實呈長圓狀圓柱形或棒狀,淡綠色,有縱條紋,果肉為白色; [3]  花期6-7月;果期7-8月。 [4] 
越瓜原產於中國東南沿海及東南亞熱帶地區。喜温暖的環境,耐旱,生長適温為20-25℃,宜生長於松砂質壤土中。 [5]  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 [6] 
越瓜味甘,性寒,據《本經逢原》記載:“越瓜,惟解酒毒,利小便宜之。燒灰敷口瘡及陰莖熱瘡,以其能解熱毒,收濕氣也”,其具有去煩熱、止消渴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煩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 [7]  現代研究發現,越瓜含有豐富的水分和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食用後可防暑降温。因其不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故適合作為糖尿病患者和減肥者的輔食。 [8]  除生食外,還可煮食、鹽醃醬漬或切塊曬乾後食用。 [9] 
拉丁學名
Cucumis melo var.conomon
別    名
菴瓜
生瓜
梢瓜
酥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亞    門
合瓣花亞綱
雙子葉植物綱
葫蘆目
葫蘆科
南瓜族
黃瓜屬
分佈區域
中國東部
中文學名
越瓜

越瓜植物學史

甜瓜由非洲經中東傳入印度進一步分化後,經越南傳中國,故名越瓜。6~7世紀由中國傳入日本。越瓜在中國自古栽培,公元6世紀30年代左右的《齊民要術》中已有記載,其後宋代已有梢瓜之稱。
釋名:二三月下種生苗,就地牽藤,葉青花黃,都像冬瓜的花和葉卻稍小。夏秋之間結瓜,有青、白二色,大的如瓠子,有一種瓜有兩尺左右長。它也叫梢瓜 [1] 

越瓜形態特徵

越瓜
越瓜(5張)
越瓜是甜瓜的變種,果皮極薄,成熟之後具香氣,但缺乏甜味
一年生匍匐或攀緣草本植物。莖葉密生短毛,有稜,有黃褐色或白色糙硬毛和疣狀突起;具卷鬚葉互生,心狀或掌狀,厚紙質,近圓形或腎形,有鋸齒,掌狀脈;葉緣淺裂或深裂,因品種而異,同一株有雄花及兩性花,也有同株雌雄異花,雄花數朵簇生於葉腋,花萼呈狹鐘形,花冠為黃色,裂片呈卵狀長圓形;果實呈長圓狀圓柱形或棒狀,淡綠色,有縱條紋,果肉為白色;熟果肉質酥軟,具香氣。 [3]  花期6-7月;果期7-8月。 [4] 

越瓜分佈範圍

越瓜 越瓜
原產於熱帶亞洲、中國大陸,日本與中國大陸栽培最盛。主要分佈於中國、日本及東南亞。中國栽培較普遍。一般認為,越瓜、菜瓜甜瓜起源於同一物種。

越瓜生長習性

喜温暖的環境,耐旱,生長適温為20-25℃,宜生長於松砂質壤土中。 [5] 

越瓜繁殖方法

播種法繁殖

越瓜栽培技術

越瓜育苗

營養土配製
選擇在地勢高燥、透光良好的温室或大棚中育苗。選用甜瓜專用育苗基質或前茬未種過瓜類作物的無病菌菜園土, 按1份過篩細土加1份過篩腐熟馬糞的比例配製營養土, 每立方米營養土再加入過磷酸鈣1 kg或三元複合肥0.5 kg, 然後將土、糞、肥混合均勻。配好的營養土用甲基託布津500倍液噴灑並混勻進行消毒, 加蓋塑料薄膜或濕草苫悶2~3 d後即可裝缽或裝盤, 將營養缽或穴盤整齊、緊密地擺放於苗牀內。為防止定植時散坨, 宜選用8 cm×8 cm的育苗缽或50孔的穴盤。
種子處理
用50~55℃的温水浸種15 min, 殺滅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 然後將種子在常温水中浸泡4~6 h, 撈出後用乾毛巾擦去種子表面的水分。將浸種後的種子裹於潮濕毛巾中, 外包塑料袋 (用針扎幾個孔) , 置於30℃的恆温環境中催芽, 20 h後即可出芽。
適時播種
越瓜花芽的分化和完成均在育苗期內進行, 因此育苗是越瓜栽培成敗的關鍵。確定播種期的方法為:以定植時栽培環境的最低氣温穩定在15℃以上為標準, 採用營養缽育苗的向前推30~35 d為最佳播種期, 採用穴盤育苗的向前推25~30 d為最佳播種期。可根據不同設施的保温效果來確定實際播種期, 一般華北地區暖棚在12月中下旬播種, 日光温室在1月中旬播種, 如有加温設施播期還可相應提前7~10 d。播種前將苗牀澆足底水, 待水滲下後將出芽的種子平擺於營養缽中, 上覆1 cm厚的潮濕細土。播後給苗牀覆蓋地膜, 以保持苗牀水分。為防止低温期育苗常發生的苗期病害, 播種後可覆蓋藥土 (每100 kg土中加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5 kg配製成藥土) 。
苗牀管理
早春育苗要在温室內加設小拱棚。從播種到出苗一般需要4 d, 前3 d要保温保濕, 保證温度在30℃左右, 當拱棚內温度超過35℃時可採用遮陰降温的方式, 不宜通風。種子拱土後及時揭去地膜, 出苗後逐步通風, 適當降低苗牀温度, 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 夜間18~22℃。若採用地熱線温牀育苗, 則地温要控制在23℃左右, 防止幼苗徒長形成“高腳苗”。定植前5~7 d進行低温鍛鍊, 白天要注意通風晾苗, 夜間也要逐步通風, 以增強幼苗對惡劣環境的抵抗能力。

越瓜定植

定植前將地塊深翻整平, 當瓜苗長至3葉1心時及時定植。越瓜的根系忌畦內積水, 在非鹽鹼土壤栽培宜採用高畦形式, 有利於根系的生長髮育。大棚越瓜栽培密度大, 需肥量大, 必須施足基肥, 一般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5 000 kg以上, 結合深翻40 cm再加施三元複合肥50 kg、硫酸鉀20 k g。定植前15~20 d整地扣棚, 提高地温。按株行距40 cm× (70~75) cm定植, 每667 m2定植2 000株, 定植時注意: (1) 取苗、移栽時要防止散坨, 以防傷根傷苗; (2) 栽苗時不宜深栽, 定植深度以平坨定植為宜; (3) 移栽時, 應選擇晴天下午進行。為避免降低地温, 定植後澆水要採用溜溝澆小水或澆暗水的方式。為避免緩苗慢、僵苗、死苗現象的發生, 定植時要避免散坨及土坨與定植穴周圍封土不嚴留有空隙。定植後搭設小拱棚, 促進緩苗。 [1] 

越瓜田間管理

温度調節
因栽培設施不同, 保温條件也有所不同, 定植後應根據越瓜所需温度進行放風或閉棚。一般定植前期須保温促緩苗, 定植後3~4 d內適當進行高温管理, 白天棚温控制在30~35℃, 夜間不低於20℃, 當白天温度高於35℃時適當通風;緩苗後逐漸降温, 小拱棚日揭夜蓋。遇冷空氣時在小拱棚上加蓋草苫或紙被、棉被防凍保温, 草苫要及時揭蓋, 在保持適宜温度的前提下儘量早揭遲蓋, 以延長光照時間。越瓜營養生長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間不低於15℃, 地温23~25℃;花期白天温度27~30℃, 夜間15~18℃, 地温23~25℃;果實膨大期白天温度27~30℃, 夜間15~20℃, 地温20~23℃。栽培過程中隨着温度逐漸升高, 逐步加大大棚通風量, 直至晴天夜間不關閉通風口。
肥水管理
越瓜既需水又怕水, 應根據不同的氣候、土壤條件和植株不同的發育時期及生長情況進行適時適量的灌溉。定植後6~7 d澆1次緩苗水, 此時苗子較小, 需水量不大, 若澆水過多會影響地温上升, 不利於幼苗的生長。保護地栽培由於蒸發量小, 水分過多植株易徒長, 因此應嚴格控制澆水。伸蔓後至坐果前需水量逐漸增大。開花前不宜澆水過多, 否則會導致落花落果。坐果後即進入膨瓜期, 此時是越瓜整個生長過程中肥水需求量最大的時期, 也是追肥的關鍵期, 此期應適當控制氮肥用量, 重施磷、鉀肥, 一般每667 m2施磷酸二銨15~20 kg、硫酸鉀5~7 kg。肥料施在距植株根部20~30 cm處, 挖穴或開溝施入。每次採收後應及時澆水追肥。
植株調整
保護地空間有限, 多采用立體栽培。用尼龍繩或麻繩牽引植株進行吊蔓栽培, 最好在株高20 cm左右時進行, 吊蔓太晚植株易倒伏, 會增加感染病菌的幾率, 也會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越瓜整枝多采用單蔓整枝或雙蔓整枝, 根據品種坐果習性而定, 一般主蔓或子蔓結瓜的品種採用單蔓整枝, 例如八稜脆;孫蔓結瓜的品種採用雙蔓整枝, 例如紅瓤酥。雙蔓整枝的做法為:當主蔓長到4~5片真葉時將主蔓摘心, 以利於子蔓儘早發生 (由於主蔓摘心會引起植株生長暫時停滯, 因此摘心要在定植緩苗後立即進行) ;主蔓摘心後, 選留2條健壯子蔓, 摘去子蔓3葉前的孫蔓, 子蔓留25片葉摘心;孫蔓留2葉後摘心, 非坐果孫蔓及早摘除。整枝打杈造成的傷口是病毒病、蔓枯病等病菌侵入植株的重要途徑之一, 因此整枝打杈一定要在晴天上午進行, 使傷口在天黑之前乾燥, 以防止病害的發生。另外, 整枝時注意不要用力扭拉側枝, 以免在植株上造成大而不規則的傷口。
促進坐瓜
大棚栽培越瓜, 由於早春氣温低、昆蟲少, 必須進行輔助授粉才能保證坐果。輔助授粉有人工授粉、蜜蜂授粉和坐果靈處理等方法, 人工授粉是用當天開放的雄花給雌花授粉, 將花粉輕輕點抹到雌花柱頭上。授粉工作應在上午8-10時完成, 時間過晚則柱頭接受花粉的能力降低, 不易坐果。
病蟲害防治
大棚越瓜的病害主要是苗期猝倒病, 以及結果期的蔓枯病、霜黴病和白粉病。用0.05%的高錳酸鉀或普力克1 000倍液灌溉苗牀, 可有效防治猝倒病;在盛花期用代森錳鋅、或百菌清、或雷多米爾、或多菌靈噴灑於植株上, 可有效控制蔓枯病、霜黴病、白粉病的發生和蔓延。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蝨、紅蜘蛛、菜青蟲等, 可用一遍淨、或抗蚜威、或功夫防治蚜蟲;用阿克泰防治白粉蝨;用噠蟎靈或阿維菌素等防治紅蜘蛛;用樂果、乙酰甲胺磷等防治潛葉蠅、黃守瓜等害蟲。
及時採收
越瓜要適時採收, 一般開花後20 d左右即可收穫。採收時果實過老或過嫩都會降低商品質量, 影響經濟效益。

越瓜下級分類

越瓜分生食和加工兩個類型:生食類型果皮薄,肉質脆嫩多汁,生食或拌涼菜,也可炒食、加工。如廣東的白瓜,各地的酥瓜梢瓜等。加工類型的果皮較厚,果肉緻密,生食略帶酸味,如老羊瓜。
著名的越瓜品種有在華東栽培較多的白皮梢瓜、花皮梢瓜。

越瓜主要價值

越瓜食用價值

越瓜為葫蘆科攀援或匍匐狀草本植物越瓜的果實,別名生瓜梢瓜脆瓜、染色體數2n=2x=24。現代研究發現,越瓜含有豐富的水分,每100g鮮果含水分95~96g,和維生素C,每100g維生素4~16毫克,食用後可防暑降温。因其不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每100g碳水化合物2.5~3.4g,故適合作為糖尿病患者和減肥者的輔食。 [8]  還含有礦物質及其他維生素等,適生食,也可醃漬或炒食。中國各地多有栽培。夏、秋季果實未成熟時採收。洗淨鮮用。

越瓜藥用價值

【功效主治】主利腸胃,止煩渴,利小便,去煩熱,解酒毒,宣泄熱氣。和飯作醃魚,久食益腸胃。把它燒灰,能敷口角吻瘡及**熱瘡。但生吃多冷中動氣,使人胸痛,臍下結塊脹痛,發各種瘡。
【性能】味甘,性寒。能清熱止渴,利小便。
【用途】用於煩熱口渴,小便短赤不利。
【用法】生食,絞汁飲或煮熟食。
【注意】生食過多能損人脾胃陽氣,故脾胃虛寒者慎用。
【附方】越瓜汁:越瓜250g,切碎,搗爛,絞汁,每次服半懷,或調以適量蜂蜜。生食鮮瓜亦可。
本方性能、用途如上。 [2] 
越瓜 越瓜
參考資料
  • 1.    越瓜保護地高產栽培技術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8-11-21]
  • 2.    越瓜的價值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8-11-21]
  • 3.    金有錄,魯光祖,姚景才主編,臨夏本草圖錄,下,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8,第658頁
  • 4.    杜同仿,黃兆勝主編,中國中草藥圖典,上,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01,第347頁
  • 5.    牟哲生等編著,瓜類栽培技術,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04,第182頁
  • 6.    張振賢主編,蔬菜栽培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08,第211頁
  • 7.    (清)嚴西亭原著,「得配本草」釋義,山西科技出版社,2009.04,第448頁
  • 8.    陳壽宏編著,中華食材,上,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6.04,第271頁
  • 9.    冰韻編著,蔬菜小品,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07,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