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越滅吳之戰

鎖定
越滅吳之戰春秋末期位居長江下游的兩個諸侯國之間進行的最後一次爭霸戰爭。自公元前510年開始,持續至公元前475年,歷時共35年,中經吳伐越的槜李之戰夫椒之戰,越伐吳的笠澤之戰和姑蘇圍困戰,最終迫使吳王夫差自殺,吳國滅亡。越王勾踐稱霸,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29] 
名    稱
越滅吳之戰
發生時間
公元前510年至公元前475年
地    點
長江三角洲地區
參戰方
吳國、越國
結    果
越國最終獲勝,吳國滅亡。
主要指揮官
夫差
勾踐

越滅吳之戰背景

吳國和越國是地處長江下游一帶的兩個諸侯國。 公元前514年,闔閭(又作闔廬)登上吳國王位,任用逃亡到吳國的楚國貴族伍子胥齊國孫武 [1]  改革內政,“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擴充軍隊,加強戰備,並制定了“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的戰略方針。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以伍子胥為大將,在柏舉之戰擊潰楚軍,佔領楚國都城(今湖北省荊州市東北),稱霸東南。 [2] 
越國定都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領土狹小,人口稀少,經濟文化發展相對落後。楚國為聯越制吳,積極扶植越王允常,使越國力量迅速壯大。

越滅吳之戰槜李之戰

公元前506年,闔閭率軍攻楚。次年春天,允常趁吳國國內空虛,出兵襲擊吳都姑蘇。吳王撤兵回救,允常自知力不能敵,在大掠之後主動撤兵。 [3]  公元前496年,允常病死,子勾踐繼位。吳王為“南服越人”,遂乘勾踐新立之機,率軍攻越。 [4]  雙方對陣於槜李(今浙江省嘉興市西南)。勾踐見吳軍容嚴整,組織敢死隊連續幾次發起衝擊,均被吳軍擊退。在此情況下,勾踐迫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為三行,持劍走到吳軍陣前,一起舉劍自殺。吳軍注目觀看,驚駭不已。勾踐抓住機會,突然進攻,大敗吳軍。越大夫靈姑浮揮戈攻擊吳王闔廬,斬落他的腳趾。闔廬身受重傷,在敗退途中,死在陘地,距槜李僅七華里,此為“槜李之戰”。闔廬臨終命其子夫差“必毋忘越”。 [5] 

越滅吳之戰夫椒之戰

自吳王闔廬戰死,夫差即發誓為父報仇。他派人站在庭中,每逢他出入,那人就對他説:“夫差!而忘越王之殺爾父乎?”夫差回答説:“唯。不敢忘”。 [6]  吳日夜練兵,準備報復越國。 [7] 
吳王夫差青銅矛 吳王夫差青銅矛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聽説夫差日夜練兵,準備伐越,想先發制人,趁吳兵未出,搶先伐吳。大夫范蠡勸諫,勾踐不聽,遂興兵伐吳。 [8]  吳王夫差聞訊,徵發全部水陸軍迎戰,雙方在夫椒(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太湖中的椒山)展開激戰,越軍大敗。 [9-10]  吳乘勝直搗越都會稽,攻破會稽城。越王勾踐率殘兵五千人退保會稽山,吳軍將勾踐團團圍住。 [11]  勾踐採納范蠡的建議,向夫差求和,獻上美女西施鄭旦,並重金賄賂吳太宰伯嚭 [12]  雖然伍子胥認為“今不滅越,後必悔之”,但急於北上和齊國爭霸的夫差最終採納了伯嚭的意見,答應與越國議和, [13-14]  此為“夫椒之戰”。
夫椒之戰後越國元氣大傷。為安撫民心,勾踐下詔罪己:“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並下令“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15]  將國內事務分別託付諸大夫負責管理,便帶着范蠡等人去吳國給夫差當奴僕。勾踐在吳國忍辱負重,歷盡艱辛,終於得到夫差的信任,於3年後被釋放回國。 [16] 

越滅吳之戰準備

越滅吳之戰越國

勾踐歸國後為報仇雪恥,與范蠡、文種共同制定復興國家的大計:
在內政方面,採取了以下幾項措施:其一,獎勵生產,充實國力。“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其二,獎勵蕃衍人口,“令壯者無娶老婦,老者無娶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有生多胎者,國家撫養;其三,照顧孤子、寡婦、疾病、貧困者家庭,國家發給廩食,教育其子弟;其四,尊賢禮士,延攬人才,對於“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對於四方之來士,必告先君之廟,以禮招待。
在外交方面:其一,掩蓋越國的實力;其二,鼓勵吳國北上伐齊、晉,結怨於晉、齊、楚三國。相反,越則“結齊、親楚、附晉”,聯合三國以制吳。越王勾踐卧薪嚐膽,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越國強盛起來。 [17] 

越滅吳之戰吳國

吳國在降服越國以後,開始向中原地區擴張勢力。公元前489年,吳國進攻陳國,次年攻。公元前484年,夫差聽説齊景公已死,聯合魯國進攻齊國。 [18]  是役吳國出動四軍,夫差自將中軍,大夫胥門巢將上軍,王子姑曹將下軍,大夫展如將右軍。齊國出動三軍:國書將中軍,高無丕將上軍,宗樓將下軍。公元前489年5月27日,雙方展開大戰。吳右軍擊敗齊上軍,齊中軍擊敗吳上軍。但吳上軍得到吳中軍與王卒的支援,扭轉局勢,大敗齊軍。吳俘獲齊中軍將國書及大夫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等,並獲革車八百乘、甲首三千,此為“艾陵之戰”。
在發動戰爭的同時,夫差又徵調大批民工構築邗城,作為北上基地,開鑿邗溝,溝通江淮,以利軍運。為引導吳國北進中原,勾踐讓文種率萬名民夫協助吳國開鑿邗溝,以推動夫差北上。當吳國出兵伐齊時,勾踐親率其眾朝吳,向吳王及將士饋贈禮品,吳人皆喜。唯大夫伍子胥諫阻吳王出兵伐齊,吳王不聽。吳王夫差勝齊歸來,聽伯嚭之言殺害伍子胥。 [19] 

越滅吳之戰過程

越滅吳之戰越襲吳都之戰

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命王子地、王孫彌庸輔佐太子友守國,自己親率國內精兵北上,與晉在黃池(今封丘縣西南)爭盟。 [20]  越王勾踐趁此機會,發習流(水軍)二千人、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及諸御千人討伐吳國。 [20]  兵分兩路:一路由范蠡、舌庸統帥,循海而逆入淮河,以斷絕吳兵歸路。另一路由勾踐統帥,逆吳江而上,攻擊吳都姑蘇。
公元前482年6月11日,勾踐先頭部隊由疇無餘、謳陽率領,先攻至吳國郊區。
吳將王孫彌庸看見越軍打着他父親的“姑蔑之旗”,即要求出戰,吳太子友不允許。但彌庸不聽,於公元前482年6月20日率兵五千出擊,在王子地的協助下,雙雙得勝。彌庸俘獲疇無餘,公子地俘虜謳陽。勾踐大軍趕到,王子地則入城防守。公元前482年6月21日,兩國再次交戰,越軍大敗吳師,俘虜吳太子友、王孫彌庸、壽於姚。 [21]  公元前482年6月22日,越軍攻入吳都,焚燬姑蘇台,盡獲吳國大舟。吳派人向夫差報告國內敗訊。夫差為防止此事泄露,在帳幕中連殺七名使者滅口。 [22] 
公元前482年7月6日,夫差在黃池擺下赤、白、黑三個萬人大方陣,以兵威脅晉國,爭得先歃血主盟的角色,然後回師。吳軍回國後,因都城已失,士卒疲憊,無力再戰,就派太宰伯嚭向越求和。勾踐見吳軍主力尚存,遂於吳國媾和後班師。 [23-24] 
此戰過後,吳國的軍事優勢已經喪失。夫差佯作息民姿態,暗中作戰爭準備,企圖恢復力量復仇。

越滅吳之戰笠澤之戰

公元前478年,吳國遭受旱災,“大荒荐饑,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人民移往東海之濱,以就蒲蠃之食。越大夫文種乘機獻伐吳之計。勾踐接受文種之計,起兵伐吳。臨行簡選精兵,命一家兄弟四、五人在軍中者返回一人,命將患疾病者、老弱者、智力不足以聽命者遣返歸家。同時斬殺畏縮不前者。號令軍中:有“歸而不歸,處而不處,進而不進,退而不退,左而不左,右而不右”者,“身斬,妻子鬻”,以統一號令,使全軍皆有致死戰鬥之心。
越王勾踐使用的劍 越王勾踐使用的劍
勾踐率越軍大舉攻吳,吳王夫差則率軍到笠澤江(今江蘇省蘇州市松江)抵禦。吳在江北,越在江南,兩軍夾江水佈陣。入夜後,勾踐抽出部分兵力組成左、右兩隊,令左隊溯江而上五里,就地待命;令右隊順江而下五里,就地待命。夜半,令左、右兩隊鳴鼓渡江,在水中央待命。吳軍獲訊越軍分兩隊渡江,準備夾擊吳軍,不等到天明,也將軍隊分為二部,以抵禦越軍。越王遂率三軍,以私卒君子六千人為中軍主力,偷渡過江,不鼓不噪,突襲吳中軍,吳中軍大亂,於是潰敗。越左、右隊趁勢渡江追擊。吳軍三戰三敗,退保吳都。吳國大片土地落入越國之手。 [25] 
笠澤之戰過後,吳越兩國軍事實力對比發生根本性變化,越國已佔有絕對優勢。

越滅吳之戰越圍攻吳都之戰

公元前475年,勾踐傾全國之力,發動滅吳戰爭。越軍包圍吳國三年,吳軍不戰自潰。吳王僅率親近衞士與大臣,突圍西上姑蘇台,派王孫雒向勾踐請和。勾踐不忍心滅吳,準備答應媾和。范蠡諫阻勾踐説:“今君王不斷,其忘會稽之事乎?”勾踐醒悟,拒絕吳國的求和。 [26] 
范蠡率兵攻下姑蘇之宮,俘獲吳王夫差。勾踐要把夫差送到甬東(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東之翁山),賜給夫婦三百人,以奉養天年。夫差嘆息説:”孤老矣,焉能事君?“隨即自殺,吳國滅亡。 [27] 

越滅吳之戰後續

勾踐滅吳後,盡並吳國土地,乃率軍北渡淮河,在銅山(今江蘇省銅山縣)會見晉、齊等諸侯,並遣使致貢於周天子。周元王派使者賜勾踐祭肉,命他為侯伯。勾踐把吳國侵佔陳、宋的土地歸還兩國,把淮河上游的土地送給魯國,把泗水以東的五百里土地送給楚國。勾踐遂號為霸王,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28] 

越滅吳之戰評價

吳越戰爭,雙方經過長期較量,一波三折,富於戲劇色彩。范蠡與西施的故事,代代相傳,佳話千秋;勾踐卧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催人振奮;夫差因勝而驕,縱敵貽患,處安忘危,最終身敗國亡。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伍子胥之初奔吳,説吳王僚以伐楚之利。公子光曰:“胥之父兄為僇於楚,欲自報其仇耳。未見其利。”於是伍員知光有他志,乃求勇士專諸,見之光。光喜,乃客伍子胥。子胥退而耕於野,以待專諸之事。
  • 2.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九年,吳王闔廬請伍子胥、孫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二子對曰:“楚將子常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闔廬從之,悉興師,與唐、蔡西伐楚,至於漢水。楚亦發兵拒吳,夾水陳。吳王闔廬弟夫欲戰,闔廬弗許。夫曰:“王已屬臣兵,兵以利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部五千人襲冒楚,楚兵大敗,走。於是吳王遂縱兵追之。比至郢,五戰,楚五敗。楚昭王亡出郢,奔鄖。鄖公弟欲弒昭王,而吳兵遂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屍以報父讎。
  • 3.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踐立,是為越王。
  • 4.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元年,吳王闔廬聞允常死,乃興師伐越。
  • 5.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越王句踐使死士挑戰,三行,至吳陳,呼而自剄。吳師觀之,越因襲擊吳師,吳師敗於槜李,傷吳王闔廬。闔廬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 6.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闔廬使立太子夫差,謂曰:“爾而忘句踐殺汝父乎?”對曰:“不敢!”三年,乃報越。
  • 7.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王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為太宰。習戰射,常以報越為志。
  • 8.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三年,句踐聞吳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報越,越欲先吳未發往伐之。范蠡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決之矣。”遂興師。
  • 9.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王聞之,悉發精兵擊越,敗之夫椒。
  • 10.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二年,吳王悉精兵以伐越,敗之夫椒,報姑蘇也。
  • 11.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越王乃以餘兵五千人保棲於會稽。吳王追而圍之。
  • 12.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越王謂范蠡曰:“以不聽子故至於此,為之柰何?”蠡對曰:“持滿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以地。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句踐曰:“諾。”
  • 13.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乃令大夫種行成於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句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句踐請為臣,妻為妾。”吳王將許之。子胥言於吳王曰:“天以越賜吳,勿許也。”種還,以報句踐。句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以死。種止句踐曰:“夫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請間行言之。”於是句踐以美女寶器令種間獻吳太宰嚭。嚭受,乃見大夫種於吳王。種頓首言曰:“原大王赦句踐之罪,盡入其寶器。不幸不赦,句踐將盡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必有當也。”嚭因説吳王曰:“越以服為臣,若將赦之,此國之利也。”吳王將許之。子胥進諫曰:“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句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吳王弗聽,卒赦越,罷兵而歸。
  • 14.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而行成,請委國為臣妾。吳王將許之,伍子胥諫曰:“昔有過氏殺斟灌以伐斟尋,滅夏后帝相。帝相之妃後緡方娠,逃於有仍而生少康。少康為有仍牧正。有過又欲殺少康,少康奔有虞。有虞思夏德,於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於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後遂收夏眾,撫其官職。使人誘之,遂滅有過氏,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今吳不如有過之彊,而句踐大於少康。今不因此而滅之,又將■之,不亦難乎!且句踐為人能辛苦,今不滅,後必悔之。”吳王不聽,聽太宰嚭,卒許越平,與盟而罷兵去。
  • 15.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吳既赦越,越王句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欲使范蠡治國政,蠡對曰:“兵甲之事,種不如蠡;填撫國家,親附百姓,蠡不如種。”
  • 16.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於是舉國政屬大夫種,而使范蠡與大夫柘稽行成,為質於吳。二歲而吳歸蠡。
  • 17.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句踐自會稽歸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報吳。大夫逢同諫曰:“國新流亡,今乃復殷給,繕飾備利,吳必懼,懼則難必至。且鷙鳥之擊也,必匿其形。今夫吳兵加齊、晉,怨深於楚、越,名高天下,實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為越計,莫若結齊,親楚,附晉,以厚吳。吳之志廣,必輕戰。是我連其權,三國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句踐曰:“善。”
  • 18.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七年,吳王夫差聞齊景公死而大臣爭寵,新君弱,乃興師北伐齊。
  • 19.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越王句踐率其眾以朝吳,厚獻遺之,吳王喜。唯子胥懼,曰:“是棄吳也。”諫曰:“越在腹心,今得志於齊,猶石田,無所用。且盤庚之誥有顛越勿遺,商之以興。”吳王不聽,使子胥於齊,子胥屬其子於齊鮑氏,還報吳王。吳王聞之,大怒,賜子胥屬鏤之劍以死。
  • 20.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十四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欲霸中國以全周室。六月子,越王句踐伐吳。乙酉,越五千人與吳戰。
  • 21.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丙戌,虜吳太子友。
  • 22.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亥,入吳。吳人告敗於王夫差,夫差惡其聞也。或泄其語,吳王怒,斬七人於幕下。
  • 23.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七月辛丑,吳王與晉定公爭長。吳王曰:“於周室我為長。”晉定公曰:“於姬姓我為伯。”趙鞅怒,將伐吳,乃長晉定公。吳王已盟,與晉別,欲伐宋。太宰嚭曰:“可勝而不能居也。”乃引兵歸國。國亡太子,內空,王居外久,士皆罷敝,於是乃使厚幣以與越平。
  • 24.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吳告急於王,王方會諸侯於黃池,懼天下聞之,乃秘之。吳王已盟黃池,乃使人厚禮以請成越。越自度亦未能滅吳,乃與吳平。
  • 25.    史仲文、胡曉林,《中國全史百卷本·第013卷·春秋戰國軍事史》,中國書籍出版社,I S B N:9787506823616
  • 26.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其後四年,越復伐吳。吳士民罷弊,輕鋭盡死於齊、晉。而越大破吳,因而留圍之三年,吳師敗,越遂復棲吳王於姑蘇之山。吳王使公孫雄肉袒膝行而前,請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日嘗得罪於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意者亦欲如會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踐不忍,欲許之。范蠡曰:“會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罷,非為吳邪?謀之二十二年,一旦而棄之,可乎?且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則不遠’,君忘會稽之戹乎?”句踐曰:“吾欲聽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進兵,曰:“王已屬政於執事,者去,不者且得罪。”
  • 27.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句踐憐之,乃使人謂吳王曰:“吾置王甬東,君百家。”吳王謝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殺。
  • 28.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 29.    夫椒之戰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4-03-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