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梢瓜

鎖定
梢瓜是葫蘆科黃瓜屬的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植物。果實長圓狀圓柱形或近棒狀,長可達20~30釐米,兩端圓或稍呈截形,平滑無毛,淡綠色,有縱線條,果肉白色或淡綠色,無香甜味;葉互生;雌雄同株異花,呈黃色;花果期夏季。 [11]  “梢瓜”一名始載於《食療本草》。 [12] 
梢瓜起源於非洲幾內亞,後經埃及傳入中國, [13]  分佈於內蒙古、巴彥淖爾盟、山東、河南等地。 [14]  其喜高温乾燥的生態環境, [15]  較耐熱、耐濕, [16]  不耐澇, [14]  適宜在土層深厚、排水性良好、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繁殖方式一般為播種繁殖。 [17] 
梢瓜味甘,性寒,歸小腸、胃經,具有清熱利尿、生津解毒、 [18]  解渴、除煩、滌胃、清暑、益氣等功效, [19]  可用於治療中暑、醉酒、熱病口渴、瘡瘍、燙傷、 [18]  小便不利等症狀。還可做湯、生食、烹、炒、醬、醃等。 [19] 
中文名
越瓜
別    名
菴瓜
生瓜
梢瓜
酥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葫蘆目
葫蘆科
黃瓜屬
菜瓜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南瓜族
亞    族
葫蘆亞族
分佈區域
原產印度,我國北方如山東、河北、北京

梢瓜植物學史

“梢瓜”一名始載於《食療本草》。 [12] 

梢瓜形態特徵

梢瓜 梢瓜
果實長圓狀圓柱形或近棒狀,長20-30 (-50) 釐米,徑6-10 (-15) 釐米,兩端圓或稍呈截形,平滑無毛,淡綠色,有縱線條,果肉白色或淡綠色,無香甜味。花果期夏季。 [2] 
植株生長勢強,強。葉互生,雌雄同株異花,黃色。果實長棒形,嫩瓜淺綠色,有軟毛茸,上部稍細瘦,向下逐漸增粗,一般長15 cm左右,下部粗4.5 cm左右,表面有8~10條淺綠色縱溝,留種瓜瓤有淡淡酸味,一般嫩瓜250~350 g上市,每株結5~6個瓜 [3] 

梢瓜生長環境

其喜高温乾燥的生態環境, [15]  較耐熱、耐濕, [16]  不耐澇, [14]  適宜在土層深厚、排水性良好、肥沃的土壤上栽培。 [17] 

梢瓜分佈範圍

它主要分佈於中國、日本及東南亞,在我國栽培較為普遍。 [4]  我國南北普遍栽培。 [2] 

梢瓜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為播種繁殖。 [17] 

梢瓜栽培技術

梢瓜整枝與摘心

梢瓜 梢瓜
整枝方式梢瓜分枝性強,若放任生長,不僅消耗大量養分,而且果實小,品質差,產量低,因此必須實行整枝摘心。整枝摘心可以促進開花坐果,早熟豐產。梢瓜的整枝方式很多,應根據品種、栽培方式、土壤肥力、留瓜多少等情況而定。
雙蔓整枝 是各地梢瓜生產上廣泛應用的整枝方式之一,温室、大棚搭架栽培的多采用雙蔓整枝。當幼苗具3~5片真葉時對主蔓進行摘心,子蔓長出後選留2條生長健壯的,其餘均從基部摘除。將選留的2條子蔓引向畦面使其伸展,雙蔓引伸的方向有同向並行、背向爬行、斜向引伸等幾種,主要根據播種穴在畦中的位置以及長期應用的習
慣而定。當子蔓長到7~8節、長35~40 cm時摘心;孫蔓雌花開放前2~3天,在花的前面留2片葉摘心;子蔓上不結瓜的孫蔓留2片葉摘心。結瓜後子蔓的孫蔓可以放任生長。如植株生長過旺、田間鬱閉,可疏除部分不結瓜的孫蔓。
三蔓整枝 是梢瓜栽培中最常見的整枝形式,此整枝方式節蔓較多,有利於提早成熟。對子蔓、孫蔓都能坐瓜的早熟品種,早熟栽培的整枝方式是:當主蔓4片葉時摘心,選留3條強壯子蔓,6~8片葉時摘心。子蔓每節都能長孫蔓,絕大多數第1,2節孫蔓都能生雌花結瓜,但以子蔓上第3,4節孫蔓的發育較好,且較早熟。為了防止因孫蔓迅速生長爭奪養分,影響坐瓜,在雌花開放前2天留2片葉對孫蔓摘心。如枝葉生長過旺也可酌情疏除下部不結果的孫蔓。
四蔓整枝 主要用於露地單行種植瓜田。當主蔓出現3~4片葉時,留2片葉摘心,兩
子蔓出現3~4片葉時,再留2片葉摘心,使之發生4條孫蔓結果。或主蔓具4~5節時,留4片葉摘心,基部所發4條子蔓留8~10節摘心,子蔓上結果的孫蔓具3~4節時摘心,不結果的孫蔓及早摘除。
注意事項
整枝應結合理蔓使枝葉合理均勻地分佈,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減少莖葉重疊鬱閉。理蔓時,子蔓之間應相距20~30 cm。為了充分利用高畦畦面,可用弧形方式擺佈子蔓。整枝應掌握前緊後松的原則,子蔓迅速生長期必須及時整枝,孫蔓發生後要抓緊理蔓、摘心,促進坐果,同時酌情疏蔓;果實膨大後根據生長勢摘心、疏蔓或放任生長。前期抓緊整枝,早熟效果顯著。在春季多風地區,應結合整枝壓蔓,防止風大莖蔓纏繞,一般在蔓長30 cm時開始壓蔓,以後每隔2~3節壓1次蔓。整枝應在晴天中午或下午氣温較高時進行,此時傷口癒合快,能減少病菌感染;同時,此時莖葉較柔軟,整枝時可避免不必要的損傷。整枝時摘下的莖葉應隨時收集帶出瓜地。陰雨天或露水多時不應進行整枝。
人工摘心
摘心也是合理整枝的主要手段, 它可以起到調節養分分配、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等作用,還能促進坐果和穩定產量。 主蔓摘心可以促進子蔓生長,子蔓摘心可以促發孫蔓,孫蔓摘心能防止化瓜、提高坐果率。 摘心的技術要領是:前期摘心要及時、準確、徹底。及時,即時間上要早,晚了就起不到調節平衡的作用;準確,即摘心的部位應準,長勢弱的應多留幾片葉,以促進營養生長,結果蔓一般只留 2 片葉即可摘心;徹底,即不帶雌花的結果蔓要徹底摘除,以免徒長影響坐果。 在營養生長過旺的情況下,必須重摘心,以抑制長勢。 如瓜蔓已經滿田,人工摘心比較困難,瓜農常使用細竹竿在瓜田內打頭去頂,持續數日,也能抑制徒長,促進坐果。 [1] 

梢瓜促花與留果

人工授粉
梢瓜為典型的蟲媒花,因此放蜂和人工輔助授粉可有效地提高坐果率。 人工授粉可在開花前一天的下午或當天清晨,採集將要開放的雄花,撕去花瓣,將花葯在雌花柱頭上輕輕轉動均勻塗抹即可,1 朵雄花可供 2 朵雌花授粉,一般在上午 10:00 以前進行。 另外,開花坐果期若遇乾熱風,即使人工授粉,花粉也難以萌發,此時應澆 1 次水,適當提高土壤和空氣濕度,有利於坐果。
使用激素
使用生長素能防止化瓜、促進坐果,特別在早春低温、昆蟲少的情況下,使用生長素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 常用的生長素有番茄靈、2,4-D、坐瓜靈等,以坐瓜靈效果最好。 使用生長素時按要求配成一定濃度,在開花前 1~2 天或開花當天,用毛筆蘸藥液塗抹瓜柄或直接蘸花,也可噴灑瓜胎。 還可用西甜瓜膨大增甜王葉面噴施,既可提高坐果率又可改善品質。
留瓜護瓜
留瓜要在瓜長 5 cm 左右並開始膨瓜時進行,應選留果形周正、瓜柄粗壯、果色鮮嫩的,其餘的果實應及早摘除。 梢瓜的單株留瓜數應根據品種、密度、水肥條件、整枝方式、栽培形式而定,一般留瓜 4~6 個。 早熟栽培單株留瓜不宜過多。留瓜後應在瓜下墊草和用莖葉覆蓋瓜面。 墊草可保持果面清潔,防止爛瓜和蟲害;莖葉覆蓋可保持果實鮮嫩美觀,品質優良。 為此,在果實膨大時應注意遮蔭,如植株生長較弱,可在果實上覆蓋雜草等。 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瓜蔓生長的同時,在地面鋪草,這對保護果實和減少病蟲害有良好作用,在多雨地區效果更為顯著。 [1] 

梢瓜追肥與澆水

合理追肥
梢瓜喜農家肥,也比較耐肥,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需肥量較大,因此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還應根據梢瓜的需肥規律及不同發育階段合理施肥。
幼苗期 梢瓜生長量小, 養分吸收量也很小,在土壤養分充足的情況下,一般不進行追肥。 缺肥時,可進行葉面噴肥,每隔 5 天噴 1 次 0.3%~0.5%的磷酸二氫鉀液和 0.5%~0.8%的尿素液,連續噴 2~3 次。
伸蔓期 應結合澆水進行以氮肥為主的追肥,第一次追肥應於定植緩苗後進行,每 667 m2追施腐熟人糞尿 500~1 000 kg; 第二次在瓜蔓長 30 cm 左右時進行,每 667 m2施三元複合肥 10~15 kg。
結果期 坐果後進行第三次追肥,每 667 m2 施尿素 15~20 kg 或三元複合肥 15 kg 左右。 植株封壟後也可葉面追肥,用 0.2%~0.3%的磷酸二氫鉀液或 0.4%的尿素液等,每隔 5~7 天噴 1 次,連噴 2~3 次。
及時澆水
幼苗期 苗期需水量小, 可以不澆水或少澆水,澆水也要澆小水。 春季露地栽培,如澆大水前期會降低地温,造成漚根或爛種,後期會造成徒長。
伸蔓期 定植時應澆定植水, 但水量不宜過大; 緩苗後應根據土壤墒情和幼苗長相決定是否澆水,缺水時可順溝澆小水,然後通過澆水進行蹲苗,防止莖葉徒長;在整枝的同時澆花前水,水量中等,花前水不能澆得太晚,以蔓長 30 cm 時為宜;盛花期不能澆水,否則易導致落花,影響坐果。
膨果期 膨果水要澆足, 在大多數植株已坐果、 瓜長 5 cm 左右時進行, 以後每隔 3~5 天澆 1 次水,保持土壤濕潤。 澆水應于晴天早晨或傍晚進行,水量不宜過大。 夏季中午降雨後,應及時進行“澇澆園”(用温度較低和含氧銷高的井水灌溉 ,降低地温 ,減緩呼吸強度和防止無氧呼吸,防止“熱雨”為害)。 另外,在雨季還應重視田間雨後排水。 [1] 

梢瓜下級分類

梢瓜原種

甜瓜(原變種)var. melo
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莖、枝有稜,有黃褐色或白色的糙硬毛和疣狀突起。卷鬚纖細,單一,被微柔毛。葉柄長8-12釐米,具槽溝及短剛毛;葉片厚紙質,近圓形或腎形,長、寬均8-15釐米,上面粗糙,被白色糙硬毛,背面沿脈密被糙硬毛,邊緣不分裂或3-7淺裂,裂片先端圓鈍,有鋸齒,基部截形或具半圓形的彎缺,具掌狀脈。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數朵簇生於葉腋;花梗纖細,長0.5-2釐米,被柔毛;花萼筒狹鐘形,密被白色長柔毛,長6-8毫米,裂片近鑽形,直立或開展,比筒部短;花冠黃色,長2釐米,裂片卵狀長圓形,急尖;雄蕊3,花絲極短,藥室折曲,藥隔頂端引長;退化雌蕊長約1毫米。雌花:單生,花梗粗糙,被柔毛;子房長橢圓形,密被長柔毛和長糙硬毛,花柱長1-2毫米,柱頭靠合,長約2毫米。果實的形狀、顏色因品種而異,通常為球形或長橢圓形,果皮平滑,有縱溝紋,或斑紋,無刺狀突起,果肉白色、黃色或綠色,有香甜味;種子污白色或黃白色,卵形或長圓形,先端尖,基部鈍,表面光滑,無邊緣。花果期夏季。
本種為我國最早利用為果品的瓜類,《詩經》等古籍多有之,發掘材料如馬王堆女屍胃中已常見,賈思勰《齊民要術》稱為小瓜,以別於古已有之的冬瓜(大瓜)。因本種栽培悠久,品種繁多,果實形狀、色澤、大小和味道也因品種而異,園藝上分為數十個品系,例如普通香瓜、哈密瓜、白蘭瓜等均屬不同的品系。 [2] 

梢瓜變種

菜瓜(變種)越瓜(本草經集註),稍瓜(飲膳正要),白瓜(本草求原),生瓜(本經逢原) [2] 

梢瓜主要價值

梢瓜營養成分

嫩瓜清脆,每100g鮮果含水分95~96g,碳水化合物2.5~3.4g,維生素4~16毫克,還含有礦物質及其他維生素等,適生食,也可醃漬或炒食。 [5] 

梢瓜食療作用

利尿。對於因排尿困難而引起水腫的病人,將梢瓜做為治療的輔助食物,可以使症狀得以緩和。對腎炎浮腫者有消腫作用。此外,它亦是糖尿病和高血壓病人的理想食物。然而,體寒者、平日中尿頻者不適合食用。
減肥。梢瓜不含脂肪,是低熱量食物,並且其包含的葫蘆巴鹼可以增進人體新陳代謝,而所包含的丙醇二酸可以有效地阻止機體裏的糖類轉化為脂肪,並且可以將肥胖者多餘脂肪消耗掉,長時間食用,可以使肥胖者的體重降低。所以,梢瓜是肥胖者的理想食物。
清熱解暑。梢瓜是天然的暑熱剋星。梢瓜湯是清熱解暑、降血壓、降血脂的最好飲料。 [6] 

梢瓜梢瓜做法

如何挑選梢瓜
菜瓜要買沉重的、沒有破裂的。有軟點或棕色斑點的菜瓜勿買。 [7] 
  • 牛肉炒白瓜
備材料,白瓜去瓤切塊,牛肉切片用調味料與薑絲醃15分鐘左右,朝天椒、蒜頭切碎,葱切段,姜切絲
牛肉炒白瓜 牛肉炒白瓜
熱鍋,燒熱油,下牛肉片炒至7成熟,盛起待用
原鍋再下點油爆香蒜頭
下白瓜炒一會
下點鹽、糖、雞粉、酒讓白瓜入味
下牛肉翻炒均勻
最後撒葱段與辣椒碎,稍炒一下,關火上碟 [8] 
  • 白瓜鹹蛋湯
材料:白瓜半根、鹹鴨蛋兩個、薑片、豬骨湯一碗 此湯材料為三個人份量
白瓜洗淨後對半切開,挖淨瓤籽,切成片
把鹹鴨蛋打進碗裏
豬骨湯加一碗清水,下薑片,燒開
湯開後下瓜片
湯再次燒開後,把兩個鹹鴨蛋黃從碗裏挑出來加到湯裏煮5分鐘
最後把餘下的鹹蛋清慢慢倒進湯裏,一邊倒一邊用筷子劃散蛋液,使其形成蛋花,熄火裝碗品嚐。 [9] 
  • 鴛鴦白瓜片
白瓜洗淨,切片。
將白瓜片氽水。
氽水後的白瓜片放涼水裏降温。
白醋燒開用糖調味。
生抽蒜泥口味的蘸汁。
隨意裝盤. [10] 
參考資料
  • 1.    馬君嶺,李學玲,王春明.菜瓜的田間管理技術:《長江蔬菜》,2011.3
  • 2.    《中國植物誌》第73(1)卷:白瓜  .植物智.1986[引用日期2019-12-19]
  • 3.    楊海峯,薛萍,潘美紅,陳振泰,楊和川,羅志丹,寧宇.白皮梢瓜優良地方品種三葉瓜:長江蔬菜,2013
  • 4.    常虹,張建祥.越瓜保護地高產栽培技術.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北方蔬菜》,2016
  • 5.    越瓜的營養價值_吃越瓜的好處  .百家號[引用日期2017-05-08]
  • 6.    白瓜的營養價值  .好豆菜譜[引用日期2017-04-20]
  • 7.    白瓜  .美食天下[引用日期2017-04-20]
  • 8.    牛肉炒白瓜  .美食天下[引用日期2017-04-20]
  • 9.    白瓜鹹蛋湯  .美食天下[引用日期2017-04-20]
  • 10.    鴛鴦白瓜片  .美食天下[引用日期2017-04-20]
  • 11.    [科普中國]-梢瓜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3-30]
  • 12.    謝宗萬主編,本草綱目藥物彩色圖鑑,人民衞生出版社,2000.01,第264頁
  • 13.    徐養鵬,楊汝琴編著,膳食營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08,第54頁
  • 14.    內蒙古自治區種子管理站編,內蒙古蔬菜品種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10,第177頁
  • 15.    遼寧省熊嶽農業學校主編,蔬菜栽培,農業出版社,1980.06,第174頁
  • 16.    高海生,楊曉寬主編,蔬菜產地貯藏保鮮與病害防治,金盾出版社,2012.07,第50頁
  • 17.    謝榮貴編著,四季蔬菜高產優質高效種植法,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3.10,第92頁
  • 18.    董澤宏著,飲食精粹新編 卷1 春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9.03,第172頁
  • 19.    張彩山編著,飲食宜忌與食物搭配一本全,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1,第59-6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