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贈李白

(杜甫五言古詩)

鎖定
《贈李白》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贈別詩,是杜甫所作兩首《贈李白》的第一首,為五言古詩。該詩熱情謳歌了李白的高潔志向,表達了對污濁塵世的憤恨之情,字裏行間充盈着詩人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操。 [1] 
詩的前八句為自敍境況,後四句是對李白的訴説。雖是贈李白的詩,反倒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説自己,最後四句才是對李白説的。其實前八句表面是在説自身境況,但其實是在為後四句作鋪墊。
作品名稱
《贈李白》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題    材
贈別詩

贈李白作品原文

贈李白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
野人對腥羶,蔬食常不飽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
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脱身事幽討
亦有梁宋遊,方期拾瑤草 [2] 

贈李白註釋譯文

贈李白詞句註釋

⑴客:客居,旅居,即旅居他鄉。杜甫本居鞏縣,為父守墓,暫居東都首陽山,故稱為客。東都:即洛陽。隋大業五年(609),改稱東京洛陽為東都。唐高祖武德六年(623)九月,改東都為洛州。唐高宗顯慶二年(705)複稱東都。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改稱東京,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停京號,次年複稱東都。
⑵所歷:指凡所經歷。歷:經歷,經過。厭:憎惡。機巧:指奸刁巧詐,勾心鬥角。
⑶野人:指沒有官職的平民。對:指面對,相對。平民相對的即富人、官僚。腥羶(shān):《周禮注》:“犬腥羊羶。”食草類羶,如牛、羊之類,水族類腥,如魚、鱉之類。在詩中統指富人所食之美味佳餚。
⑷蔬食(sì):即以粗米、草菜為食。
⑸豈:副詞,表示反問,猶“難道”、“怎麼”。無:沒有。青精飯:即立夏的烏米飯。相傳首為道家太極真人所制,服之延年。後佛教徒亦多於陰曆四月初八日造此飯以供佛。
⑹顏色好:指容顏美好。顏色,面容,面色。
⑺苦乏:極端缺乏。苦,竭力、極。大藥:指金丹。唐代道教盛行,統治者和一般士大夫很多人都好煉丹和服食金丹以求長生。資:物資、錢財。
⑻山林:山與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區。跡如掃:謂足跡如掃過一樣,便沒有足跡。跡,腳印,足跡。掃,即掃除塵穢。
⑼李侯:指李白,侯是尊稱。金閨:指金馬門。金馬門,漢代宮門名,為等候皇帝召見的地方。彥:舊時對賢德之士的美稱,也喻指有才華的人。
⑽脱身:指從某種場合或事情中擺脱出來。李白在長安醉中命高力士為之脱鞋,高以為恥,便給楊貴妃説李白的壞話,李白自知不為高力士所容,於是自請放還,所以叫脱身。事幽討:從事在山林中採藥訪道。幽討,幽,即滌幽靜,指草木茂密之處;討,尋求,探求金丹之妙法。意謂尋幽探勝。
⑾梁宋:指河南開封、商丘一帶地方。
⑿方期:方,將。期,相約,約定時日。拾:撿取。瑤草:古指仙草,傳説中的香草。江淹別賦》:“君結綬兮千里,惜瑤草之徒芳。” [3] 

贈李白白話譯文

在我旅居洛陽這兩年時間裏,凡所遇到的事情中,我特別憎惡那些機詐巧偽之人。
面對着富貴人家日食美味珍饈,而自己連粗飯也不能飽食。
難道説就沒有那可以延年益壽的青精飯,讓我吃了使我的容顏更加美好嗎?
這裏很缺乏鍊金丹的藥物(原材料),深山老林的藥材,好像用掃帚掃過的一乾二淨。
李侯啊,你是金馬門的賢德之士,如今離開朝廷,自由了,可以去山林中尋幽探勝。
我也有到梁宋遊覽的意願,正好與您同行,希望能採到仙境中的瑤草。 [3]  [4-5] 

贈李白創作背景

天寶三年(744),杜甫三十三歲,居土婁陸渾山莊。五月,杜甫的繼祖母範陽太君卒於陳留之私第,八月歸葬洛陽首陽山。是時李白為高力士所讒,賜金放還。夏初,李白經遊東都,杜甫與之相會於洛陽,贈詩當在此時。 [3] 

贈李白作品鑑賞

贈李白文學賞析

此詩共分兩段,前八句為一段,後四句為一段。第一段八句為自敍,表達厭都市而羨山林之情。
詩人在洛陽客居的兩年,所經歷的無非是奸刁巧詐的事情。他對朱門大户的錦衣玉食厭惡至極,寧願去吃食不果腹的蔬食粗飯,也不願沾染上惡俗的腥羶之氣。
因為對世俗的厭倦,詩人想到了可以養顏益壽的青精飯,明説青精飯,實際上是在暗示詩人有求仙之想。可是沒有煉得金丹的藥材,那些顯貴們為了求仙,已經派人採光了林中的藥材,樹林如同被徹底打掃過一樣,再沒留下一點兒。詩人厭倦都市機巧,羨慕山林歸隱的情懷,可是又因為世人的貪求,就連隱居求仙也不可得。寫到此處,詩人對世俗的厭惡又加深了一層。
第二段四句方提及李白,表明願同李白一同歸隱之志。
李白這樣的人在翰林院中也是卓爾不羣的英才,可是因為曾於醉中令高力士為自己脱靴受辱,而終被讒言毀謗,不容於朝堂,於是自求歸山,脱離桎梏尋仙去了。剛好詩人在遊覽梁宋期間與其偶遇,既然同是不得意,同是對世俗感到失望,那不如相約一同前去尋求仙草吧。
詩中充滿了對李白惺惺相惜之感,同時也流露出對行藏出處抉擇的困惑。 [6] 

贈李白名家點評

南宋文學家、詩論家劉克莊後村詩話》:《贈李白》雲:“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公與岑參、高適詩,皆人情世法。與謫仙倡和,皆世外一種説話。 [7] 
明代詩人、文學家張綖《杜詩通》:“此公贈白,與己同趣也……觀此詩,則二公皆有超然塵表之思,視濁世如污池,等浮榮如腐鼠,襟趣如此,斯其為萬代詩人之宗乎!” [1] 
明朝文學家王嗣奭杜臆》:“‘亦有’、‘方期’,語不虛下。” [8] 
明末清初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杜詩解》:唐人詩,多以四句為一解,故雖律詩,亦必作二解。若長篇,則或至作數十解。夫人未有解數不識而尚能為詩者也。如此篇第一解,曲盡東都醜態;第二解,姑作解釋;第二解,決勸其行。分作三解,文字便有起有轉,有承有結。十二句詩,凡十句自説,只二句説李侯者,不欲以東都醜語,唐突李侯也。李侯詩,每好用神仙字,先生亦即以神仙字成詩。 [9] 
清代詩人、文學家查慎行《初白庵詩評》:似摹李格而作。 [10] 
清代文學家浦起龍讀杜心解》:太白棲神世外,自相遇後,即有齊州受籙、王屋訪隱之事,其地皆於梁、宋為近。所謂“梁宋遊”者,必邂逅盟心之語。公述其語為贈,則李是主,身是賓也。今乃先雲自“厭”“腥羶”,將託跡神仙,而後言不亦有“脱身幽討”之左、自敍反詳,敍李反略,則似翻賓作主,翻主作賓矣。不知其自敍處多用“青精”、“大藥”等語,正為太白作引。落到“李侯”,只消一兩言雙綰。而上八句之煙雲,都成後四句之烘托。
清朝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雅調亦與白體詩相近。” [11] 
清代詩人、文學家楊倫《杜詩鏡銓》:張雲:“機巧”二字,説盡世情可厭(“所歷”句下)。李雲:雅調亦近太白。太白好學仙,故贈詩亦作出世語;卻前八句俱説自己,後方轉入李侯,可悟賓主、虛實之法。 [12-13] 

贈李白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陽),生於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詩作多達一千餘首,真實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社會生活和歷史面貌,後世稱之為“詩史”。有《杜工部集》,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春望》、《麗人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 [14-15] 
參考資料
  • 1.    王昭華注評.《杜甫詩選》:黃山書社,2007.10:第7-8頁
  • 2.    孫建軍等主編.《全唐詩》選注 (1-16冊):線裝書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1746-1747頁
  • 3.    姜海寬主編;孫憲周,杜保才副主編.《杜甫詩歌選讀(祥注本)》: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04:第15-17頁
  • 4.    王新龍編著.《杜甫文集(1)》:中國戲劇出版社,2009.08:第9頁
  • 5.    蘇山編著.《把大師帶回家 中國古代文學大師名作賞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01:第90頁
  • 6.    (唐)杜甫著.《杜甫詩集(插圖本)(增訂版)》:鳳凰出版社,2013.07:第10頁
  • 7.    華文軒.《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第3卷》:中華書局,1964年:第855頁
  • 8.    陳伯海主編;孫菊園,劉初棠副主編;陳伯海書系主編;朱易安,查清華副主編.《唐詩匯評 增訂本 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1:第1378頁
  • 9.    林乾主編.《金聖嘆評點才子全集 (第一卷)》:光明日報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第588頁
  • 10.    陳伯海編.《唐詩匯評(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05:第908頁
  • 11.    (清)愛新覺羅·弘曆編.《唐宋詩醇(上)》:中國文學出版社,1997.06:第203頁
  • 12.    陳伯海主編;孫菊園,劉初棠副主編;陳伯海書系主編;朱易安,查清華副主編.《唐詩匯評(增訂本)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1:第1378頁
  • 13.    杜甫全集  .搜韻[引用日期2017-04-30]
  • 14.    朱立春編著.《中國歷史常識全知道(家庭必備典藏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5.03:第304頁
  • 15.    劉玉雙叢書主編;劉永上,劉玉美本冊主編.《高中歷史必會關鍵詞》: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01:第56頁
展開全部 收起